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一點——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勇敢一點——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2019年備受推崇的一本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連續80周紐約時報暢銷榜榜首。如果單純看書的簡介,你很容易就會把它歸類為勵志類書籍,你可能會認為這就是另一個版本的風雨哈佛路。

很遺憾,這不是一本勵志類書籍,也沒有人兜售成功學。但在閱讀此書以及一些周邊信息的時候,已經不止一次看到人們在推薦此書時說到的一個“高級”詞彙——原生家庭。我想說的是,在這本書中,原生家庭不背這個鍋,甚至可以說,女主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光環,她得感謝她的原生家庭,其次,原生家庭這個被杜撰的詞其實真的沒有那些“心靈大師”說的那麼可怕,這是後話,我們還是先來看下這本書到底說了什麼。

這本書的女主名叫塔拉,這是她的真實姓名,這本書就是塔拉本人的自傳,在我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她已經是一位受比爾蓋茨推崇的劍橋歷史學博士、學者。我們很難不因她熠熠生輝的學歷背景去聯想她所接受的教育,她所在的家庭,就跟我們剛看到書的簡介不去以為它是一本勵志書一樣。

很遺憾,這位女主的人生故事不能用慘去形容,而是恐怖。她17歲才正式接受教育,在這之前她沒有接受過大學以前的教育,就直接考上了劍橋的歷史學博士,這聽上去非常的傳奇,但是她做到了。她是自己在家苦讀了十多年麼?她是請了多麼了不起的家庭教師麼?她是有什麼特異功能麼?都沒有。

她出生在美國愛達荷州的一個山區裡,她的父親受摩門教教義的驅使,沒有讓她的任何一個兄弟姐妹接受正規的小學和初中教育,她的父親認為現代教育就是為了給孩子洗腦,最終給他們灌輸和摩門教教義不同的思想,所以她沒有在醫院出生,沒有出生證明,沒有任何可以證明自己的證件,連她的生日家人們都記不清,她的母親是一個沒有任何從業資格的助產士,她還有一個精神失常的哥哥,童年的日子裡她生活在父親的廢料廠,與亂糟糟的鐵絲線和鋼鐵為伴。

父親就是他們童年時期的精神導師,在家裡無論父親說什麼,母親總是附和著,不管是同意還是反對,沒有人去表達不同的聲音,久而久之,她童年的世界就建構在了父親的認知之上,父親說什麼那便是什麼。父親擔心世界末日的到來,瘋狂地囤積汽油和蜂蜜,她也就跟著心驚膽戰。

所幸,命運之神沒有拋棄任何人,她還有另一個哥哥,泰勒,這個哥哥在她的父母精神還算正常的時候接受過一定的教育,所以他懂得父母說的不全是對的,甚至是有點極端的。塔拉第一次在哥哥的房間聽到了鄉村音樂,她被音樂的美妙吸引著,她想要去上音樂學院,後來也是在她母親的幫助下,她得以學習了一段時間的音樂,甚至登臺表演,為了表演,她母親還為她長途驅車去購置好看的演出服裝,從這一點其實也可以看出來,其實她的原生家庭並不是最差的,她的父親雖然從小給他們灌輸政府是一場陰謀、醫院也是一場陰謀,那是建立在他父親的信仰之上,她父親認為,一個人不可能同時信仰兩種宗教,那就是背叛,這難道不比毫無信仰要好麼?

繼續來說塔拉的故事,這個只在地下室接受過家庭教育的女孩開啟了她的學霸模式,在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之後,她順利考上了楊百翰大學,在校期間,她為了順利拿下獎學金,再一次開掛,不僅拿下歷史學博士學位,還獲得獎學金赴哈佛訪學。書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很多,但可能與女主關聯度比較高的鏡頭之一是在劍橋的一座建築物高處,她獲得了同行一位教授的注意,這為她後來獲得哈佛訪學獎學金名額奠定了基礎,在那座建築的高處,風很大,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側著身子走,只有塔拉迎著風,她沒有任何做作,她只是習慣了,在教授問她為何迎著風時,她坦然曾經幫父親一起搭建過房子,在房頂的狀態讓她習慣了站在風中,她說,站在風中,我就是風。

上大學後的塔拉並沒有將故事劇情按照大團圓的結局推進,甚至上大學後的塔拉變得比以前更痛苦了,這可能才是這本書的精髓所在,我們因無知而快樂,我們因無知而確定,但當你知道的太多時,當你懂得的太多時,才是真正痛苦的開始。

她的見識、學識在她和她的家人之間構起了一道高高的牆,她曾經多次因為親情、因為愛翻牆過去,向自己的父母妥協,她試著將禁錮在摩門教教義中的父母向自己的思想拉攏,她試著去用親情“籠絡”自己的姐姐,她一次次的失敗了,她的家人憎恨現代教育、憎恨現代醫學,不惜已與塔拉斷掉親情來威脅她“迴歸”家庭,做回父母的乖女兒,做回哥哥們的乖妹妹。

因為深愛著自己的家人,塔拉想過為了他們放棄自己在大山外所獲得一切(她出生在愛達荷州的一個山區),她想過徹底的妥協,但那只是在情感上,情感上她需要親情,但是思想上呢?思想上她再也回不去了,她再也不能惟父親的思想為尊,再也不能容忍患有精神疾病的哥哥踐踏自己的思想了。

那個飽受童年苦難、驚恐的女孩不見了,她開始了全新的自我,作者在書中說道“你可以用很多說法來稱呼這個自我:轉變、蛻變、虛偽、背叛。而我稱之為:教育”

這本書原名即為:Education,中文在作者同意下翻譯為: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句出自聖經的話。

教育是一個不斷自我發現的過程,是人類文明的饋贈,教育所能給予你什麼 在於你向它索取什麼。

再回到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為什麼原生家庭不背鍋?原生家庭就是父母的那個家庭,是你出生的家庭,我們這一生,成功了是個人努力,失敗了就都是因為原生家庭不夠好,但其實不然,如果只看結果的話,本書中的女主也算是成功人士了,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我看來,可能運氣的成分要遠大於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沒錯,在個人努力之外,運氣的成分很重要,女主腳踩教育的風火輪飛往了自己的山,這一路都有運氣的加持。

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誤會原生家庭呢?因為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被父親養大的孩子了,但他依然是那個養育了我們的父親,這種認知上的不同步讓兩代人之間滿是鴻溝。

無妨,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勇敢一點!


勇敢一點——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