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赤松茸是我國近幾年興起的一種食用菌新秀。其菇色澤豔麗,腿粗蓋肥,食味清香,肉質滑嫩、柄爽脆,口感極好,色鮮味美,令人回味無窮。幹菇香味濃郁,養豐富,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礦物質元素及維生素,

具有預防冠心病、助消化、緩解人體精神疲勞之功效。赤松茸不論是爆炒、煎炸,還是煲湯、鍋,都很受歡迎。

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1 栽培季節

自然條件下一般氣溫8~30℃均可播種,以15~25℃最適宜。湘潭地區利用一季稻田栽培,播期宜安排在10月中下旬,使出菇高峰期正值元旦前後曰利用雙季稻田栽培,播期宜安排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使出菇高峰期正值春節前後。

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2 栽培前準備

栽培前進行場地處理,清理雜及其他植物根莖,種植前用大型犁田機平整土地並按每壟2m的寬度溝,個場地及周圍撒施石灰見白,每壟中間預留30cm左右的作業道,鋪上一層乾燥的穀殼,作覆土用。

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3 栽培材料

赤松茸主要利用稻草的秸稈作原料,不用加任何有機肥的培養料。大面積栽培赤松茸所需材料數量大,應前收集,貯存備用。

早稻草和晚稻草均可種植赤松茸,但晚季稻草生育期較長,質地較粗硬,栽培赤松茸產菇期較長,產量也較高。要求稻草清潔、新鮮、乾燥。除主要材料外,還準備雜屑、稻草等輔助材料。

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4 發酵

4.1 培養料配方

湘潭地區一般4月中下旬溫度就超過30℃,適合栽培季節不長,所以菌床要適當薄一些,每667㎡用料量5~6t。

培養料配方:58%稻草+20%稻殼+20%木屑+2%石灰。

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4.2 培養料堆制與發酵

培養料的處理方法:選用當年新鮮無黴變、無蟲蛀、不含農藥或其他有害化學成分的稻草、稻殼、

木屑,秸稈要經過粉碎,可粗一些。

操作步驟:原料預溼要拌料要建堆要翻堆要發酵完成。

①預溼:將各種配料按比例用量稱好放在太陽下暴曬2~3d,以殺死部分料中的雜菌和害蟲,加入1%生石灰預溼1~2d,吸足水分,過磷酸鈣調節pH值為7.5~8.0才可以使用。

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②建堆:建成底寬1.0~2.5m、頂寬0.8~1.5m、高1~2m、長度適宜的發酵堆,溫度較高時建小堆,溫度較低難升溫時建大堆。起堆要松,要將培養料抖松後上堆,表面稍加拍平,用直徑5~10cm、一端稍尖的木棒,每隔10~30cm自上而下到底打一個透氣孔,氣溫高多打孔,氣溫低少打孔,均勻分佈,以改善料堆的透氣性,防止料堆中部和底部缺氧造成無氧呼吸使原料變酸。用草簾或遮陽網遮蓋保溼,下雨時蓋塑料布,防止雨水淋進料裡,一般2~3d溫度可升至55℃以上。

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③翻堆:當料堆內溫度達55~60℃時,保持24h以上,開始第一次翻堆,翻堆時將內層溫度較高部位的料翻到地面層,表層及貼近地面的低溫料翻到高溫層位置。重新建堆後仍打透氣孔,當料溫再上升到55~60℃時,保持24h,再翻堆一次,升溫後檢查培養料理化程度,當料呈茶褐色,料中有大量白色高溫放線菌,無臭,質地鬆軟即發酵結束。

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5 播種

5.1 播種時間

自然條件下栽培赤松茸一般氣溫8~30℃均可播種,以15~25℃最適宜。湘潭地區以秋初播種溫度最為宜,菌絲生長快,出菇早,產量高曰春季播種出菇時間短,後期高溫出菇質量差。

