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3月23日开始,连续14天,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郑州新闻广播将在每天8:30《百姓热线》,11:45《百姓阳光热线》,12:45《新闻有话说》,14:45《午后不寂寞》,20:45《城市热线》五档节目中,通过电话连线形式,感受“白衣天使”们的战疫日常,捕捉“战疫”最前线的点滴感动。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致敬英雄——董艳丽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董艳丽,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全科医疗科主任医师、内儿党支部书记,40天的武汉抗疫经历给她留下了太多的难忘记忆。


董艳丽说:2月9号,她跟随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一行300人奔赴武汉,至今她还清晰的记得刚到武汉时的情景。晚上7、8点钟,武汉的街头已经见不到车辆和行人,路上的霓虹灯亮出“欢迎援鄂医疗队”字幕静静的切换着,整座城市仿佛被摁下暂停键。董艳丽眼角湿润了,这还是那个印象当中繁华无比的武汉三镇吗?也就在那个时候,董艳丽心中默默念到:武汉,别怕,我们来了!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很快,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进驻武汉青山区方舱医院。要照护400名患者,一个班6个小时,上班要提前1小时出发,下班后要脱下三层防护服,前前后后差不多要八个小时不进食水。防护服穿起来缺氧、憋闷,一个班下来差不多浑身湿的透透的,可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董艳丽和同事们还在想着办法带着大家做运动,动起来大家的心情也会好起来,也可以早日战胜病魔。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电波中,董艳丽分享了方舱里一个平凡人的故事。他是一位40多岁的大哥,在方舱里常常低着头一言不发,看起来心事重重。董艳丽就主动和他聊天,后来得知大哥有一个15岁的儿子,爷俩相依为命,现在儿子染上新冠肺炎,正在武汉另外一个定点医院接受救治,没有孩子的消息大哥心急如焚,大哥有一个心愿,希望能让自己也转去那家定点医院。董艳丽立即将大哥的情况进行了上报,一番周折大哥的心愿终于实现了,董艳丽说,大哥走的那天,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看着大哥孤独而坚定的背影,董艳丽更加坚信,这一趟来的值得,病毒无情人有情,有医生在,你们一定会父子平安的。


3月19号,董艳丽和同事们在原地休整9天之后,终于等来了回程的消息。在接到即将返程消息的瞬间,董艳丽有激动也有不舍。激动的是终于可以踏上返乡的路程,而不舍的是40天来她们已经和武汉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就像大家说的生死与共,舍不得这座共同奋战的城市。

董艳丽说想对武汉说:武汉,快点好起来!2021,我带着家人来看你,看你樱花烂漫,看你笑靥如花!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致敬英雄——魏雪鹏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魏雪鹏,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回来的这些天,魏雪鹏总是喜欢翻看在武汉的照片和视频,每次看还总是会落泪,她说因为那里面有太多的不易,太多的温暖,太多的感动。


魏雪鹏是一个非常温暖感性的姑娘,电波中,她给大家讲述了方舱里的故事,她说刚进舱时发现大家都不怎么交流,医护人员心里很担心,要想早日战胜病魔没有一个好心态怎么能行呢?就这样,医生护士齐上阵,我们不仅要治疾病,还有医心病,主动询问大家的身体状况,跟他们拉家常,尝试着引导他们自己敞开心扉跟医护人员聊天,渐渐的整个方舱里的气氛就融洽了很多,大家之间越来越像朋友,越来越像邻居。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青山区方舱医院附近有一条“仁和路”,郑州市二院旁边也有条“人和路”。每次经过仁和路,魏雪鹏都感觉非常的情切熟悉,她想这冥冥当中这也许就是一种缘分,回想起自己参加工作已经14个年头了,但她从来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来到千里之外的一座城市,同样在“仁和路”的医院边治病救人。


魏雪鹏在感动着别人的时候,同样也在收获着感动。她说自己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却有人一遍又一遍对自己说着谢谢;方舱热水壶永远都是满满的,那是年轻的患者自发打的水,发饭的时候,大家都自觉排队主动来领,为的就是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方舱医院有个志愿者叫老罗,魏雪鹏和他聊天的时候,他已经30多天没有回家了,他说:“作为一个武汉人,在全国人民都来帮忙的时候,我不能做旁观。”


魏雪鹏说:武汉,这个城市病了,就好像得了一场感冒,需要休养一段时间,科学救治,一定可以战胜疾病,一定能战胜这场疫情。


魏雪鹏有一个心愿,休整期结束后,带着孩子回老家看爷爷,一路上她要给孩子讲那些发生在武汉的人和事……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致敬英雄——万丹雨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万丹雨,驰援武汉河南省第五批、郑州市第二批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市青山方舱医院。


