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公益片《豆芽》做一個不完美的媽媽,孩子人生不一樣

什麼樣的媽媽才是好的媽媽,很多人是否已經定義為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

好的媽媽,是一個全能的貼心陪伴的李超人,可以扛起50斤的大米,扛起一桶礦泉水,可以抱起兩個娃一邊一個。

如果以這些為基準,那麼賈靜雯可能就是一個假的媽媽。

前幾天重溫了,媽媽是超人第3季

有一期節目中,賈靜雯聽到老公不在身邊,他很是我去,他平時很少做飯,第1天就弄得手忙腳亂,經過了努力。終於拿出了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的飯菜。

即便如此,他的孩子咘咘還是說:好好吃。瞬間暖到了。


泰國公益片《豆芽》做一個不完美的媽媽,孩子人生不一樣

媽媽是超人,不完美媽媽


《媽媽是超人》的另一期節目中,嗯哼是一個寵媽狂魔。

媽媽腳受傷了,他會心疼的撫摸著傷口。

他會主動幫媽媽幹活。

當霍思燕問他,要打扮成什麼樣的超人才最好看。


她的兒子卻一臉不屑:

“我不想媽媽當超人,因為超人太辛苦了”

只要她在兒子面前服軟,兒子就會把事情都幹完了。

當個不完美的媽媽,人生彷彿開掛了。

明星亦如此,你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有分呢?做一個不完美的媽媽,放手讓孩子去做,你會得到不一樣的驚喜。


2.


養育的經驗都是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不完美媽媽,讓孩子勞有所得。

曾經有一個很出名的泰國公益廣告片。

一對母女在菜市場擺攤賣菜,但是生意卻很冷清,想有人光顧,但是隔壁攤位的豆芽卻賣的很好。

孩子很好奇,為什麼他們的豆芽那麼好賣。


泰國公益片《豆芽》做一個不完美的媽媽,孩子人生不一樣


媽媽告訴他,因為豆芽只有他們一家。


也是女兒提議我們也種豆芽來賣。媽媽告訴他,我們可以試試。

可是種豆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買好材料第一次嘗試,過了兩天長出來,但是隻有一個頭,這些豆芽,這些豆子全部泡湯了。

但是他們不灰心,經過一次次的失敗,終於成功了。

也就是這一次次的失敗,再讓後面的陳工在小孩子心裡埋下種子,她知道做事情都要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改進才能成功。

後來女孩成了生物科學博士,還拿到獎學金。

她說,媽媽說的我們來試試吧,就像一種神奇的肥料,演繹著我的好奇心,激發著我的不斷思考的動力。


泰國公益片《豆芽》做一個不完美的媽媽,孩子人生不一樣

媽媽說,我們試試


而這位媽媽僅僅是小學四年級的文化水平,當時種豆芽的時候,她們是買來相關書籍跟孩子一起學習的。

如果我沒有媽媽,這位媽媽真的不夠完美,沒有經驗,沒有學歷,但他卻在一次失敗中教育著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無論學歷高低,見識深淺,這位媽媽並不完美,引導著孩子向完美的世界更靠近一步。


3.

不完美的媽媽,早就我們有責任的孩子。

一個綜藝節目《愛情保衛戰》,有一個奇葩的媽寶男,那位男士已經27歲了,可是還像孩子一樣,洗澡還要媽媽幫他搓背,媽媽包辦一切。

有一次,母親生病了,躺在地上,這個男孩子,既然連120都不會打。

後來還是自己女朋友,撥打120才保住了媽媽的性命。

造成這樣的結果,就是媽媽太專情在追求完美來,細心,貼心周到,覺得自己幹得又快又好,其實自己的勤勞,造就了孩子的懶惰。

紀錄片《零零後》一個男孩叫錫坤,小時候,他是一個充滿探索精神的孩子,經常和自己的玩伴做各種各樣的小實驗。

遇到困難,他會想出各種方法解決。

他的媽媽,是一個盡心盡責的媽媽。

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幼兒園就送去私立,為了能更好照顧他,還搬到附近。

到了小學,媽媽索性辭去工作,全心全意照顧孩子。

他媽媽努力學習育兒知識,堅持科學育兒,這樣的媽媽,可以說是“完美”媽媽了。

可是錫坤喜歡科學實驗課,他在實驗上面可以神采飛揚,散發內心的自信,可是媽媽卻與這個實驗課不能培養人交往的,與人交往的能力,硬生生的換成語言培訓班。

他不感興趣也不擅長,所以他成了班上最差的孩子,因此變得很自主上很自卑。

後來他迷上了魔術,媽媽卻說魔術養不了家,,所以不允許他做。

小小的心靈在自己種種感興趣的事情上受挫變得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自卑。那個從前很愛探索陽光帥氣的小男孩不見了。

這位媽媽是怎麼把自己的孩子養廢的?就是自己事事完美,以自己的角度從來不考慮孩子。

有的時候你追求完美的樣子卻是一條通向把孩子成為不完美的道路上。


4

伯克利大學的心理學家,研究了兒童心理發展幾十年,他認為,踐行和原定行事,大部分家長常有的。

錫坤的家長,顧名思義,他腦子裡已經刻畫出他想要養成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然後他會跟著自己設計的草圖一點一點的磨練。

河源癲癇的父母,他只是給孩子提供營養,比如陽光雨露,,而剩下的路是讓孩子長成自己的好樣子。

他說孩子應該把注意力轉移到環境當中,要塑造一個豐富的環境,這個環境雖然是變化多樣的,但卻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

所以,不管孩子是一個堅韌的小草,或者說是一個美麗的魔鬼,或者是僅僅一顆供人欣賞的計劃,我們要他接受接納自己。

開出自己綻放的姿態,以最舒展的姿態展現。

追求完美沒有錯,但孩子需要自己成長,但我們也變成一種執念,那就是一吧,傷害孩子的刀。

在教會孩子的路上,我們要以輔導為主,孩子自己成長為主,讓孩子走錯路了,我們要引導,但是孩子自己的路還是要自己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