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5.2 播種方法

播種前整個栽培區撒石灰見白。鋪一層料播一層菌,如此重複,共鋪3層料,播2層菌種,底層鋪料厚度為8~10cm,將菌種掰成核桃大小,採用梅花形點播,間距10~12cm,中層鋪料10~12cm,再播一層菌種,上層料厚4~5cm,主要是用於覆蓋菌種,起保溫保溼、促進菌種正常萌發吃料的作用。增加播種穴數,可使絲長快。播種完畢,用木板拍平料面,並稍加實圓形。用直徑3~4cm的木棒從料面垂直向料底打孔,孔距10~25cm,便於發菌期間的空氣流通。高溫季節多打孔間距小,低溫季節少打孔距離大,每1m²用乾料25kg,用菌種500g左右。

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5.3 覆土

播種後立即覆土,覆土材料應用腐殖土、樹林表層土、偏酸性竹木屑土,土壤呈溼潤鬆散狀態,以手捏土粒扁而不破、不粘手為宜,含水量保持20%~25%,覆土厚度1~2cm,覆土後,保持土層溼潤。

覆土後需打孔,從料壟兩側扎兩排3~5cm的孔洞至料壟中心下部床面,呈野品冶字形,孔洞間隔15~20cm,證料壟中心氧氣充足,並防止料壟中心升溫傷菌。

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5.4 覆蓋物

建堆播種完畢、覆土之後必須在料堆面上加覆蓋物,可選用散稻草、麥稈、草簾等保溼。若選草簾,厚度1cm左右,以噴水於草簾上時多餘的水不會滲入料內為度。如雨季播種下雨之前應覆蓋塑料膜,止水滲入料裡,引起菌種腐爛。

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6 發菌期管理

發菌期間料內溫度控制在15~25℃,保持土壤溼潤,溫度較低時覆蓋薄膜保,超過28℃時揭膜或打孔通風,也可將料堆上半部翻開或打洞通氣降溫,或用鐵叉插入料壟底部向上掘起,使料壟表層裂縫,利於散熱透氧,加速菌絲生長。氣溫低於10℃和雨天應蓋薄膜。播種後20d內不宜向畦床菌料直接噴水。

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7 出菇管理

7.1水分

保持土壤溼潤狀態,當土層表面出現白色菌蕾時,每天早晚向畦床噴霧化水。根據少噴、勤噴的原則使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80%~95%,晴天多噴、陰雨天少噴或不噴,不能大水噴澆,以免幼菇死亡,噴水中不能隨意加入藥劑、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質。出菇期每天採收後噴水,以延長成菇的保鮮期。如水分過大,菌床透氣性差,影響產量,菇體保質期變短曰水分過小,影響原基產生,菇體易開傘,表面龜裂,影響品質及產量。

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7.2溫度

出菇期溫度應在10~25℃,低於4℃或超過30℃不能出菇。氣溫低於10℃時,採取增設拱棚、增厚覆蓋物、減少噴水等措施以提高料溫曰溫度超過25℃時,要採取噴水等降溫措施,確保菇體正常生長。

7.3光照

出菇期菇體要求三分陰、七分陽,子實體生長期間需要50%~80%的遮蔭度,如光照過強,對菌床菌絲有一定的殺傷力,且菇體生長後期顏色發白;光照過弱,通風透光差,產生原基少,產量低,且易產生雜菌汙染。

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8 採收及轉潮管理

8.1採收標準

當子實體菌蓋呈鐘形,菌幕尚未破裂時,及時採收。子實體從現蕾到成熟高溫期僅5~8d,低溫期適當延長。

8.2轉潮管理

一潮菇採收結束後,清理床面,補平覆土,停水養菌3~5d,噴透水增溼、催蕾。再按上述出菇期方法管理。

冬閒田+稻草種植赤松茸技術,高產又美味,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9 病蟲害防治

栽培管理期間利用“網(防蟲網)—板(黃板、藍板)—燈(殺蟲燈)”措施,可有效控制病蟲害,整個栽培過程無需使用農藥,增加了產品的質量安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