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还你“爽气西来”

来武汉1月余,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历练!

前段时间,小何同学调侃我:小吴医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发点你的战疫日记来读读哈。我回她:我这“妙手”正忙着“回春”呢,哪有心思写日记啊,等春天来的时候给你写“月记”吧。哈哈哈哈,说的时候口快,下笔的时候却如有“猪助”,笔头艰涩,一搁置竟然真到了春天。

这几天,看着湖北确诊病例数渐渐下降、清零,方舱医院关舱修整,各省援鄂医疗队开始分批撤出武汉,我内心喜悦,想想来武汉也1月有余,那就写点东西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刻以便日后回忆。

1.选择出征

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每天刷着新闻,看着不断增长的数字我内心焦虑,为患者及超负荷工作的医护心疼难过。看到援助的医疗队既兴奋而又感动,这些不同的感觉消磨着我,也更坚定了我之后的想法。身为医务人员,和我的同事们一样——只要前线有需要,冲锋陷阵,责无旁贷。

我们家是医院的双职工家庭。“双职工”,意味着当我想冲的时候,我们家就是打了双倍的鸡血,热血满满。我们达成共识,疫情肆虐,选择和病毒搏斗,是控制局面最好的办法,选择去前线,也就是个顺理成章的事。所以当宣布我要上“前线”的时候,家里人没有惊讶,没有反对。父母亲觉得这样的选择符合他们对我和我职业的预期。至于小何同学,嘿嘿嘿,不用言语,久违的小眼神露出几分坚定,略带几分崇拜和不舍,我感到自己战斗力爆棚,重回青春!

就这样,没有太多的包袱,轻装上了“前线”,就如平常出差一样。

黄鹤楼,还你“爽气西来”

2.守护金银潭

到了武汉,稍作休整,我们便接到了支援金银潭医院的指令,外界都说中国疫情看湖北,湖北疫情看武汉,武汉疫情看金银潭,金银潭是这次疫情的“暴风眼”,刚开始,有点不安,那可是个“硬货”不好啃,担心病毒强大,也担心自己能力不足。

下病区前,大家都是打起十二分精神,一遍遍练习穿脱防护服,一遍遍学习最新的诊疗指南,只有这样,才觉得踏实。那晚临睡前,看到一句话,“救命的时候,稻草也可以是黄金”,很暖心,很多的顾虑就这么消散了,我们就是一棵稻草,一棵活力四射、朝气蓬勃、严阵以待、管他惊涛骇浪的救命稻草无疑了。

接下来就是正式工作的日子了,医院酒店两点一线,感觉就是换了个地方工作而已。刚开始接诊病人的时候,医患之间总是有那种自然的的熟络。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就是一个坚固的“抗疫联盟”,表面上是我们医生鼓励病患,实际上看到他们病情渐渐好转,更加坚定我们战胜疾病的信心。还有件让我觉得很意外很惊喜的事,中医中药在病房里很受欢迎,这是我来之前想都不敢想的,这可是“金银潭”啊,有着最先进治疗技术的地方,传统中医药的微光也能闪闪发亮,让我兴奋之余也对中医更有信心。

3.等待胜利

在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疫情节节败退,它们在做最后的困兽之斗,而我们也将枕戈待旦,坚守到底,务必“疫”网打尽,“疫”除而后快。

这段时间的历练,对我个人弥足珍贵。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换了一个地方,尽本职工作,如果你是我,也会这么做,所以这不需要过多的赞扬。

今晚窗外夜色不错,月色无玷,江流有声,清风拂面,淡淡花草香扑鼻而来,我似乎听到了人群的喧嚣。远处的黄鹤楼,等疫情散去,你再也不会“白云千载空悠悠”了,到时又是“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注:小何系本文作者吴国顺爱人何惠,福鼎市医院儿科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