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幾乎殺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為何卻留下了扶蘇的兒子子嬰沒有殺?

歷史一書生


對秦二世的誅殺範圍,我也有一些個人的看法,如史書記載李斯的兒子都娶了秦始皇的女兒,女兒都嫁給了秦始皇的兒子,可見李斯的長子李由娶了秦始皇的女兒。可以想象秦二世殺死的兄弟姐妹包含了李斯的一些女婿,但李由的妻子我認為很可能沒有被殺,因為按道理她應該出嫁後就跟著丈夫了,後面秦二世和李氏父子的互動也一點也沒有表現出與李由有殺妻之仇的樣子。

還有就是和問題關係較近的一件事:秦公子高為了保全族人請求殉葬,犧牲本人,保全了族人。公子高是秦始皇的兒子,他的家族難道不是秦二世的家族嗎,顯然他要保全的族人是自己這一房的子女。既然族人得免,那麼公子高當有子女免遭秦二世誅殺,所以秦二世放過秦始皇的孫子是有可能的。

但是其實問題的關鍵是,子嬰是不是扶蘇的兒子還兩說。

秦二世大殺四方的時候,子嬰曾經勸阻。雖然秦二世沒聽,但子嬰也沒事。顯然子嬰的身份沒有那麼敏感。而且後來子嬰和兩個兒子合謀殺趙高,子嬰的兒子顯然必須有一定年紀了。秦始皇卒年50,秦二世和趙高都死於秦始皇死後三年,秦始皇的曾孫能有多大呢?所以學界有根據《李斯列傳》:“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認為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即秦二世的叔叔,或根據《李斯列傳》集解引徐廣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認為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成蛟的兒子即二世的堂兄,是有道理的。


代牧益州閻文平



秦二世胡亥誅殺兄弟姐妹時,如果主動服誅。妻兒可免死。如果負隅頑抗,或者逃脫者。妻兒要被滅門。

在胡亥的兄弟中,可以確定的是,長子扶蘇和公子高的妻兒沒有被株連。

扶蘇主動自殺。使妻兒免受株連。

公子高被已逃脫。擔心株連妻兒。便向秦二世上書。稱只要不株連妻兒。自己願意為先帝陪葬。秦二世大悅。還重賞了公子高。

扶蘇和公子高做到了韓非子之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


楊朱學派


子嬰在中國歷史上,是謎一樣的存在。關於他的身上,有很多種說法。我們今天就來揭一下子嬰的底細吧。

大家都知道,秦朝經過兩代皇帝而亡國。

第一個就是秦始皇,第二個就是秦二世胡亥。

可是,大家都知道秦二世胡亥,被趙高給殺害之後,他又立了子嬰為王。難道這個子嬰不算是秦國的皇帝嗎?

大家一定要清楚一個概念,秦始皇和胡亥,他們兩個都是大秦帝國的皇帝,他們擁有的地盤是天下。

可是,到了子嬰上臺的時候,秦朝擁有的僅僅就是關中之地了。

那時候六國的後人,都又開始紛紛復國了,而且項羽還打了鉅鹿之戰,劉邦就要殺到了關中來了。

即使是關中之地,在這個時候,也都快要不保了。

所以,這時候即位的子嬰,肯定不能叫天子了,他只能叫秦王,這也是為什麼說秦朝經歷了兩代人,而亡國的原因。

那麼這個子嬰到底是什麼身份呢?為什麼秦二世去世之後,趙高要讓子嬰即位當秦王呢?

