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被人民海軍特攻小組擊沉的太平號護衛艦延伸閱讀

太平艦,原為美國海軍“戴克爾”號護航驅逐艦/護衛艦,屬於埃瓦茨級,建造編號DE-47,艦長88.24米,型寬10.73米,滿載排水量1360噸,雙主機,航速21—21.5節,裝備裝有三門76毫米主炮及13門高射炮,並配備深水炸彈等武器。

1954年被人民海軍特攻小組擊沉的太平號護衛艦延伸閱讀

1943年它由費城美國海軍造船廠製造,設計用於隨同護航隊行動並提供反潛、防空等支援。“戴克爾”號最早配屬於美國大西洋艦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戴克爾”號的主要任務是,和其他艦隻組成海上戰鬥群,為自美國本土到英國漫長航線上的龐大商船隊護航。1943年7月9日至24日該艦曾兩次從羅德島到德克薩斯州的加爾維斯頓為油輪護航。1943年8月26日至1945年4月26日期間,“戴克爾”號被派往北非、意大利和法國南部的九條補給線上執行護航任務,先後到過卡薩布蘭卡、摩洛哥、突尼斯的比塞大、西西里島的巴勒莫和阿爾及利亞的奧蘭等地。

1945年8月28日,國民黨請求美國根據《租借法案》提供軍艦。該艦被租借給中國,改名“太平”號,1948年改為贈與,是國民黨海軍的主力艦隻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我國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協定,有權收復被日軍侵佔的所有我國領土,包括散佈在南中國海的島嶼和珊瑚礁。當時國民黨政府繼收復臺灣之後,立即組織以海軍為主的力量,協助國民黨廣東省政府,南下收復西沙與南沙諸島。

19世紀後半葉,西方列強不斷蠶食中國領土,並開始覬覦南沙群島。

1907年,大批日本漁民進入南沙盜採島上蘊藏的磷礦。

1933年4月10日,法軍趕走了島上日本商人,佔領了太平島。

1939年3月,日軍派遣軍艦佔領南沙太平島,並於4月9日悉數驅離多年來盤踞島上的法國人,致使太平島三度易手。日軍攻佔太平島後,將其更名為長島。

1941年8月,日軍派出屏東東港的海軍21戰隊的水上偵察機,駐泊太平島,由此轉場出海赴東南亞執行偵察巡邏任務,並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

1945年,抗戰勝利後,法國殖民者捲土重來。

1954年被人民海軍特攻小組擊沉的太平號護衛艦延伸閱讀

林遵,福建省福州市人。1924年入煙臺海軍學校學習。1929年考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1934年畢業回國。任國民革命軍海軍槍炮員,航海官,副艦長。1937年赴德國學習海軍潛水艇技術。1939年回國,任國民革命軍海軍永綏軍艦代副艦長、第五遊擊佈雷大隊大隊長、國防部研究院海軍研究員、參謀總長辦公室海軍參謀。1945年後任國民政府駐美國大使館海軍副武官,國民革命軍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司令。1949年4月23日率海防第二艦隊起義。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海軍教授會主任,海軍學院副院長,東海艦隊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46年9月13日,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下令海軍組織艦隊接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此時的南海局勢顯得雲譎波詭。法國在入侵越南後,1946年10月5日,法國軍艦登陸南沙群島南威島和太平島,在島上建立了石碑。菲律賓也宣稱所謂“新南群島”是其“國防範圍”。國民黨海軍總部調護航驅逐艦“”太平”號、驅潛艦“永興”號、坦克登陸艦“中建”號和“中業”號等四艦組成進駐西、南沙群島艦隊。派上校林遵為指揮官,姚汝鈺為副指揮官,上尉林煥章和張君然為參謀。

1946年10月29日,艦隊從吳淞口拔錨起航,前往南海遂行接收任務。按林遵事先設定的航行計劃,艦隊第一目的地是廣州,第二目的地是海南島,然後兵分兩路,前往西沙、南沙群島。

