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科學上有人推測說人類是魚的後代,為什麼不能說我們是恐龍的後代?

我呵呵7


部分恐龍兩條腿走路,並且從進化史上也是起源於海洋,除了這兩個相似的點,人類和恐龍沒有什麼相似的地方了。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是因為有很多創造性的行為。

在演化史上,陸地哺乳動物的確都是起源於海洋,由肉鰭類的魚類進化而來。肉鰭類的魚特點是脊椎從頸部一直延伸到尾部,鰭內有骨頭,靠肺呼吸,也長有類似耳朵的聽覺器官,只不過還沒有外耳廓。起初部分種類能夠短暫地脫離海洋爬上陸地生存,爬到陸地上覓食,而且肉鰭類的魚曾被認為已經滅絕,但是近現代科學家們又在海洋中發現了多種肉鰭類的魚。它們中的其中一部分,適應了陸地的生活,進化為陸生脊椎動物,四個魚鰭逐漸演化為四足動物的四條腿,另一部分由於無法適應又回到海洋中,成為現代肉鰭類魚類的先祖。在我國雲南曲靖出土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一種向陸地進發的動物化石,被稱為魚石螈化石,從脊椎、下頜等構造上和肉鰭類有高度相似,被看作是魚類到兩棲動物之間的連結,是地球陸生哺乳動物共同的先祖。

從陸生動物的起源上看,恐龍和人類是有點關聯的,而動物爬上陸地後並不是一成不變,不同的種群演化為不同的物種,其中羊膜動物出現後又經過較長的歷史分化為雙孔亞綱(屬於蜥形綱)和合弓綱,前者演化為現今所有的爬行動物,後者演化為包括現代哺乳動物在內的多科屬的物種,大約2.7億年前恐龍逐漸演化出現,而同時代也出現了一些具有顳顬孔的動物,它們在後來演化為獸孔目的物種,包括所有哺乳動物的始祖,從這裡開始哺乳動物和恐龍的演化就出現了差別,大約6500-8500萬年前,靈長類動物出現了,它們成為現今所有靈長類動物包括人科動物最直系的先祖。從演化過程來看,哺乳動物乃至人類,在和恐龍有關係的情況下又在接下來有自己獨立的發展過程。

受小行星撞擊帶來的核子冬天等因素的影響,大量恐龍無法生存逐漸滅絕,同時森林中的植物種類和數量有了大幅度的改變,哺乳動物有了發展起來的契機。


來看世界呀


今天地球上所有的人類都是魚的後代,但是人類並非恐龍的後代。下面我將試著以最簡潔和簡單的表述,為大家理清這場長達4億年的偉大演化史。

其實不僅僅人類是魚的後代,今天陸地上所有的脊椎動物(包括鳥類)都是魚的後代。生物學家提出了一個生物分類學概念:四足形動物(Tetrapodomorpha)。四足形動物都屬於脊椎動物,是脊椎動物之下的一個龐大分支,包括了所有四足的脊椎動物以及它們的共同祖先,也就是肉鰭魚類中進步的類型。

圖注:生活在泥盆紀的肉鰭魚類,圖片來自網絡


肉鰭魚類(Sarcopterygii)是個古老的魚類家族,但是與我們熟悉的魚類不同。如果你仔細觀察平常吃的魚,會發現魚的鰭是棘刺連著鰭膜,而,肉鰭魚類的魚鰭則不同,棘刺和鰭膜連著鰭柄,而鰭柄的鱗片裡面是肌肉和骨骼。骨骼的結構在某種程度上與四足動物是相近的,真是這些骨頭變成了四足動物的四肢,進而成為我們的手和腳。

圖注:生活在今天的肉鰭魚類——矛尾魚,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矛尾魚的骨骼,注意其有骨頭的魚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距今4億至3.6億年的泥盆紀時期,一群肉鰭魚類最終登上了陸地,變成了兩棲動物,而這些兩棲動物是今天所有四足動物的祖先,其中也包括我們人類,所以人類是魚的後代是沒錯的。

圖注:肉鰭魚類登陸及四肢骨骼變化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古生物學和演化學的證據,人類與魚類在基因上的相似度以及胚胎髮育初期的相似也證明了我們與魚類的關係。