秦二世胡亥即位當皇帝之後,他就把自己的所有兄弟姐妹給腰斬了。

也就是說在胡亥去世之後,秦始皇就算是絕後了。這時候給胡亥血脈最接近的人,也只有子嬰了。

關於子嬰的身份,歷史學家總共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孫子,是扶蘇的兒子。

第二種是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

之所以會有這兩種說法,是因為《史記》的作者司馬遷都沒有弄明白,子嬰的身份到底怎麼回事?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推測一下子嬰的身份的。

大家都知道胡亥在繼承皇位之後,他就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給殺死了。扶蘇更是胡亥最大的威脅,所以,胡亥在篡位之前,最先殺掉的就是扶蘇。

中國歷史上有一句老話叫做斬草除根,胡亥和趙高都是野心家,他們在殺了扶蘇之後,不可能留下扶蘇的兒子的。

還有就是,胡亥去世之後,若是子嬰真是扶蘇的兒子,趙高這個殺了扶蘇的兇手,就不可能找扶蘇的兒子來當秦王了。

若是子嬰當了秦王之後,肯定會給自己的父親報仇的。所以,通過這一點來推測,子嬰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

那麼子嬰不是扶蘇的兒子,只能是秦始皇的弟弟了。

秦始皇去世的時候,他的年紀是五十歲,秦始皇去世大概兩年的時間,大秦就亡在了胡亥的手裡,也就是說那時候即使秦始皇活著,也只有五十二歲。

當初趙高要讓子嬰當秦王的時候,子嬰是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商量,他們如何來對付趙高。這也就是說當時的子嬰的兒子,已經成年了。

只有成年了的人,才會被父親叫去商議事情。所以說那時候的子嬰的年齡,應該是在四十歲上下。

只有四十歲上下的人,才有可能有兩個成年的兒子。

所以說五十二歲的秦始皇,有個四十歲左右的孫子,肯定是不可能的。恰恰五十二歲的秦始皇,有個四十歲上下的弟弟,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說子嬰只能是秦始皇的弟弟,你說這個推理對不對。

所以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胡亥和趙高當初不殺他,也就不難理解了。畢竟那時候的皇位都是,父子相傳和弟弟的關係不大。


史學達人


子嬰是扶蘇的兒子乃是誤傳,扶蘇自殺的時候年齡在30歲左右,就算按照古代早婚早育,按照最早扶蘇14歲生子,那子嬰此時最大也就16歲,然後三年後,胡亥被害,子嬰19歲,據記載,子嬰在誅殺趙高前,曾與其兩個已成年的兒子密謀,這明顯就產生了年齡上的矛盾,19歲的子嬰為何有2個成年的兒子?

因此一般認為子嬰是嬴政的弟弟,或者是嬴政兄弟的兒子。

胡亥在繼位後,為了穩坐皇位,屠殺了其所有的兄弟姐妹,這個是不爭的事實,而子嬰作為其叔或者其表兄弟,第一沒有繼承皇位的合法性,第二也沒有能威脅自己的皇帝,如果子嬰是嬴政的弟弟,那就是胡亥的叔叔,無故弒殺長輩,這不孝的罪名胡亥沒有比較自找麻煩,而如果子嬰是嬴政兄弟的兒子,胡亥可能都不熟,甚至都不知道有這號人。

所以說,秦二世殺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卻留下子嬰,就說的通了。


曹老師xixi


胡亥篡位之後,在趙高的建議之下,他確實是把自己的所有兄弟姐們,都給聚集到一起,然後給腰斬了。即使嫁出去的秦始皇的女兒,也被胡亥叫了回來,全部給殺害了。

當然了秦始皇的兒子,除了扶蘇和胡亥這兩個人外,其他的人,基本上都是沒有留下名字來的。

唯一一個叫公子高的,他之所以能留下名字來,是因為他在臨死前,對胡亥請求過,想要在自己死後,葬在父皇秦始皇的旁邊,為秦始皇守陵。

這一個請求,被秦二世胡亥給批准了,所以,就這樣公子高的名字,也被《史記》給記錄了下來。也就是說,秦始皇的兒子,除了公子高落了一個全屍,埋在了秦始皇墓的旁邊,其他秦始皇的兒女全部都是被腰斬的。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病故沙丘之後,聯合李斯和趙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然後賜死了公子扶蘇。

那麼題目中的子嬰,到底是不是扶蘇的兒子呢?

