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有哪些?

洪浩仁慈


大家好,我是麻花,我來分享。


看到這個話題,麻花第一個想到就是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的衡陽會戰。下面麻花就為大家分享抗日戰爭時期麻花認為的最為慘烈的一場戰爭。

作戰雙方

  • 中國

將領:方先覺將軍

兵力:兩萬

傷亡:一萬七千人

  • 日本

將領:橫山勇

兵力:先後支援共計近二十萬人

傷亡:三萬九千人

  • 結果:在絕對的兵力優勢下日軍慘勝。

背景

1944年,日本法西斯意識到從東南亞到日本本土的海上交通線路可能會被盟軍切斷,所以日本更加註重從東南亞經中國內陸朝鮮半島再到日本本土的陸上交通線的控制。但中國境內湖南等地還在中國的控制下,為此,日本法西斯制定了“一號作戰”,即中國抗日戰爭史上著名的豫湘桂會戰。而衡陽保衛戰就發生在這樣的背景下。

戰爭經過

1944年6月23日,囂張的日軍號稱三日內要將衡陽夷為平地,兩個師的兵力來到了衡陽,展開了抗日戰爭史上最悲壯、慘烈的攻城戰。歷時5天日軍在付出了巨大代價下才攻佔外圍陣地,中國守軍英雄無一人投降全部戰死。

28日日本發動了第一次對衡陽的總攻,動用了飛機、毒氣;經過5天的激烈交戰,衡陽守軍在方先覺將軍的帶領下再一次重創了日軍。使日軍不得不放棄攻城等待支援。

7月11日在得到了迫擊炮等重武器支援的日軍在一次向衡陽發動了總攻,最終日軍在付出一名聯隊長、六名大隊長、所有中隊長和近8000名士兵生命的代價僅佔領了一線陣地,中國守軍為此同樣付出了4000位英雄的生命,無一人投降。日軍這次遭受重創後並沒有停止對衡陽的進攻,7月20日,中方援軍打到了衡陽城外,不料被日軍伏擊不得不撤退,衡陽守軍仍繼續孤軍奮戰。

久攻不下,驚動了日軍高層,日軍繼續增派了兩個師的兵力。反觀衡陽的中國守軍經過多次的戰鬥,已經基本消耗殆盡,能上的都上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衡陽守軍迎來了日軍的第三次總攻。這樣整容自然是不可能再抵擋住有新援的日軍,衡陽的陷落基本已成定局。


衡陽失守

在日軍對衡陽發起第三輪總攻過程中,衡陽守軍將領方先覺自知衡陽城遲早要失守感覺愧對國家和人民,向軍委發出最後電報稱“來生再見”後拔槍自殺,被部下及時制止。部下本就對衡陽遲遲沒有得到支援而懷有怨恨稱不是我們對不起國家,不是我們不要國家。而是國家拋棄了我們,此刻的方先覺也已經冷靜下來。考慮到日軍曾經的種種行為,為了衡陽百姓和傷兵不被日軍屠殺。方先覺將軍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要求日軍立即停火,進城後不濫殺無辜,尚待俘虜,就投降。1944年8月8日,方先覺和堤三樹男正式談判,日軍對衡陽守軍的頑強表示敬意,接受投降。同時,也做到了方先覺的要求。自此,歷時47天的衡陽保衛戰落下了帷幕,方先覺將軍用自己身為軍人的恥辱換來了衡陽一城百姓的生命。


此戰意義

此戰因為日軍在衡陽戰場久攻不下,並陸續投入5個師團的兵力而且沒有達到預期。嚴重影響了日軍的戰略計劃,從而直接導致了東條英機引咎辭職,東條內閣自此倒臺。

此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決心,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方先覺將軍在逃回重慶後,迎接他的不是來自投降的謾罵和軍法而是青天白日勳章。戰後毛主席親筆題詞,蔣介石親自賜匾。

縱觀整個抗戰史,無論勝敗,我軍一直都是處於一個兵力優勢,且傷亡都大於日軍。而衡陽保衛戰,我軍不管是在兵力還是在武器裝備上都明顯落後於日軍卻做到了殺傷超過我軍自身兵力的日軍,堅守孤城47天。這絕對是戰爭史上的又一奇蹟。



