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無國界 浙江醫院與世界對話成常態

<article>
戰“疫”無國界 浙江醫院與世界對話成常態

浙大一院與美國耶魯大學展開線上醫學討論 浙大一院提供

(抗擊新冠肺炎)戰“疫”無國界 浙江醫院與世界對話成常態

中新網杭州3月27日電(應欣睿)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3月27日5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過52萬,累計死亡超2.3萬例。疫情在全球各地暴發的當下,浙江已度過了最艱難的抗疫拉鋸戰時期。近期,在該省,醫療機構與世界對話正成為常態,它們合力向世界傳遞著抗擊疫情的“浙江經驗”。

戰“疫”無國界 浙江醫院與世界對話成常態
邵逸夫醫院在國際遠程視頻會議中分享經驗 張茵 攝

“中醫結合手段”

3月11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下稱浙大二院)國際交流辦公室收到了一封來自愛爾蘭皇家內科醫師學會會員、愛爾蘭科克市Bon Secours(彭斯克)醫院教授奧辛·歐康奈爾的求助信,希望瞭解浙江如何在短時間內有效調集人力和物資,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培訓、防控和救治工作。

不到2天后,在愛爾蘭國家廣播電視總檯遠程連線下,一場連接著中國杭州、武漢,以及愛爾蘭的遠程醫學交流正式開啟,60餘位兩國醫學專家參與。

針對新冠疫情的治療,浙大二院常務副院長、援漢醫療隊領隊王偉林根據自己的“前線戰‘疫’”經驗介紹道:對於新冠肺炎治療暫無疫苗和特效藥,在抗病毒治療中,需要特別注意藥物的副作用,此次該院在抗擊疫情中運用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對於老年病患,應關注營養和身體狀況的評估;對於危重症患者來說,護士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吸痰、氧療都是有效舉措。

此外,王偉林還介紹了中國當前正在執行的各級隔離措施、疫情上報制度、大數據應用等多方面舉措。

愛爾蘭方面人士在討論中表示:“中國在抗擊疫情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他們的人口眾多卻控制得及時有效,經驗非常寶貴,我們可以從各方面借鑑學習。”

戰“疫”無國界 浙江醫院與世界對話成常態
邵逸夫醫院在國際遠程視頻會議中分享經驗 張茵 攝

“隔離是最好的病房”

18日,一場連接著地球兩端的線上醫學討論會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浙大一院)內展開,討論由美國耶魯大學的醫學專家向擁有2個月戰“疫”經驗的浙大一院發起。

彼時的美國,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已突破6000例。針對抗擊新冠肺炎何去何從,在連線的一個多小時中,來自急診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等科室的幾十位耶魯大學醫學專家不斷提出問題。

“你們應對病毒的核心經驗是什麼?”“可以告訴我們重症病人的治療經驗嗎?”“患者進入ICU的標準是什麼?”……

討論中,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介紹了《新冠肺炎防治手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經驗》(中、英文版),其中涵蓋了浙大一院在防控中的醫院管理、臨床診療和護理等經驗。“我們所有的醫護人員在工作前都進行了嚴格、專業的培訓,不同的工作地點都有不同的防護標準,而且還專設督導員。”

當日,醫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還介紹了抗病毒藥物綜合使用的經驗,“隔離是最好的病房”,她介紹,對所有密切接觸者、攜帶者都一定要隔離,切斷傳染源。

在遠程連線中,浙大一院與耶魯大學的同行定下了約定:“之後我們還可以通過郵件保持密切聯繫,我們非常樂意與你們就疫情防控進行深入交流。”

“全鏈式疫情防控創新體系”

27日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稱邵逸夫醫院)進行的國際遠程視頻會議,涉及杭州、武漢、荊門三地,輻射美國、韓國、阿聯酋、印度、墨西哥等地醫療機構。此次視頻會議由國際醫療聯盟Mayo Clinic醫療機構發起,邀請邵逸夫醫院向該聯盟全球其他47個成員單位介紹其在新冠肺炎防控與診治領域的經驗。

會上,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分享了該院在疫情期間探索的“全鏈式疫情防控創新體系”以及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經驗。

關於“全鏈式疫情防控創新體系”,在“智控”方面,其全面分享了員工智能打卡、健康碼分區就診、互聯網醫院在線問診等創新舉措;在“管理”方面,分享了“高考食堂”、陪客“紫色腕帶”、院感管控等系列院內防控經驗;在“救治”方面,蔡秀軍還特別分享了“治癒出院荊門首例使用ECMO的新冠危重患者”經過,詳細介紹了有關新冠重症住院病人管理和危重患者救治經驗。

當日,位於武漢、荊門的邵逸夫醫院醫療隊專家總結了新冠肺炎嚴重呼吸衰竭的特點,作了機械通氣的建議以及治療方法上的推薦等。

“接下來,只要有需求,我們的專家和醫護團隊將常態化採用視頻連線、郵件交流等方式,與世界同行分享中國經驗。病毒沒有國界,我們對抗新冠病毒的努力與合作也沒有國界。我們相信,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全世界攜手共進,定能早日戰勝新冠病毒。”蔡秀軍說。(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