林遵將艦隊分為兩組,由副手姚汝鈺和參謀張軍然率領“永興”號和“中建”號兩艘軍艦先去收復距榆林較近的西沙九島,自己則率領“太平”號和“中業”號等待時機一舉收復南沙。姚汝鈺和張軍然率領“永興”號和“中建”號於11月24日凌晨抵達西沙海域。“永興”號在西沙最大的島嶼——“貓峙”外一千米處拋錨,用舢板將大量物資運上“貓峙”,並在島上進行修建工作,豎起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碑正面刻有“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落款為“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張君然立”,背面刻有“衛我南疆”4個字,並將“貓峙”改名為“永興島”。隨後,艦隊又巡航了“半路峙”,將其改名為“中建島”,留下一批官兵長期守島。

1954年被人民海軍特攻小組擊沉的太平號護衛艦延伸閱讀

收復太平島的歷史照片(前左五為林遵)

1946年12日11時左右,林遵率領“中業”“太平”兩艦先後在長島西南岸外下錨。上島後,林遵、李敦謙及政府接收代表舉行了隆重的進駐儀式,並拍照留念,宣佈將長島改稱太平島。官兵們發現島上西南部有座日軍修建的紀念石碑,上方繪著太陽旗,下方刻有“大日本帝國”。林遵立即下令將侵略者宣揚戰功的石碑毀掉,在原址上築起一塊高約1米的水泥石碑,正面刻有“太平島”3個字,背面刻有“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右兩面分刻“太平艦到此”“中業艦到此”。艦隊在太平島留下官兵組成“南沙群島管理處”,隸屬廣東省管轄。艦隊隨後又巡航了南沙第二島嶼——“鐵峙”,並將其改名為“中業島”。

1954年被人民海軍特攻小組擊沉的太平號護衛艦延伸閱讀

前排中為指揮官林遵,後排右二為內政部代表鄭資約

西北大學地理系教授鄭資約受國民黨政府委託,隨艦隊參加了這次行動,負責南海島嶼國界的劃分,整理南海水域的島礁、石群及沙灘名稱工作。根據實地測繪結果,鄭資約繪製完成了“國民政府內政部繪製南海諸島位置圖、西沙群島圖、中沙群島圖、南沙群島圖、太平島圖、永興島圖、石島圖及南海諸島新改名及舊名稱對照表”,後編入《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一書,由上海商務書局正式出版。書中在中國南海地圖上畫出一條“U”形段線,以標明中國南海疆界。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國際社會包括南海周邊國家,對中國擁有南海諸島主權都不持異議。

1947年元旦,“太平”號、“永興”號停泊在廣州白鵝潭江面,舉行了收復南沙、西沙群島記者招待會。同年6月11日至15日,西沙、南沙群島物產展覽會在廣州文獻館舉辦,公開展出各種實物、標本、照片、圖表以及歷史文物等珍貴資料,參觀者30萬人次。然而,由於海上力量薄弱,再加上國民黨很快開始忙於內戰,南沙各島礁不久又處於“權力真空”狀態。

1954年被人民海軍特攻小組擊沉的太平號護衛艦延伸閱讀

1956年,菲律賓冒險家兼商人托馬斯·柯羅馬率人突然佔領中業島,此事對蔣介石刺激不小。從1956年6月2日到10月5日,國民黨先後派出部隊3次偵巡南沙群島。在這一系列巡航中,國民黨海軍的“太和”、“太平倉”、“太康”、“永順”等軍艦先後經過南子島、北子島、中業島、南鑰島、鴻庥島等島礁,並在南威島和西月島上豎立石碑。可惜上述島礁如今都被菲律賓和越南強佔。

1949年6月,國民黨政權敗退臺灣,蔣介石不甘心失敗,試圖捲土重來。剛到臺灣還立足未穩,他就作出“封鎖”大陸海區、摧毀大陸經濟的決定,稱之為“閉港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損害了英美等國的利益,引發多起國際爭端。實際上英國對國民黨政府早已放棄,美國總統杜魯門深恨蔣介石在選舉中支持自己的對手杜威,對他和他的政府“深惡痛絕”。而英國控制下的香港,簡直成了北京的補給基地。僅僅1949年7,8,9三個月,英國商人就有三十艘船,13萬噸貨物從香港輸往共產黨控制的各個港口。美國資本家也利用共產黨急需物資的機會,頻頻從香港和大陸展開貿易。