好了,抗戰時期的又一偉大奇蹟。希望大家喜歡,有不同意見的朋友歡迎評論區交流。喜歡和贊成的朋友歡迎點贊加關注,以後還有更多的歷史話題和大家分享。謝謝。


麻花的故事


1948年10月20日的深夜,蔣軍第九兵團司令官廖耀湘從瀋陽趕回位於新立屯的兵團部,在瀋陽召開的軍事會議讓他憋了一肚子氣:從北平飛回來的衛立煌傳達蔣介石的指示,廖兵團須繼續向錦州攻擊前進,以配合葫蘆島方向的東進兵團“收復錦州”,這基本就是找死的作戰行動。



衛立煌私下裡又對廖耀湘表示,希望他退回瀋陽固守,而同機抵達的杜聿明態度則是模愣兩可:可以轉進營口,有了港口依託後再尋機向西攻擊錦州。廖耀湘的腦袋瓜子嗡嗡的,三條道的選擇快把他弄瘋了,不過他倒是與杜聿明達成一個共識,無論是從海路逃跑,抑或是攻向錦州,都必須先把黑山拿下來。

黑山和大虎山地區是一道狹窄的通道,更像是個天然“隘口”,其西側為醫巫閭山脈、東側為大片沼澤地(如今是水稻及河蟹的天下),由此成為從瀋陽通向遼西、遼南的咽喉所在。為了掩護攻錦部隊的側後安全,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早已經部署在這裡,阻擊一切可能自瀋陽方向來援的蔣軍。



廖耀湘於10月22日下達作戰命令,兵團所屬第71軍兩個師自北向南、青年軍第207師一個旅由東向西,包圍並會攻黑山。而東野司令部派來增援的一縱第3師、內蒙騎兵第1師也到達戰場劃歸第十縱隊統一指揮,當日午夜,解放戰爭史上最慘烈的三大阻擊戰之一“黑山阻擊戰”正式打響。

廖耀湘手中掌握的是全部美械裝備的新一軍、新六軍、第49軍、第71軍和青年軍第207師,合計五個軍11萬餘人的兵力,是東北蔣軍最精銳的部隊,光“五大主力”就有兩支,第71軍和青年軍第207師也是嫡系主力。不僅裝備有坦克和200餘門大口徑火炮,還可以得到瀋陽機場空軍的支援。



而我東野十縱司令員梁興初指揮的,只有四個步兵師(騎兵師為總預備隊)的兵力,約為敵人的四分之一。縱隊唯一的山炮團炮彈又嚴重不足,卻要守備長達25公里的防線,任何一點被蔣軍突破都是災難性的,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和艱鉅的任務,使黑山阻擊戰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其慘烈程度。

廖耀湘留了個致命的小心眼,在戰鬥打響的第一天,為了保持自己嫡系部隊戰鬥力的完整,並沒有將新一軍和新六軍投入進攻,只是驅趕另外三個軍瘋狂進攻,期間還因為作戰不利下令將第71軍第91師師長戴海蓉就地槍決(跑掉了沒執行)。在尖子山陣地,蔣軍207師採用了正面強攻和側翼偷襲相配合的戰法,一度與我騎1師一團展開殘酷的白刃戰,美式槍刺和騎兵馬刀耀眼地慘白。



1948年10月23日晚八點,“梁大牙”司令員接到野司林羅劉的急電:攻錦的野戰軍主力已經隱蔽出發,預計三天內到達戰場,電文最後一句令十縱指戰員熱血沸騰“務使敵在我陣地前屍橫遍野而不得前進,只要你們堅守三天,西逃之敵必遭全殲”!對面的廖耀湘也揀到了我軍的動員傳單,黃埔六期的這個兵團司令立知大事不妙。

第二天拂曉,敵第九兵團主力盡出,共展開新一軍、新六軍、第71軍和青年軍207師第三旅,統由新一軍軍長潘裕昆指揮,共計六個師的兵力發起全線進攻,一天之內瀋陽來援的飛機多達200餘架次,尤其是207師猛攻92號、101號高地。



在敵人兇猛的空地火力覆蓋下,十縱84團的一個營全體壯烈犧牲,至下午二時,兩個高地全部失守,我軍的防線被敵人撕開了一個口子。十縱第28師師長賀慶積調動預備隊反攻,黃昏前收復101高地(這個高地背後就是黑山縣城)。

第三天,廖耀湘再換上了新六軍軍長李濤擔任主攻指揮,後者組織了300多人的“敢死隊”,又以百餘名尉官組成“效忠黨國突擊隊”,在新六軍頭牌新22師兩個團的配合下,這兩支敢死隊不顧一切衝向101高地,我軍堅守部隊一個營犧牲殆盡,下午三時,101高地再次失守,整個黑山防線危如累卵。



