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艦擁有6萬噸的排水量,為何只搭載了36架艦載機?

依黛


遼寧號航母本質上講還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俄國對其的定位是“重型航空巡洋艦”,它和其他俄製航母一樣除了艦載機外,還具備巡洋艦的武器。此外該型航母採用滑躍式甲板設計,為了提升艦載機起飛效率,而設置了兩條跑道,這進一步擠佔了航母寶貴的甲板資源。“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在設計時強調單艦作戰能力,主要任務海域是獨立在地中海和黑海之間的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執行任務,因此它自身便擁有很強的對海、對空、反潛武裝能力。而美國的航母注重編隊作戰,因此航母戰鬥力過分注重艦載機,防護則依賴於護航編隊。因此遼寧號航母艦載機遠少於美國福特級航母搭載的90架艦載機。

我們進一步看遼寧號搭載的艦載機類型,包括24架殲-15戰鬥機、4架直-18J預警直升機、4架直-18F反潛直升機、2架直-9C搜救直升機和2架卡-31預警直升機。而福特級航母搭載的艦載機包括F-35C閃電II戰鬥機、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EA-18G咆哮者式電子作戰機、E-2D鷹眼早期預警機、MH-60R/S騎士鷹式多用途直升機、聯合無人空戰系統(J-UCAS)。可以說兩者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航母交戰,預警機先行。遼寧號搭載的還是直升機作為預警機,而卡-31的典型航程僅為600公里,作戰半徑還要減半。福特號則搭載了E-2“鷹眼”空中預警機,轉場航程高達2708公里,這大大延伸了艦載戰鬥機的“眼睛”。遼寧號對於我國而言,算是訓練艦,更為重要的意義是培養第一批航母操作人員。

2012年11月23日,海空雄鷹團試飛員戴明盟海軍大校駕駛殲-15在遼寧號上首次成功實驗著艦降落與起飛,標誌著我航母部隊戰鬥力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航空之家


遼寧艦,搭載戰鬥機的數量有點少,不是秘密。來自載機巡洋艦的舊艦體,有大量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及彈藥庫,擠佔了不小的空間。我們的改造,不可能改變艦體結構,再有就是,殲-15是重型艦載機,體形較大,一是空間有限,一是飛機太大,兩種因素合在一起,大約只能搭載38架殲-15,4架直-18AEW預警直升機,8架直-18或直-20反潛、救援型直升機。總艦載機數量在50架左右,不過,非極限使用,所有艦載機的數量大致在36架左右,給人造成一種印象,好像只有這些,不是這樣。飛行甲板可佈置18架艦載機,機庫足以容納24架殲-15+10架直升機。6.7萬噸的航母,佈置50架艦載機,確實數量不多。不過,請不要苛求,遼寧艦實現了百年航母夢想,是我們邁出的重要一步。

使命必達

不進不止。國家傾注重金打造航母,如果深挖裝備潛力,就有可能受制於人。作為海上移動的機場,艦載機的數量與質量,是航母戰力的大關鍵,向新型裝備要戰鬥力,自然是遼寧艦題中之義。為後續航母發展探路,正是實驗艦遼寧號的使命。如去年試飛的“天哨”無人機,加載共形天線,滯空時間長,可以有效克服艦載預警直升機腿短的毛病,大幅增加預警距離,固定翼預警機正是網友關注遼寧艦一大話題,看來我們早有安排。人們議論最多的,即殲-15面臨的技術落後,世上艦載機已進入五代機時代,我們在關注自己的五代艦載機殲-31的同時,也不妨把目光稍稍留意一點無人機蜂群作戰,

風華正茂

遼寧艦時值壯年,正有大用場。作為實驗艦,後續任務與課題相當繁重,比如飛行員訓練,每個波次最多可起降多少架戰鬥機,可控制多大海域,等等,都要在遼寧艦上研討與展開,好在它的艦體空間足夠大,我們的技術發展足夠快,官兵幹勁十足,為航母大事業迎來大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既然成功邁出了第一步,那麼就有理由相信,一定能建設得更好。作為航母種子艦與種子部隊,形同一所航母大學,正紅紅火火,在入役的七年間,不但為航母編寫出訓練教材,還為國產航母培養了合格的艦員,一步一個腳印,實現了從無到有,填補了不少的技術空白。真心要為他們點一讚,道聲辛苦。


魂舞大漠


遼寧艦的艦載機搭載量可不是區區36架,而是遼寧艦目前只能滿足36架艦載機的起降作戰。畢竟遼寧艦的前身是前蘇聯第二代航空母艦的構架,而前蘇聯的第二代航空母艦,也同第一代差不多,屬於是摸索階段的航空母艦。

