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進山撿野生菌嗎?撿青頭菌有哪些技巧或者經驗?

白雲清風67699663


野生菌我想很多人都會喜歡吃吧,不過撿野生菌應該很多人體驗不到,身為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到了長菌子的時節,最喜歡的事就是下雨後去地裡田間找菌子。

生活在農村的我,在得空的時候就喜歡在地裡瞎逛,有時候運氣好也能撿到不少野生菌,特別是雞縱,有時候會碰過一片,能撿半簍子呢。

雞縱菌


青頭菌是一種常見的食用菌,雖然不是特別名貴的菌子,但是也是非常美味的,一般喜歡長在樹林裡,所以去找青頭菌的時候,可以帶上一把小鐮刀,用來扒樹葉,也可以用來刨土。

青頭菌跟雞縱菌一樣,要依賴於白蟻的巢穴才能生長,所以在採摘早青頭菌的時候,可以記下來,明年還會再長,就像我們村裡的老人說的一樣,它們是有窩的,一般情況下頭年長過的地方,第二年還會再長,即使不在原地,也就在附近這一片。

撿野生菌不僅要眼力好,還要體力好,特別是在山上,一定要注意拿一個棍子在手裡,因為野生菌子都是在下過雨後才好找,下雨會讓山路很滑,拿個棍子可以拄著走,省力又安全,一般長菌子的時節蛇也開始出來覓食了,俗話說打草驚蛇嘛。



還有特別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仔細分辨,山上的野生菌種類很多的,有些不能食用的菌子長的卻很誘人,所以一定要仔細,不要撿錯了。


我們這邊一般常見的就是雞縱菌,青頭菌,牛肝菌,還有一些我耶叫不出名字,問奶奶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她說她只知道那些能吃那些不能吃,我問她怎麼知道哪些能吃呢,她說她小時候跟她媽媽就是我外祖祖經常去撿菌子就知道了,看來撿菌子也是要有人傳授經驗的。

喜歡吃菌子的朋友們有上山撿過菌子嗎?一定要注意安全噢!


李茗說鄉村




歡迎點擊關注按鈕,關注我的頭條號【三農的高度】,一起探討更多關於鄉村的事兒。

青頭菌主產地在雲南,我這邊雖然沒有,但是我瞭解一些撿拾,採挖菌類的經驗。再說我大娘的孃家是雲南的,我們小時候跟隨大娘一起進山,撿拾我們當地菌蘑,她會教我們那些蘑菇有毒,不能吃,不懂不認識不能亂採摘……還有關於她出生地、青頭菌的生長環境的特性、和她小時候的故事――採蘑菇的小姑娘。


一般的野生菌類都喜歡長在針葉林內或者松樹林下,這和它們的寄生體有關。這些長年人跡罕至的地方,地上厚厚的松針落葉,是這些菌類滋養的溫床,加上鳥糞動物糞便的發酵,成為很好的有機肥料,在合適的環境之下,遇到真菌的種子,就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瞭解一些菌類生長所需要的環境,就可以根據菌類的生長特性,相對應的去尋找它們。比如尋找雞縱菌,只要發現有白蟻巢穴的地方,不要破壞做好記號,來年到季節去這個地方尋找雞縱菌都會有所收穫,這是由於雞縱菌和白蟻是共生關係,誰也離不開誰。所以真正的雞縱菌,產量不多,價格昂貴。

青頭菌所需要的生長地理條件也是“安靜”之地。在當地大多數原始山林均可生長,七八月份雨後最多,而且它們是“成雙成對”出現,發現一個,另一個會在一米範圍之內。青頭菌喜歡潮溼的環境,所以雨季的時候,在針葉林、闊葉林或者雜樹林地帶的窪地,最容易尋找到它們的蹤影……。

青頭菌顏色為草綠色,青青如草的蘑菇,也叫青蘑。偽裝色極好,所以尋找它們需要一些眼力。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採蘑菇山菌的季節,也是毒蛇橫行的最盛的時候。特別是雲南地區,又盛產毒蛇,去這些荒郊野嶺之地採拾青頭菌,防蛇工作要做好,比如身上帶包硫磺粉,身上散發硫磺味,蛇就避開溜了。青頭菌雖然美味,人身安全才重要。


