大咖论道 疫情下东莞外贸业的危与机

<table> 大咖论道 疫情下东莞外贸业的危与机

林江。

/<table><table> 大咖论道 疫情下东莞外贸业的危与机

陈鸿宇。

/<table><table> 大咖论道 疫情下东莞外贸业的危与机

毛艳华。

/<table><table> 大咖论道 疫情下东莞外贸业的危与机

白明。

/<table><table> 大咖论道 疫情下东莞外贸业的危与机

黄日荣。

/<table>

近期,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东莞外贸进出口的影响,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战“疫”还在持续,东莞外贸企业受到交通管制、延期复工、退货率升高、订单量减少等多重因素的冲击。

疫情对东莞外贸的影响到底多大,冲击的路径怎么表现,外贸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东莞外贸企业该如何化危为机,政府又该如何进一步助企撑企?

近日,南方日报与多名业内资深专家展开一场圆桌对话,进一步寻找疫情下东莞外贸化危为机的答案,为东莞外贸企业发展支招。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叶永茵 施美 张仕婷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统筹:戴双城 策划:黄少宏

嘉宾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 白明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 陈鸿宇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 毛艳华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 林江

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荣誉顾问 黄日荣

(排名不分先后)

疫情蔓延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

南方日报:怎么看待这次疫情对东莞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的影响?

白明:这次疫情对东莞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的影响很大。一方面,东莞是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其海外市场大量对接的是欧美。疫情在全球大暴发,欧美成为重灾区,欧美市场需求锐减。这就意味着东莞外贸企业的下游被切断了。另一方面,东莞从日韩等地进口原材料,而疫情的暴发对原材料的进口也会产生影响。总而言之,东莞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正面临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压力。

陈鸿宇:疫情对东莞企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东莞的外贸企业。作为外向型经济占比较高的城市,东莞的“两头在外”(原料来自国外、产品销往国外)企业数量多,制造业的出口比例高,与此同时,东莞也为国际很多企业提供零部件、配件以及半成品。因此,这次疫情全球大暴发后,对东莞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毛艳华:看待和评价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这次疫情冲击的危害性。新冠肺炎大流行对全球经济冲击的机理与2001年和2008年的经济衰退事件极为不同。为了应对疫情的蔓延,各个国家相继实行人流限制和边境管控措施,造成生产停摆和全球供应链阻断,而限制居民外出和人员隔离措施又影响了消费活动,因此本次疫情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对正常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冲击。

受春节后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企业停工停产,没有办法接受外贸订单,随着我国疫情基本控制和形势趋好,复工复产后大部分市场主体生产逐渐恢复正常。但是,2月底疫情全球蔓延后,很多国家的口岸关闭了,外贸订单取消了,这对中国外贸行业造成了第二次冲击。

东莞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晴雨表”。价值链贸易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因此,外贸市场受到的冲击很大程度上是疫情蔓延对全球产业链和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受疫情影响有些企业生产订单没有了,有些企业没有中间品或原材料供应了。无论哪种情形,企业生产都会停摆,失去了造血功能,资金链断裂。供应链遭受破坏还会出现上下游生产企业的连锁反应。

至于这种影响会持续多久?有哪些关键指标预判?这主要看中国、美国、德国等几个全球价值链核心国家的疫情控制情况和生产恢复能力。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在短期内采取了有效的严格的防疫举措,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控制住了,加上近期陆续出台一系列强而有力的复工复产政策,企业的困难逐渐得到纾缓,生产也逐渐得到恢复。这不仅对于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提振全球经济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东莞今年进出口贸易将呈现承压态势

南方日报:去年,东莞的进出口总值超过1.38万亿元,怎么看待今年东莞外贸的前景?