在還是前身瓦良格的時候,前蘇聯對於航母的使用構想跟現如今的中國完全不一樣。中國走的是類似美國的航母使用路線,而前蘇聯講究的是航母自身的防護反擊。所以瓦良格航母的艦首還曾搭載了花崗岩反艦導彈,佔去了艦體很大的空間。

另外蘇33艦載機與殲15艦載機在外型上酷似,但在摺疊之後的空間可是天壤之別,再加上屬於是滑躍起飛式航母,所以每架飛機的起飛速度,要比彈射式慢了許多倍。

另外航母這種艦船,是一個綜合的飛機起降平臺,除了負責作戰的戰鬥機之外,還需要反潛機、預警機等,但遼寧艦除了用直八改裝而來的反潛機之外,預警機根本就是沒有,既然沒有那也只能空著不放。

其實遼寧艦的最初定義並沒有錯,只屬於是一艘科研訓練艦,畢竟上面的武備還不齊全,所以還不具備去應對中等強度規模的海戰,搭載了36架艦載機,也只是為了平日的訓練。既然不參加作戰,那麼平常也用不著滿載滿編了。


九品侍衛


遼寧艦作為一艘擁有將近60000噸排水量的航母,只能攜帶24架殲-15戰鬥機+4架直-18J預警直升機+4架直-18F反潛直升機+2架卡-31預警直升機+2架直-9C搜救直升機,共36架艦載機確實少得可惜。但這是從前蘇聯庫茲涅佐夫級重型航空巡洋艦二號艦——瓦良格號升級改進而來,其中有些客觀因素限制。

設計佈局

我們往往看到美海軍航母攜帶的艦載機數量巨多,噸位是其中一個因素,最重要的還是美俄在航母設計佈局上有所不同。美海軍航母甲板是平直的,甲板空間的利用率更高,把艦載機從頭擺到尾都OK,下層部分的空間也能利用起來,機庫的空間也就適當提升,能攜帶的艦載機也就多了。俄式就不一樣,沒有彈射器只能把艦艏太高十幾度,這樣一來浪費艦艏大部分空間不說,還得把自身噸位給加重;給各個部門一部分空間後,機庫能用的地方就那麼點。

艦島也是一個大問題。美海軍航母的艦島佔用甲板空間要比前蘇聯航母要小得多,也就使得遼寧號不可能在甲板上放得下太多的殲-15艦載機。如果處於起降作業下,遼寧號甲板就只能夠停放10架殲-15;而尼米茲級至少能發20架,在其中有固定翼預警機等。

艦載機

有22.28米長的殲-15,個頭要比其他各國使用的艦載機大,F-18C(17米)、陣風-M(15.3米)、蘇-33(21.2米)。雖然和蘇-33只差1米,但兩者擺到同一個機庫裡,蘇-33也要比殲-15多出一個側身機位出來;和陣風和F-18這些比,劣勢就更加明顯。

遼寧艦從設計到建造完成68%那時起,它的定位早就死死釘在那,即使我們買回來對它進行現代化改造升級,也不可能大刀闊斧的將內部空間進行整改,所以遼寧艦服役後的定位是作為科研訓練用。到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對起進行重新設計佈局,艦島佔地面積縮小、甲板空間增大,攜帶的殲-15艦載戰鬥機也從遼寧艦的24架上升到了36架。

【▲借圖作說明】

未來彈射器會有的、大機庫會有的、新型艦載機也會有的,到時候6萬噸的排水量至少要比現在的艦載機多出一倍來。


軍見


遼寧艦前身瓦良格號航母,其設計思路來自前蘇聯載機巡洋艦的理念。除了攜帶艦載機之外,瓦良格號航母還裝備有大量武器裝備。其內部結構設計和美式航母不同,除了機庫之外,還設置了武器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其機庫前,飛行甲板下的12枚P-700“花崗岩”超音速反艦導彈。該導彈重7噸,體型碩大,佔去了部分機庫空間,影響了艦載機的攜帶數量。

如果是普通航母,艦載機數量其實是可以根據航母排水量進行估計的。按照國際通用計算公式,大概每1000噸排水量就可以攜帶1架艦載機。這個每1000噸1架艦載機根據維護一架艦載機需要的空間,設備,人員,武器,等等綜合起來大概需要1000噸才能搭載一架艦載機。不過庫茲涅佐夫級航母設計理念是載機巡洋艦,和普通航母相比,艦載機的攜帶能力肯定是不如普通航母。所以俄羅斯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排水量6萬多噸,而艦載機數量上限則在50架左右,還有1萬多噸排水量用來帶武器裝備了。