三農的高度


我每年公休都回家拾菌子,鍛鍊身體,陪伴家人,當然也貪吃,雨後早起,一般青頭菌愛生蟲,早起能保證新鮮,天剛亮就到菌場最好,拿根棍子,可以柱手,扒草可防蛇🐍蟲,訣竅嘛,很深的密林一般沒有青頭菌,陽光能照到的黃松林,淺草,空氣流通好的臺子地,林溝最多,不是所有土質都會有青頭菌,據說含硫土質才會有。青頭菌一般有菌塘,散出的很少,去年一個地方經常出,今年也還是會出菌子,大致經常出菌子的地方稱為菌塘,本地人拾菌子才不會漫山遍野亂跑,都是一早走菌塘,走完一個山的十個八個菌塘,小籃子也拾滿了,菌塘一般變化不大,當地老人可以帶你走一趟菌塘,第二次你順著菌塘找一遍就OK,一般青頭菌不會單個出,一出就是幾個,到了菌塘旁邊就開始認真尋找,找到一個,在它的旁邊不遠,肯定還會有幾個不明顯的,所以要仔細。銅鍋羊肉湯燉新鮮青頭菌不錯哦,每個假期我都燉幾次,哪味,沒法拒絕。最後,吃菌子不喝酒,別忘記。


董椽


①我國的野生菌品種非常的多,他們分別有,竹蓀、鵝蛋菌、黑虎掌、珊瑚菌、老人頭菌、羊肚菌、黃牛肝菌、白蔥菌、紅蔥菌、雞油菌、雞樅菌、青頭菌、乾巴菌等等等等,品種多達300多種。

②在我們四川最常見的是青岡菌、松茸菌、雞樅菌。

③青頭菌,主要生長在樹林茂密的草叢中,每年的6月雨後生長,一直持續到9月份,剛出土時,像一個圓圓的小球,隨著逐漸長大展開呈扁圓形,菌面表面堅硬,表面呈青綠色和白色混合樣子,菌內肉白色,非常的嫩,帶一種淡淡的芬芳香味,青頭菌非常有營養,還很多的蛋白質,磷、鈣、鐵、硫、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等等等等營養成分。

④青頭菌一般人都適合食用,如果有肝火旺,痴呆症患者食用非常的好,青頭菌,氣味甘甜,無毒,是很好可口的美味佳餚,如果朋友們遇見的話,千萬不要放過哦!

⑤再來說說採摘的技巧或是經驗,我朋友告訴我,採摘青頭菌,最好是在早上或是雨後的晴天,帶上提籃和剪刀進山林叢中尋找青頭菌,當遇到了青頭菌,首先把四周的雜草扒開,再用剪刀,從根處剪下青頭菌,剪下的泥土裡面還有一小節青頭菌的根,這樣下回或許還可以採摘,同時採摘的青頭菌也比較乾淨,整潔。這是我朋友個人的經驗之談,有別的經驗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切勿噴,謝謝。











南充三農柳哥


撿菌子是我們農村人兒時的樂趣,記得小時候踩到野生菌的成就感現在都還記憶猶新。不過在我們這邊尋找採摘的主要是雞樅菌,而所謂的青頭菌雖然數量很多,但基本不怎麼採摘,有時候看到了還會將其破壞掉。其實青頭菌是非常有營養的,同樣具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甚至其香氣比雞樅菌還濃郁。

青頭菌在我們這邊又叫青岡拽,是樹林裡面常見的菌類,生長時間和雞樅菌大致一樣,基本都是夏季的雨後。之所以我們叫它青槓拽是因為它常常生長在青槓樹林裡面,青頭菌的生長習性就是如此,常常生長於闊葉落葉林比較陰暗潮溼的地方。青頭菌非常容易辨認,小的時候有點像香菇,而盛開過後和雞樅菌不一樣,呈倒漏斗形,且面部大部分區域呈青色,看著像是有毒的樣子。

