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農村戶口”成了香餑餑?為啥專家說“請留好”?

丨楠澤


缺者為貴嗎。三十年何東,三十年河西。過去為了弄個城市戶口都想盡了千方百計,恨不得找關係或花錢買。我記得我爸的城市戶口就賣給了一個農村孩子。這孩子父親家裡挺有錢,那個孩子當時還在實驗小學讀書。為什麼呢?因為計劃經濟年代,只要是城市戶口,國家都要安排工作,只要是中專以上畢業的學生,人事部門均要給分配工作,並且是幹部身份。沒有考上學校的也要安排到工廠上班。

而如今,別說是中專、大學畢業生,即便是碩士、博士生國家都不包分配。城市戶口一落千丈,分毛不值,而這些年來好多農村戶口都不知不覺地轉成了城市戶口,農村戶口減少了很多,自古缺者為貴。農村戶口自然吃香了很多。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國家加大了對農村、農民的投入和補貼,鼓勵農民多種糧,多產糧。實行了全民醫保,出臺了各種針對農業的保險,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使農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另外,農村的土地受國家政策保護,幾乎是寸土寸金。而且,從目前的趨勢來看,針對農村還會有更多的紅利政策釋放。你說農村戶口能不是香餑餑嗎?!



感悟人生195726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過去為了弄個城市戶口都想盡了千方百計,恨不得找關係或花錢買。我記得我爸的城市戶口就賣給了一個農村孩子。這孩子父親家裡挺有錢,那個孩子當時還在實驗小學讀書。為什麼呢?因為計劃經濟年代,只要是城市戶口,國家都要安排工作,只要是中專以上畢業的學生,人事部門均要給分配工作,並且是幹部身份。沒有考上學校的也要安排到工廠上班。而如今,別說是中專、大學畢業生,即便是碩士、博士生國家都不包分配。

農村戶口好在哪裡?不外乎就是現在擁有的一畝三分地,一戶人家有一處不需要繳稅的宅基地,有經濟收入的村集體享受集體股權分配,這三樣權利是農民一直都有的特殘權利,也是現在人們把農村戶口炒成香餑餑的根本原因。農村戶口未必有想象中的那麼好,好比八十年代的農村人羨慕城市戶口有養老保險,能分房子,能分工作。但是八十年代花錢買城市戶口的人分到房子、分到工作、拿到養老保險了嗎?當然有能力的人,本身就有工作的城市人,當然都能享受,從農村將戶口遷進城的人,到頭來一切都還得靠自己,房子自己掙錢買,工作自己找,養老保險找到工作單位繳,找不到工作還得自己繳。

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這是全國各地農村的現實,也是社會發展中城市發展的需要,農村人進城為了掙錢,城市需要農村人的勞動力,這並不衝突,但是並不是說這些外出打工的農村人就選擇留在了城市而不返鄉,對於它們而言,城市只是人生中短暫的落腳點與謀生之處,它們進城後,多數人享受不到城市戶口該享受的社會資源,見不到農村戶口的半點好處;很多農村人進城選擇在城市買房生活,但是戶口沒有遷入城市,還是農村戶口,在城市,這樣的人群,孩子讀書一樣受到戶籍限制,在醫療資源中跟城市戶口的人享受到的補貼也是不一樣的,但是戶口還在農村,雖然說可能會有些補貼,但是這跟自身努力進城享受到的少量城市資源沒有衝突,再說也不是所有農村都有機會有什麼拆遷補貼,那些只出現在少數的沿海或城郊農村,對於大部分農村而言,是無法實現的;

綜上,農村戶口成為香餑餑是實情,這次專家的勸解其實是可以聽從的。如果不是因為特殊原因,而且家裡有宅基地或者耕地的話還是留好農村戶口的好,畢竟如今戶口在哪不會影響你的工作。各位覺得呢?


興橙匯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過去為了弄個城市戶口都想盡了千方百計,恨不得找關係或花錢買。我記得我爸的城市戶口就賣給了一個農村孩子。這孩子父親家裡挺有錢,那個孩子當時還在實驗小學讀書。為什麼呢?因為計劃經濟年代,只要是城市戶口,國家都要安排工作,只要是中專以上畢業的學生,人事部門均要給分配工作,並且是幹部身份。沒有考上學校的也要安排到工廠上班。而如今,別說是中專、大學畢業生,即便是碩士、博士生國家都不包分配。


小太陽


不用專家說,我早已深深的體會到農村戶口就是香餑餑,而且專家說請留好也晚了,因為我的戶口已經從農村轉到鎮上變成了非農業戶口。農村戶口是香餑餑,香在哪呢?

