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最後范增摔了劉邦送的玉,為什麼沒有追擊劉邦?

鉗工雕歷史


第一,這項羽是主帥,范增就算是亞父,但也只是謀士,既然項羽都不想殺劉邦了,範曾又何必再去追擊?畢竟范增只是高級打工仔,要殺誰並沒有最終決策權。在項羽已經明確阻撓這個行動的情況下,范增如果再殺劉邦,那就是自討沒趣了。

第二,咱們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說,覺得劉邦最終吞併了項羽,但實際上,就當時的情況來說,誰能想到劉邦後面會變得那麼強大呢?其他人根本沒想到布衣出身的劉邦會對項羽有威脅,范增就算眼光比其他人更長遠,但可能也就想到劉邦會有點威脅,而沒想到威脅大到這個程度。

第三,退一萬步來說,就算鴻門宴沒殺劉邦,范增也有後招。畢竟參加鴻門宴的不止劉邦項羽這哥倆,而是各路諸侯都在場。殺劉邦,萬一各路諸侯為了自保而聯合起來對抗項羽,怎麼辦?范增肯定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還有後招,那就是在分封諸侯的時候,把劉邦封地放在到漢中,在設立“三秦王”封堵劉邦出關的路線,對於項羽和范增來說,這已經是當時的最優解了,沒必要去追殺劉邦。

至於後來劉邦和韓信來了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種事在當時沒有人會想到。范增和項羽同樣也沒想到這一招,但這都是後話,至少在鴻門宴結束的時候,范增和項羽都覺得沒必要真的殺劉邦了。

你覺得項羽和范增在鴻門宴該不該暗殺劉邦呢?歡迎一起討論。


綠茵守望者


我是雨夜構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不論什麼原因使項羽在鴻門宴上放走對手,都令他最終落敗,或許正因為如此,項羽的悲劇才更令人扼腕嘆息。

鴻門宴上,劉邦如何能從封鎖嚴密的敵營中脫身,項羽為何沒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這些都成了千古謎團。



秦朝末期,反秦起義如火如荼,起義軍聲勢也越來越大,項羽和劉邦所率領的起義軍,是其中最有實力的兩支隊伍,公元前207年,項羽一路與秦主力部隊苦戰,大破秦軍,乘勝向咸陽進發。而這時,劉邦已經趁機搶先佔領秦都咸陽,項羽聽後,勃然大怒,帥40萬大軍,屯兵洪鴻門,準備消滅劉邦,劉邦得到消息後,立刻赴鴻門向項羽致歉,項羽原諒的劉邦,並設宴招待,之後,劉邦解如廁之際逃回本營。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在這樣戒備森嚴的鴻門宴中,劉邦如何能夠脫身。試想在鴻門宴上,劉邦的一舉一動,無不在范增等人的嚴密監視之下,他如何能夠逃脫。於是有人認為劉邦的脫身是向羽故意放走的,但項羽為何放走劉邦而不殺掉他以絕後患的。各種緣由看法不一,前人大多認為這是因為項羽不聽忠言狂妄自大的表現,因而他的失敗也是自取滅亡。但近年來,有不少人通過研究當時的背景,重新探討這個問題,認為項羽是因為念舊情而沒殺劉邦,項羽為人血氣方剛,有他殘暴的一面也有慷慨磊落的一面,范增也曾對項羽做出,“君王為人不忍”的評價。除了上述觀點還有人認為鴻門宴上放走劉邦,是出於對當時情勢的考慮,在當時就大局而言項羽的實力遠高於劉邦,殺掉劉邦並無實質的意義,而放走劉邦既降服劉邦又維護自己反秦盟主的身份和地位,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劉邦送給范增的玉,現在看來,對事情已經無關緊要了,范增做不了項羽的主,只能是為項羽出謀劃策,最後做決定的只有項羽本人,如果項羽不想殺劉邦,那誰也阻止不了。更何況范增只是謀士,沒有項羽的命令,他是不可能調動軍隊的。再說文中提到,劉邦馬快,劉邦騎快馬逃走,根本就沒有追擊的機會。


雨夜構想


范增雖是項羽的亞父,但實際只是項羽的謀士。

鴻門宴也是他和項羽精心設下的一個圈套。

范增原以為:劉邦不來,則可名正言順地率領大軍將其剿滅;劉邦若來,則可在宴席上將其斬首。

可是項羽自恃軍力強盛,而又以義字當先,(未進咸陽前,曾和劉約定,誰先進咸陽,誰就為王。)自知理虧,同時劉邦當時又俯首稱臣,所以就錯誤地認為,小小的泥鰍,也翻不起大浪,於是,就放過了劉邦。

:此時,范增若強行派兵截殺,將會以下犯上,有違主僕名分,故範只能以摔玉而洩其憤。等項羽醒悟,準備再追時,劉邦巳遠去矣。

從此也就有了楚河、漢界,亥下之戰,以及強楚的全軍覆沒。

最終,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毛主席的著名詩句,就是告誡後人的至理名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