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鬧”於未然!對醫鬧零容忍,更當零發生

防“鬧”於未然!對醫鬧零容忍,更當零發生

醫護人員幫助新冠肺炎治癒患者拿行李。圖據新華社

從“小切口”立法,根除醫鬧頑疾。3月26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一審《北京市醫院安全秩序管理規定(草案)》。草案提出了多項具體的應對措施,如醫院應裝一鍵報警等安全防範系統,建立安檢制度;高風險人員就診可實施安保人員陪診監督等防範措施;賦予醫務人員避險保護和醫院有條件暫停診療的權利。在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受到全社會高度認可的時刻,北京市立法保護醫院安全和醫護人員權益,可謂正當其時。

近年來,醫鬧已成社會痛點,暴力傷醫的惡性案件時有發生,社會各界要求懲治醫鬧的呼聲不斷。在司法和行政管理層面,打擊醫鬧的政策和措施已有不少,對暴力傷醫的肇事者懲處不可謂不嚴。去年底震驚全國的孫文斌殺害民航總醫院醫生案,從兇手殺人到被判處死刑,只用了20多天。但是,醫鬧現象依然沒有得到徹底遏制。就在前幾天,鄂爾多斯市一名女醫生被病人持刀捅傷。接二連三的醫鬧事件,傷害的不只是醫護人員,更一次次扎向醫患間的紐帶,影響醫療事業的良性發展。

醫鬧難以根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措施懲治於後,難以預防在前。北京這份草案之所以讓人眼前一亮,正因為要從多個維度阻止“醫鬧”發生。“提前”、“防範”在草案中高頻出現,無論是公安對安全隱患的提前介入,還是醫院對高危人員的監督陪診,都是從前端入手,掐滅一根根有可能點燃醫鬧事件的導火線。對醫鬧行為,對暴力傷醫,相比於“事後零容忍”,人們更希望看到的,是“事前零發生”。此次草案中明確的各項提前防範細則,正是保障“零發生”的有力舉措,防“鬧”於未然。

當前,全國上下共抗疫情,白衣戰士成為眾多網友的“新晉偶像”。在抗疫一線,白衣天使的無私與大愛,令患者感動,也讓公眾動容。有人感嘆,在此期間醫患關係達到了空前的和諧,呈現出最理想的樣子,希望此時此刻的和諧醫患關係,能在疫情之後得到延續。連日來,援鄂醫生返回各地時,都受到高規格禮遇,就有評論指出,社會對醫生的“最高禮遇”,其實是對醫生生命及人格的尊重。“穩準狠”地掐斷醫鬧苗頭,讓他們不必一邊問診,一邊膽戰心驚,也是表達這份尊重的一種方式。

防“鬧”於未然,需要法律保障;在實際生活中,和諧的醫患關係,醫患彼此信任,同樣是杜絕醫鬧的良藥。上個月,有兩張場景相似的照片被網友粘貼在一起:一張是浙江一處隔離病房外,一名3歲的小患者在出院後與護士阿姨互相鞠躬;另一張則是上世紀初,杭州某醫院院長在查房時,面對小患者鞠躬致謝時回禮的一瞬。兩張照片引發感慨連連,不僅因為動作上的巧合,更因為這些影像紀錄著和諧醫患關係的代代相傳。醫者有仁心,患者必能安心;患者有感恩之心,醫者必能盡心。打擊醫鬧,需要“小切口”的立法防範,更需要這種和諧關係的“天然防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