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45年盈利,历次磨难总能化危为安,美国西南航空靠的是?

如何与黑天鹅共舞?组织自我修复、反弹复苏的韧性从何而来?本期推送中,中欧梁能教授带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案例,揭示它总能渡过危机、连续45年盈利的诀要。同时,梁能教授还录制了有声内容,点击下方音频收听。熟悉其温雅声音的人,想必会感到亲切。

连续45年盈利,历次磨难总能化危为安,美国西南航空靠的是?

管理研究中,过去最受人们关注的结果变量是组织的绩效。这次新冠肺炎危机是黑天鹅打来的电话,提醒我们,管理者还必须关注组织的韧性(resilience)也就是一个组织在经受了危机打击之后,自我修复、反弹复苏的能力。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以下简称美西南)就是一家最有韧性的公司。不管外部发生什么危机,美西南都能安然渡过,年年盈利。迄今为止,美西南已经连续45年持续盈利。

美西南的韧性从何而来?我们来看看管理学文献中关于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航空业危机应对措施的研究。Gittellu¹等四位学者(2006)的研究发现,美西南韧性强,主要有三条原因:(1)积极的员工关系,(2)稳健的财务安排,(3)有强大生命力的商业模式。

积极的员工关系

危机事件与一般的常规突发事件(routine emergency,比如火灾)不同,因为它带来高度的不确定性。由于危机的高度不确定性,它会颠覆组织现有的认知体系。现有的知识无法解释,专家的判断也不一致。谁也说不清,发生的到底是什么事。

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爆发之初,病毒是不是人传人,一开始很难判断。直到三个月后的今天,专家们也仍然不能确定,病毒的中间宿主是什么,传播途径到底是怎样的。

由于大家对危机的性质、原因、发展态势不能达成共识,危机往往使现有的组织体系陷入混乱,方方面面难免盲人摸象,应对措施互相矛盾。一方面反应不足,同时又反应过度。

因此,要想有效应对危机,首先需要所有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层级之间,充分沟通,充分讨论,快速摸清情况,对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及时行动,及时反馈,持续跟踪,动态调整。而这种沟通、判断、行动、反馈、调整,往往要求跨界合作。

这时候,相关组织之间、相关人员之间有没有高度的相互信任,有没有积极主动的合作意愿,有没有高效顺畅的沟通指挥体系,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成为危机应对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关键。

连续45年盈利,历次磨难总能化危为安,美国西南航空靠的是?

美西南韧性强的首要原因,就是公司管理层历来非常重视建设相互信任、积极合作的人际关系和企业文化。在美国航空业中,美西南一直以良好的劳资关系著称。

从1998年财富杂志开始评选“最佳雇主”榜单以来,美西南一直高踞榜首, 在2000年“最佳雇主”榜单上排名第二。在历次经济危机中,美西南从来不用裁员手段来降低成本。9/11事件之后也是如此。

9/11之后,因为对恐怖主义后续袭击的担忧,也因为机场“安检麻烦”带来的时间成本,美国航空市场的需求大幅度下降。由于航空公司有巨大的固定成本,需求下降、收入下降的直接后果就是严重的现金流问题。

虽然美国国会紧急拨款150亿美元,以扶持美国航空公司,大多数美国航空公司仍然不得不诉诸裁员来缓解现金流危机。9/11 之后,美国十大航空公司平均裁员16%。其中,裁员最多的是美利坚航空(US Airways), 裁员幅度达到25%。

虽然美西南同样面临严重的现金流问题,但是没有裁员。在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危机时,美西南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CEO Herb Kelleher就说过,“对于企业文化而言,没有什么事情比裁员更有害了”,“你希望你的员工知道,你珍视他们,你不会为了短期多挣一点利润而损害他们的利益”。

这不是说,美西南不控制成本。Herb Kellenher说:“我们希望降低一切成本,但是工资、福利和员工利润分享计划不在其内。这是我们的竞争方式。”

连续45年盈利,历次磨难总能化危为安,美国西南航空靠的是?

9/11之后,时任CEO 的Jim Parker宣布美西南不裁员。他说:“虽然我们不可能无限期地这么做,但是我们愿意承担一定的损失,包括股价的损失,来保护我们员工的就业岗位。”

美西南危机时刻不裁员,对于稳定员工队伍,强化信任,加强合作,保证企业高效稳定地运行,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9/11之后,美西南不但没有裁员,反而利用其他航空公司的收缩,有选择地扩大自己的市场。

2002年2月,西南航空在9/11后没有裁员的基础上,又宣布招聘4000名空乘人员。美西南地勤人员工会的代表说:“别的公司很糟糕,我们这里相当好。”

美利坚航空的理念完全不一样。美利坚航空CEO Gangwel历来以成本杀手著称。他在之前服务的几家航空公司,都采取了强硬的谈判手段,迫使飞行员、空乘人员和其他雇员工会大幅削减工资和福利。

9/11事件之后,他利用劳资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大幅度裁员。他对华尔街分析师说:“虽然我们不想被人认为是趁人之危,但是,9/11确实给我们打开了一些过去紧闭的成本削减之门。”

他的做法导致了员工的强烈不满。美利坚航空飞行员工会的代表说:“美利坚航空管理层不是借助‘不可抗力’条款来渡过危机,而是在利用危机趁火打劫。”

大幅裁员并没有解决美利坚航空的高成本问题。2个月后,Gangwal宣布辞职。2002年8月,美利坚航空宣布进入破产保护程序。

稳健的财务安排

美西南应对危机成功,也与它的稳健财务有关。应对危机,光有积极的员工关系、共同价值观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足够的备用资源,或者说,有足够的“松弛变量”。

图1是美国十大航空公司在9/11之前的现金储备(Cash in hand)数据。美西南的现金储备超过90天,多数公司在60天以下,美利坚航空20来天。

连续45年盈利,历次磨难总能化危为安,美国西南航空靠的是?