一、農村戶口可以申請使用農村宅基地。

農村宅基地可是好東西,但是僅供村集體內部成員申請使用,非村集體成員一律不得申請使用,包括不能在農村購買宅基地和違法建造住宅。

如果是農村戶口,就是某一村集體成員,可以向村集體免費申請宅基地來建房。在農村建房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也就是說擁有農村戶口就可以以極低的成本在農村建造房屋滿足家庭的居住需求。

農村山好水好環境好,加上現在農村基礎設施也比較完善,就業渠道也多,在農村建房的話,不管是在家務農,還是外出就業可以自主選擇,絲毫不會對生活產生影響。

而且在農村申請宅基地建房之後,也不影響在城市生活,有能力的話在城市買房居住也未嘗不可,這樣即可享受農村資源,也可享受到城市資源,雙重享受多好的事啊。

非農業戶口就不行了,只能在城市工作、生活,是不能去農村申請宅基地建房的,也就是說只能享受城市資源,而不能享受農村資源。

二、農村戶口可以承包土地。

農村戶口是村集體成員,除了可以向村集體申請使用宅基地之外,還可以承包村集體發包的土地,而且土地的承包期還比較長,承包期最短的耕地也有30年。

在30年的承包期內,可以自己經營,如果自己不想經營,可以將承包地流轉給他人經營,自己在獲得土地流轉費用的同時,可以從事別的再獲得一份收入,這樣相當於有兩份家庭收入了。

同樣的不是農村戶口,非農業戶口的話也是不能去農村承包土地的,當然去農村流轉土地除外。

像這次的新冠肺炎對農村地區的影響就很小,農村地廣人稀,流動人口少,在疫情期間好管控,而且農村有土地,還可以飼養家畜、家禽,在農村公路封閉期間,生活自給自足是沒問題的,這就是農村很大的優勢。

三、農村戶口可以享受農村獨有的社會福利。

那些是農村戶口可以享受的獨有福利呢?比如,精準扶貧。精準扶貧是幫助農村貧困家庭脫貧的一項好政策,只在農村地區開展,城市是沒有的。

當然除了精準扶貧之後,農村戶口還可以享受各項政策性補貼,比如:良種補貼、退耕還林補貼、生態公益林補貼、農機補貼等等。

以上三大塊就是農村戶口成為香餑餑的主要體現,所以說專家說請留好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不留好失去了農村戶口,就相當於把香餑餑給丟了,像我就是從農業戶口轉為現在的非農業戶口,宅基地、土地和農村福利都失去了,現在後悔的很。


農村一山貨


說起“農村戶口”,之前有位網友問我,說他想把戶口從外地遷回農村老家,但是村委會不同意,問我怎麼辦。我說這個沒有辦法,因為在當下的農村,村委會對集體組織成員的增加,有絕對的決策權,擁有最終選擇和支配權利。遷戶如果這一關過不去,那麼基本上就告別做個“農村人”了。而且還有專家說,未來的“農村戶口”都將會成為香餑餑,這也不僅給人們留下了無盡的猜想。那麼,“農村戶口”在以後真的會變成“香餑餑”嗎?

戶籍的演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戶籍自建國以後,共經歷了形成、發展、和改革三個重要階段,從最初的限制遷入,到鼓勵農民進城落戶,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同時也折射出了我國農村經濟的飛速發展。

1、形成時期

  • 早在1951年7月,公安部頒佈實施了《城市戶口管理暫行條例》,這是最早時期的戶籍法規。

  • 1964年8月,國務院批轉了《公安部關於處理戶口遷移的規定(草案)》,文件中主要規範了關於戶口遷移的事項,提出了兩個“嚴加限制”:⑴、對從農村遷往城市、集鎮的要嚴加限制;⑵、對從集鎮遷往城市的要嚴加限制。在這個時期,農村人遷往城市是要受到各種約束的。