其實這個還是存在很大的爭論的,《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就沒弄明白這件事。子嬰於情於理,都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

我們先來說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既然扶蘇是被胡亥和趙高給殺害的,後來經過指鹿為馬事件之後,趙高又把胡亥給殺害了。當趙高重新選立秦王的話,就不可能選擇扶蘇的兒子,因為殺父之仇大於天。

若是子嬰真的是扶蘇的兒子的話,子嬰在當秦王之後,第一件事肯定是要把趙高給殺了,為父親扶蘇報仇。趙高還犯不著做這樣的蠢事。

那麼子嬰若不是扶蘇的兒子,他到底是誰呢?

很多人都說子嬰應該是秦始皇的弟弟才對。其實這個我們也是可以推算出來的。子嬰是秦始皇弟弟的可能性最大。

秦始皇死的時候是五十歲,到了秦朝滅亡的時候,他也就是五十二歲。

若是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的話,他的年齡也就是四十多歲,但是,若是子嬰是扶蘇的兒子,秦始皇的孫子的話,那也就是二十歲左右(畢竟扶蘇也就是三十多歲)。

可是大家不要忘記,當初趙高要讓子嬰當秦王的時候,子嬰不想去。

這時候子嬰有叫自己的兩個兒子和他商議,到底怎麼來對付趙高。

既然《史記》上有說子嬰有兩個兒子,而且子嬰還要給他們商議對策。那就說明他們至少成年了,畢竟只有成人了之後,才有可能被老爹叫去商議這麼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說子嬰的孩子,當時至少是有十八,二十歲以上了。

這也就是說,若是子嬰真的有這麼大的兒子的話,那他只能是秦始皇的弟弟,四十歲的子嬰,有個二十歲左右的兒子,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是若是子嬰是扶蘇的兒子,他就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兒子。

所以說於情於理,子嬰都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

還有更重要的是,秦二世和趙高當初要殺扶蘇的時候,肯定也會想到要殺他的兒子的,畢竟斬草要除根,這個道理他們還是懂的。

但是,對於秦始皇的弟弟,他就沒必要殺掉了。因為他對皇位是沒有威脅的。所以,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的可能性大,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孫子。


漢史趣聞


關於秦王子嬰的真實身份,史書上歷來都有很大爭議,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子嬰是公子扶蘇的兒子,證據是司馬遷在《史記》中有寫過這樣一句話,即“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因為秦二世胡亥的兄長正是扶蘇,所以後世人很多人就一致認為子嬰就是公子扶蘇的兒子。

另一種說法,也是在《史記》中記載的,說是趙高在殺掉胡亥之後,召見秦始皇的弟弟,授予他皇帝的玉璽,於是子嬰繼位(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那子嬰就應該是秦始皇的弟弟,胡亥的叔叔。 那麼,子嬰的真實身份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首先,子嬰絕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因為扶蘇作為趙高和李斯奪權的最大障礙,他們絕不可能留下這個隱患。要知道,當初他倆為防止秦始皇的兒子們對他們造成威脅,直接對秦始皇的子女們進行了兩輪大屠殺,在這個過程中,連秦始皇的女兒都全部被殺掉,子嬰如果真是扶蘇的兒子,是絕沒有理由被留下活口的。

其次,據史書上記載,在秦二世在將蒙恬、蒙毅兄弟二人囚禁起來,準備處死他們時,子嬰還站出來勸諫過,這層意義上來說,他就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因為扶蘇和蒙恬、蒙毅兩兄弟的關係誰都知道,當時扶蘇已經自殺,蒙恬、蒙毅也即將被殺,子嬰作為扶蘇的兒子,他還敢大搖大擺站在朝堂上去勸諫胡亥,他是嫌自己的命不夠長嗎?

