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總被同一個孩子欺負,家長要怎麼辦?

板栗花開


自家孩子總是被另一個孩子欺負,說明已經不是開玩笑瘋架的性質,就應該著手解決。以免自家孩子留下心靈創傷和性格扭曲。

要先禮後兵。先報告老師,讓老師協調教育,如果對方欺負程度減輕但沒有終止,繼續請老師教育,直到對方不再進行言行欺侮為止。如果老師不管或者管不住,可以向學校校長反應,校長會責令班主任管好。

如果老師和學校教育了對方,對方不改正或者甚至更囂張,家長可以直接找這個學生問清情況,警告他不準有下次。我女兒讀書年齡小,後來又轉學到縣城。那時班上有個教育局領導的侄孫老是用書的稜角(那種硬質塑料的)打她的頭,打得很痛。多次告訴老師無效!我抽空去直接警告了那小子,我當時氣場十足,從此以後不但是那小子、班上其他人也再不敢欺侮我女兒。我還被老師批評了一頓,我趕著上班,我沒有說話直接走了。老師一直沒有抽我女兒(學習成績不錯得)回答過問題,幸好第二年換了老師。

如果在校風學風不好的學校讀書,打架成風,學生自己要善於自衛反擊。因為告訴老師也只能制止在老師眼睛下的打架鬧事,即使沒有離開學校也有被打的,走出校門更有被打的。打架的未成年人由於鑽了法律空子,沒有受到派出所的拘留等處分,只能受到學校處分,氣焰囂張。為了避免自己捱打,也只有組建自己的“武裝力量”,自己周圍也要拉攏一批“人才”。雖然自己不是為了打架,但是至少構築了一道防衛城牆,可以避免捱打。但是這是有風險的,因為這些“人才”難免會做出格之事,捲入違反校規的事情甚至違法犯罪事情就不好了。

仔細想想這第三種辦法也是無奈之舉,校風太差的學校還是轉學吧。如果告訴老師和學校無效情況下,還是第二種辦法通過家長、家長朋友等扼制住對方為好。


邊河靜靜流1


家長要成為孩子的“白武士”。

這個比喻來自我的反霸凌小說《我們為什麼被霸凌》一書中的《白武士》。

在《白武士》這個故事中,一個十多歲的女孩,在學校裡遭到了一位老師的霸凌,老師出於誤解或其他莫名其妙的原因,一直在歧視和打壓這個女孩,甚至利用自己的權威,讓大家相信這個女孩子是惡劣的官二代而且狗仗人勢,欺負老師。憤憤不平的學生們從此孤立了女孩,女孩在學校裡成了人人欺負的對象。

女孩的家長得知了此事,沒有怪罪孩子,而是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說法,並且幫她分析,做了很多努力試圖化解困局。

當困局一直無法化解,甚至家長的干預也加深了孩子在同學中的難堪時,家長就一直鼓勵和陪伴孩子,讓她知道,這不是你的錯,那些欺凌你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最後,家長在恰當的機會里,幫助女孩塑造自己,讓她從黑暗中走出來。積極努力向上,在一臺晚會上,女孩大放異彩,而女孩的媽媽主動上臺,澄清真相,並呼籲學校應該消滅歧視和對個別學生的打壓。

故事很感人。很多為人父母者說看哭了。

我在《我們為什麼被霸凌》一書中再三強調的一個觀點就是,原生家庭是最初的傷害之源,原生家庭也可以是一個孩子救贖的最大力量之源,關鍵就在於父母能否無條件地接納、愛、抱持孩子的痛苦和黑暗時刻。

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至暗時刻,尤其在青春期。

在大人看起來只是“被欺負”,但很可能那是持續的、痛苦的、沒完沒了的霸凌。這時候一定要家長介入,瞭解清楚真相。找老師溝通,找欺凌他的學生溝通,甚至找對方家長溝通,至少切斷這樣的傷害,讓欺負不要再繼續。

很多時候,孩子只要得到家長的支持,那些欺凌馬上就不敢繼續了。

家長要 一直堅定地在自己孩子的身後。


陳嵐的女拳


孩子在學校總被同一個孩子欺負,家長要怎麼辦?看到你提的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一個真實的案例:有一個小女孩,她長得很文靜,有點病殃殃的樣子。她和弟弟、妹妹都在村子裡的同一個學校不同的年級讀書。而另一個男孩子長得高大,比小女孩高出了一個頭,他有一個哥哥,還有一個姐姐也在那個學校讀書。

這個男孩子是班裡出了名的調皮大王,他經常欺負同學們。有一天,因為搶文具的事情,他要打這個小女孩。但這個女孩子並不怕事,但她知道這個男同學要打她的話,一定會吃眼前虧呀。她看到男同學握著拳頭正要打她了,這小女孩反應很快,她馬上撿起地上的壞的凳子腳自衛,也是想嚇唬嚇唬這個男同學。

哪知道這男同學一下子碰了上來,女孩失手把男同學打得頭上流血。男同學趕緊痛苦地捂著頭,小女孩也被嚇住了……從那以後,那位被稱為調皮大王的男同學再也不敢欺負這位柔弱的女同學了。男同學長大了,他的頭上還有一個疤痕,每當他和這位女同學相遇,都顯得很不好意思,但還是會點頭打個招呼。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那個小女孩就是我自己。我講這件事的目的,不是讓你去打人,但至少能讓你悟到些什麼。你說是嗎?