然而英勇的十縱82團官兵,在得到89團一個營的增援後,在天黑前又奪回了失去的陣地。就這樣十縱指戰員用血肉之軀死死擋住了廖兵團五個軍的逃路,在慘烈的阻擊戰中十縱及配屬部隊傷亡逾萬(其中犧牲4144名),為“遼西圍殲戰”創造了良好的戰機。

1948年10月26日凌晨三時,已經打得精疲力盡的十縱接到了林彪的電報:“北上主力已經到達,敵已總潰退,望協助一、二、三縱隊從黑山正面投入追擊”!黑山阻擊戰勝利落幕,廖耀湘兵團的末日即將來臨。


度度狼gg


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戰役無疑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整個戰役持續199天。雙方動用的總兵力達到300多萬。在戰役最後階段,德軍仍然對蘇聯紅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同時,蘇聯紅軍也幾乎消滅了德軍第6集團軍全部和第4裝甲集團軍部分,有21個德國師的番號被從序列表中消去,另有大量直屬部隊被消滅。

蘇聯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蘇聯紅軍具體傷亡人數為:474871人死亡,650878人受傷或被俘,合計傷亡1129619人。更令人心痛的是,在德軍攻入城區的短短1星期內,超過4萬蘇聯市民被殺。戰前有85萬人口的斯大林格勒,戰後只剩下了1500人。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的西岸,在二次世界大戰沒有爆發之前,大約有85萬的居民。是蘇聯內河航運幹線——伏爾加河上的一個重要港口,還是蘇聯南方最重要的一個鐵路交通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擁有著一家全世界聞名的大型拖拉機廠——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並且,在當時主要生產作戰當中軍隊所使用的坦克。

不僅如此,在斯大林格勒地區以西、以南,因為都是非常廣闊、富饒的土地,所以,還是當時蘇聯糧食、石油、以及煤炭的重要產區之一。由於是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唯一的交通咽喉要道,戰略位置極為重要。雙方都是志在必得。

崔可夫中將接過指揮權之後,蘇軍與德軍戰鬥更是進入了一種白熱化的狀態。雙方展開了巷戰。斯大林下達了著名的227號命令,不許撤退。而在巷戰當中,蘇軍的裝備也僅剩下了各型火炮九百門左右,坦克110輛;各師、各旅的實有戰鬥人員也只有200至300人,甚至,有的師的全部裝備就是幾門火炮和幾挺機槍。而每個坦克旅也僅餘6至10輛坦克。當時守衛斯大林格勒的蘇軍就流傳著一句話:“我們佔領了廚房,但客廳還在敵人手裡!”

因為一個滿員的建制師只要一進入到了斯大林格勒地區,竟然在不超過三天的時間內就馬上沒有了,就需要不斷補充部隊,也就誕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集團軍,蘇聯第62集團軍,兵力前後達到200多萬。

斯大林格勒所有工廠裡的工人揹著槍在製造武器,十幾米外工廠守備部隊就在與敵人交火。坦克下了流水線就開打。沒有前線,沒有後方,只要是活人就得拿槍戰鬥。士兵活一天是班長,兩天是排長,以此類推,因為你的戰友和軍官全死了,周圍都是補充的新兵。

蘇聯女兵直接參戰,是直接拎槍就上,不是當衛生員報務員,而是戰鬥人員,挖戰壕拼刺刀開坦克高射炮防空都得幹,到最後只要能動的人都上了,監獄的囚犯都上前線了。

總之,無論從什麼角度出發,斯大林格勒戰役都是二戰當中,甚至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沒有之一。而這場被稱為“史上最血腥”的戰役,究竟死了多少人?始終也無法得到準確統計。但是,根據資料顯示,它有一個大體的統計數字是,在200天的時間裡就大約有200萬人傷亡,送上前線的新兵平均生存時間是19個小時,軍官則為3天。





茶煙裡


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

——時任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羅榮桓在黑山烈士陵園紀念碑題詞。



1947年秋,繼塔山阻擊戰後,遼瀋戰場上又一場艱苦的狙擊戰,在瀋陽通往錦州唯一的走廊上打響。

廖耀湘的五個軍,全部美式裝備,更有飛機、大炮、坦克加持,正急切地從往瀋陽/營口方向撤退。



橫亙在走廊上是黑山與大虎山,東北野戰軍剛剛組建的十縱,不到五分之一的兵力和三個山炮營,需要防守正面寬達二十五公里的區域。

司令員梁興初決心打好這一仗,誓要讓蔣介石的“十萬主力軍”從軍簿上徹底消失,為此要狠狠地咬住敵人,即便被扯掉幾顆牙齒,也要等到大部隊將敵人剁成血泥肉醬!