在方舱医院的工作是细小又繁琐的,每天统计、发放生活物资,测量病人生命体征、取药、发药、采集标本,做患者的心理疏导等。虽然简单,但穿着厚厚的隔离服,戴着护目镜和口罩,进去一会汗水就会浸湿整个后背,护目镜里也都是雾气,视线受影响,呼吸不畅,每次工作结束,脱下手套,手都是麻木的,护目镜下的勒痕,迟迟不能消散。但我觉得这身白衣是人民赋予我们的最美戎装!记得又一次,我发现一只手套破了,为了安全,就在外面套了一层,这样就变成有四层手套在我手上(按要求每只手要带三层手套),刚开始不觉得,进病区半小时后,由于供血不畅,手部感觉非常疼痛只能咬牙坚持下来。还有一次,眼睫毛掉进眼睛里,眼睛非常难受,但此时既不能摘下护目镜,也不能用任何东西包括手去碰触,只能拼命眨眼睛消解眼睛的不适感。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在武汉的生活,工作累不怕,饮食不习惯容易上火起泡,出门在外,特别想吃家乡的特色菜,河南的大厨们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奔赴武汉,为我们制作黄河鲤鱼、烩面、胡辣汤、油条、蒸菜等河南特色美食,吃在嘴里暖在心里。温暖我们的还有武汉人民常挂在嘴边的真诚感谢:“感谢河南,感谢你们。”有一次,一位60多岁的阿姨突然走到我身边对我说:“你们这么年轻,从那么远的地方来,不顾危险来救治我们,你们真辛苦,谢谢你们。”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在青山放舱医院,万丹雨还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她说:“我当时非常的激动,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将是我一生的荣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人民。”


万丹雨说:结束了40天的忙碌工作后,终于得到了放松,我现在每天静静的喝喝茶、看看书、听听音乐。我在这里住的非常舒心,吃住和生活物资各方面应有尽有,还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专业的工作人员、专业的安保团队和贴身小管家24小时守候着我们,我非常的踏实。也非常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也请家人放心,我的核酸结果是阴性。只等医学观察期结束后,我们就能再相聚!通过这次疫情,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中国人民的团结,武汉人民的坚强,相信经过这次洗礼,我们的祖国会更加强大昌盛。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致敬英雄——申华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2月9日凌晨一点通知,出发时间非常紧迫,我的队员们,他们真的很优秀,到武汉之后,顾不上多想立刻投入工作,三天的准备时间,我们进入青山方舱医院。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我带的护理团队12人,90后有七人,是年轻的集体。我看到这些孩子们,很年轻,跟我姑娘差不多。我问他们害怕吗?他们说不害怕。我说我害怕极了。孩子们说,有护士长在,做事严谨,我们跟着你不害怕。他们的信任让我很欣慰,让我觉得我们的任务很重要。除了基础护理工作之外,还热心的互助。厚厚防护服,走快了呼吸困难,口罩护目镜把眼睛勒的疼痛不止。我们孩子们都再坚持。我们还发现了呼吸困难的一位患者,我们的护士们都说自己能处理。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我们是第一批进去,最后也要划上完满的句号,我们还给病人排练一个手舞。送走患者,他们抱着我,说我们真的要回家了,你的心是不是可以放肚子里。我们胜利了,我们用我们的技术和爱心战胜疫情,我们抱着还哭了一会儿。


我最大的愿望是回去抱一抱家人,抱一抱女儿,从武汉归来,最重要的是健康,是家人,是生命。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致敬英雄——康紫厚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郑州市二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康紫厚:

当时我们去的时候,武汉的气温是比较冷的。我们要穿的防护服里面的,是需要穿一件衣服的。但是,当时我们穿的都是长袖儿。进入工作前,我们要做七步洗手法,也就是要灭菌。在这方面,我们的穿着是不合格的。为了达到标准,我们都是自己把下面的袖子剪掉。把剪好的短袖,在胸口的位置自己再缝个口袋。因为这里面可以放一个口罩,我们刚刚从方舱医院出来以后,就要及时进行消杀。之前的待在这个方舱医院里面戴的口罩,扔掉以后就要立马扔掉。把自己这个准备的这个干净的带上。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一根木棍,两个矿泉水瓶,用这三样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的哑铃,个矿泉水瓶是武汉当地那个楼下超市买的。接触之后,他们知道我这个人喜欢锻炼身体。所以,帮我做的哑铃,就是武汉当地人。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3月10日,武汉青山方舱医院休舱。我给我的父亲写了一封家书,并赋诗一首。我的父亲见信后,也即兴回赠了一首诗。


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而两首诗词唱和,又尽显两代人的家国情怀。

爸:

给您报告个好消息,我们这边休舱了!

都说父爱如山,寡语无言,每次跟妈通电话,让您说几句,您总是说不用了、没啥说。

直到我妈告诉我说您最近总是偷偷的翻看我小时候的相册,爸,您是不是在想,这小子还行。我没让您失望吧?

您曾说从我记事起,就嚷嚷着要从军报国,天天缠着你给我买枪、买军装。高中时更是迷恋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哉,立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誓言。没成想,高考时提前批军校没录取,读了医学院校。您说也挺好,“爸爸当年学医中途而废,你也算是替父还愿。”


统筹:岳翔、马如潇

英雄归来14天(4):战疫两地书,尽诉父子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