青頭菌的生長習性是群生的,不過距離和三塔菌不一樣,青頭菌密度相對較小,當發現有青頭菌時,其方圓1-2米的範圍內還會找到第二朵,這樣以此內推,一旦發現了青頭菌,則收穫肯定是不小的。青頭菌的味道我不是很瞭解,不過聽到吃過的朋友說味道還是不錯的,炒、燉、蒸、熘、拌、燴都可以,可以和烏雞、甲魚等大補一起進行燉湯。


Power泡兒


喜歡,當然喜歡了,野生菌營養豐富,是我們農村人最喜歡的食品之一。在我們通道,一進入秋天,下過幾場雨,山上的野生菌慢慢長出來了。

野生菌有佷多種,我最熟悉的是樅樹菌和滑皮菌,這兩種野生菌長在松林裡,其它區城是難找到它們的,它們都喜歡隱藏在松葉厚,土質潮溼的地方,用小木棍扒開松葉,你會收穫很多驚喜。我們這裡少有綠頭菌,滑皮菌很多,樅樹菌相對少些。滑皮菌滑滑的,呈淡黃色,樅樹菌比較脆,很容易碎,呈淡紅色。下圖是去年去山上釆的野生菌





侗鄉楊嫂


喜歡,喜歡,當然喜歡啦,進山撿野生菌不但能飽口福,主要還能放鬆心情,鍛鍊身體,享受美好生活。特別是走著走突然發現野生菌的哪一瞬間,哪種獲得感真的太好了,難以用言語表達。我家是農村的,每年到了野生菌上市的時候,都要進山撿菌,要說撿青頭菌有什麼哪些技巧或者經驗,作為農村人,都有那麼一點點小技巧,下面就和大家一塊分享我的技巧和經驗。
1、地點選擇方式

撿過野生菌的人都知道,並不是每一座山上都有野生菌,都有各種各樣的野生菌,它們的生長環境是有一定的規律。而大多數撿菌人由於沒有經驗,進山以後一般都是沿山前行,採取由近至遠、依次前行的方式,這種方式只能全憑運氣,這樣會降低你的收穫。

技巧:跳躍式優先到達青頭菌較多的山頭,只要進山撿菌的次數多了,你就會自動歸納,哪支山上會哪些野生菌,青頭菌大概會出在哪個位置,知道了這些,你是不是就會直接奔向青頭菌較多目標山頭,這個小技巧會提高你的籃子收穫,我一般都是直接跳過菌子少的山頭。

2、目標發現方式

大部分撿菌人,對發現目標採用的方式都是站立一掃而過,這種方式發現不了隱藏在雜草等物體下面的菌子,因為菌子本身體積就小,除了一眼就看到的菌子之外,還有其它群生體其實已經出土了,只不過是被異物遮擋了沒有被你及時發現,同樣,會降低你的收穫。

技巧:當你已經撿到暴露在地面上的菌子時,這個時候需要停步蹲下或者俯身子在周圍繼續搜索, 野生菌多數為群生體,青頭菌也不例外,接下來你就會在不遠的範圍內再次發現群生體,具體的數量根據菌子的種類來定,少的二到三隻,多的五六隻或者更多,我一般是發現第一隻後,就地打
圓仔細尋找。

3、多角度掃描方式

我相信,撿過野生菌人的都會有這樣經歷:有時候幾個在同一個地點撿菌,第一個走過沒撿到,第二個走過也沒檢到,而你是第三個卻撿到了,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個角度的問題,這個角度問題很深奧哦,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場景。

技巧:青頭菌的顏色大家是知道的,綠茵茵的小腦袋,天生的保護色,靜靜的躲在草叢中,很難發現,這時候就需要多角度尋找,好多時候在同一個地點,當你往前的時候沒有發現菌子,可當你折回來的時候又卻發現了菌子,還有就是在前面都沒撿到,而你在後卻撿到了呢,這就是我所說多角度尋找的原因,我一般發現第一隻後,就會前後左右來來回回的尋找,因為,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情況發生,同樣的物體,從不同角度去看,或有或無、或扁或圓、或長或短等,這就是角度尋物的妙處。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撿拾野生菌的一些小技巧,有喜歡的請點擊關注,並評論。