那麼,作為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二號艦的遼寧號排水量滿載排水量6.1萬噸,能夠攜帶多少艦載機呢?根據我國媒體的權威報道,遼寧艦航母的艦載機標準數量是36架,其中包括24架殲-15戰鬥機和12架各型直升機。6.1萬噸的遼寧艦,武器裝備已經全部拆除,甲板下花崗岩反艦導彈發射筒也取下用於擴大機庫面積,為什麼反而艦載機數量比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還要少呢?

其實原因在於三個方面。

第一,遼寧艦航母機庫面積較小,而殲-15艦載機體型巨大。殲-15是沈飛借鑑烏克蘭T-10K研製而來的我國第一款艦載機,機長22.28米,翼展15米,最大起飛重量33噸,比俄羅斯的蘇-33還要大。而且,俄羅斯蘇-33艦載機生產線已經關閉,剩下的蘇-33俄羅斯也要全部替換為米格-29K艦載機,屆時殲-15將成為世界唯一一款重型艦載機。
同時遼寧艦的機庫非常小,僅僅4000平方米,
而法國排水量僅為4萬多噸的戴高樂號航母機庫面積都有4600平方米。機庫小,飛機大,所以遼寧艦沒有辦法,為了保證戰時調度,避免甲板堵車,只能少帶點艦載機。

第二,遼寧艦採用滑躍甲板設計,甲板停機位比平甲板的彈射型航母要少很多。▼這是我國和遼寧艦外形相似的002航母甲板停機位和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相比。可以看出,尼米茲級採用彈射起飛,艦艏平直,起飛跑道位置也能停放艦載機。
伊麗莎白女王級採用的則是滑躍+垂直起飛,也有一個翹起來的艦艏起飛跑道。但是英國人的航母艦艏只設置一條起飛跑道,而遼寧艦則有兩條。於是英國人把剩下一條起飛跑道的位置拍平,將其設置為停機位。再加上美國的F-3B艦載戰鬥機機身肥碩,尺寸較小,所以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滑躍起飛跑道並未影響艦載機的攜帶數量。

第三,遼寧號只是科學訓練艦,並非作戰航母。遼寧號航母主要用於艦載機起降和航母作戰經驗學習和積累,並不是用於作戰的航母。所以平時遼寧艦並不會滿載艦載機,而是僅僅攜帶十幾架艦載機用於訓練,只有在進行極限載機試驗時,才會往死裡裝艦載機。
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遼寧艦是買來的,放出機庫在設計時就比較小,再加上我們當時沒有電磁彈射技術,也沒有航母建造經驗。只能按照瓦良格號原來的佈局進行繼續建造,加裝我國的設備,從而導致遼寧艦體格大,但是機庫小。到了002航母建造時,我國已經有了一定的航母建造經驗,於是對002航母進行了艦島縮小,機庫加長等措施。但由於我國當時依然沒有突破電磁彈射技術,002航母依然使用的滑躍起飛。我相信等到003航母出現,平直甲板+大機庫的設計時,艦載機數量肯定可以達到1000噸一架的標準。


赤焰噠噠噠


這個說法並不正確!實際上遼寧艦完全可以滿載100架150架戰機的。但是呢,並沒有實際用處,因為遼寧艦隻能同時滿足36架戰機的作戰編隊,再多的戰機只能以零件狀態放到甲板下存起來,無法發揮作戰威力的。

航母艦載機作戰是有自己的規律的!一般來說,常規非彈射航母艦載機正常來說甲板上會放置16架戰鬥機+2架戰機(預警機與加油機),航母每個梯隊可以起降戰機4架,每個梯隊10分鐘左右,16架戰機全部放飛大約需要40分鐘;然後航母會繼續把下面機庫裡的戰機提上來,這個準備工作大約是20分鐘,然後再在第70分鐘的時候放出4架戰機,第80分鐘放出24架戰機,第90分鐘放出第7梯隊的4架戰機,但是這個時候往往第一梯隊放飛的艦載機已經返航著艦了,也就是說,航母一般最多隻能保持24架戰機在天空中飛。