因為,子嬰如果以扶蘇兒子的身份來做這件事,難免會讓胡亥、趙高和李斯都想入非非?因為,你子嬰極力勸諫把蒙恬、蒙毅兄弟留下來,難不成是想讓他們繼續輔佐你?那這樣一來,你子嬰是想幹嘛?在這種背景下,胡亥、趙高和李斯,是絕不可能留下子嬰的性命。



然而呢?子嬰在朝堂上公開勸諫胡亥後,卻沒有收到任何處罰,甚至接著胡亥對秦始皇帝其他的皇子、公主展開血腥大屠殺時,子嬰仍然沒有受到任何牽連。從這層意義上說,子嬰不僅不是扶蘇的兒子,甚至都不算是秦始皇的直系親屬。

至於子嬰是不是秦始皇的弟弟呢?可能性也也不大,一方面根據史書上所記載的看,秦始皇的弟弟,只有成蟜,以及趙姬與嫪毐所生的二個兒子,而這三個人很早就已經被秦始皇所殺。另一方面,如果子嬰和秦始皇是兄弟關係,趙高和李斯也絕不敢讓他活躍在朝堂上,因為有這樣一個年長的直系皇室宗親存在,對於趙高和李斯而言,實在是太大的威脅。

所以,更真實的情況應該是,子嬰只是一個旁系的皇室宗親,可能是秦始皇某個堂兄或者堂弟的兒子,所以他與胡亥沒有皇位爭奪的利害關係,自然也就不在二世所欲清除的兄弟姐妹中,也正因為此,他不僅能站出來勸諫二世不要濫施誅殺,最後還能夠全身而退。


我是趙帥鍋


首先糾正一下,雖然關於秦王子嬰的身份問題,有多種說法,可以肯定的是,秦王子嬰屬於秦宗室成員,但絕不是扶蘇的兒子,因為年齡對不上。子嬰最大的可能性是秦始皇的弟弟,是秦宗室長輩,但又不會與胡亥爭奪帝位。具體原因在下面會詳細展開。

秦二世胡亥之所以殺光所有的兄弟姐妹,對前者是因為他們有爭奪帝位的資格,剷除之以絕後患,對後者姐妹雖然不會爭奪帝位,但不排除不少姐妹與功臣勳貴聯姻,這對胡亥的皇權構成潛在的威脅。胡亥登基之後,為了鞏固帝位,趙高建議說:“夫沙丘之謀,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諸公子盡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屬意怏怏皆不服,恐為變”,所以應“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他按照趙高的建議,申明法令,開始誅殺諸公子。結果就是,有資格與胡亥爭奪帝位的23位公子全部被殺。而他們的死法也各有不同,有的被逼自殺,如扶蘇和公子將閭三兄弟;有的被集體殺戮後示眾,如杜縣殺死六公子,咸陽殺死十二人;有的選擇殉葬秦始皇,如公子高。最後在趙高的教唆下以殘酷手段處死了10位姐妹。

下面結合史料記載情況分析秦王子嬰為什麼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據《史記•李斯列傳》記載,“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與,乃招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從這段記載可以得知,秦王子嬰有兩個兒子,年齡至少也得有10多歲,不然怎麼參與商議誅殺趙高?那麼,子嬰此時的年齡至少要有30多歲,總所周知,秦始皇在51歲時去世,公子扶蘇是其長子,扶蘇自殺前最多不過30多歲,其他公子年齡更小,不可能有子嬰這樣大的兒子。

另一方面,認為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的說法比較貼合實際。首先,從年齡上看,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又有成年的兩個兒子,可以一起行事謀劃,這一年齡設定符合邏輯。其次,作為秦始皇的弟弟,他可以以叔父長輩的身份向胡亥進諫,而且作為叔父輩不具備直接威脅胡亥帝位的可能性,胡亥也會在形式上多少對叔父表示幾分尊重。最後,當子嬰被趙高擁立為王后,可以不動聲色進行密謀,反將立他為王的趙高除掉,從這一點看出他的謀略與膽識已經非常老道。

