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輸不起?學會"接納失敗"是關鍵

生活中,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在玩遊戲或比賽時只能贏,不能輸,贏了興高采烈,輸了就氣急敗壞、哭鼻子:

玩剪刀石頭布輸了,"我不喜歡你了,再也不跟你玩了";

跟小朋友們一起比賽誰跑得快,落後了,"這回不算,再來一遍,贏了才算";

看其他人積木搭得好,一把推倒,還揚言"你搭得不好,我搭得好";

…..

孩子輸不起?學會

對於這種"輸不起"的表現,很多父母認為是孩子小、不懂事造成的,長大了就好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父母不盡早干預,孩子會形成輸不起的習慣,以後稍不如意就會大發脾氣,一遇到有難度的事情,就不敢嘗試甚至乾脆放棄。因此父母應該瞭解孩子輸不起背後的原因、潛在危害並設法糾正。本文接下來的內容將大致分為三部分:

  • 導致孩子輸不起的自身和父母因素
  • 孩子輸不起對自身的不良影響
  •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接納失敗"

01 孩子輸不起的原因

導致孩子輸不起的原因有一定的自身因素,但絕大部分跟父母的養育有關。

①孩子仍處於"去自我中心化"過程中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與成人思維不同,幼兒不能區分自己的觀點和別人的觀點,只能從自己的觀點看待事物,並認為那就是事物本該有的樣子。特徵是不會換位思考,不理解規則的約束意義。因此出現輸不起行為。

隨著年齡增長直到青春期,孩子會逐漸完成"去自我中心化",在此過程中父母應該注意引導孩子的行為並給與情感支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時期。

孩子輸不起?學會

②父母計較得失的言行強化了孩子的輸贏觀念

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說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如果生活中父母計較得失和輸贏的話,孩子也會耳濡目染,看重輸贏。

第一,父母所謂的獎懲方式讓孩子認為贏好,輸不好。很多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好好學習,常見做法是"如果期末考試得了第一名就帶你去旅遊",結果孩子努力學習,但還是考了第二名,父母就拉下臉來"怎麼才考個第二?別去旅遊了!"其實第二名總分也就比第一名差2分。可是時間久了,孩子就覺得只有考第一名才好,否則就是差學生。

第二,父母有意無意間拿自己孩子跟別人孩子比較,讓孩子覺得不能輸。"人家樂樂英語又考了第一名,你怎麼才考那麼點兒分?"、"你看貝貝畫得多好,你跟人家學學"、"同事李姐孩子考上了985,真厲害。你能考個本科,我就燒高香了"。這種比較很傷孩子自尊,自然不喜歡輸,不喜歡被別人比下去。

第三,有些父母雖然沒獎懲或比較孩子,但是和孩子互動時潛意識的表情和語言卻強調了輸贏有別。孩子成功了,父母會很開心,擁抱他、親他、誇他棒,但是孩子失敗了,父母的反應就沒那麼熱情了,雖然沒批評,但也沒那麼親暱。孩子感受到的仍然是贏了好,輸了不好。

孩子輸不起?學會

所以父母注重輸贏的心態影響了孩子,要想扭轉孩子輸不起,父母首先得輸得起。

③"講道理"、"找理由"幫助孩子逃避失敗

當孩子輸了時,父母的一些做法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輸贏,相反是在逃避失敗。

講道理:父母安慰孩子"不就是一盤棋嗎,沒什麼可哭的,大方點兒,咱贏得起也輸的起,別哭了"。這種方式否定了孩子的情緒,讓孩子錯誤的以為因失敗而傷心是不對的,應該忍著、壓抑著,結果可能導致他們成年以後也不懂得傾訴和發洩負面情緒引發抑鬱等問題。

找理由:"寶貝,你這次輸了是因為不認真,下次肯定會贏",或者乾脆說"寶貝贏了,媽媽輸了"。雖然孩子一時不哭鬧了,但孩子學會了逃避失敗,以後遇到稍有難度的事情可能就會放棄。

父母看重輸贏、幫孩子逃避失敗的結果就是孩子輸不起。孩子輸不起,那他的人生也難贏。

02 孩子輸不起的危害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孩子輸不起,可能也就輸掉了友情、自信和良知。

①孩子不受歡迎,容易被同齡人孤立

輸不起的孩子,贏了得意洋洋,輸了就耍賴不認賬,甚至還搞破損,掃了大傢伙的興,時間久了就沒人該跟他一起玩了。 被孤立的孩子,性格會變得孤僻,更不利於鍛鍊自己的社交能力。

孩子輸不起?學會

②接受不了失敗,遭遇挫折時消極悲觀甚至輕生

輸不起的孩子,不明白"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一旦遭受失敗就自怨自艾、一蹶不振,不知道如何調整心態積極應對,甚至輕生。

近年來因高考失利輕生的孩子越來越多。2018年河北一名考生第三次參加高考,在考試第一天,孩子趁母親外出買早餐的時候,選擇從七樓陽臺跳了下去,結束了自己花一樣的生命。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事情!條條大道通羅馬,高考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出路啊!可是孩子想不通!