劉廣凱以後曾任臺灣海軍上將總司令,在1965年“八六海戰”,美國援助的國民黨“劍門”號掃雷艦、“章江”號獵潛艦被我南海艦隊汕頭水警區擊沉,劉廣凱也因此引咎辭去了總司令一職,改任“國防部參謀總長特別行政助理官”的虛職。

蔣介石下令封鎖的區域,包括秦皇島、天津、永嘉、寧波、上海等重要口岸。在上述海區“嚴禁一切外籍船舶駛入,一切海外商運均予停止”。上海是全國經濟的中心,地位十分重要,是臺灣封鎖的重點港口,國民黨海軍派出第一艦隊所有軍艦以及第一機動艇隊8艘艦艇集中實施封鎖。

進出長江口的船隻,主要是英美等國的商船。就在蔣介石宣佈封鎖大陸的第三天,英國貨輪“安琪色施”號就遭到國民黨空軍的掃射,英國政府提出抗議,臺當局卻宣佈:“英輪於1949年6月26日前必須離開各封鎖港口領海外,以免發生意外”。隨後,英國貨輪“摩勒”號等相繼在長江口外被國民黨海軍截留。出於無奈,英國當局只能出動太平洋遠東艦隊的艦艇,宣佈為與中國大陸貿易的英輪護航。

1949年11月下旬,英國“怡生”號等7艘商船在英國遠東艦隊驅逐艦隊隊長傑伊率領的“黑天鵝”號等4艘驅逐艦的護航下,到達長江口,試圖進入上海港。11月24日,當船隊航行到長江口外九段沙燈標水域時遭國民黨海軍“太康”號、“永泰”號兩艘軍艦的攔截,英船被迫停航。隨後,國民黨海軍“太和”號和“太平”號兩艦也在第一艦隊司令劉廣凱率領下趕到。4艘軍艦在英艦上游2000碼處一字排開,拉開作戰架勢。英艦也不示弱,將所有炮口對準臺灣軍艦。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在關鍵時刻,傑伊向劉廣凱提出質疑。劉廣凱聲稱,臺灣海軍艦隊奉令執行關閉港口任務,任何出入長江口的船隻,絕對無權擅自放行。英艦隊應立即呈報英國政府向臺灣當局交涉,由正式外交途徑解決。傑伊無奈,只好向遠東艦隊司令部報告情況。

1954年被人民海軍特攻小組擊沉的太平號護衛艦延伸閱讀

英國“黑天鵝”號驅逐艦和“紫石英”號驅逐艦屬同一級別,1949年4月解放戰爭的渡江戰役期間,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紫石英”號驅逐艦無視警告擅自闖入長江下游水域前線地區,從而引發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英國軍艦的軍事衝突,又稱中英長江炮戰。

在等待上峰命令期間,英方一方面做好戰鬥準備,一方面讓3位商船船長出面直接與劉廣凱交涉。27日,三船長登上“太和”號,直接與劉廣凱面談。船長們首先質問:“我等奉各公司之命,滿載客貨駛往上海,為何不許我們進港?”劉廣凱答道:“我軍奉令執行關閉港口政策,任何船隻無命令均不得出入。”船長們指出:“貴海軍一定要阻止我們英國商船去上海經商,恐怕要引起英國政府從速考慮承認中共政權的問題。如果英政府真正承認了中共政權,那麼貴海軍在國際上就失去了地位,那豈不變成海盜了嗎!”劉廣凱聲稱:“本人只知就軍事上的觀點就事論事,未奉命令就不能準你們去上海,至於英政府承認中共政權與否,這是屬於英國外交政策問題。”雙方的談話最終不歡而散。

