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不想學習怎麼辦?

愛生活愛前行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作為一個從事教育行業的角度看,您的這個問題,真是問出了廣大家長的心聲,也是太多孩子面臨的問題。

在我們看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每個孩子對知識的理解不存在唯一的標準,而是依據自己的經驗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知識的理解。因而,教育的根本在於個體自身,每一個人成長中的問題,最終只能由自己解決,任何教育都要回到個體自身。在某種意義上說,教育就是個性化教育。在教育中,如果排除差異化,那就是毀滅教育,毀滅生活。

首先、 孩子們對學習是因為不喜歡才有壓力,而不是因為有壓力才不喜歡。

如果我們可以讓環境、學習方法匹配孩子的個性,即使有壓力,也是正面的壓力,這樣的壓力是情感生活的催化劑。凡是符合天性的學習,越是遇到困難時,越是充滿動力和魔力,這樣的壓力成為了孩子走向自我卓越的推力。反之,如果孩子每天處在外在要求和逼迫下,即使把學習學好了,也是不快樂的,因為他缺少內在動力,缺少成就感,這樣的壓力就有了破壞作用。

再者、在眾多的個性中,有很多是主導者孩子的學習能力,比如“認知性”——主導孩子是否重視知識和文字的積累;“推理性”——主導了孩子是否有較高的鑽研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勞動性”——主導了孩子是否願意為學習付出體力的勞動,比如長時間寫字,看書,做題。還有“求知慾”,“專注力”等等個性,都在影響著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態。

其次,除了個性的影響之外,身體的狀態,也是影響孩子很大的一個關鍵點,在實際的案例中,有很多孩子,心力弱,腎功能弱,導致孩子沒有學習動力,缺少學習的目標和規劃。


所以說,簡單的一個行為,背後的原因往往都是各不相同的,需要針對性的看到每個孩子的問題,一個人,一種方式,不同的個性和身體特徵,就需要匹配不同的學習方式,同時還需要刺激其他個性來驅動學習力,調理身體來提高學習的動力。

這個千古以來困擾父母的問題,其實也是中國千年來最頭疼的問題,因此我們提出了家庭教育生態管理的概念,教育孩子的問題,永遠不是一對一的,單向的解決方式,永遠都需要多角度,多層次,鏈條式,生態式的解決方式。

先從瞭解孩子的個性根源開始吧,作為家長不能急功近利,否則欲速則不達。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大家一起探討,順祝大家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全息生命教育


孩子學習其實和大人一樣是一個習慣,前期大人可多引導,比如他不想算題,你可以算了又故意算錯一部分,讓他做老師進行批改打分,這樣他也學到了,他有了興趣自然就愛上學習了,前期還需要跟他一起商量制定一個學習生活規劃表,慢慢他就自覺學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