說完了人類與魚的關係,我們再來說說人類與恐龍的關係。

如果從最早的四足形動物魚類算起,人類和恐龍是有共同的祖先的,但是石炭紀末期至二疊紀初期,兩棲動物中出現了兩個演化支:一個是蜥形綱,另一個是合弓綱。二疊紀開始,蜥形綱和合弓綱便開始了完全不同的演化道路,其中的蜥形綱中出現了著名的恐龍家族,之後是鳥類和現存的爬行動物;而合弓綱中出現了異齒龍、麗齒獸這樣的史前生物,合弓綱的獸孔類演化成為哺乳類,已知最早的真獸類哺乳動物是發現於中國、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中華侏羅獸,那個時候恐龍已經是地球的統治者啦。

圖注:蜥形綱與合弓綱(似哺乳爬行類)的演化過程,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屬於合弓綱的異齒龍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已知最早的真獸類——侏羅獸,圖片來自網絡


侏羅紀時期出現最早的真正哺乳動物,哺乳類才開始了演化並最終在新生代出現了人類,所以人類與恐龍之間沒有任何的演化關係,而我們所屬的合弓綱與恐龍所屬的蜥形綱在石炭紀晚期就已經分道揚鑣啦。


儘管聽上去不可思議,但是我們人類以及今天地球上所有的四足動物的確是從魚類演化而來的。如果大家對這一演化事件感興趣,可以找來科學普及書版社出版的《征程:從魚到人的生命之旅》讀一讀,這本由中外古生物學家編寫的著作仔細詳盡的介紹了從魚到人這段神奇的演化歷程。


古生物探索


人是魚的後代而不是恐龍的後來是很容易理解的,而這理解的根本就是陸地上所有的生物都是從海洋裡面爬上來的,既然是從海洋裡面爬上來的,那麼陸地上的所有生物的祖先必然就是海洋中的生物了,而生存在海洋中的,在一個大範圍之上都會稱之為魚。

恐龍呢?這東西怎麼可能是人類的祖先呢?它們與人類的唯一關係或許只不過是跟人類一樣擁有著一個共同的祖先,也就是魚而已。

自魚爬上了陸地,生命之樹就在陸地上產生出很多的分支,而這分支就如同同一個爺爺奶奶之下,大家擁有著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子女是一樣的。

海洋中的魚,那就相當於一棵樹的樹頭,而其樹枝及其他的樹幹就相當於其他物種上的分支。相信很多人都有看過這樣的生命之樹吧,人類跟恐龍都在樹頭之上,但卻分佈在不同的樹枝上,是屬於不同的分支。

恐龍雖出現在人類之前,但是就生物的家族而言,這兩者屬於不同的家族,恐龍的後代可能會是鱷魚蜥蜴等等的爬行動物,甚至還會是鳥,但至少不會是人,因為單從哺乳動物這一種屬中就可以斷定了。爬行動物,或者是卵生動物之間,在物種形態上的轉化要是相對的容易的,但是不同物種之間要從卵生進化到胎生,這幾千萬年的時間夠用嗎?

恐龍出現於2.5億年前,而哺乳動物出現在2.05億年前,兩者雖然出現了相差近五千萬年,但既然大家都從海洋上岸後分了家,那就完全沒有必要在亂竄物種關係了吧。如果說進化成人類這種哺乳動物的不是那2.05億年前的哺乳動物祖先,而是2.5億年前恐龍家族,是一種蛋生的爬行動物,那這讓哺乳動物的祖先情何以堪啊。


小民科0


因為泥盆紀時候,有一部分魚類為了逃避海洋裡惡劣的生存環境,被迫轉移到淺海地區,有的甚至進軍到了內陸水域。


泥盆紀海洋

泥盆紀的淡水區域

此時的大陸已經不再是以前那樣荒蕪,而是佈滿了各種真蕨、節蕨、石松、舌羊齒等蕨類植物,各種昆蟲在林間飛舞,一片生機盎然。


泥盆紀大陸

告別了海洋後,魚類就在淡水流域安定下來,其中一些魚類也許是為了追捕昆蟲的緣故,為了適應陸地行動,進化出了便於攀爬的掌鰭,同時也進化出了適應陸地呼吸的肺,背鰭也逐步退化。這是一種魚類到兩棲類的過度,他們也是所有陸地脊椎動物的祖先,包括人類。