就這樣,雙方互不相讓,僵局持續了3天之久。正當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美國商船“富蘭克林”號自長江口外駛來,不聽國民黨海軍的警告,強行疾駛進入長江口,國民黨軍艦鳴炮示警,該船毫不理會,臺軍艦瞄準射擊,幾乎將其擊沉,但該船還是勉強駛入上海港。見此情景,英艦隊為避免發生海戰,於27日中午主動退出長江口。

據統計,從1949年6月至12月,僅半年時間,國民黨海軍就向長江口派出艦艇100餘艘次,阻截外國商船41艘,多系英美商船,劫奪大陸船隻25艘,機帆漁船200多艘。然而隨著解放戰爭的不斷推進,沿海島嶼相繼解放,國民黨當局最終不得不徹底放棄“閉港政策”。

1954年被人民海軍特攻小組擊沉的太平號護衛艦延伸閱讀

1950年全國大陸解放以後,為了消滅國民黨殘餘勢力,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先後解放了披山島、嵊泗列島、東磯列島等浙東沿海島嶼。1954年,中共中央軍委又決定解放一江山島。解放一江山島是我軍首次陸、海、空協同作戰,其中海軍的任務是掌握制海權。華東軍區海軍接到命令:派出數艘魚雷快艇選擇適當的錨地待機,力求擊沉國民黨中型以上艦艇1—2艘,打擊敵人的氣焰,切斷敵人的海上封鎖線。

1954年10月31日夜,國民黨海軍雷達觀測站的雷達兵在熒光屏上發現了一個個小亮點。為了看清楚這支編隊後來還有什麼行動,他認真地觀察了兩個小時,只見這群小亮點圍著高島錨地海嶼繞了一圈便全都按原路返回了。雷達兵根據經驗判定,這是一支護衛艦編隊的例行巡航,可在這一常規巡航裡面卻深藏玄機。原來就在這隻艦隊巡航的過程中,每艘護衛艦的舷側都拖帶著一艘魚雷艇。由於護衛艦的體積大大超過魚雷艇,而且編隊航向正好垂直於對方的觀測站,因此對方雷達只能發現一個小白點並錯誤地認為只是一艘護衛艦。利用高島地形的遮蔽,在圍著高島轉圈時,編隊像母雞下蛋一樣迅速將一個個魚雷艇放下後藏在了高島的隱蔽地方。爾後護衛艦繼續前進。因此在敵人的雷達看來,所有艦隻全部返回了基地。

4艘魚雷艇組成的特攻小組艱苦待機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11月15日0時5分,一個亮點終於出現在雷達兵的熒光屏上:“方位147度,距離15海里,發現目標!航向62度,速度12節。”熒光屏上的艦影越來越大。雷達兵準確地報告:“是‘太平’號!”0時21分,指揮員一聲令下,隱蔽在高島錨地的155號、156號、157號、158號艇如一支支離弦之箭射向“太平”號。小艇在夜幕與大風的掩護下迅速地接近目標。4艘魚雷艇相繼射出了8條魚雷,“太平”號護航艦的右舷被撕開了一個一米見方的大洞,海水開始大量湧入。“太平”號主機受損,完全喪失了機動能力。3時20分,島上國民黨軍隊派出了掃雷艦、護衛艦前來營救正在慢慢下沉的“太平”號。4時20分,其中一艘護衛艦繫上纜鏈,開始拖帶著“太平”號向回返。但艙內大量進水的“太平”號不久便開始急劇下沉。拖帶它的護衛艦趕緊砍斷纜鏈,以免被它一起帶入海底。7時45分,“太平”號沉沒於距離高島18海里處。

1954年被人民海軍特攻小組擊沉的太平號護衛艦延伸閱讀

“太平”號參加收復南沙群島,有功於國,可惜被國民黨捲入內戰,導致在1954年11月15日被人民海軍擊沉於大陳島水域,深可遺憾。

時光荏苒,但這艘曾經收復過中國最南國土的軍艦並沒有被人們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