這個時期,戶籍制度讓全國城市的戶口管理基本得到了統一,其意義重大。但誰都不想到,在幾十年後,會做出與其完全相反的指導思想。

2、戶籍制度的發展

  • 1984年10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農民進入集鎮落戶問題的通知》,規定凡在集鎮務工、經商、辦服務業的農民和家屬,在集鎮有固定住所,有經營能力,或在鄉鎮企事業單位長期務工,準落常住戶口,口糧自理。
  • 1985年7月,公安部頒佈了《關於城鎮暫住人口管理的暫行規定》,決定對流動人口實行《暫住證》、《寄住證》制度,允許暫住人口在城鎮居留,這些規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中關於超過三個月以上的暫住人口要辦理遷移手續或動員其返回常住地的條款,作了實質性的變動。
  • 1997年6月,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於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試點方案》。根據此方案,已在小城鎮就業、居住、並符合一定條件的農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鎮辦理城鎮常住戶口。

自80年代以後,所謂的“農轉非”政策開始有明顯的變化,且適用對象面積更廣,約束條件已開始減少。

3、戶籍改革

  • 2014年7月,國務院公佈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主張廢除“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統一為“居民戶口”,結束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二元戶籍管理模式。
  • 2017年,戶籍改革制度全面實施,重點推出了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實施居住證制度、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推進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等“三項制度”、開展戶口登記管理清理整頓、提高戶口辦理時效、暢通戶口辦理監督渠道等七個方面的便民利民措施。

戶籍制度成功的改革,也側面反映出我國對農村未來發展的規劃方向。

“農村戶口”現狀:遷出容易、遷入難

在城鎮化工作的迅速推動下,國家鼓勵農民進城落戶,並要求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要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截止到2018年,農村人口減少了1260萬人,而城鎮人口增加了1790萬人,目前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9.58%,馬上接近60%。如果按照超大城市1000萬人口體量來計算的話,也就是說2018年,農村又少了一個大城市人口的體量。

圖:2013年-2017年中國農村人口走勢分析圖

不僅如此,自從戶籍改革以後,國家對農村回遷回遷農村有了極嚴的把控,現在農村人把戶口遷出來很容易,但再想遷回去,基本是不可能的了。雖然之前之前說什麼大學生畢業後符合條件的可遷回原戶籍地,但是這個時候真正能遷回去的根本沒有幾個。

“農村戶口”為何會成為香餑餑?

1、土地政策扶持

現如今,為了發展農村鄉鎮振興戰略,盤活農村閒置土地資源,國家相繼出臺各種土地政策,旨在全面盤活農村閒置土地,拉動農村經濟發展,切實農民的土地利益,提高農民收入。下面舉個例子:

比如說“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政策,農民可將手中閒置的宅基地房屋在自願有償的前提下,歸還給村集體,不僅農民能得到直接的利益,還能使土地再次得到利用。這個就要求必須是本村村民,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合法擁有宅基地,才能獲得宅基地的退出補償,如果戶口已經遷出的話,僅只能獲得房屋的退出補償。

2、集體收益分配權

關於集體的收益,只有集體組織成員才能享有,如果戶口遷出,自然是沒有資格的。

浙江省德清縣通過對“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政策,將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統一納入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同權同價,實行統一的交易平臺運作。以土地掛牌出讓形式,吸引周邊小微企業,收取16%—48%比例不等的土地成交價款。由村集體直接受益,所有村集體組織成員都能拿到分紅收益。

3、養老保險等。

農村人對“戶口”的取捨,要以自身需要為出發點

其實農村人對戶口的取捨,並不用去糾結於以後,因為以後的事誰也說不準,農民想致富,也不用拘泥於“農村戶口”所能帶來的潛在收益。如果不是必須,戶口可以繼續留在農村,繼續享有作為集體組織成員所能享受的權益,但如果工作或孩子上學需要遷戶口的,大可不必憐惜,因為你做的任何決策都是以你自身的需要作為出發點,你可以將它看作為失去,但有失才有得。


農十


隨著國家對農村政策的調整,近幾年農村確實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管是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是生活環境都比之前有了較大的改善,而且隨著2018年年底土地確權工作的基本結束,對農民來講又帶來了很多的好處,但是前提是必須要有農村戶口,只要是擁有了農村戶口,將來就可以享有以下五大好處。


一、擁有承包地和宅基地,對於擁有農村戶口的農民來講土地確權之後,也就擁有了自己的合法土地,而土地則包括承包地和宅基地,這對於農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且土地確權之後,農民終將會拿到屬於自己的確權證書,這個確權證書是非常關鍵的,農民拿到證書可以獲得很多的權利,那對於農民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