總的來看,秦王子嬰是秦始皇弟弟的可能性最大。這種說法可以比較合理地解釋為何胡亥沒有處死子嬰,因為子嬰是胡亥的長輩,又沒有直接威脅。


滄海拾遺錄


想要弄清楚秦二世為什麼不殺子嬰,就要先弄明白子嬰的身世。“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這句話是很多人認為子嬰是扶蘇兒子的依據。從秦始皇去世的年齡來推算,扶蘇自殺的時候已經30多歲,有一個成年的兒子也很正常。不過胡亥連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下得去手,怎麼會放過自己競爭對手成年的兒子呢?從這一點來看的話,子嬰應該不是扶蘇的兒子。

很多人其實誤解了這句話,秦始皇的兒子有很多,胡亥是小兒子,也就是說胡亥的兄長有多個。子嬰即使是胡亥兄長的兒子,也不一定就是扶蘇的兒子。假如是胡亥平常的兄長的兒子,對於胡亥的威脅也不大,不殺子嬰也很正常。這裡面有一個一點,子嬰在胡亥殺害兄弟姐妹的時候,曾經出來阻止過胡亥。如果子嬰是胡亥兄長的兒子,不可能有機會站出來阻止胡亥,因此子嬰的血緣關係可能和胡亥比較偏遠。

子嬰很可能只是秦朝的宗室,並不是秦始皇的後代,因此才能夠在胡亥的大屠殺中倖存下來。同樣有史料記載,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趙姬只有秦始皇一個兒子,但是秦莊襄王並不是只有秦始皇一個兒子,子嬰可能是秦始皇的異母弟弟。如果是這樣,那麼子嬰能夠倖存下來就很好解釋了。

這樣看的話,子嬰極有可能是胡亥的叔叔,秦莊襄王的兒子。從他的事蹟來看,子嬰並不是扶蘇的兒子,也不是秦始皇的兒子。正是因為血緣關係的疏遠,子嬰才能倖存下來,並且在胡亥屠殺秦始皇兒子的時候出言相勸。


史海泛舟擺渡人


關於子嬰的身份,各種史料的記載並不相同。他是不是扶蘇的兒子,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關於子嬰的身份,有這麼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子嬰是扶蘇之子。秦二世即位後,在趙高的挑撥下,胡亥先後三次殺光了父親嬴政的所有兒女。公子將閭等三人行事謹慎,胡亥找不到破綻,最後都還是被勒令自殺。公子高自求賜死,才勉強保住家人的性命。

胡亥殺他們是因為自己得位不正,他們對自己皇位有所威脅。而事實上,這些公子並沒有什麼功績,也沒有什麼勢力。而扶蘇不同,在朝中軍中,他都有相當的影響力。扶蘇之子完全能夠引起朝中和軍中的注目,也足以讓胡亥感覺到威脅。那麼,連無權無勢的公子們都逃不過胡亥的屠殺,扶蘇的兒子還能活下來嗎?

從年齡上來看,子嬰即位時,兩子皆已成年,可見子嬰年齡當不會小於30歲。此時距離秦始皇去世僅僅3年,秦始皇去世時不過49歲,胡亥死前也不過24歲。因此,秦始皇的孫輩當不會有如此年長的子嗣。而且,從陳勝敢於詐稱公子扶蘇來看,扶蘇一脈應當沒有後裔,不然早跳出來了。

由此可見,子嬰是扶蘇之子的說法當不可信。



第二種說法,子嬰是秦始皇之弟。這點符合子嬰年齡的描述,但是是不是符合其他事實呢?子嬰即位時,兩個兒子秦莊襄王僅有兩子,秦始皇政和長安君成蛟。成蛟在攻趙時發動叛亂,被秦始皇所殺。秦始皇之母趙姬與嫪毐還有兩子,也被秦始皇撲殺,而且這兩子血統不正,秦室是不能允許被立為皇帝的。因此,秦始皇並沒有嫡親兄弟,因此這種說法也不太可信。