图1:9/11之前,美国十大航空公司的现金储备(单位:天)

图2是美国十大航空公司在2000年底的资产负债率数据。资产负债率是决定一个公司举债能力的重要因素。在现金流危机时,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再借新债就很难。

2000年底,美西南航空的负债率只有48.25%,大多数航空公司超过70%,美利坚航空负债率1.03(也就是股东权益已经是负数)。

连续45年盈利,历次磨难总能化危为安,美国西南航空靠的是?

图2:美国十大航空公司的资产负债比

上面的财务数据显示,一方面,西南航空“手中有粮”,有大量现金储备,有能力承受短期现金流为负的压力。另一方面,美西南航空“家底殷实”,没有多少债务,需要的时候,有足够的融资能力。

华尔街的分析师过去经常批评美西南过于保守,财务杠杆利用不足。但是,当黑天鹅事件发生时,稳健的财务安排赋予了美西南足够的缓冲区和强大的灵活应对能力。

财务稳健是西南航空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基本方针。Herb Kellegher解释说:“常常有人把我们看作是一个炫耀夸张的公司。其实从财务角度看,我们实在是非常保守的。我们有整个行业最强的资产负债表。我们从不过度扩张。我们从不过度举债,也从来不让成本失控。这种稳健的财务安排,使得我们在应对危机时,具备其他航空公司都没有的独特优势。”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危机来到时,美利坚航空手持现金只有20多天,而且负债累累,根本就没有多少腾挪周转的余地。2002年和2004年,美利坚航空两次进入破产保护程序。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后,多国出台严格的旅行限制,美国航空业再次面临市场萎缩、需求锐减的局面。尽管各家航空公司无一例外遭受重创,但是西南航空拥有40亿美元的充足现金流和仅6.5亿美元的债务,其财务状况较同行更为强劲,也更能有效应对此次危机。

生命力强大的商业模式

积极的员工关系和稳健的财务安排可以帮助企业缓冲危机,做出相应调整,但是,企业能否把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在危机后恢复,甚至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商业模式的生命力。而且,企业能够储备多少现金,资产负债表能够有多强,归根结底也是由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的。

美西南商业模式的关键点,是最充分地利用航空企业成本最高的两项资产:员工和飞机。飞机停在地上是成本,飞在天上才创造收入。美西南商业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尽量缩短两个航班之间的起落时间。

西南航空的起落时间大概平均17分钟,行业平均大概45分钟。2000年,美西南客机平均每日飞行时间为9.33小时,比行业平均(8.66小时)高出7.7%。不要小看这7.7%。它意味着美西南的资产周转要比行业平均快8.3%。这对于重资产的航空公司来说,非常重要。

9/11袭击之后的2002 年,美西南每架客机将日均飞行时间进一步提高到9.37小时(+0.53%),而行业平均则下降到8.24小时(-4.85%)。同时,美西南飞行员、空乘人员、机械师、地勤服务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也远远高于行业平均。

以飞行员为例,美西南飞行员平均每月飞行65.7个飞行时段,行业平均是44.6个时段。综合这些因素,如图3所示,西南航空的运营成本是全行业最低的,为每座位/英里/时段7.5 美分,而行业平均在9-10美分之间。美国西南航空的运营成本比行业平均大概低25%。

连续45年盈利,历次磨难总能化危为安,美国西南航空靠的是?

图3:9/11之前,美国航空公司运营成本(每座位/英里/单位飞行时段,美元分)

美西南的战略是成本领先,其成本低于行业本是题中应有之意。美西南商业模式的强大生命力在于,虽然它的机票价格低,但是其净利润远远高于行业平均,而且长期如此。

连续45年盈利,历次磨难总能化危为安,美国西南航空靠的是?

图4:2000-2018年,美西南与其他航空公司净利润的比较 ²

值得强调的是,在美西南航空的商业模式中,相互信任、积极合作的员工关系是最重要的基石。要想做到飞机起落时间最短,飞行时间最长,所有的部门必须密切合作。

从旅客离机、清洁客舱到下一航班旅客登机,从行李搬运、客机加油、设备检查到起飞准备,所有的环节都必须环环紧扣,没有一个环节掉链子。

比如,美西南规定,飞机落地停靠在登机口之后10秒钟,加油车就必须开到飞机边上开始加油。没有各部门之间的高度默契,积极合作,“17分钟起落”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从这个角度看,美西南重视员工关系、员工福祉的企业文化,并不是游离于商业模式之外、可有可无的标签口号,而是其商业模式的内在要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西南航空的管理层,在9/11之后面临严重的现金流问题时,拒绝裁员。

小结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关注组织绩效,而对于组织韧性关注不足。

这次新冠肺炎危机提醒我们,管理者一定要打破“突发事件,过去了就算了”的惯性思维和侥幸心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业务活动低潮释放的时间,认真评估分析本企业的员工关系、财务安排和商业模式,找到薄弱环节,强身健体,增强韧性,做到不但能够与狼共舞,也能与黑天鹅共舞。

「1」本文的数据和分析主要来自Gittell, J. H., Cameron, K., Lim, S., &Rivas, V. (2006). Relationships, Layoffs, and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Airline Industry Responses to September 11. 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Science, 42(3), 300–329.章中的资产负债率和净利润比较图表,由梁能教授根据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航空业研究项目”提供的数据计算。

「2」航空业2005和2015年净利润数据变化极大,是由于相关公司的破产重组、兼并组合之后,统计口径不具有同比性。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航空业研究项目”提供的数据没有详细解释,本文写作时,未能进行相应调整。

来源 | 中国管理研究【IACM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