其次,艦載機從著艦後到再一次起飛作戰往往只需要40~45分鐘,這個時間差不多再放出3個梯隊的戰機就可以了,也就是說,當航母放完36架戰機之後,第一梯隊的4架戰機又可以起飛作戰並以此類推下去。由此可見,36架戰機是常規非彈射航母的作戰極限,然後再加兩架預警機/兩架加油機/反潛機基本上就是極限了,其他的再多也只是備用機,只有戰機受損了才會更換。

因此,取決於航母有多少艦載機只跟航母的起降戰機速度有關,美軍航母因為使用彈射器起飛,他們的艦載機起降速度大約可以翻倍,所以他們能夠放置更多艦載機。


優己


對於航母可搭載的艦載機的最大數量,國際上有一個通用的計算公式,那就是每1000噸的航母排水量可搭載1架艦載機,按照此公式遼寧艦理論上最大可搭載的艦載數量應該在60架左右,可為何實際情況的標準配置只搭載了36架艦載機呢?其實這是有諸多原因的,下面布武為你一一道來:

殲-15戰機尺寸的較大

目前,蘇-33即將被米格-29代替,殲-15戰機也將成為全球唯一一款重型航母艦載機,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33噸,是目前全球所有航母艦載戰鬥機中重量最大的!不僅如此,殲-15戰機的尺寸大的更明顯,其機長約21米,翼展約14.7米均超過了殲-20戰機,更超過了F-18、“陣風”等艦載機!

▲殲-15和殲-20的尺寸

要知道,一架殲-15戰機相比“陣風”艦載機大了約三分之一,如此巨大的尺寸即便是摺疊機翼之後還是會佔據很大的面積,所以對於“寸地寸金”的航母甲板和機庫來說,“遼寧號”航母自然而然就只能減少艦載機的搭載數量!

遼寧艦的機庫面積較小

另外,遼寧艦的前身是蘇聯建造的“瓦良格號”航母,因為蘇聯海軍理念的不同,一直將航母當作“載機巡洋艦”,艦上需要裝備大量的反艦導彈、防空導彈,所以在“瓦良格號”航母艦艏飛行甲板下設置有12個7噸重的P-700“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的發射筒!

▲原來的12具導彈發射筒

這12個反艦導彈發射筒佔據甲板下面了不小的空間,雖然距離機庫還有一定的距離,但內部空間的“變化”還是使得航母機庫位置後移並減小了面積,之後機庫尺寸就只有153米*26.5米*7.2米,大約只能停放16-20架殲-15戰機以及其他10架艦載直升機!

▲航母機庫CG圖

所以新建造的國產航母取消了艦艏甲板下的導彈發射筒,同時縮小了艦島的尺寸,使得航母機庫面積和甲板面積進一步增加,可搭載的殲-15戰機數量也隨之提升到了36架(目前艦載直升機數量未知,似乎還會是12架)!

▲遼寧艦和國產航母的機庫

遼寧艦隻是科學訓練艦

當然,即便是有殲-15戰機尺寸和機庫面積的限制,如果加上甲板標準停放的14架殲-15的話,遼寧艦理論上還是可以搭載40架以上各型艦載機的,而目前“遼寧號”航母的標準配置只搭載36架艦載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該航母只是一艘科學訓練艦!

▲國產航母和遼寧艦

遼寧艦本就只是海軍用來訓練使用航母和艦載機經驗的,所以沒必要搭載太多的艦載機,36架的各型艦載機對於科學訓練來說完全夠用,即便如此遼寧艦也從未出現過滿編36架艦載機的情況,因為十多架殲-15和幾架艦載機直升機可以全部放進機庫中,這在出海航行遇到風浪時是非常方便的!


天下布武


因為裝不下了,36架已經是遼寧艦搭載艦載機的極限庫容量。大家好,歡迎關注兵器知識譜,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關於航母艦載機數量的話題。遼寧艦屬於常規動力航母,再加上採用艦艏上翹的滑躍式起飛甲板設計,嚴重影響艦載戰鬥機的庫容量。同級別的俄羅斯庫茨涅佐夫號航母也只能搭載36架艦載機,同為滑躍起飛的印度的“超日王”號航母(即維克拉馬蒂亞號)則只能搭載24架艦載戰鬥機,美軍已經退役的小鷹級80000噸常規動力航母由於採用彈射起飛直通甲板設計,其艦載機搭載數量整整一個航空聯隊82架(包括24架直升機),而10萬噸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艦載機搭載數量達到了驚人的96架。因此核動力化、彈射起飛化是我國航母發展的必然趨勢。下圖為美軍“福特”級航母的維修車間。

