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醫療隊“溫柔硬漢”魏峰濤:41天只休兩個下午 心疼隊員屢次落淚


大眾網·海報新聞武漢3月27日訊(特派記者 吳軍林 視頻剪輯 李亞平)魏峰濤,山東省第六批援湖北醫療隊領隊,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門診部主任、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是個“溫柔的硬漢”。

  說他是硬漢,因為自打2月10日隨醫療隊接管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一個重症病區,直到3月21日,41天的時間裡,這位一米八的山東大漢只休過兩個下午;剛接管病區時,他曾在醫院連續工作了30多個小時。

  說他溫柔,因為山大二院3月12日召開疫情防控及復工工作視頻會議時,說起前線醫療隊隊員的辛苦,他在會上心疼落淚。

  護理小組防護服全寫上了“我愛魏主任” 隊員說他是我們的保護者

  領隊在視頻會議上落淚的第二天,護理十組的幾位隊員在防護服上清一色寫上了“我愛魏主任”。隊員王雯雯把大夥兒穿著這身防護服的合照、單人照,全都發給了魏峰濤。魏峰濤回覆說:“哈哈,謝謝姐妹們。”


山東醫療隊“溫柔硬漢”魏峰濤:41天只休兩個下午 心疼隊員屢次落淚

護理小組“表白”魏峰濤

“魏主任讓我們感到溫暖,我們也要讓魏主任感受到護理姐妹的溫暖。”王雯雯說,魏主任是在講到護理姐妹不容易,醫療隊員們在前線心理壓力都不小的時候落淚的。第二天上班路上,護理十組的組員說起這一幕,都感動不已,於是決定在防護服上“表白”魏主任,“魏主任現在是我們的男神。”

   隊員蘇曉曉說:“魏主任作為領隊,真是替我們考慮很多,很辛苦,這幾天看他憔悴了很多。”

  “真想抱抱魏主任。”隊員吳夢夢說。

  其實,到武漢以後,魏峰濤為隊員落淚已不止一回。這支131人的醫療隊中,80後、90後佔了一大半,在魏峰濤眼中,他們都是孩子。剛到武漢時,防護物資緊缺,有隊員穿的鞋套大小不合適,他用膠帶、垃圾袋綁到隊員們腳上做鞋套。醫療隊聯絡員董紅後來說,魏主任因為這事抹過眼淚。

  隊員徐照娟說,雖然來武漢之前已經在濟南培訓過穿防護服,但是真正進病區實戰的時候,內心非常緊張。“魏主任很仔細,哪裡的拉鍊要拉上,哪裡要粘好,他一點點給我們穿好防護服,穿完再給我們一個一個地檢查。”徐照娟說,“當時我們剛來陌生環境,魏主任就好像我們的保護者一樣,有他站在身邊,心裡就特別踏實。”

  徐照娟提到的這一幕發生在2月11日凌晨2點多。從2月10日早上著手接管病區到當晚正式收治病患,再到2月11日凌晨徐照娟所在的護理組去上班,那時候的魏峰濤已連續工作了18個小時。


山東醫療隊“溫柔硬漢”魏峰濤:41天只休兩個下午 心疼隊員屢次落淚

連續工作幾十個小時後在病區辦公室補覺的魏峰濤

隊員趙宏兵形容魏峰濤是“拼命三郎”。“為了保證大家能專心工作、安心休息,醫療隊規定了隊員的作息制度。而魏峰濤自己總是‘違反制度’站到一線靠前指揮。病房開診的最初幾天,他乾脆以病房為家,困了只能在更衣室裡打個盹,有時累到極限,甚至仰在椅子上便能呼呼睡著。”

  “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是為了誰”

  3月13日0點20分,魏峰濤在醫療隊交流群發了一張隊員戴著護目鏡、裡面滿是蒸汽的照片。“請問這位是誰?”起初,這張照片裡的人被誤認為仲琪,後來才知道是劉豔。

  過了10分鐘,他又問“誰有趙麗娟的一張漂亮生活照片?”

  因為之前曾採訪趙麗娟,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向她要過生活照作為配圖。記者將照片發到群裡之後,魏峰濤回覆“OK”,對話到此結束。

  3月18日,魏峰濤的微信朋友圈轉了一篇文章《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是為了誰》。原來,他3月13日凌晨收集的素材,是為了寫這篇文章。

  “儘管室外的溫度依然較低,但在厚厚的防護服下,內部溫度悶熱異常,內外溫度的差異,很快把隊員的眼罩覆上了一層水汽。你是我們的仲琪妹妹嗎?我認不出,我不知道你是誰……朦朧眼罩遮不住後面那雙生輝的眼睛,因為她發出的是疫情面前向生的光芒。”

  “氣管插管,距離患者呼吸道的距離如此近,並且插管過程中患者極有可能出現咳嗽、噴濺,因而感染風險奇高,你是我們的馮昌、謝坤麻醉師嗎?我認不出,我不知道你是誰……但你在病人床頭狹小空間中,為方便操作而跪在地上時,我知道,這一跪,是對生命的尊重和敬仰!”

