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只不過是逃離原生家庭的藉口


北漂,只不過是逃離原生家庭的藉口


小時候,犯錯會被大人打罵,如果因為犯錯導致自己受傷,對於那個孩子來說,最好的做法就是補救錯誤,掩蓋傷口,避免被父母知道。疼,只能自己忍著,畢竟沒人管你,而你對疼的發聲——哭,則會招致打罵。

後來打罵變成了諷刺和挖苦。似乎有人覺得這是一種更高級的教育方式?

“這個電視劇就像某些人寫的作文一樣沒有內涵。”

小時候當著家長的面被人罵傻,居然不會被維護。在我還太小不知道反抗的時候,也沒有得到家人的保護。

你所有脾氣都是對著家裡人,而你卻是外人眼中一個老實憨厚的人。

晚上寫作業的時候,因為沒有把掉在地上的鉛筆盒撿起來,就被打罵,我一直在哭,一直被打罵,可我就是不撿。

你們要的不是我對自己的錯誤認識,而是對你們想法的認同和妥協而已,可是對於一個性格倔強的孩子,打罵是最沒用、最無能的教育方式。

早上起來吃麵,明明很燙卻非跟我說不燙,讓我大口大口吃完。

我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卻被嘲笑是在數麵條。

明明大人和小孩對溫度的感知是不一樣的。

你們讓我穿一雙磨腳的鞋去上學,買的衣服都是你們自己喜歡的款式。

每次理髮都給我把頭髮剪到最短,像一個男孩那樣,還總是找好理由,我去學校被同學、老師嘲笑,這真的就是你們的審美嗎?我沒有自尊心的哈?

我滿臉不情願的表情就是你們的笑點。

上大學之後我再也沒有剪過短髮,甚至三年沒去過理髮店。

我精心製作的手工說扔就扔,我送你的生日禮物一文不值。

我喜歡的小卡片說丟就丟,我愛惜的玩具說送人就送人。

你罵我為什麼喜歡這些破玩意兒,你為什麼不問問你自己有沒有讓我見識到更好的東西?

記不清因為做了什麼事被趕出去關到門外,在樓道里一直哭,一直敲門,後來從樓上下來一對好心的年輕情侶幫我敲開了門。如果當初路過家門口的是人販子呢?

初中開始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會寫日記,但不願意說話。為什麼寫日記,不過是想換一種跟父母的溝通方式罷了。然而結果並沒有什麼改變。得到的永遠都是那一套套大道理的說教。

我的那些小情緒在你們看來都是無病呻吟。

我不小心把鍋蓋摔到地上,就會被厲聲斥責,而你們自己把東西摔了,就不了了之。所以你們是想教給我“嚴於律人,寬以待己”的道理?

你們對我大聲說話,我用你們的方式同樣對你們大聲說話,你這時候知道我大聲說話時像一隻亂叫的狗,你怎麼不同理想想自己是不是也這樣呢?

還有,我從來都不喜歡大聲說話。

初二近視了看不清黑板,你們不想給我配眼鏡。

“你眼瞎啊!”

我說的話你們不信,你們卻用自己的無知和偏見來批判我的認知。

寒暑假開學前一天晚上我想早點睡,睡著的兩個小時後卻被電視聲吵醒,聲音特別大,還不關臥室門,你們以為我不會醒還是以為我沒有睡?醒了之後又聽到一句陰陽怪氣的話。

小時候,自己被哥哥姐姐惹哭了,會被罵,自己把弟弟妹妹惹哭了,也會被罵。孩子們之間產生爭執,不管發生什麼,首先一定是我的錯。

潛意識裡,我在家裡做什麼都是錯的,哪怕我沒有造成任何損失。

上學時沒有早飯吃,出去買個麵包都是錯的。

因為家裡窮,所以我買什麼都是錯的。

中午放學回家,看到家裡沒人,肚子餓自己做個飯吃都是錯的。

校服髒了,你們不願意洗,我洗個衣服都是錯的。

你們下班回家,跟你們開個玩笑都是錯的。

正常的孩子經歷這些是不是都會懷疑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個錯誤?

但是你們還生氣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想法。

沒有人關心我是怎麼想的,只關心我有沒有做錯事給你們帶來麻煩。

有時候我都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麼或者做錯了什麼就換來了劈頭蓋臉的一頓罵。你們只顧著自己罵爽了,完全不在意我的感受。

在外面工作不順心,回家總是能找到理由罵我。

有時候明明知道冤枉我了,還能瞬間調整回來換個理由繼續教育我。

我是你們的出氣筒嗎?

“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你不好好學習怎麼對得起我!”

如果因為我的存在讓你過的更不好了,那請問當初是誰逼你生的孩子?

“不能別人有什麼你就要什麼,你怎麼不跟人家比學習?”