玉蕭聽落梅dxh


撿野生菌是我們山區人的最愛,即飽眼福也飽口福,還能賣上好價錢,真是其樂無窮,一舉多得。

每到炎熱多雨的伏裡天,山坡上的野生菌如雨後春筍,偷偷地露出地面,等著人們去採摘,那多彩多姿的菌類讓人眼花繚亂,那紅豔如花朵般的紅姑娘丶黃燦燦的雞縱絨菌丶灰中透白的牛肝菌…,還有那有泛綠的青頭菌。

採野生菌這種活,必須是山中有經驗且懂得野生菌生長特點及模樣的老農,外行人是不可以採摘的,因為山中除了能食用的野生菌還有鮮為人知的毒菌,稍有不慎就會導致人的死亡,不過,毒菌有一個共性,就是菌腿上有毒輪,但這隻有內行才懂得。青頭菌的採摘也更是如此。

青頭菌,菌腿粗,菌蓋大丶厚實略程綠色,聞著有一股清香味,採回來的青頭菌用水洗淨丶淖水加雞肉絲和調料就可享受美味。

野生菌品種繁多,烹飪方法各有不同,不管怎麼吃都美味可口。超值l的享受!










黃黃苗01


縣城打聽,

雲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複雜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多種森林類型,多樣土壤類型和豐富的物種,成為生物多樣性的寶庫,也成為了種類繁多野生菌家園。孕育了世界上最為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其種類之多,分佈之廣,產量之大,名揚四海。

雲南食用野生菌,生於山林、長於山林,是天然綠色食品,它富含多種維生素、優質蛋白及其它有益於人體的成分,營養豐富,風味獨特,有的食用菌還有治療癌症和多種疾病的藥理作用。下面為最全雲南食用野生菌大盤點。

常食用的35種野生菌

1、螞蟻孤堆菌

因長在白蟻孤堆上而得名,每年春末雨水到來之後就長出,常在剛長出地面就採挖,主要吃菌根,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煮清湯、煮蛋湯或炒著吃。

2、火把雞縱

因為是在過火把節時出(農曆六月二十四)而得名,火把雞縱一出就是一窩(片),數量較多,味道鮮美,可煮湯、可炒吃,最多的是油炸,做成雞縱油可一年四季保留著吃,大莫古鎮甘和村做的油雞樅聞名全國。

3、黃皮雞縱

出的比較晚,一般到10-12月出,色黃朵大肉厚,一朵就可煮一大碗,味道鮮美,吃法同上。

4、小雞縱

整個雨季都有,成片成片的出,量多,朵小,難撿洗。味道鮮美嫩滑。吃法同上。

5、雞縱花

比小雞縱還小,成片成片的出,量多,朵小,難撿洗。味道鮮美嫩滑。吃法同上。

6、水雞縱

形狀象雞縱,味道也相似,只是沒有雞縱鮮甜,更淡些。吃法與雞縱同。

7、大紅菌

為野生珍貴的食用真菌,內含氨基酸,多種維生素等人體必需成份,有安神補血作用,特別適合產婦及貧血者食用,其味較之其他菌類鮮甜可口嫩滑。大紅菌以朵大腳粗,顏色深紅者為佳,吃法可煮清湯,煮雞,炒、燜等,記住一定要煮透,特別是炒吃的,一定的燜煮透。朵小腳細有苦辣味的紅菌是有毒的,不能吃。

8、奶漿菌

因有乳白漿汁流出而得名。分為粗褶奶漿菌和細褶奶漿菌兩種。這也是比較安全的一種菌子,可生吃。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燒、炒、油炸等,還可淹成酸菜吃。味道鮮甜可口,香味濃郁,醇香滿口,別具風味。

9、青頭菌

因顏色青綠而得名,多帶花點,很漂亮,味道平淡嫩滑,營養豐富。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燒、炒、油炸等。

10、米湯菌

顏色淡紫,味道平淡嫩滑,營養豐富。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燒、炒、油炸等。

11、黃牛肝菌

牛肝菌是珍稀菌類,味道鮮美,香味獨特,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營養豐富,是不可多得的佳餚。吃法多種多樣,可炒、可煮,油炸等。

12、黑牛肝菌

味道鮮美,是最香的牛肝菌之一。黑牛肝菌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和18種氨基酸,具有防癌、止咳、補氣等功效,是減肥食用菌,對高血壓,高膽固醇和高血脂等疾病有較好的功效。

12-1、白牛肝菌

牛肝菌的種類非常多,其中以白牛肝菌最為好看,褐色菌帽,白色菌杆上有網狀花紋,因其味道相比其它種類牛肝菌要淡,所以價格也相對便宜,無毒!

