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吞吐量70萬噸!未來,國內外貨物將在這裡“川”流不息!


沿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貨運大道向機場西北側行駛,一片建築群映入眼簾,這裡是正在建設總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的

機場貨運區一標段,也是整個機場貨運區單體主體結構最先完工的項目。


昨日,小錦在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有序緊張地作業。從去年7月動工以來,項目克服佔地大、單體多、戰線長的困難,全力以赴推進建設,力爭今年7月全部竣工


建成後,機場貨運區一標段預計年貨物吞吐量達70萬噸,將有效保障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地面貨物處理能力,為貨主、航空公司、貨運代理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年吞吐量70萬噸!未來,國內外貨物將在這裡“川”流不息!


9個單體主體結構全部完工

項目力爭今年7月竣工


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在地基處理區安裝柱帽所需的鋼筋,提高地面的承載能力、剛度和抗衝切能力。


“項目地基是回填區域,土質情況造成前期打樁困難,為此我們改變工藝和施工方法,將設計和施工深度融合。”中建五局四川分公司負責機場貨運區一標段的項目經理周新平說,這正是EPC項目的優勢,在解決困難的同時也大大縮短了建築工期。


年吞吐量70萬噸!未來,國內外貨物將在這裡“川”流不息!


小錦在其中一座倉庫內看到,整個房頂都是鋼結構。據悉,該項目鋼結構含量大,總共需要6萬平米,這對項目施工來說是不小的挑戰。在經過專家論證後,工程嚴格按照所指定的方案執行分段運輸、地面拼裝、分段吊裝的工藝流程。施工過程中,拼裝好的一整塊鋼樑重達120噸,四架吊車必須在指定的位置進行吊裝,稍有一點偏差,鋼樑就會傾斜。最終,項目方在各個環節嚴格把關,確保吊裝工作安全、高效完成,目前正在房頂的鋼結構上進行消防管道安裝。


小錦瞭解到,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還採用了BIM技術,項目從建築的設計、施工直到終結,所有的信息都集合在一個三維模型的信息數據庫中,大大縮短管理時間、減少管理成本。


目前,該項目包含5個倉庫和4個小單體在內的9個單體建築主體結構已經全部完工,全面進入裝飾裝修階段,機電安裝、總平、管網、綠化、幕牆等工程正在同步施工。按照目前的施工進度,

項目有望在今年7月整體竣工。


年吞吐量70萬噸!未來,國內外貨物將在這裡“川”流不息!


建成後將實現智能化管理

年貨物吞吐量將達到70萬噸


據悉,機場貨運區項目一標段總投資7個億,包括貨站工程與貨代工程兩部分。其中,貨站工程包括國內貨站、國際貨站、一站式聯檢綜合樓、國際特運庫、食堂、宿舍、綜合業務用房、卡口及門房;貨代工程包括二級監管貨站、快件中心、查驗中心及國際主卡口。此外,國際貨運區採用“體化大通關”模式,將國際貨站、監管貨站、查驗中心、快件中心統一納入一個海關監管園網內。


年吞吐量70萬噸!未來,國內外貨物將在這裡“川”流不息!


“建成後項目年吞吐量預計將達到70萬噸,其中國內49萬噸,國際21萬噸。”周新平介紹說,機場貨運區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貨物的重要集散中心,也是國際進出港快件、國際貨物等物品的重要集散地,為滿足航空貨運業務發展需要,機場貨運區一標段實現國內、國際貨運區分開運營、管理,將大大提高處理貨物的效率。


小錦獲悉,機場貨運區一標段是五個標段中唯一一個由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直接管理的貨運區,為提高機場貨運區的保障能力,項目建成投用後將進行智能化的倉儲管理,主要應用在安檢信息集成、智能採集、開包檢查等方面進行,將降低人為操作誤差,提升機場貨運區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吳怡霏

攝影 李冬

校對 唐元

審核 張婷婷 李影 莊偉偉

監製 沈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