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地膜回舊推新 破解農業汙染難題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楊紅麗

  時值春耕,行走在張掖市鄉村田野間,往日隨風亂舞的廢舊地膜如今已難覓蹤跡,困擾農村多年的廢舊地膜和塑料垃圾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張掖:地膜回舊推新 破解農業汙染難題

人工撿拾廢舊殘膜

  “地膜雖具有增溫、保墒和抑制雜草生長等特點,但是滯留在土壤中,不僅阻礙了水分的滲透和土壤中空氣的流通,而且影響土壤中微生物的正常活動,降低土壤肥力,影響作物的生長和產量,撿拾地膜成了農民春種之前必做的一項工作。”山丹縣經濟作物指導中心副主任夏毅介紹,現在是春耕時節,也是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的關鍵時期,各鄉鎮利用企業、回收網點加大廢舊地膜回收工作力度,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汙染。

張掖:地膜回舊推新 破解農業汙染難題

廢舊殘膜收購

  連日來,山丹縣陳戶鎮寺溝村村民劉文學和家裡人一起加緊收拾地裡的殘膜。

  “以前把地膜刮出來後,就直接堆放在地頭,遇到大風天,颳得到處都是,還得回頭撿拾,現在送到回收網點處理,也算是為環境保護出一份力了。”劉文學說。在山丹縣華塑塑料製品有限責任公司,農戶們排隊交售廢舊地膜,廠房內,廢舊地膜經輸送帶進入破碎機後,開始沖洗揉搓、粉碎甩幹,隨即被輸送至高溫熔化箱變成液體,再經冷淬後,廢舊地膜“變身”再生顆粒,實現了回收再利用。

張掖:地膜回舊推新 破解農業汙染難題

機械撿拾廢舊殘膜

  在甘州區,為切實解決廢舊地膜殘留“白色汙染”問題,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聯合農機合作社,建立了5個機械化殘膜撿拾示範點,積極推廣廢舊地膜機械撿拾技術,降低地膜撿拾勞動強度,提高地膜機械回收水平及回收率。據介紹,廢舊地膜機械撿拾,每小時作業3-10畝,與人工殘膜撿拾相比,可提高工效20-50倍,每畝節約生產成本40-70元,撿淨率在85%以上,具有作業效率高、拾淨率高和節約生產成本的顯著效益。目前,合作社已購置先進適用的廢舊地膜撿拾作業機械45臺,並全部投入廢舊地膜機械撿拾回收作業中,示範點已完成機械撿拾面積3萬畝。

張掖:地膜回舊推新 破解農業汙染難題

生物降解膜替代普通地膜

  開展生物降解地膜試驗與推廣,嘗試生物降解膜替代地膜是民樂縣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強農膜汙染治理的大膽嘗試。

  2019年民樂縣農膜使用量達3000噸,農作物增產率達15%。但隨著農膜的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斷增加,大量農膜難以回收,地膜殘留給農田生態環境以及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成了農田裡的“白色汙染”。為此,民樂縣慶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與省內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簽署協議,引進全生物降解地膜生產技術,該技術使用玉米、馬鈴薯等富含澱粉的草本植物,經糖化、乳酸發酵、提純縮聚等生物方法制取聚乳酸加工而成,生產的生物地膜可完全為自然界消納,對土壤無毒無害。“目前生物降解地膜比普通地膜的使用成本每畝高100元左右,但在生長期過後,可直接翻耕,不需要人工回收,綜合成本與普通地膜相當。”民樂縣慶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國慶說。目前,民樂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正在對該技術進行示範推廣,先後建設降解地膜示範區4個,試驗示範面積3000畝,並計劃通過2至3年,全面推廣使用,擴大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使用面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