第三種說法,子嬰秦始皇之子,胡亥之兄。史料記載,在胡亥屠殺兄弟之時,子嬰曾上書勸阻,並讓胡亥不高興。要知道胡亥殺的是他的兄弟們,他此時不趕緊躲著,還主動往傷口上撞,明顯不符合邏輯。況且,子嬰比胡亥年長,胡亥既然感覺到皇位的威脅,當不會允許比他年長的嫡親兄弟們的存在。因此,這種說法也不太可信。

第四種說法,秦始皇的族親。這種說法見於許多史料,也被許多人認同。許多歷史作家在他們的著作中採用了這種說法。這種說法看起來好想很可信,然而實際上也難以服眾。秦始皇以前有眾多秦王,且不說遠了,嬴政曾祖昭襄王就有子嗣十多人,秦昭王之子孝文王也有子嗣20餘人。因此,擁立皇帝的時候,如果秦始皇兄弟、子嗣都沒了,他們是有資格被擁立為帝的。如果是他們中的一人,史記各處記載當不會如此含混,當會清晰記載是秦昭王或者孝文王的後裔。如果比他們血緣還要疏遠,那他們應該表示不滿,至少會有所記載,然而史料中並沒有蛛絲馬跡。因此,子嬰應當不會是族子或族弟。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子嬰與秦始皇的血緣關係應當比較近,而秦始皇的兄弟兒子又死亡殆盡,那麼子嬰有沒有可能是秦始皇的侄子呢?

從字面意思分析,嬰是嬰孩的意思,子是兒子的意思,子嬰當有遺腹子或者遺棄的嬰孩的含義。長安君成蛟死時已經20多歲,完全有可能有一個遺腹子或者還剛剛出生的兒子。秦始皇在處死成蛟的時候,念及皇室血脈,年齡幼小,沒有下毒手,也是說的通的。



那麼,如果子嬰是成蛟之子,是否符合其他事實呢?

首先,年齡上,子嬰上位前後,與其兩子迅速採取措施殺趙高,派兵固守函谷關,因此子嬰應當有相當的政治軍事思維,年齡應偏大。而如果子嬰是成蛟之子,此時應當是35歲左右。那麼,子嗣十六七歲也是符合事實的。

其次,成蛟是叛亂而死,其後代在秦國沒有什麼政治勢力,對胡亥也沒什麼威脅。因此,子嬰勸諫胡亥也說的過去。趙高為了獨攬權柄,扶立這樣一位皇帝,正好要依靠他,加上子嬰血統又很近,大臣們也說不得什麼。因此,這也很符合趙高的性格。

另外,由於成蛟叛亂的原因,秦室內部也有些閃爍其辭,後人以訛傳訛,到了一百多年後的司馬遷時期,就更加混亂了。司馬遷因此存疑,將各種可能記載於史記各處,留下了相互矛盾不符的記載,也很符合情理。

因此,子嬰是成蛟之子符合各方面情形和邏輯。雖然,史料支撐不夠,但這是最讓我認同的一種說法了。



如有錯漏,歡迎指正。我是子彧,期待你的關注!


一品鏟史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巡遊過程中,病死於沙丘。胡亥和趙高、李斯的密謀秘不發喪,偽造秦始皇詔書,立胡亥為太子,迫令在北方蒙恬軍中的皇長子扶蘇自殺。

回到咸陽後,胡亥登基為帝。為進一步鞏固帝位,胡亥藉故屠戮自己的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但子嬰不在殺戮之例,可見子嬰並不是扶蘇之子,也不是始皇之子。

前207年,趙高逼殺秦二世,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五天後,子嬰誅殺趙高。十月,劉邦率兵入關,在位僅四十六天的子嬰投降劉邦,秦朝滅亡。


那麼,子嬰到底是什麼身份呢,既能逃過胡亥的殺戮,又能被趙高立為秦王呢? 綜合種類史料分析,子嬰最大的可能,應該是胡亥的遠支的堂兄弟。這樣既能在胡亥殺戮兄弟姐妹時,進行勸諫而不被殺戮,因為他不對胡亥的皇位構成威脅。又能在趙高逼死胡亥後,被立為秦王,因為他有皇室血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