二、享受徵地補償,隨著農村的不斷髮展與建設,經常會出現佔用農民土地的現象,而農民獲得土地確權證書以後就代表著農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個歸屬人,而在出現土地被佔用的情況時,就能明確徵地補償該給誰了,農民也不必因此而與他人發生糾紛,該是誰的就是誰的。而且徵地補償款也有所提高這對於農民來講絕對是一件好事。

三、享受村集體分紅,擁有農村戶口就可以享受到村集體的分紅了,如果只是居住在農村而沒有該村的農村戶口,那是沒有權利進行分紅的,所以說農村戶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農村戶口才能享受到這一項待遇。

四、享受新農合,現如今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每一個家庭,而對於擁有農村戶口的人來講,可以享受到新農合政策,萬一農民生病住院可以獲得一筆報銷,減輕農民的看病負擔,而且新農合的繳費金額也比較低,每個農民一年只需要交200多塊,而享受報銷比例還是不算低的,所以說這也是農民所享受的一項權利。


五、可以貸款,隨著土地確權工作的結束,2019年起農民將陸續拿到土地確權證書,而擁有了土地確權證書以後農民可以拿到證書去貸款做抵押,等到農民急需用錢的時候還是會起到很大作用的,所以對於農民來講這項權利還是非常有用處的,2019年起農村戶口將享有以上五大好處,對農民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農民都拍手叫好,有人稱好日子終於要來了。


學的二次方


農村戶口成香餑餑,都在喊,但是真正知道的又有多少,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農村戶口捆綁了土地,懂或不懂的一提到土地,就覺得這玩意老值錢了,農村戶口肯定是個好東西啊!瞬間就變成農村戶口變成香餑餑。

有人說物以稀為貴,中國現在有6億農民,佔總人口的40%多,如果不是前幾年的城鎮化進程加速,農業人口還要多的多,哪來的稀!有些人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知道哪來的這條河,誰河東又是誰河西,只是城市戶口的捆綁利益消失了,但也不是絕對消失。

算了,不解釋更多,直接回答問題吧,其他的東西如果有相關的問題,再去答吧。

農村的土地分為兩種,一個是宅基地,另一個是耕地。

在中國,唯一私人擁有自己土地的只有農民。在國外,多數國家的土地是私人所有,永久所有權,而中國不是,在中國,擁有自己土地的就只有農民,也就宅基地。雖然《物權法》和《土地管理法》規定,宅基地歸還國家,集體所有,但農民的“一戶一宅”政策,儘管限制了住宅的轉讓,但又農村的發展,政策必將在穩定的必然下慢慢放開,因為現在土地的流轉,宅基地的轉讓已經開始明碼標價出售了。

另外一個就是耕地,林地,集體所有,農民承包,承包政策長期來看不會有大變化,至於耕地的流轉以後將會有調整


農民對土地使用有兩本證,一個是《宅基地使用證》,另一個是《國有土地使用證》,這是農業戶口所有的,香不香,也就是農村戶口成香餑餑的本身,不用專家說,誰也都會留好,這就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事。


趕海VLOG


戶口問題,困擾著很多人,尤其是農村的大學生,當年上大學戶口轉出去,畢業後轉回家就自動成了鄉鎮空掛的城鎮戶口。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很多人在外打拼一段時間後,選擇返鄉發展,並不是所有農村大學生都想離開家鄉,有的志在為家鄉做貢獻,但是戶口問題成了一大痛。

如今很多人說非轉農的都是看中農村各種紅利及補貼,“農村戶口”成了香餑餑,我看並不見得,原因如下:

1、城鎮戶口與農村戶口紅利對比

城鎮戶口在醫療、教育、交通等公共資源方面,比農村戶口優越,各地出現的學區房及公立學校,是農村戶口不可企及的,雖然今年來部分地方開始有所開放,但是作為農村戶口的人想到城市立足,孩子上學是最大的困難,待遇不同,資源分配不同。另一方面,城市戶口的社保跟農村的養老及醫療保險相比更加的全面,在補貼方面差距較大,這能說明農村戶口是香餑餑嗎?