13、見手青(一抹綠)

因用手刮傷菌體便宜會出現藍綠顏色而得名,類似牛肝菌,味道鮮美膩滑,營養豐富。吃法多樣,可煮、炒、油炸等,記住一定要煮熟煮透。

14、羊肝菌

顏色有偏白、偏黃、偏紫等,味道稍次牛肝菌和見手青,營養豐富,吃法同牛肝菌。

15、黃賴頭

因色黃,菌蓋賴而不平滑而得名。黃賴頭是同類菌中最美味好吃的一種,很膩滑鮮香可口。吃法多,炒吃、煮吃均可。

16、馬屁泡(馬勃菌)

屬地下塊菌,形同洋芋,分白馬屁、黑馬屁或糯馬屁、飯馬屁等。吃法多與韭菜、淹菜同炒吃,也可煮湯或煮後涼拌吃,如火碳燒後舂吃,特殊香味濃郁,味道鮮美奇異。

17、刷把菌

因形如刷把而得名,又名珊瑚菌,該菌體形俊俏,色澤秀美。其味鮮甜爽囗,有6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還可以藥用。有偏白、紅、黃三種,其中未展開的白色刷把菌最好,展開太大的次之。吃法多為炒吃或煮吃。

18、野生香菌

長在天然森林裡的枯樹上,每年第一撥春雨後就開始出菌到春末。較之人工種植香菌,朵小清爽,濃香無比,營養豐富,吃法多樣,保健效果好。

19、白參菌

長在天然森林裡的枯樹上,朵小難摘,但是味道鮮美,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吃法多燉蛋,可煮吃、炒吃、涼拌吃等。

20、乾巴菌

據說,乾巴菌含有抗氧化物質,具有延緩衰老的功效。且不說功效,乾巴菌本身那鮮美味道,獨特濃香,讓人吃了還想再吃。乾巴菌與其他菜烹炒,更能提高鮮度和風味。乾巴菌吃法很多,多為炒吃、油炸等。

21、雞屁股菌

因形似雞屁股而得名,味道鮮美可口,有特殊鮮香,營養豐富。吃法多煮吃、炒吃。

22、雞油菌

中國傳統醫學對雞油菌有諸多評價。據記載,雞油菌性寒味甘,有利肺明目、補益腸胃、清熱利尿、益氣寬中之效,常食可改善維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皮膚粗糙、乾燥症、夜盲症等疾病。雞油菌吃法多為炒吃、煮吃。

23、喇叭菌

因形似喇叭而得名。橘紅或土黃色。喇叭菌菌肉稍幹,含水較少,柔中有脆,味美可口。據悉,含有6種為人體必須氨基酸。吃法多以炒、煎、炸、煮、火鍋等為主。

24、辣菌

因會流出苦辣味的漿汁而得名,辣菌多為白色,也叫白辣菌,有粗褶辣菌、細褶辣菌之分,其中以細褶辣菌為佳。如不想吃苦味,可把生辣菌捏碎漂洗後用,苦辣味就少了,喜歡吃苦味的就不必特殊處理了。辣菌多與酸筍和小米辣炒吃、煮吃,也可碳火燒熟後舂吃,還可淹成酸菜吃,有特別鮮香和美味。那味道想想都讓人流口水。

25、麻慄窩

因常長在麻慄樹下,一窩一窩(成簇成簇)的而得名。朵小成簇,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吃法多用來煮湯或炒吃。

26、麻母雞菌

因形色如麻灰色雞毛而得名。朵大,味道鮮美,類似雞縱,但沒有雞縱鮮甜。吃法,多用來炒吃,煮吃。

27、野生木耳

自然生長在森林裡的枯樹上。木耳種類很多,有黑木耳、白木耳,紅木耳,有脆木耳、柴皮木耳之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吃法與一般木耳同。