  “從汙染區病房中出來,由於長時間的防護服和口罩壓迫,壓瘡已經形成,你是我們的趙麗娟嗎?我認不出,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是用無悔青春搏擊疫情!”

  “忙碌的夜班結束了,下班路上,就在通勤車上,你甜甜地睡著了。口罩遮住了你的臉,是我們的李興國嗎?我不敢認你。我不知道你是誰……”

  ……

  “患者發自肺腑的一個感謝手勢,讓我們所有的付出與艱辛,都成為了值得!我知道,你都是為了我們同胞的健康!”

  隊員的辛苦與付出,魏峰濤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這樣一篇獨具匠心的文章,不知他用了幾個忙碌之餘的夜晚寫成。

  他反覆說“我不知道你是誰”的原因是,山東省第六批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雖說都是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員工,但來自不同科室,此前相互之間大都不認識。加上現在隊員們都戴口罩、穿防護服,就更不好辨認了。

  徐照娟說:“我們第一次開視頻會議,魏主任一句‘我不知道你誰,但我知道你來是為了誰’讓我流了大半天的淚。”

  魏峰濤的一天:交班、會診、查房、會診、病例討論……午飯吃了桶泡麵

  對隊員溫柔的魏峰濤,對病患也同樣溫柔。查房期間,魏峰濤和聲細語地掛在嘴邊的幾句話是“感覺可以嗎?”“憋氣嗎?”“吃飯怎麼樣?”接著根據對方的回覆決定是否調整用藥。

  3月16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用鏡頭記錄了魏峰濤的一天。

  不過,拍攝計劃一開始就被“打亂”了。初定的第一個鏡頭是早上起床後他出門拿飯,但記者趕到他房間門口時,房門上已經掛著一份早餐,魏峰濤推測是住在隔壁的同科室同事魏金娟拿來的。果不其然。“魏主任太辛苦了,所以只要我早起去拿飯了,就會給他捎一份。”魏金娟說。

  魏峰濤說,3月16日的工作是醫療隊接管病區走上正軌以來,他的“典型一天”。

  早上8點乘坐大巴趕到醫院後,首先組織交接班,上夜班的醫生要對前一天晚上的病人情況進行交班。緊接著,醫療隊重點分析病重、病危以及新入院的病號病情,對重點病人提出診治方案上的修改。

  這是他一天中相對平靜的一刻。

  接著,他便馬不停蹄、大步流星地奔波於病區。作為心血管專業專家,他應無錫醫療隊的邀請對兩例病例進行會診,又應青島醫療二隊的邀請會診了一例病例。其後,在無錫醫療隊的“汙染區”病房實地會診時,魏峰濤在原有防護服的基礎上加穿了一層防護服,因為會診的兩例危重病人都有氣管插管,感染風險高。

  在本病區查房時,魏峰濤重點查看了病危、病重和新入院的病人,觀察病情。他還特意去告訴一位恢復較好的患者:“您現在肺部吸收非常好,尤其這兩天,好轉非常明顯,準備準備這兩天就可以出院了。”老大爺高興地連聲說謝謝。

  在同病房的另一位年長患者床前,老大爺又稱讚起了山大二院的醫護:“你們這些醫療隊的醫生護士真是太盡心了,給他餵飯、刮鬍子。醫德高、醫術高、人品好。那天護士給他刮鬍子的時候說‘我爸爸都沒享受過給他刮鬍子’,聽得我都要掉淚了。”

  下午3點,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例行的疑難危重死亡病例討論會開始了。魏峰濤彙報了病區內的一位重症患者,請同濟醫院本院和全國其他16支醫療隊的專家共商治療方案。

  “通過這種多學科聯合診療的方式,不同專業的智慧相互融合,形成綜合意見,對合並有多種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的診治非常有幫助。”魏峰濤說,會後,他根據專家們的意見,結合病人實際情況,做了醫囑調整。

  下午6點,魏峰濤與同事乘坐班車回到酒店。消毒、洗澡、吃飯……晚上7點半,他的工作又開始了。由領隊魏峰濤、隊長馬承恩、副領隊王欣、聯絡員董紅組成的醫療隊領導小組準時召開視頻會,討論總結當天工作及其他工作安排。

  視頻會不是魏峰濤一天工作的結束,他一般會在晚上做總結匯報類的文字工作。最近他正打算撰寫一份《新冠肺炎心肌損害的臨床表現》與同事們分享。

  這一天,他的午飯是一桶泡麵。

  這一天的拍攝,還有份意外收穫。在疑難危重死亡病例討論會上,魏峰濤偶遇了20年未見的大學同學李芳芳。李芳芳是山東省第七批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來自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我們都戴著口罩,相互無法辨認。但我在講臺發言,我這同學一聽聲音就問是不是我。”魏峰濤感慨萬千,“20年未見,聽聲音認出來了,真是非常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