③忍受不了別人成功,嫉妒仇視甚至傷害他人

可怕的是,輸不起的孩子不能接受自己失敗,還忍受不了別人成功。看到周圍人比自己優秀,就心懷嫉妒仇視,嚴重了還會做出一些違背道德甚至法律的行為。

2018年6月,中科院研究生謝雕被高中好友周凱旋刀扎身亡!兩人高中時期都是優秀生,都考入了不錯的大學!但周凱旋進入大學後沉迷網絡,連續掛科,沒能繼續攻讀研究生,畢業後找工作也不順利;相反,謝雕考入著名的中科院讀研。周凱旋接受不了昔日好友比自己優秀,因一點小事,釀成血案!這就是"輸不起"的沉痛教訓!

孩子輸不起?學會

輸不起的孩子,長期發展下去,嚴重影響其心理健康,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父母應該予以重視,幫孩子學會接納失敗!

03 如何進行"接納失敗"的教育

兒童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錯誤和失敗中習得技能和知識的。"輸"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接受輸的事實。當孩子輸不起的時候,就是家長幫助孩子學習"接納失敗"的好機會。父母可以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進行情感引導:

①理解並同情孩子的沮喪情緒

當孩子因為輸不起而哭鬧、耍脾氣時,不要批評他,也不要"講道理"或者"找理由"。你只需要抱著他,溫柔的跟他說:"寶貝,你因為剛才輸了,感到難過和傷心,對嗎?這是正常的,每個人遇到你這種情況,可能都會有暫時的不高興。所以你想哭就哭吧,哭完你就會覺得舒服多了……"這個時候,你只需要一直陪在他身邊就可以了。等孩子情緒平復下來,他就會發現,哭一頓,確實好多了,"輸"其實也沒什麼可怕的。

父母這樣做是在向孩子傳遞兩個信號:一,因為"輸"感到難過是正常的,只要及時把難過的情緒疏導出去就好。二,"輸"不可怕,因為真正愛你的人不會因此嫌棄你,而是堅定地陪在你身邊安慰你、幫助你。

孩子輸不起?學會


②引導孩子關注過程

等孩子情緒平靜後,父母就要引導孩子關注過程、享受過程的樂趣。

舉個例子:

比如孩子們做動作相反遊戲,看誰犯錯最少,孩子輸了。

媽媽:"寶貝,你一開始為什麼會喜歡動作相反遊戲呢?你覺得哪裡最好玩啊?"這就是引導孩子思考過程,讓他們意識到玩遊戲的初心。

他可能會說:"別人說哭,你就笑;別人說踏步,你就立定,很有意思。"

媽媽又問:"寶貝,你覺得怎麼玩會更有意思呢?"

孩子:"如果做錯動作的人要求講個笑話或者做個鬼臉就更好玩了。"

……

父母這樣做就是在引導孩子關注怎麼玩才開心,不是結果怎麼樣才開心,關注的是遊戲本身的樂趣而不是輸贏結果帶來的快樂。

③跟孩子探討下一次如何做

讓孩子"接納失敗"的目的是為了幫孩子更好的應對未來的失敗。所以父母應該繼續幫孩子想象下一次的場景,思考怎麼做會收穫更多的樂趣:"寶貝,如果下次再玩這個遊戲,你怎麼做呢?"當孩子真的再玩相同遊戲時,提醒他:"寶貝,你可能贏,也可能輸,你還願意玩嗎?"

當孩子輸不起時,家長反覆跟孩子重複上述過程,孩子就會慢慢接受遊戲、比賽的結果,即使輸了,也能坦然面對。

最後總結一下:

孩子輸不起不是小事,這跟孩子不成熟有一定關係,但主要原因還是父母對待輸贏的態度以及講道理、找理由的不當應對方式。如果任其發展,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社交和心理健康,父母應該予以重視。通過理解同情孩子的沮喪情緒、引導孩子關注過程併為下一次遊戲或比賽做好準備,才能教孩子學會"接納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