28、野生靈芝

自然生長在森林裡。比一般靈芝更生態。吃法與一般靈芝同。

29、松樹菌

是野生松茸的一種。只在松樹林裡有,於每年8月至12月中旬出菌,顏色分青墨和淡黃色兩種,是最晚出的一種菌子。其味同雞縱一樣鮮甜,有自己特殊香味,營養豐富,吃法同雞縱。

30、雲芝

是靈芝的一種,多用來煮水當茶喝,味苦而香,主要用來治病和保健用。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抗癌、保肝等功效。

31、八擔柴

因其菌質地堅韌,需要八擔柴才能煮爛而得名。菌子雖堅韌,但其味卻鮮美無比,特殊的鮮香也讓人難擋誘惑。吃法,煮吃,且要煮很長時間才能吃得動。

32、銅綠菌

銅綠菌生長在松樹或針葉林、闊葉林或混交林地,均以成對形式出現,深林中只要發現一朵,在不超出一米範圍內必定能發現另一朵。具有與松葉一般的保護色,不容易發現,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防癌保健作用。吃法多炒吃、煮吃。

33、竹蓀

竹蓀又叫竹參,長在溼熱的竹林裡,形狀如少女穿著裙袍,很漂亮。據說,竹蓀含有人體所須的16種氨基酸及多種礦物質,具有健脾胃、減肥助消化等作用。味道鮮美,風味獨特,吃法多為煮吃,燉雞,涼拌等。

34、松茸

松茸,也叫松口蘑,非常昂貴的菌種,一般都是論朵賣,每公斤價格上千元,大多數都出口日本。舌尖上的中國曾介紹過——酥油煎松茸。

35、松露

松露生長在土裡,是一種附著於松樹根下的莖塊菌類,含大量水份和鉀﹑鈣﹑鎂﹑鐵﹑氟等微量礦物元素。它不像一般的菌菇柔軟多汁,反而質地較堅硬。松露偏好鹼性土質,高品質的松露主要出產於石灰質地形區內,如意大利的阿爾巴、法國的佩裡哥、中國雲南等,全都位在石灰質地形區內。

法國菜是被世界公認的世界三大美食菜系之一,是西餐中最有地位的菜了。在法國菜裡面比較有名的當然就要屬鵝肝、松露、和魚子醬了。

其實還有些可食用菌子未在列,如味道鮮美、顏色漆黑的小黑喇叭菌、火碳菌,半個菌,冬菌,老鷹菌、闊松菌、菌包、蕎麵菌、滑肚子菌、石灰菌、江馬掌菌、北風菌等……我們統稱為雜菌,在我們小時候,撿一筐雜菌燉一鍋湯,那種美味,是雲南人都懂!

其實雲南各個地方還有很多自己本地的特色菌種可以食用,由於不太常見,我們甘和村有個叫觀山的地方,上面菌類品種特別多,有些菌子連我們當地人都叫不出名字,膽子小的人怕有毒,不敢吃會丟掉,但是有的人說我們村的觀山是座奇山,上面所有菌子都能吃……反正我是不敢吃,哈哈。想了解更多雲南原生態美食,可立即關注本公眾號chunai24240,進入雲南美味坊,品嚐更多雲南美味。

周邊10條野生菌採摘路線攻略

宜良:觀景採菌兩不誤

  宜良狗街鎮小哨野生菌生態旅遊村位於昆明市東部56公里處,每年的6月中下旬到11月中旬,小哨生態村森林的300到500種野生菌漸次成熟,其中包括乾巴菌、牛肝菌、青頭菌、雞樅、谷熟菌等,尤以乾巴菌為盛,這裡是全省最大的乾巴菌產地。

  白天,你可採菌子、賞野花、觀瀑布、垂釣;夕陽西下,你可以到小哨的彝家小院品嚐各種野生菌,尤其是乾巴菌味香、鮮嫩。愛嚐鮮的遊客還能嚐到地道的彝家特色菜臘肉和土雞。採完野生菌,遊客還可以到小哨的毗鄰的太陽谷、大疊水瀑布、彝龍湖、石板河去欣賞田園風光,風光無限秀美~

晉寧 - 山好水好菌更好

  隨著野生菌的上市,晉寧縣六街鎮的“菌街子”又熱鬧起來了。這裡出產的野生乾巴菌、牛肝菌、青頭菌等,以其綠色、環保的優良品質深受消費者青睞。

  據當地人介紹,從5月底到9月末,晉寧菌街每天趕兩場。六街盛產乾巴菌、雞樅、松茸和牛肝菌等20餘種優質野生菌。目前野生菌已經開始上市,每天大約有幾十公斤。再過一週,各鄉鎮的野生菌就將大面積上市,僅六街鎮每年的野生菌產量就在150噸左右,日交易量達5噸多。這麼好的地兒,菌子迷們的首選!