白明:受春节因素特别是疫情影响,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月至2月,全国进出口总额4.12万亿元,下降9.6%。全国都受到疫情的冲击,作为外贸大市的东莞自然也受到影响。而且,我认为,受欧美疫情影响,东莞外贸真正的压力要从3月份开始。如果欧美在二季度控制住了疫情,外贸行业下半年追赶或许能补上上半年缺失的订单,如果欧美没有控制住,东莞的外贸则全年受到影响。

但是,东莞的产业基础在,一旦疫情好转,外贸肯定会反弹。另外,相比其他地方而言,东莞产业基础好、各类设施设备齐全,外贸的竞争力相对较强。

毛艳华:进出口贸易主要取决于国际市场的稳定,而东莞乃至全国的外贸又集中在欧美市场,目前美国和欧洲几个大国的疫情仍然处于流行状态,形势很不乐观。预估今年东莞的进出口贸易将呈现双双承压的态势,要保持去年的高位增长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也要积极面对,我们国家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最大的消费市场,东莞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很强的配套能力,企业复工复产的速度很快,可以把1月、2月落下的订单补上,同时与疫情相关的个人防护设备和产品市场需求非常庞大,这块的市场可以弥补一些订单损失。当然,外贸企业也要转变贸易方式和发展理念,地方政府也要推动实施外贸发展新举措、新思路。

此次疫情对外贸冲击的路径主要是破坏供应链。无论是外贸企业,还是跨国集团,供应链的安全至关重要。东莞加工贸易“两头在外”,供给和需求两端都遭遇疫情的冲击,供应链安全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东莞要在此次疫情中抓住发展的机遇,关注供应链的安全,要继续走产业价值链升值的路线,把控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加强产业链合作,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加强产业链布控,提升东莞产业供应链的安全和水平。

因疫情引起的短期冲击效应逐渐显现

南方日报:受疫情影响,不少东莞企业订单锐减,也有部分企业在逆势上扬?怎么来评价这种情况?

白明:这种现象是必然的。疫情严重的部分欧美国家超市被抢空,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上涨;另外,疫情下,口罩、酒精等防备物资需求旺盛。对东莞的企业来说,谁能抓住这样的商机谁就能逆势上扬,谁就能发展,还能帮助其他国家战胜疫情。

陈鸿宇: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一方面,与抗击疫情相关的产业,如口罩、防护服、消毒水和呼吸机的生产以及酒精、熔喷布等原材料的生产企业肯定是逆势上扬的。另一方面,与大健康产业相关的企业的市场需求也会激增。疫情下人们虽然宅在家中,但是日常生活用品、促进身心健康的体育用品、健康用品、网络产品等需求会上涨。但对于大多数的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者而言,都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的压力。

毛艳华:全球供应链因为疫情影响而停摆,短期冲击效应逐渐显现,订单无论是锐减还是逆市上扬,也是一种短期效应。东莞有许多电子信息企业的上游供应链来自韩国、日本,这些国家的疫情影响了本地企业电子产品生产与出口,东莞企业缺乏上游供货就会出现合同违约和停止接单。而口罩、手套、护目镜和温度计等重要医疗产品和个人防护品则在全球热销,出口的订单自然就会增多。

疫情下企业最重要的是“活下去”

南方日报:如果要降低疫情的影响,你觉得企业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白明:首先,对于企业来说,现在疫情的影响是全球的,不是单个企业,所以现在企业选择经营与否不能仅看盈亏,为了维持客户及市场占有率,即使亏损也要咬牙坚持下去,毕竟疫情总会过去。其次,外贸企业如果外销遇到很大的困难,可以考虑开拓国内市场,外销转内销。

陈鸿宇:疫情下企业最重要的目标是“活下去”。一方面,企业首先要考虑适当收缩生产规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另一方面,企业应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方式销售产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产品的升级转型,向线上教育、健康、娱乐等方向转。比如玩具厂家可以考虑生产寓教于乐型的玩具周边产品,以此来契合目前的市场需求。

毛艳华:要降低疫情的影响,企业要在“创新”方面下功夫,探索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多措并举。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现在很多企业都处理得很好,探讨疫情期间的生产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的创新;在技术创新方面,建议企业可以提升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在市场创新开拓方面,东莞的企业要对市场抱有信心,可以向东南亚一些受疫情影响较少的国家开拓市场。

