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政绩成为“绣花枕头”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得到严格整治,但仍有少数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偏差,“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时有出现,影响了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形式主义就像“绣花枕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追求华丽的外观,将“民心工程”做成了“寒心工程”,用“数字政绩”堆砌出“攀升云梯”,营造升迁“声势”。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没有深刻认识“为官之己任”“为政之根本”。可见,整治“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问题还需找准“病灶”,从领导干部政绩观这个根本入手,对症下药,方能取得实效。

要把好政绩认识“总开关”。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有的领导干部就是因为扭曲了对政绩观的认识,盲目将“数值”等同于政绩,将“声势”等同于“升势”,热衷于各种“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数字工程”,一心“搞排场”“装门面”,大刀阔斧只做“表面文章”,而忽略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拷问,忘了“为官之遵循”。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真正从思想上改变认识,筑牢防线。

要用好政绩考核“指挥棒”。“考什么”决定了“干什么”,“怎么考”左右着“怎么干”。科学有效的考核是大胆选用干部、调整干部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约束干部的重要依据。政绩考核既要重“面子”更要重“里子”,不能简单地以“盘子”摆得好看与否来衡量“菜品”的好坏。要突出一个“实”字,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做实事,干实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用好监督问责“杀手锏”。“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所谓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归根结底,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都是盲目追求政绩、贪图虚名而搞出来的“大跃进”和“浮夸风”,都是只唯上、不唯实的表现。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这就需要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要在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生存土壤上做文章,用好用活典型案例,让反面典型案例成为警示教育样本,实现警示教育效果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