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 老爸,您還好嗎?我用“雲祭掃”來看您了!


[清明追思] 老爸,您還好嗎?我用“雲祭掃”來看您了!


“清明追思”是我們傳統裡的一個重要文化基因。尤其今年的疫情之下,即將到來的清明似乎有些沉重,特別是經歷過這次疫情洗禮的武漢。近日,湖北和全國多地發佈公告,暫停現場祭掃,推出集體祭掃、提供網絡祭掃。

眾所周知,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叫“踏青節”“祭祖節”。踏青和祭祖是清明節的兩大主題,至今依舊被傳承。

掃墓祭祖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這個習俗由來已久。祭祖也是清明節的中心,來表達對先人的追思。清明節本屬“祭祖節”,是表達孝道的重要節日。近年來,隨著網絡的風靡,“網上掃墓”、“網絡祭拜”、“網上祭拜”、“網上祭掃”、“在線祭拜”、“在線祭掃”等“雲祭掃”的方式已被廣泛的接受。

我們回想和反思,在疫情爆發之初,之所以有那麼多的悲劇發生,很多是因為“醫療資源的擠兌”,應收盡治之後,情況才有了緩解。“湖北的通告”依然提醒我們,疫情還沒有結束,防範疫情反彈的壓力依然巨大。不獲得全面的勝利,不輕言成功!


[清明追思] 老爸,您還好嗎?我用“雲祭掃”來看您了!


清明來臨之際,未雨綢繆,不讓緬懷發生“祭掃資源擠兌”,特別是在武漢。疫情緩解,但仍需繼續鞏固抗疫成果。目前,很多逝者還暫時寄存在殯儀館或者公墓的儲存空間。清明來臨,如果大家都去祭掃,加上以往那些祭奠故去親人的人,勢必會造成大規模的人群聚集和祭掃資源緊缺現象。逝者已逝,故去的親人最大的希望就是看到生者的平安,這才是對逝者最大的尊重和緬懷。

再說,傳承幾千年的祭拜風俗本來就是因時而異。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祭掃風俗的也要與時俱進。網絡祭拜將是傳承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優良傳統,發揚重親情、重家庭、重孝道的傳統美德,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的發展和揚棄,只要祭掃的本質不變——誠意祭拜。

儘管清明未到,不少墓園的雲祭掃平臺,已有很多民眾在紀念空間訴說對親人的思念,留言真切感人:

“老爸,我用雲祭掃來看您了,您還好嗎?!”

“爸媽,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們響應政府號召,居家抗疫,禁足宅居已一個多月,仍無法前往福壽園看望爸媽,只能通過雲祭掃,與爸媽雲相見。祝爸媽在天堂裡天天快樂!”

“親愛的爸爸媽媽,今年因為疫情不能過來祭掃,願爸媽在天堂一切安好。等疫情過後一定來看你們!”


[清明追思] 老爸,您還好嗎?我用“雲祭掃”來看您了!


身居武漢的詩人楊玉東在朋友圈裡曬出了自己的一首詩:

朝晴晚雨洗紅塵,

浮生自在守暮春。

深恐百花暗香去,

故燒高燭照江城。

是啊,不知不覺已經是暮春了。不經意間抬眼望望窗外,繁花簇錦,武大的櫻花獨自綻放。彷彿在提醒著人們,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浴火重生的江城漸漸恢復昔日的繁華,交通恢復、部分社區解禁,有條件的消費場所開放。六十多個日日夜夜,武漢經歷的太多太多。從最初的驚慌失措,到從容面對;從親人故去,到高燭緬懷。一位武漢患者家屬講述一家三口感染肺炎,最終失去母親的悲痛經歷,這個故事後來像“閃回”一樣,不斷在腦子裡播放,讓人感到非常難過。像這樣經歷的武漢人還有很多很多。

生命是最可寶貴的,頑強而自由的生長是我們的方向。生命中的輕與重,我們要學會掂量。疫情讓我們更成熟,經歷與磨難。生活讓我們幸福的,無非是寬容與善良。面對當下的情況,我們可以嘗試著改變,嘗試新的方式。

願這個世界,生者安康,逝者安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