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應包含國家質量基礎設施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媒體稱,今年“新基建”政策暖風頻吹,相關支持政策密集落地,各地投資如火如荼。筆者認為,

中國當前最緊迫發展的基礎設施中,應包含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

一、NQI簡介

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首字母縮寫NQI)最早由德國物理技術研究院(PTB)在2002年提出,是計量、標準化、合格評定(檢驗檢測與認證認可)等要素的統稱。2006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認為這三大要素已經成為未來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是政府和企業提高生產力、維護生命健康、保護消費者權利、保護環境、維護安全和提高質量的重要技術手段和制度安排,能夠有效支撐社會福利、國際貿易和可持續發展。


“新基建”應包含國家質量基礎設施

二、NQI支撐和保障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劇,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國際金融海嘯、石油價格戰等“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頻發,中國經濟如何穩增長成為市場關切。一個行之有效的救世良方是發揮我國制度優勢,瞄準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加快“新基建”。但無論是以鐵路、公路等為代表的傳統基建,還是以5G、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型基建,都離不開NQI。可以說,NQI是基礎之基礎。

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在於先進技術應用與質量穩定。而標準的規範性、計量的基準性、認證認可的公允性、檢驗檢測的符合性等功能,有利於推動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和保障質量水平,支撐各類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

以“新基建”為例

5G技術的爭奪戰實際上就是5G標準的爭奪戰。近年來,我國緊跟5G全球標準的制定步伐,在無線靈活系統設計、極化碼、新型網絡架構和大規模天線等關鍵標準制定上逐步掌握話語權,這是我國5G技術能夠領先的關鍵所在。

又如,計量技術支撐了我國高鐵無砟軌道建設關鍵技術的發展,中國標準促使我國特高壓超級工程落戶巴西,現場檢測技術有利於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多平臺兼容性差等問題。

這些都充分表明NQI不僅能有效支撐“新基建”的技術發展與成果轉化,還能促進“新基建”市場規模擴大、保障產品一致性、提升用戶滿意度,多維度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任何產業的蓬勃發展與其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都離不開強有力的NQI支撐。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掌握著許多傳統產業和眾多新興產業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其背後都有強大的NQI作為支撐。

在“新基建”方面,工業發達國家在大力推進新一代計量技術體系建設,積極在物聯網、電動汽車、雲計算、智能電網等領域佈局,爭取相關領域國際標準制定主動權,並主導合格評定規則。

三、加強NQI建設有助於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


NQI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基礎之基,貫穿於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和先進基礎工藝發展的全過程,並形成協同效用,作用於產業發展的各個階段。

加強NQI建設有利於激發自身市場潛力。

1、計量方面

工業化國家的測量活動對其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4%至6%,計量投入與效益比為1:3。研究證實,政府對計量的財政投入獲取了大量直接而重要的技術、經濟收益,可支撐GDP每年0.8%至1.5%的增長。

目前,我國儀器設備資產原值3195.54億元,而其中新興產業的關鍵測量儀器設備從國外引進比例高達90%,國內測量儀器儀表工業雖然產量大,卻始終處在全球產業鏈的末端,至今仍以低端製造為主,中端測量儀器儀表市場佔有率不高,發展潛力巨大。

2、標準方面

中國、德國、法國和英國標準化對本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分別達7.88%、27%、23%和12%,說明我國標準化的市場潛力還有待提升。我國核心產業領域標準缺失現象比較嚴重,標準體系不健全,彌補這一短板有助於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3、合格評定方面

2008年以後,全球檢測認證產業年均增幅達到6%以上,遠高於全球經濟年均增速。據統計,2018年,全球檢驗檢測市場約為1.0157萬億元(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質量檢驗檢測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我國檢驗檢測行業(含計量檢定)共實現營業收入2810.5億元,共有各類檢驗檢測機構3.9472萬家,但我國檢驗檢測機構96.3%屬於“小微型企業”,76.94%的機構只能在本省內活動,僅有273家機構能在國境以外開展業務,尚無一家國際知名檢驗檢測品牌。由此可見,我國NQI行業的市場潛力巨大。

加強NQI建設有利於帶動產業融合發展。NQI具有技術傳承的功能,具有通用性和兼容性的特徵,有利於不同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能有效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融合,加快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進程,釋放巨大的經濟效益。以智能網聯車為例,分級標準、高精感知技術等共性標準和共性計量檢測技術應用,有利於將成熟產業的NQI技術“移植”於智能網聯車產業之中,促進其汽車產業與信息通信產業跨界融合發展。

四、思考與建議

1、在統籌佈局規劃“新基建”時,應將NQI納入其中。2019年8月26日第五次中央財經會議將“質量基礎設施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應在此基礎上儘快研究制定國家層面NQI一體化建設的戰略路線圖和中長期規劃,解決NQI建設“規模小、分佈散、佈局亂、能力弱、重複建設”等諸多問題,形成產業、區域需求兼顧的NQI新佈局和規劃體系。

2、推動地方政府加強NQI建設。將NQI建設擺到重要戰略地位,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制定實施重大戰略規劃和政策措施時,同步考慮NQI建設,抓好規劃部署,並納入各級政府工作考核範圍,推動組織實施。各地區都應慎重考慮NQI的特殊性,將其列入政府重點建設工程,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

3、加強NQI共性技術研發與應用,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圍繞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或重點產品,以突破產業發展的NQI體系性瓶頸為重點,推動產、學、研、用之間融合互動,解決計量、標準、合格評定等共性、關鍵和重大技術問題,促進NQI技術與各行業融合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市場監管總局質量基礎設施效能研究重點實驗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