林江:如果要降低疫情的影响,我认为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一是及时转型生产一些疫情背景下需求比较大的产品。例如法国的LV香水的生产商改为生产消毒液,需求相当大,也算是对抗疫作出贡献。东莞的企业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思路。二是当地企业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的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能够平稳度过疫情所带来的冲击波。三是疫情下需要探讨企业之间如何强化合作,特别是在产业互补、行业互动等方面是否有合作的可能,由此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也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外贸企业可缩短供应链长度减少疫情影响

南方日报:我们调查发现,企业复工的过程中,一些对供应链整合掌控比较好的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小。对于东莞企业在增强供应链掌控能力方面,有何建议?

白明:东莞的企业要拿出核心竞争力,争取当供应链的核心,才能控制和整合整个供应链。疫情下,建议东莞企业抓紧介入产业链短的项目。越是周期短的项目,受疫情影响就越小。缩短供应链的长度,这样会减少疫情的波及。比如,一家服装厂,如果它只有一个层级的供应商,那么疫情对它的影响不是很大。如果服装厂的供应商前面还有供应商,整个链条太长,一个环节断裂就会波及这个服装厂。

陈鸿宇:建议东莞要对整个供应链“保两端”,即前端“保供应”,后端“保销售”。对于供应链前端的原材料企业,核心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帮助这部分企业解决人员不足、资金短缺等复工难题。对于供应链后端的销售服务企业,相关部门要出面担保,支持其资金周转,提高履约能力。

毛艳华: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跟行业有密切的关系。全球化生产分工越精细化的产业受到的冲击就会比较大,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则遭受更大的冲击,那么像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如果能够掌控核心环节,员工以技术人员为主,则生产受疫情影响就小,并且复工复产速度更快。因此,建议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要抓住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要推进产业链本地化,增强供应链掌控能力。

林江:东莞企业要增强供应链的掌控能力,首先需要存活下去,才有条件把握未来的发展机遇。其次,不同的企业需要了解自身在产业链中所扮演的不同的角色。也就是说,如果东莞的一家企业在供应链的链条之中是处于关键地位,就有条件整合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和企业,东莞的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作出判断。再次,需要争取大湾区的相关城市,例如佛山市、中山市在产业链、供应链资源的支持,从而形成湾区供应链中的东莞元素,并把这种东莞元素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发扬光大。

“危中有机”加快产业调整与转型

南方日报:外贸订单被暂停或者取消,企业该如何应对?外贸行业自身可以采取怎样的调整?

白明:受疫情影响订单取消属于不可抗力因素。企业无法避免这种不可抗力的风险,如果有在合同上注明不可抗力风险的条款,可以据此进行索赔。如果没有事先注明,只能承担损失。

毛艳华:受疫情的影响,外贸订单被暂停或者取消是常有的,有些企业还会面对新增的市场壁垒问题。其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外贸企业要提升法律意识,寻求法律支援,尽量避免违约行为,把违约的风险控制住。其二,要善于利用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支援和纾困政策,利用好扶持政策渡过难关,保证能够存活下来。其三,要把握机遇加快调整与转型,“危中有机”,向核心环节升级,向新业态新模式转型。其四,企业要有主动意识,主动寻找新商机,拓展新的市场,增加新的订单。

林江:外贸订单被暂停或者取消,正常情况下企业有两种考虑:一是认为这种取消只是暂时的,等疫情过去后,一切会回复正常,甚至呈现V形反弹,为此,企业应该采取轻装上阵的方式,维持企业的低成本运作,静待疫情过去订单恢复正常后企业也可以正常运作下去;另一种考虑则是在订单被暂停或取消后,认为情况不会好转,打算结束营业或者缩小生产规模。

我认为疫情最终会过去,如果届时欧洲和美国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既没有回到美国设厂,也无法在欧洲正常开展生产,而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印度,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因素导致其无法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最终欧美市场的订单依然会投向疫情过后最早实现复工复产的中国企业。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以上信念,外贸行业能够熬过疫情的寒冬,就会迎来行业的春天。