文海撈夢話育兒:已出版文集《走過花開的石林》;一孩之媽,專注育兒話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歡迎轉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謝謝大家!


文海話育兒


這時候我一定會讓孩子爸爸隆重出場的!此時,父親的價值就是:在孩子受到欺負而且是同一個孩子欺負時,果斷站出來,給孩子撐腰,給對方點“顏色”看看!

我會讓孩子帶著他爸爸進學校,找到那個總欺負他的孩子,指給爸爸看。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孩子爸爸啦!爸爸也許壓根就不必真的動手,畢竟,咱是大人,肯定不能把人家孩子打了,這個有失公允,而且會陷入惡性循環;但爸爸出面給那個孩子來些語言震懾,這是少不了的!

我相信,那一刻,我的孩子會感受到父親的高大;我也相信,我老公一米八的個子、偉岸的男子氣會給那個孩子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警示一定要到位,然後我們會觀察後效。


小公主變形計


這個問題很難系統地回答,但是可以舉些例子來說明一部分的情況。筆者有個侄子,讀書時一直都是努力學習的孩子,每個學年都被老師指定為班長。可是小學一二年級時,同班有一個小胖子,每次見面一定要把他摔到在地才肯走開。侄子向他的大伯即筆者請教怎麼改變這種情況。我教他一個自衛的動作,只要小胖子動手來開原來的拌倒玩笑,侄子就反身擋住胖子的腳,手一推就躺倒在地上。小孩的脾氣,又進一步學自由搏擊的招數,往胖肚子上一坐,胖子馬上拱手忍輸,還改口叫 班長:以後我當你的朋友,有不聽你管理的我幫你搞掂他。以後整個班的紀律亦有甚大的改善。教育孩子,也不一定要學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訓,也不能以為的溺愛,總是一量才施教更有效。


贊威爾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作為家長首先不要著急,要先深入的去了解這件事情。如果孩子的年齡比較小的話,可能欺負你的孩子可能是因為喜歡你的孩子,

三到五歲左右的孩子因為語言表達能力不完善或者語言能力較弱,會用行為來代替語言,或許是因為想和你的孩子玩或者做朋友,又不會用語言來表達所以都是運用行為來體現。這種情況是確實存在的。所以作為家長一定不要著急,先調查瞭解清楚再做決定。


如果不是這種情況,是明顯的惡意攻擊行為的話,我有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參考。

第一:教會孩子利用正確的方式來保護自己。比如在對方攻擊自己的時候推開或者躲開,並且大聲的呵斥對方,告訴他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我並不喜歡。如果不奏效就要即使報告老師尋求幫助。有的家長會教育孩子還擊,那真的是下下策。因為以暴制暴是不正確的,哪怕以後到了社會上也一樣。

第二:與孩子的老師交流。告訴老師孩子的情況,引起老師足夠的重視,並經常與老師溝通。不要擔心老師會反感或者有意見,適當的溝通反而會被老師所認可,認為你是對孩子負責的,認為你是看重孩子的教育的。


第三:與對方孩子父母溝通。孩子出現這種攻擊行為,並且是常態化的,父母一定要足夠重視的。這很有可能是家庭教育的方式出現了問題,所以一定要與對方的父母心平氣和的溝通,爭取共同把問題解決,說不定雙方家長和孩子以後都會成為好朋友。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有什麼不足之處,希望大家能指導,共同討論。


李夢龍


這種情況我也遇到過,有一天我上三年級的女兒回來告訴我,她班上一個同學總是欺負她,好像是連續幾天給她起外號,上課時在後面搗亂,我先問她具體情況,有沒有什麼原因。再就是問她有沒有告老師,她說老師批評了但是沒用。我問了那個同學的名字,在微信家長群裡和他的家長進行了溝通,讓家長了解一下情況,讓他們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教育,後來問女兒就沒有再發生這種情況。當然如果還是不管用,那家長應該到學校和老師進行反映,實在不行找學校調一下班級也可以,畢竟孩子的學習是第一位的,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學會怎麼正確處理問題。


心隨魚動2


去找這位同學談一談。告訴他你如何如何厲害!並且嚴厲的警告他如果再有一次,你也絕不放過他。同時回去也要告訴自己的孩子,如果那位同學再欺負他的話,一定要狠狠的還擊,不能再忍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