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北漂”有多難?寒門學子高考729分進清華,博士畢業後回到西安

“北漂”有多難?寒門學子高考729分進清華,博士畢業後回到西安

勤奮的定義是什麼?勤奮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當一個人真正明白了勤奮的意義,那麼無論前路如何風雨,起點如何坑坑窪窪,腳步如何步履維艱,所有磕絆都會為他讓路。

作為國內最頂尖的學府,清華北大一直是許多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然而每年千萬學子中,真正能夠踏進清北大門的卻一直寥寥無幾。而真正能夠成為清北學子們的人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全省各地的高考狀元郎,他們有著優秀的文化基礎,奮發圖強的精神與態度。比如2005年陝西省理科狀元郎馮宇寧。

家中貧困

1986年3月,馮宇寧出生於陝西省長武縣的一個小鎮上。與其他學子不一樣的是,馮宇寧的原生家庭不僅沒有為他的學習提供相應的助力,甚至顯得過於窮困潦倒。馮宇寧家中世代務農,父母都是憨厚老實的農民,也沒有什麼文化,只知道種地為生。如果家中只有馮宇寧一人的話,父母的收入興許還能夠勉強維持起生活的重擔,但是馮宇寧並不是家中獨子。

他還有三個姐姐,而馮宇寧正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北漂”有多難?寒門學子高考729分進清華,博士畢業後回到西安

眼看孩子們漸漸長大,小小的馮宇寧也到了要上學的年紀,父母卻因為湊不出馮宇寧的學費而心急如焚。馮宇寧的幾個姐姐都比他大不少,看著弟弟一天天的成長起來,別的同齡人小朋友都已經揹著書包去上學前班了,馮宇寧卻還是隻能呆在家裡眼睜睜的看著,姐姐們都非常心痛。

令馮宇寧永遠不能忘懷的是五歲那年發生的一件事:那一天他正像往常一樣趴在自家的窗口與上睜著圓溜溜的眼睛打量著那些路上背書包的孩子們,二姐卻突然走過來指著那些孩子們問他:“你知道他們是幹什麼去的嗎?”

“不知道。”馮宇寧有些不解,奶聲奶氣地回答道。

“他們是去讀書的。”二姐解釋道:“去讀書,就是坐在一個教室裡,會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還會有老師帶著你做遊戲,給你吃糖果。我們宇寧也去讀書好不好?”

馮宇寧這個年紀正是貪玩的時候,也不管二姐為什麼突然發起這個提問,只知道自己將會與很多小朋友一起玩,開心得不得了,立刻滿口答應,第二天,二姐就早早起床把馮宇寧送到學前班去了,於是就這樣,

馮宇寧被二姐“騙”進了學前班。

“北漂”有多難?寒門學子高考729分進清華,博士畢業後回到西安

到了學校以後,一切真的如同二姐所說的一樣,多了很多同齡人與馮宇寧一起讀書玩耍,馮宇寧也非常喜歡在學前班的日子,只是他後來才知道,這一切都是二姐自己輟學,為馮宇寧換來的。而這件事,也成為了馮宇寧心中永遠的痛。

二姐輟學在家後,就負責給父母做飯,接送馮宇寧上學放學,每次牽著馮宇寧的手往回走的時候,望著渴望的校門,二姐心中的苦澀又有誰知道呢?馮宇寧得知真相後,就發誓一定要努力學習,讓姐姐們過上好日子。

再接再厲

明白父母與姐姐們做出的犧牲後,馮宇寧一直保持著對學習最高的熱情。他明白,如果不努力,自己將會一輩子被困在這個貧困的小山村,而姐姐們的努力也就要付諸東流。

馮宇寧的小學和中學都是在鄉里上的,當時條件特別艱苦。馮宇寧家到學校有三公里山路,他就騎著自行車上學,天氣好的時候一切倒好說,遇上風雨,路上全部是磕磕碰碰。好在馮宇寧非常爭氣,初三的時候,馮宇寧獲得了一等獎,而他也因此得到機會去陝西省理科實驗班考試的機會。

當時全家人都特別開心,父親親自陪他去陝西參加考試,而馮宇寧也因此留在了西安博迪中學念高中,

這是非常好的一所學校,馮宇寧在這所學校裡表現得十分優異,而學校視察了馮宇寧的家庭情況後,也為他免去了學雜費。

“北漂”有多難?寒門學子高考729分進清華,博士畢業後回到西安

高中三年裡,馮宇寧絲毫不肯懈怠,他總是全班每天來教室最早的那一個,也是走的最晚的那一個。高中三年,他的成績一直穩穩地位居年級前三,幾乎從未出現過失利。很快三年時間彈指一揮間,馮宇寧迎來了高考的日子,當他滿懷信心去參加這場戰鬥時,

卻發生了意外——他以14分的微小差距,與北大擦肩而過。

馮宇寧很沮喪,甚至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他想,自己家庭情況這麼差,不如隨便找個學校讀書,出來趕緊工作貼補家用好了。但是父母卻支持馮宇寧復讀,雖然他們都沒有讀過多少書,但是為了孩子的前途,他們表示自己苦些累些沒關係。姐姐也告訴馮宇寧:“我們會支持你的。”

在家人的鼓勵下,馮宇寧決定復讀一年,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一年的奮戰,他在第二年的高考中順利被清華大學錄取,而這一年,他的高考分數是729分,是陝西省全省當之無愧的狀元郎。

“北漂”有多難?寒門學子高考729分進清華,博士畢業後回到西安

“北漂”很難嗎?

進入清華大學後,馮宇寧努力鑽研專業知識,很快以優異的成績,拿到博士學位順利畢業,但是他在北京工作一段時間後卻回到了西安工作,採訪時被問到為什麼回去時,馮宇寧無奈的笑了笑:“北京房價物價都太貴了。”而事實上,因為北京生活成本太高,馮宇寧實驗室的五個同學有四個都離開了北京。

在馮宇寧的人生中,除去家人對他的助力,他自己送給自己最大的禮物就是不懈的勤奮。多少笑聲都是勤奮喚起的,多少眼淚都是勤奮揩乾的。親情於他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親情的港灣溫情脈脈,親情的清風灌滿征帆。這些成果不是感情的投資,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紅,只要馮宇寧做出了付出,那麼終究有一天他會得到回報。暫時的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一顆永遠願意拼搏努力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