疫情将成为展会线上化“加速器”

南方日报:展会一直是东莞外贸企业获取订单的重要方式,受疫情的影响,加博会、广交会等展会已经延期,政府和企业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陈鸿宇:线上举办展会将是线下展会延期的一个替代方案。不论有没有疫情,线上化、互联网化都会是未来会展行业的发展方向,此次疫情是展会线上化的“加速器”,会促使线上更高效、更便捷地举办展会。另外,线上展会不仅是针对外贸企业,还可以延伸到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金融机构;不仅可以展示实体产品,还可以展示服务产品,技术研发和保障、信贷、担保、谈判等环节都可以在线上展会完成。

毛艳华:新冠肺炎大流行对全球贸易投资便利化影响很大,各类会展和招商活动都延期或取消。一直以来外贸企业依托的签订订单的平台——加博会、广交会等展会已经延期,影响企业开拓新项目、新订单。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由于中国的疫情逐渐稳定下来了,基于中国向好的疫情态势以及市场与产能优势,中国会进一步成为全球外商投资和贸易订单的承接中心,作为外贸大市的东莞,也将受益。

作为政府,要更加重视营商环境便利化、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外贸企业降低税费成本,同时实现无纸化运转,降低通关成本。扩大服务业的开放,创造新的投资增长点。吸引全球资本、全球订单聚集于此,东莞更要抓住全球资本转移、订单转移的机遇。

作为企业,可通过线上交易平台、智能展会平台,开展经贸合作和开拓新订单,同时可加快电商的发展,通过电商平台开展互动、商务谈判、扩大进出口,推进贸易投资促进活动。

林江:政府和企业可以应对的方式:一是以网络交易会替代实体的交易会,发挥现代科技和电子商务的作用;二是巩固现有的海外客户,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推销东莞企业的新产品、新服务,从而确保疫情背景下订单不至于降幅太大;三是在外贸形势比较严峻的背景下,东莞企业应该调拨部分资源投入到内需市场的拓展上,从而实现外需不足内需补的格局;四是东莞市政府加快东莞外贸城市的转型步伐,把更多的政策资源投入拓展内需上,内需上去了,对疫情过后东莞拓展国际市场的外部需求将有积极的作用。

黄日荣:线上展会是外贸型企业寻找订单可以尝试的方向,这次疫情也极大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协会很多的企业都在尝试这个方向。

建议政府出台更多精准化政策措施

南方日报:疫情发生以来,东莞采取了“助企撑企15条”等系列助企措施,为了防止形势进一步恶化,你对东莞接下来的出台的助企政策有何建议?

白明:首先,建议东莞市政府将现有的助企政策用好、用足,与此同时,提高企业申请各类政策的效率,简化手续,继续改善营商环境,让企业活下去、活得好。其次,近期商务部出台20条稳外贸、稳外资,东莞可以加快将这些政策落实。

陈鸿宇:东莞需要保证现有的助企、撑企政策落到实处。努力将现有措施给企业“送上门”,告诉企业哪些费用可以减免、如何申请等。与此同时,还要梳理现有的部分措施迟迟不落地的原因,相关部门要简化这些措施的审批流程,避免出现各部门推诿的现象,提倡与抗疫相适应的“极简政务方式”,尽量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毛艳华:目前,政府出台很多助企、撑企的政策,助力企业减负。接下来,建议政府出台更多精准化的政策措施。比如针对大型外贸企业,要保障供应链的安全,地方政府要想方设法稳住供应链上下游的安全,协助企业处理可能出现的新贸易壁垒。在财税金融方面,统筹融资、信贷、保险等政策,帮扶企业挺过来,尤其是帮助小企业活过来。要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疫情冲击终究是短期的,要稳定现有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加强与欧美合作实现供应链稳定性,同时抓住RCEP谈判、“中日韩”经贸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新产业链布控;要加快构建全球性的资本和技术良好结合的平台,不断提升松山湖等平台的能级,推动滨海湾新区的建设,为把握后疫情期的新机遇准备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