2、社會發展需要農村人進城

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這是全國各地農村的現實,也是社會發展中城市發展的需要,農村人進城為了掙錢,城市需要農村人的勞動力,這並不衝突,但是並不是說這些外出打工的農村人就選擇留在了城市而不返鄉,對於它們而言,城市只是人生中短暫的落腳點與謀生之處,它們進城後,多數人享受不到城市戶口該享受的社會資源,見不到農村戶口的半點好處;

3、人進城戶口沒進城

很多農村人進城選擇在城市買房生活,但是戶口沒有遷入城市,還是農村戶口,在城市,這樣的人群,孩子讀書一樣受到戶籍限制,在醫療資源中跟城市戶口的人享受到的補貼也是不一樣的,但是戶口還在農村,雖然說可能會有些補貼,但是這跟自身努力進城享受到的少量城市資源沒有衝突,再說也不是所有農村都有機會有什麼拆遷補貼,那些只出現在少數的沿海或城郊農村,對於大部分農村而言,是無法實現的;

4、土地補貼跟獲取城市資源的對比

很多人說農村戶口,自家的地就算自己不種也能躺著賺錢,這類人只見過一馬平川的平原,沒見過山區農村的實際情況。雖然農村現在流轉土地流行,但也不是所有地方,而且真真到過農村或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土地撂荒的嚴重性,尤其是山區,以前為了溫飽開荒種地只為獲得少得可憐的糧食,如今,大部分人外出掙錢,土地多半撂荒。流轉土地的一般都是規模種養殖,是有先決條件的,對於山區散狀不連片的土地而言,只能撂荒,而農業補貼是農村人的福利,這與城市的公共資源投入及人口福利是沒法比擬的,而城市戶口則不同,就拿就業機會來講,資源的獲取跟農村人相比,容易多了,農村人在這上面付出的努力是多數城裡人無法想象的;

農村戶口是“香餑餑”的唯一好處就是,當農村人有能力走出農村提高生活品質到城市居住但是又捨不得農村家裡的那種情懷,這時候在城市生活的同時可能獲得一定的農業補貼或拆遷補貼或其他收入。而多數農村人為什麼進城後戶口不遷走,就是因為社會的發展,讓更多人想到農村或想回農村養老,空氣清新,遠離喧囂。

作為空掛戶口,對於農村絕大部分大學生而言,是有苦說不出的,回鄉發展,因為戶口問題多種限制,在資源獲取及發展中受到限制,而對於城鎮化進程而言,這類空掛戶口起不到任何作用,為了統計而充數的空戶,只能是佔據資源。筆者戶口空掛了這麼多年,連戶口所在地的居委會辦公地點在哪都不清楚。

農村戶口,在沿海或城郊可能是香餑餑,但是在筆者家鄉這樣的山區,真的是香餑餑嗎?


下壩毛哥


隨著中國的的發展,農業也越來越好,在過去“貧困戶”,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農村戶口”成了香餑餑,農村戶口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吃香了?

一、免費修建危房

根據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總體規劃,困難房一級危房;一般戶一級危房;茅草房;“整縣推進”試 點工程涉及的二、三級危房;主要改造低保戶、困難戶、一般戶二、三級危房。根據國家政策危房給予的建設,每戶可以拿到一些補助金。

二、獲取低保名額

按規定只有享受低保的本人才可以享受低保金或優惠政策,其家人不享受低保優惠政策。如低保戶住院低保二次報銷等其家人是不能享受的,所以不能共用。國家給出農村困難生活補助,包含貧困戶,基本上算是隻要是低保戶就可以拿到低保。

三、無息扶貧貸款

根據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特別是低保戶,申請用途精準扶貧專項貸款一般只能用於貧困戶從事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運輸、商業流通、農家飯店等生產經營活動,不得用於結婚、建房等非生產性方面,具體發展產業由鎮村兩級指導確定。致富能人、農村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的貸款用途根據各自產業類型自主確定。




涼風有信Z


農村土地確權之後,農民對於自己的土地的權益更加明確了,農民的土地和宅基地也就越來越值錢了。而且子女的戶口一旦遷出,父母百年之後宅基地以及土地承包經營權將被收歸集體所有。第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城市化到一定程度後,城市的市場環境也會進入一個發展的瓶頸期,而待開發農村市場就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上至國家對農村的戰略政策調整、下至未來農村的自有的資源以及市場,將是很多人羨慕不已的,有一個農村戶口,意味著有了優先選擇權。

只有擁有宅基地、新農合、養老金和徵地補償。而這些除了新農合和養老金,其實只是應該得到的一種待遇。而城市人口的福利有多少?申請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子女上學、低保高、失業保險、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這些標準遠比農村戶口要強出很多。農村戶口的新農合還要到指定的場所,而城市戶口就沒有那麼多限制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