嗯,我怎麼沒跟人家比比父母呢?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

你既然知道讓我向好孩子學習,你怎麼不知道看看別人家的父母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

“我也想去旅遊。”

“你不用學習的?”

每次表達想法的時候,都會被噎回去,我是不是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啊,你們怎麼想我就應該怎麼做,然後等到你們不幫我安排的時候再來責怪我為什麼沒想法?

我去文具店買東西不會講價,你卻怪我沒有給你省錢。

很多事情你們沒有教過我,卻希望我天生就會做。

真的只是因為你們考慮不周嗎?

你們倆嘀咕對我的不滿,卻不當面對我說,是不是你倆一直以為家裡的隔音效果很好?

沒有人認真思考過我的觀點,只有用長輩的身份和一堆陳舊的道理以及自以為的經驗來壓制我的想法。

高中住校開開心心地去了,看到有女生想家躲到樓梯口哭時,內心毫無波瀾。

為什麼他們會想家,因為對他們而言家是避風港,在心靈受傷的時候能有個人給你安慰。而我受傷了,經歷的是什麼呢?給你傷口撒個鹽。

“我肚子疼”

“吃雪糕了?”

“沒有”

“吃零食了?”

“沒有”

“吃垃圾食品了?”

“都沒有”

“那你去躺會吧。”

我生病了,父母的第一反應不是關心我的身體狀態,而是在意我有沒有做錯事情。

“你要是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學,我就不要你了!”

你以為這只是我考試沒考好時你說的氣話或者玩笑話?還是讓我好好學習的鞭策?

對我而言,這是從此沒有安全感的開始。我只有自己獨立了,才能踏實。

考大學填志願,沒有一所學校是家門口的,是因為我十八年來沒出過遠門嗎?是因為我沒見過世面嗎?是因為大城市比小城市生活條件好嗎?

真的只是因為這些嗎?

從來都不會主動問我生活費夠不夠,只會擔心我要的太多。

總想讓我畢業後趕緊回家,卻不問我為什麼不願意回來。

為什麼我會不想家?

去外地上大學,很多家長都會去送,更何況我還是第一次出遠門。我的家長:“你自己去行不行?”

當然行了,從八歲那年你們因為早上吵架沒人願意送我去學校開始,我就學會自己找路了,一邊害怕,一邊前行。

非要在我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要求我給大姨家妹妹輔導功課,你若是真的掛念親情,怎麼會不傾囊相助,報個補習班又能怎樣,卻要對我道德綁架,來維繫你假裝的有情有義?

看到身邊當寶媽的同事在孩子生病時沒有心情做任何事,回想起小時候我發燒的晚上,一個人躺在床上,做著讓人難受的夢,昏昏沉沉了好久,另一邊,家人在舒舒服服地吃著晚飯,等我能下床的時候,餐桌上只剩下了一個小吃碟份量的飯菜。

為什麼我想去學心理學?

一部分學心理學的人一開始都是想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你說為什麼我總記得不好的事情,而不記好?

那麼你覺得傷口撒鹽和雪中送炭哪個會給人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象?

難道你長大後沒有抱怨過自己的原生家庭嗎?

有些事情,真的是能記一輩子。有的人當時不反抗,忍到秋後算賬。而你就是這樣的人。

你們對著我撒謊卻不允許我學會撒謊。

我的善意在你眼裡就是搗亂。

你們不關心我的身心變化,卻美其名曰的說是鍛鍊我的獨立性,現在還引以為傲。

我對一切感興趣的目標的努力,在你看來就是在浪費時間。

所以我理應活成你有限認知裡的那樣?

現在的我變成了一個很神經的人,我有了一堆小時候渴望的娃娃,把它們帶回家後卻再也沒玩過,它們對我而言,只是毛絨玩具,不再是童話故事裡的各種角色,不再是我情感的寄託。即使這樣我也不願意分享給別人,更不允許別人動它們。

我可以買一堆零食吃,可是我沒有小時候的渴望了,有時候只是為了吃而吃,只是想要發出吃這個動作,並不是因為吃零食會給我帶來快樂,有時候甜品在家裡放到過期,也沒有想吃的衝動。

放假我隨時可以去北京的各大景區逛吃,可是再也沒有小時候的那種憧憬了,小時候去玩就是純粹的開心,而現在看來,不過如此。所謂放假,不過是換個地方,換個方式把內心填滿而已。

對物品的佔有只是讓我感到心裡踏實,而不是快樂。

是我玻璃心嗎?是我敏感嗎?是我思想有問題嗎?是我心理扭曲嗎?

大概是吧。

起碼現在在外面,我再也不會在被欺負的時候默默忍受了。

“我怕你以後拖累我!”

“你放心,有事我也不找你。”

嗯,我是大人眼中很省心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