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控制慾越強,孩子的自主能力就越弱,將會一事無成,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有點絕對,但我同意這樣的說法。控制型的父母,往往是因為害怕失去孩子,反而會導致孩子失去更多。

01


有因必有果

父母為什麼控制慾強呢,因為他們害怕失去。


大家都知道,孩子一天天長大,隨著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都想活成自己,而不是父母複製品。

這樣的結果,必然導致孩子最終會離開父母,或者說不在聽父母的話,這讓一些父母會有失控的感覺,以致於他們害怕對孩子失去控制,所以才會愈加控制孩子。

而孩子想活成自己卻不能,自己又沒有能力去反抗,最終導致兩種結果:


一是壓抑自己內心的情感,久積鬱成疾。表面上服從,內心牴觸,卻沒有渲洩的出口,久而久之,積鬱成疾。


二是順從。水會永遠往阻力最低的地方流去,人也一樣,都有惰性,怎麼舒服怎麼來。與其反抗父母的安排只能招來一頓打或者罵,還不如聽從安排,自己還能樂得清閒。不用去費心費力思考自己的路要怎麼走。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常說的沒有主見,凡事只會“你說了算”,要麼就是“我不會、我不知道,都是我爸媽做”等等。


02


控制型父母應該學會放手

世界上只有一愛是為了遠離,那就是父母之愛。學會放手,不會失去孩子,相反,會讓孩子得到更多,會讓孩子的心,離自己更近。

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有著超強的學習和模仿能力。


拿我家小寶來說,在她4個月左右的時候,教她翻身,雖說費點勁,但她的努力,稍微輔助,她就成功了;在她5個月的時候,我做俯臥撐,叫她也做,她真的有模有樣的做了,還哈哈大笑。

這就是說,孩子每天的成長,都想要儘快的認識這個世界,她看著大人做事,好奇的眼睛會看個不停,她也想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那是什麼東西。

當她會走路時,她就不讓喜歡讓你抱;當她會說話時,就喜歡說不;當她進入人生第一個叛逆期時,什麼事都和你對著幹;當她進入青春期時,主意正的很……

這一切,都在說明她想成為她自己。


所以在家長的控制下長大的孩子是可悲的,他們失去了自主創造自己人生的機會。遇事沒有主見,遇到挫折就想到爸媽,對困難的抵抗力為零。

綜上所述,我認為,育兒成長的過程,其實,也是家長二次學習成長的過程。


謝謝[關注]@楊楊爸親子驛站,說說育兒、孕產故事。原創碼字,點個贊加個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