出行路線:驅車走崑玉高速,行至牛戀收費站下,再沿“上(蒜)—六(街)”公路行駛約16公里,便到達六街鎮的“菌街子”。

石林:長湖鮮菌初長成

  在石林縣各家飯店的餐桌上,最近已經可以嚐到美味的菌子了。但是菌少價貴的情況,還是讓不少市民望而卻步。現階段石林縣餐館裡的菌子基本都是從外地購進來的。本地市民想要吃菌子就得到市場買,但是價格卻不便宜。

  由於部分市民認為“頭水菌”毒大,再加上菌子品種少,挑選餘地小,價格又貴,菌子迷們注意多看少買哦~

出行路線:昆石高速-九石阿旅遊專線-長湖

嵩明:新品菌子林下種

  走在嵩明縣的村村寨寨,隨處可見拾撿野生菌滿載而歸的村民。此外,嵩明去年試種的5畝榆黃菇獲得成功,今年又新增了花菇、香菇、雙孢菇3個品種,目前正在試驗階段。菌子迷們不妨嘗試下新型品種哦~

富民:醃雞樅吃法百變

  雲南雞樅以富民、尋甸、武定、羅平等縣為佳,特點是肥嫩細白、鮮甜清香,每年6月至9月是雞樅盛產的季節。富民雞縱菌品種較多,通常以顏色分為青雞縱、白雞縱、黃雞縱三類,以形貌俊秀、肉質細嫩的青雞縱為上品。青、白二類雞樅盛產於六七月,黃雞縱稍晚。採雞縱不光要有敏銳的眼力和靈敏的嗅覺,而且還要知天時、明地利。

  6月至9月,在富民各農家樂都能嚐到雞樅。富民縣所產的

醃雞樅非常著名,其色澤金黃或褐黃,質地細膩,芳香醇厚,鬆軟爽口,回味悠長。食用時,以冷水除去鹽漬,之後蒸、炒、吃法常見的吃法有“火夾雞樅”、“肉片雞樅” 、“肉絲雞樅”、“湯雞樅”,此外還可用於製作麵食的包心餡料,均別具風味。

尋甸:8月雞樅湧上市

  說到尋甸野生菌,最出名的還是雞樅菌。從昆明出發,沿崑曲高速公路行駛90公里,從尋甸出口下高速繼續前行23公里,就能到達以雞樅菌聞名的尋甸河口鎮。到了野生菌上市的季節,開著車順著盤山公路行駛,都能聞到空氣中瀰漫的淡淡菌香。

  由於尋甸每年都有雞樅、牛肝菌、青頭菌、乾巴菌等十多種野生菌大量出產,所以每到採菌子的季節,農戶們每天早上上山撿菌,中午再到農貿市場賣菌,所以菌子都是無比新鮮的。今年雨水相對充足,隨著雨季來臨,菌子也大量上市。8月份尋甸雞樅則將大規模上市。菌子迷可以到尋甸買菌子吃菌子,也可以相約親朋好友一起上山親自採摘。

祿勸:漫山遍野鮮菌子  雨落菌出,數場降雨讓祿勸的各類野生菌破土而出。在昆祿公路沿線近祿勸段,許多當地群眾將採摘的新鮮野生菌鋪青葉入筐,等待路人購買。

  祿勸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當地極為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讓祿勸成為鼎鼎有名的“菌鄉”。無論在祿勸的大小餐館、農家樂還是賓館酒店,在今後數月,都可以品嚐到各式各樣的美味野生菌“盛宴”:鮮美的雞樅湯、青頭菌湯,紅辣椒爆炒乾巴菌、青椒牛肝菌等,讓你一飽口福。