遼寧艦隻能搭載36架艦載戰鬥機的原因

遼寧艦的滿載排水量為6.7萬噸,以47天自持力來計算,每次出海需要加載船舶用重油近8000噸,航空燃油4000噸、食物和飲用水5000噸、彈藥及零部件3000噸、人員1960人、各型艦載機36架(其中24架戰鬥機)、各型車輛12輛以及其他武器裝備。這樣算下來光這些物資和人員就佔據了2.3萬噸,再加上航母本身3.4萬噸的自重就達到了標準排水量5.7萬噸,雖然仍然有10000噸的滿載冗餘,但是裝載空間所剩無幾,實在塞不下了。比如裝載8000噸船舶燃油的艦上油庫需要60立方儲油罐133個,相當於67個一級加油站(一級加油站的標準儲油量為120立方),還有儲存4000噸航空燃油的油庫。也就是說常規動力航母的大部分空間都用來儲存燃油了,再加上儲存食品、飲用水、彈藥的空間以及人員住艙、設備艙室、戰鬥指揮艙室等等,能留給艦載機做庫容的空間顯得十分有限。下圖為美軍航母結構的剖面圖。

滑躍起飛甲板航母搭載更多艦載機毫無意義

拋開庫容因素的制約不論,即便在以縮減其他物資搭載量的情況下增加艦載機搭載數量對滑躍起飛甲板的航母來說意義並不大。艦載戰鬥機在起飛前必須開機熱車,以確保發動機和其他結構運轉正常,因此遼寧艦在放飛艦載戰鬥機之前必須將即將升空的飛機提升至甲板發動試車以及掛載彈藥。遼寧艦的待飛區停機位只容得下8架艦載戰鬥機,這就意味著受甲板面積的制約,遼寧艦每次只能放飛8架艦載戰鬥機,同時意味著遼寧艦每個艦載機攻擊波次只有8架,每次作戰只能進行最多不超過兩個波次16架飛機進行攻擊。在這種條件的制約下,即使是正常搭載的24架艦載戰鬥機也不能全部發揮攻擊作用,只有在兩個波次的攻擊結束後並回收至少一個波次的8架艦載機以後才能再放飛下一輪兩個波次的艦載機進行攻擊。這就是滑躍起飛甲板航母的無奈,盲目增加艦載機搭載數量只能徒增負擔,並不能提升航母的戰鬥力。下圖為即將放飛艦載戰鬥機的遼寧艦,甲板上只有8架待飛戰鬥機和3架直升機,只有這8架戰鬥機升空以後才會從機庫中提升下一個波次的8架戰鬥機上甲板做掛載彈藥和加註燃油等待飛工作。

航母的核心戰鬥力是艦載機

我們經常說航母要核動力化,要直通彈射甲板,但是卻很少有人能說得清核動力和彈射起飛究竟有哪些好處。核動力不但能節省每次出海所需的那幾千噸重油,更重要的是兩點:第一、節省航母內部空間。沒有燃油需求,航母內部就只需要儲存航空燃油,不再需要大量空間來放置油罐和供油系統,大大提高了艦載機以及其他物資裝備的儲存能力;第二、核動力不需要龐大的排煙系統,可以減小艦島的體積,增加甲板上的停機位,提高艦載機放飛能力。而採用彈射起飛直通甲板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彈射起飛固定翼預警機。艦載機放飛數量的增加及意味著戰鬥力的提升,而固定翼預警機的升空則意味著空域監視能力成倍提升,在預警機的支持下,殲-15“飛鯊”艦載戰鬥機的作戰半徑才能從現在的500公里擴大到1200公里。下圖為遼寧艦裝備的直升機預警機,它的預警範圍只有200公里,大大限制了“飛鯊”艦載戰鬥機的戰鬥力發揮。


兵器知識譜


眾所周知,遼寧艦的前身是前蘇聯時代建造的第三代航母“瓦良格”號,屬於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的姊妹艦,在庫艦的基礎上減少了艦員數量、優化了艦上空間;遼寧艦改建過程中又拆除了前部的SS-N-19重型反艦導彈發射井,進一步優化了艦體內部空間設計,機庫面積也相應有所擴大。


航母艦載機搭載數量一般和噸位有直接關係,另外艦載機數量差異大致由以下三個方面來決定:

第一個方面,起飛甲板類型。通常直通式彈射起飛甲板能夠停放更多的艦載機,滑躍式起飛甲板航母需要較長和一個向上翹的起飛跑道,佔據了大量航母甲板寶貴面積。同樣的甲板尺寸,彈射型航母甲板停放戰機數量要比滑躍起飛航母多將近30%。