上圖依次是真掌鰭魚-提塔利克魚-潘氏魚-棘螈-魚石頭螈,這是魚類到兩棲類的過度模式,當然他們之間不一定存在進化關係

到了石炭紀後,兩棲動物在河流區域大行其道,進化出了許多羊膜動物,這些動物的優勢就是可以產出保存水分的羊膜卵,讓他們可以更好地進入陸地。最典型的有林蜥和古窗龍。




林蜥
古窗龍

這些動物後來有的進化出了始祖合弓獸,這是一種合弓綱動物,他們的後代在二疊紀主宰了整個大陸,演化出了各生態位的物種,後來經過了二疊紀大滅絕後,合弓綱僅剩獸孔目的存活下來,經歷三疊紀大滅絕後合弓綱再次受到打擊,僅剩下犬齒獸亞目倖存,活在恐龍的陰影下,成為了哺乳動物的祖先。
始祖合弓獸

盤龍目



基龍
楔齒龍

獸孔目的二齒獸亞目的利索維斯獸

犬齒獸亞目的犬頜獸是三疊紀捕食者

犬齒亞目的三尖叉齒獸


早期哺乳摩根錐齒獸

而另一支羊膜動物進化出了油頁岩蜥,這是蜥形綱動物的祖先,在二疊紀大滅絕後迅速崛起,建立了屬於自己的中生代,其中恐龍就是最為知名的代表,直到白堊紀大滅絕後,合弓綱的後裔哺乳動物才奪回地球的統治權。
油頁岩蜥

恐龍和鱷魚的祖先派克鱷

侏羅紀

白堊紀

看到這兒我們就知道爬行和哺乳的祖先早就在二疊紀以前就分道揚鑣,這個時候恐龍還沒出現。所以作為哺乳的人類和作為爬行的恐龍在進化的道路上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恐龍滅絕後哺乳主宰地球


小無語妹妹


來看看進化史



姓王的路人甲


最早的動物慢慢進化,出現了魚類

魚類接著向陸地進發,出現羊膜動物。

羊膜動物中分出多個群體。其中有兩個群體發展的比較好一種叫蜥形綱,一種叫合弓綱,區別就在於下巴殼的結構。然後合弓綱的主龍類迅速崛起,本來要一統天下,結果碰到了二疊紀-三疊紀生物大滅絕。剩下幾個物種苟延殘喘。而利用這個空隙,蜥形綱上位,迅速發展出不同物種,也就是恐龍。佔據地球一億多年。

後來6500萬年前,被子植物開始出現,植物開始開花,環境發生鉅變,恐龍愛吃的蕨類植物不再繁盛,面臨生存災難的恐龍又被一個小行星踢了一腳。

終於也滅絕了,只留下一些品種,慢慢變成鳥。

合弓綱的原始哺乳類在陰影夾縫中苟活了一億多年,在恐龍掛球之後,再次興起,重新佔據各個生態位,形成現在的哺乳動物群。


東北貓哥會養雞


鄰居都說,人是狗的後裔,也不知誰說的對,它隨便一說,你隨便一聽吧。。聰明人都知道~人類是上期滅絕人類的倖存,文明已經滅絕五六茬了,四大古文明的建築,多半是滅絕人類建造使用的。


水過重山


其實別說是人類了,地球上所出現的一切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以及兩棲動物的共同祖先都是魚類。


我們也都知道生命最初從海洋中演變而來,而海生生物想要進化到陸地上來,首先就必須進化出脊椎來,你看陸地上所有的哺乳動物、爬行動物等等,都無一例外會有脊椎,而最先出現脊椎的生物,是魚類,所以說,人類是魚類的後代,這種說法並沒有問題,但是至於說到人類是恐龍的後代,那就有點令人捉摸不透了。

眾所周知,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這至今還是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關於這個,我們有過很多的推測,現在比較權威的說法是,因為一顆小行星撞到了地球上,引起地球的氣候大變,最終恐龍因為適應不了而被迫淘汰。但是我們實實在在瞭解過恐龍,在中生代地層中,有大量的恐龍化石,而通過對恐龍化石的研究,我們發現,非鳥類恐龍在中生代已經全部滅絕了。


留下來的鳥類恐龍,最終演變成了地球上的鳥類,現在有很多的科學家持“鳥類屬於恐龍”的說法,另外,科學家還發現,恐龍和鳥類的相似之處還有就是骨骼都是中空的。關於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達爾文的關於“人是從猴子演變而來”的理論早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如果再進一步問一下的話,問一問人和靈長類動物的共同先祖是什麼,你還知道嗎?

