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疫情防控人員的死亡,並不是因為病毒啊

截止3月21日,我國因為新冠肺炎導致的死亡人數為3261人。


每天大家在關注患者死亡的同時,其實還有一群人被我們忽視遺忘,那就是各個崗位為抗擊疫情而犧牲的無名英雄。


這些疫情防控人員的死亡,並不是因為病毒啊


我梳理了一下,從1月12日到2月22日,從市面上的各類媒體報道中,因抗擊疫情犧牲的,但死因並非是病毒感染的人員信息,一共有78例;其中疫情最嚴重的前兩週(1月24日至2月9日),發生了74例。


這說明在抗擊疫情的巨大工作強度下,勞動的緊張程度,是造成工作人員死亡的主要原因。


性別分佈來看,男性為73例,佔比95%,女性5例,男性犧牲的程度遠遠高於女性。


職業分佈來看,公務人員39人;警察及輔警26人;醫生7人;經理及職工3人;村民2人;志願者1人。


死因分佈

來看,各種情況都有,具體如下:


心源性39例(猝死25例,急性心梗塞14例)

腦源性13例(大腦出血9例,小腦及腦幹出血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例,腦梗1例)

心腦血管疾病8例(無法確定心源性或腦源性)

雙側肺氣腫並心衰1例

急性肝衰竭1例

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

交通事故14例

窒息1例


猝死是首當其衝排第一的,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自身心臟不好的,很容易因過度疲勞發生猝死。


目前保險行業針對猝死的保障,除了傳統的壽險保單可以保障以外,有很多意外險會捆綁銷售猝死附加險,相比前者來說,後者的價格更便宜。


我知道一款保單,30歲女性,100萬意外保額,50萬猝死保額,一年保費240元,對於保障猝死來說,性價比是最高的。


排在第二的就是心腦血管類的疾病了,這與我之前說的各家公司的重疾險理賠疾病,是高度吻合的。


與癌症不同,癌症是慢性病,所以也不會集中在一個時段內爆發;但是心腦血管疾病奪走人生命的速度,可真的是按天算的。


排在第三位的是交通事故,其實在目前這麼嚴格管制的情況下,還能有這麼高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可想而知,平時正常節奏的工作生活下,交通事故會對人們的生命造成多大危害。


根據公安部披露的數據,2018年全國發生交通事故244937起,死亡人數為63194人;造成直接財產損失為138455.9萬元。


也就是說,2018年全國因為交通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每天是173人,在絕對人數上,已經超過了新冠肺炎。


但是,人們對於交通事故危害程度的認知,遠遠沒有對新冠肺炎的認知充分


這些疫情防控人員的死亡,並不是因為病毒啊


在保險裡,對於交通事故的保障,主要區分為自駕和公共交通(含網約車)兩類。


對於自駕車的保障,一般會根據車輛座位多少、司機與乘客進行區分。


我知道一款保單,跟人不跟車,7座以內的非營運車輛都可以保,司機個人意外身故/傷殘的保額是50萬,其他乘客單人20萬(累計不超50萬),保費一年258元。


對於公共交通保障,價格就更便宜了,30歲女性購買500萬的公交意外險,針對民航飛機、火車、地鐵、客運輪船、公交車、出租車和網約車提供意外身故/傷殘保障,保費僅需100元。


除了以上的兩大類主要死亡因素以外,還有一些其他小概率重症疾病,如雙側肺氣腫並心衰、急性肝衰竭、急性重症胰腺炎,這些可以由重疾險進行保障。


在78例非新冠肺炎的死亡案例中,這些人的平均年齡為48.06歲,如果患者本身有其他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的,那併發其他重症的概率就要大很多了。


我們在選擇重疾險的時候,在保障責任方面要考慮1)重症是否多次賠,2)是否含有身故保障,3)是否需要養老儲蓄功能,在明確了這三方面考慮因素後,開始有針對性的選擇性價比最高的重疾險保單。


所謂重症多次賠,就是在罹患癌症、心梗、腦梗、尿毒症等不同種類的重症時,保單可以連續多次賠付重症保額。在考慮到重症連續發病的概率後,自己有選擇的考慮是買便宜的重症單次賠付型,還是價格貴一些的多次賠。


所謂是否含有身故保障

,就是在沒發生重症就直接身故(包含疾病、意外原因)的,這份保單是否也同樣賠付保額理賠金全款。


是否含有儲蓄功能,是指這份重疾險保單是否兼顧養老屬性,即活到60歲如果健康沒出事,那麼是否可以同樣提前拿回保額全款來養老;以後再出事的話,理賠金早就提前拿到手了也不用太慌。


價格方面,儲蓄型>多次賠付型>無身故純重疾


以市面上最便宜的消費型、重症單次賠付、無身故保障的純重疾險為例,30歲女性,50萬保額,終身保障期,30年交費,每年的保費是4754元。


如果縮短保障期至80歲,那麼價格進一步降低到3868

元。


這些疫情防控人員的死亡,並不是因為病毒啊


抗擊疫情的工作壓力固然大,不過,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崗位的工作強度,是不亞於現在醫院的醫護人員的。


比如經常996的程序員、作息不規律的司機、經常需要出外勤的以及從事各行各業高危職業的人員。在面對心腦血管疾病或者交通事故等意外風險時,抗打擊能力其實是相對較弱的。


另外,我們在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同時,也應該給家人提前配置好保險。


保險價格都是在銀保監會備案過的,也不會打折,但是以後的理賠協助,才是真正的區別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聊這麼多,有需要諮詢的再來私信我,明兒個見~


線上投保找組織,精算師八哥(jssbg001)拉你進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