第二個方面,艦載機尺寸大小。按照正常邏輯,艦載機的尺寸越小,所佔據的航母空間相應越少;在單位面積一定的情況下,美軍F/A-18E/F機長18.31米、翼展13.62米、機高4.88米;殲-15機長22.28米,翼展15米,機高5.92米,整個體型比F/A-18E/F大了一整圈,F/A-18E/F的搭載數量比殲-15要多至少30%以上。

第三個方面,動力系統模式。常規航母和核動力航母最大的區別在於動力系統,常規航母因採用常規發動機航母航行需要大量的燃油,而核動力的核反應堆則不存在這種需求;這就導致了常規航母在除了搭載艦載機用油之外,還需要額外增設一個航母艦用油庫,這就浪費了航母內部寶貴的空間。理論上,減去航母艦用油庫可以一定程度上相應擴大機庫面積,從而增加容機量。

從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公開數據來看,該艦機庫可容納22架蘇-33艦載機和7架卡-28直升機,摺疊狀態下飛行甲板三角區最多可停放10架蘇-33艦載機和5架卡-28直升機,另外左舷側後三角區還最多可停放3架蘇-33艦載機,全艦滿載狀態下可密集停放47架各類艦載機。遼寧艦屬於庫艦的姊妹艦,因有針對性優化,這一數據應該還有2-3架的波動,搭載蘇-33和卡-28的情況下理論上能達到50架的容機量。

但蘇-33機長21.94米、翼展14.7米、機高5.93米,與殲-15相比,殲-15的體型更大,這也就一定程度上縮減了理論數據上的50架標準。遼寧艦改建過程中,拆除了重型反艦導彈發射井,機庫面積有所進一步擴大,但由於前蘇聯設計之時對於機庫艦載機維修保養設施相對簡化,因此遼寧艦將優化的部分空間放在了艦載機機庫維修保養設施上,因此機庫容積量大致與庫艦類似。

綜合來看,遼寧艦雖然進行針對性優化改建,但更注重內在但航母戰鬥力建設,側重於與艦載機息息相關的綜合保障設施建設上,再考慮到殲-15艦載機、直-18預警直升機、反潛直升機的體積普遍較大,因此遼寧艦滿載狀態下總容機量要低於庫艦的47架,但波動在2架左右。

由此可見,遼寧艦的滿載容機量並不是題主所講的36架,其實也能達到40架以上,最大值應該是45架,這裡需要強調的是,45架的數據包含了固定翼艦載機和艦載直升機,比例應該能接近三分之一。但實際運作中,當前遼寧艦主要搭載一個團的殲-15艦載機,艦載直升機的搭載量也一直保持在一個大隊左右。

出現這一奇怪現象的原因主要來源於一個航母認知誤區,沒有很好理解航母滿載情況下和平時狀態下的區別,非戰爭狀態下一班航母不會以滿載的姿態出現,就算是戰爭狀態下也要根據戰場需求來綜合確定,否則反而因滿載會導致航母戰力下降,畢竟任何武器裝備都有一個合理的使用範圍,並不是極限數據下的戰力是最強悍的,這是個典型的認知誤區。

此外,遼寧艦的訓練、科研試驗航母任務定位從本質上決定了其永遠都沒有機會以滿載的狀態出現在世人面前。就算是未來遼寧艦完成有訓練航母向訓練作戰結合型航母過渡,遼寧艦能保證的也只有當前一個殲-15艦載機團和一個大隊艦載直升機的規模,這是由遼寧艦的編制定位直接決定的。


鷹鴿分析


關於遼寧艦能在多少艦載機,實際上一直是一個爭議,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公佈過我們到底能夠在多少,只能說,大家在想象著而已,實際情況不是那麼可觀。

遼寧艦最重要的目的是目前還不是一款戰鬥艦更多的是一款試驗性的艦艇,正在為我們積累航母使用的經驗等等,到底能夠搭載多少艦載機,實際上還是很大的問題,一方面,只算航空甲板的面積和機庫的,多能容納的,這只是理論數據實際上能貸多少,還是在於多方面的因素。

目前遼寧艦的是目前還沒有達到滿編的水平,實際上他的許多工作還是探索性的,艦載機數量多少並不是簡簡單單想在多少的問題,涉及到很多因素,不是說能有多少機位就可以放多少架,而還是要運作到艦載機的運作等等,像目前36家,那只是一種暫行編制,最終多少講一句就看我們的頭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