  而需要採購野生菌帶回家的市民,在昆祿公路近祿勸縣城的路邊便可向當地群眾購買到各類好菌。

大理:處處飄菌香

  在祥雲坊間,當地盛產的棗谷菌,一般放上大蒜、青辣椒,加水煮,水快煮干時撈起來食用。

漾濞的雞是白色的,永平的雞則是黑色的。黑雞也和白雞同樣做法。但是吃起來的感覺,白雞更鮮,黑雞更香。

  賓川雞足山特有的冷菌,主要是用來燉雞。因為冷菌非常珍貴,一般在新鮮菌子採摘季採摘回來曬乾保存,一年四季都可以拿來燉雞吃。

  劍川有一種芫荽菌,當地人用來切片醮作料生吃,味道比較獨特。劍川人吃松茸,有時也用來涼拌,多數時間是用來切片燒烤。也有將新鮮松茸用來加大蒜炒食的。

  在距離鶴慶縣城大約兩三公里的大麗路邊,有一家專門賣野生菌火鍋的農家樂。這家的野生菌火鍋,是通過特殊的配製方法,將二三十種,甚至四五十種野生菌混在一起,煮在同一個火鍋裡,味道非常鮮美。

  祥雲著名的野生菌專賣店“菌王園”,主賣野生菌火鍋,一般是10多種菌子煮在裡面。沒有鮮菌時,賣冰凍菌、鹽漬菌、幹菌,一年四季都可吃到野生菌火鍋。

楚雄:菌子王國不負盛名

  紫溪山:這裡可以採摘到見手青、雞、青頭菌還有松茸等野生菌。由於這裡的遊客較多,要是單純為了採摘菌子,可能要稍微走得遠一些,可以開車上山。

  南華縣咪依嚕風情谷:楚雄是雲南省野生菌集散地,南華縣又是楚雄野生菌最為集中的縣份,因此採摘野生菌一定要到南華去,南華岔河咪依嚕風情谷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山上野生菌種類較多,以牛肝菌和雞為最,而且附近的農家樂農家餐館居多,可以現摘現吃,也可以在當地農家購買一些。最好自帶秤。

  要是懶得采摘呢,在楚雄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何瑞祥農貿市場,各式各樣的野生菌是應有盡有。

  在菌子王國楚雄,這個季節到處都是野生菌餐館,如火車站附近的山菌美食苑;彝人古鎮的山菜王國都是不錯的選擇。南華縣吃菌子的地方也很多,彝山菌宴和華泰龍就是比較出名的兩家。

到了以上這些地方,一定要點一些特色菜,如松茸雞,碳烤野生菌之類的。

曲靖:“冬吃附子,夏吃菌”

  在曲靖,說到吃不能不提馬龍縣的野生菌。馬龍野生菌可謂聞名遐邇。馬龍的野生菌品種很多,常見的有青頭菌、香蕈、木耳、牛肝菌、大把菌、松毛菌、凍菌、蕎麵菌、黃羅傘菌、雞油菌等。

  其中,曲靖傳統的吃菌兒方式與昆明等地大同小異,但曲靖地區的吃法也有自己獨特的味道與秘訣。比如青頭菌的吃法,有的人家習慣放香芹當作料,認為那是必須的搭配法,不過還有一些人家的吃法是最終放一把綠油油的薄荷葉,如此做出來的青頭菌又是一番味道。

  你吃過烤出來銅綠菌或青頭菌嗎?將洗淨的這兩種菌放在火上烘烤,撒上少許食鹽,待蘑菇滲出湯汁起皺,抓一朵放在嘴巴里,味道好得美不勝收。

  下馬龍縣收費站左側河邊有一家農家樂,老闆炒出的菌味道很不錯;

  陸良縣城有一家很出名的菌子火鍋店,只要一進縣城打聽,很多人都知道,吃菌兒的時節,不少人慕名而來。

  另外,曲靖吃菌的好去處還有師宗縣,當下牛肝菌、雞樅、銅綠菌等都正當時,除了吃新鮮的還能買到各色製作好的油菌。

PS:常見有毒菌

小貼士:


精彩視頻片斷餘小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