探索人類的來源和生物的進化很重要的一個依據就是化石,但是人又不可能直接從魚演變而來,所以你是看不到半人半魚的化石的。但是人類的胚胎髮育過程卻再現了人類數億年從魚類進化到人類的進化歷史,科學家們早已經發現人類的胚胎初期會出現只有魚類才會有的腮裂,不過後來慢慢消失了,而所有的脊椎動物在胚胎髮育的過程中幾乎都會出現這一現象,所以說,人類是從魚類演變而來的,這很有可能是正確的。


鏡像科普


談到這個問題,我覺得動物的起源在某些方面和宇宙的起源最有影響力大爆炸學說有相似的地方。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宇宙大爆炸學說認為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如果我們沿著時間軸往前追溯的話,就會發現宇宙在不斷的收縮,最終回到一個點上,這個點就是宇宙發生大爆炸的那個點。

圖示:宇宙大爆炸

而動物的起源也是類似,如果把地球上出現的所有的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進化歷史沿著時間軸往前追溯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它們也會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這個祖先就是地球上第一個出現脊椎的動物。因為現在的這些動物中不管是哺乳動物還是鳥類還是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身體裡面都一條脊椎。而魚類則是地球上最早出現脊椎的動物。因此我們有時候會說人類是魚類的後代。

圖示:地球生命演化歷史

其實,不光是人類,後來地球上出現的兩棲類動物,爬行類動物和鳥類以及其它的哺乳動物都是魚類的後代。

地球上有個地質時期稱為泥盆紀。泥盆紀又被叫做“魚類時代”。那時候陸地上還沒有出現脊椎動物,魚類是地球上最高等的脊椎動物。大約在距今3.7年前的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動物滅絕事件。那時候的海洋環境因海底火山噴發的原因遭到了嚴重破壞,海洋生物危在旦夕。一些魚類為了生存下去開始冒險登上陸地,去開闢新的生存空間。於是地球上出現了最早的水陸兩棲動物。兩棲動物進化出了爬行動物、爬行動物之後又出現了鳥類和哺乳動物。因此,魚類是所有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

圖示:最早登上陸地的魚類是陸生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

其實人類的胚胎的發育過程就再現了人類數億年從魚類到人類的進化歷史。我們會發現人類胚胎初期會出現只有魚類才有的腮裂,後來慢慢的消失了,所有的脊椎動物胚胎髮育都出現過腮裂,只是陸生脊椎動物隨後就消失了。

圖示:各種脊椎動物的胚胎比較

為什麼我們不說恐龍是人類的後代呢?雖然大多數恐龍在大約6500萬年前滅絕了。但是化石證據表明部分恐龍則倖存下來進化成了現在的鳥類。鳥類才是恐龍的後代。

圖示:鳥類是恐龍的後代

恐龍和人類所屬的哺乳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遠古祖先魚類,但是恐龍和哺乳動物的祖先在數億年前就已經分道揚鑣了。所以恐龍和人類更像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房親戚。


兔斯基聊科學


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八分十六,這種關係拓撲圖同樣適合生命、人類的進化史,人類是在原始生命不斷進化升級的過程中誕生的一個分支。

後代與進化不同

其實這個問題的邏輯不是特別嚴謹,推測人類最初是由魚類逐步進化來的不假,但是不能以此就狹義的說人類是魚類的後代,畢竟人類的進化過程是極其漫長複雜的,“進化”與“後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完全不能相提並論。而更不能說人類是恐龍後代,原因是人類與恐龍在原始進化過程中已經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分支。

原始生命進化史

地球生命的誕生說法很多,也是一個值得永遠研究的課題。當前公認的生命起源於海洋,生命的進化最初是在原始地球環境不斷作用下,由有機元素到有機分子,再到生物單體,最終到生物聚合物。生物聚合物標誌著原始生命誕生,後期又經過一系列進化,逐步進化成海洋節肢動物,再由海洋節肢動物進化成了魚類,更高級的進化便由此開始。

人類進化史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最先是由魚類進化為兩棲動物,再由兩棲動物向爬行動物發展,爬行動物又根據環境不同分別進化成了鳥類和哺乳動物,哺乳動物這一支繼續進化為靈長類動物,靈長類動物持續進化為古猿--猿人--古人,而古猿才被看做是人類最早期的祖先,畢竟古猿與人類的諸多特徵才是相似,人類與魚類只是進化關係。

恐龍進化史

至於不能說我們是恐龍的後代,因為恐龍是爬行動物,在上面說的進化過程中,恐龍只是兩棲動物進化的其中一個分支,最終進化為鳥類,與人類進化相差甚大,關係屬性中連近親都稱不上。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