而國民黨軍方面,長春、錦州的失利讓他們士氣低落,但要與被逼入絕境的敵人作鬥爭,就必須做好艱苦戰鬥的思想準備。

雙方摩拳擦掌,一場惡戰不可避免。對於我軍而言,如果不能在這裡拖住廖耀湘,讓十萬國民黨生力軍逃入關內,用梁興初的話講就是“對人民犯下滔天大罪”。而整個遼瀋戰役我軍精心謀劃,也有可能功虧一簣。



戰鬥首先在黑山前沿陣地打響。沒有陣地防禦作戰經驗的我軍騎兵部隊遭遇敵重炮轟擊,瞬間就出現傷亡,隨後白刃戰開始,經歷一個上午的戰鬥,我軍撤出前沿陣地。

接下來是警戒陣地的爭奪。國民黨軍依然保持了極其兇悍的進攻,幾乎從一開始就發動波次衝鋒,被打退後又再次發起,連我軍經驗豐富的指戰員都感到吃驚。



前沿和警戒陣地的戰鬥便如此激烈,核心陣地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就在戰鬥進行的同時,有一個插曲,黑山附近的老百姓,無論男女老少,紛紛加入到支前工作中。

他們傾家出動,拆鐵軌、修工事、送衣服,就是往返陣地送食物和水都達到約九百人次,犧牲在一個高地上的百姓就達四百多人。

人心向背,決定了敵我的戰鬥意志。



國民黨新六軍在一個小時內發動三次全線進攻,在第四次進攻時,我軍一個排與敵一個連混戰在一起,這時敵重炮群突然開火,瞬間陣地陷入一片死寂。我軍倖存官兵用國民黨軍屍體堆起來作為掩體,近距離火力壓制,勉強守住了陣地。



國民黨新六軍軍長李濤親自督戰,組織了一支三百人的敢死隊和一支由尉級軍官組成的效忠黨國突擊隊,輪番與我軍一個營爭奪陣地。在殊死搏鬥後,全營犧牲,陣地落入敵手。當晚十縱組織五個連打反擊,重新收復陣地。

面對十縱的頑強阻擊,廖耀湘彷徨了,他的兵團竟然在小小的黑山停滯了整整三天,而背後的四縱已近在咫尺。



1947年10月27日,蔣介石在他的日記寫道:東北全軍,似將陷於盡墨之命運。

小小的黑山,曾經歷了歷史上極其慘烈的戰鬥,70多年後的今天,一切又歸於平靜。唯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春秋正義


上甘嶺之戰。

上甘嶺之戰,在3.7平方公里的山地上,雙發共聚集了10多萬人,這一場戰爭從規模可能不非常大,但是這一場戰爭的慘烈程度不亞於世界上人任何一場戰役,而這場戰爭也打出了中國志願軍的風采,打出了新中國的風采。

這場子戰爭的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美軍總共投入了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

而戰爭開始前,每軍只計劃用200人的代價,花費六天時間攻佔下來,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這裡會成立中美戰場上最後的一次大規模戰鬥。上甘嶺是五聖山的一個高峰,他是堅守關係五聖山的陣地,同時也關乎志願軍是否會陷入被動的局面。

當美軍向上甘嶺發動衝鋒的時候,上甘嶺的駐軍只有一個營的部隊,面對美軍的機械化兵團進攻,我軍拼死抵抗。僅僅一個上午的時間,美軍的攻擊部隊七師三十一團的二營、三營損失均超過了70%,之後美軍換上第三十二團接著再戰,一直打到黃昏,也未能攻下597.9高地,而我軍也傷亡慘重,四十五師的135團傷亡了一半。

戰鬥激烈進行,激烈的炮火使得整個上甘嶺都被硝煙所籠罩,白天達成了黑夜,黑夜打成了白天,相隔百米就無法看到信號槍的光亮,雙方只好都使用迫擊炮發射信號炮彈來進行聯絡。而由於戰場地域狹窄,最多隻能展開兩個營的部隊,雙方只能採取逐次增兵的戰術,一個營一個連,甚至一個排一個班的投入作戰,雙方陣地上都是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高地,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戰爭進行到第二階段的坑道作戰時,志願軍的條件更加艱苦,尤其是後勤保障和兵力支援很難進行。當時四十五師的兵力損失已經過半,傷亡已經超過了4000人,15軍軍長秦基偉將軍呈請第三兵團為四十五師補充4000新兵,同時使用總預備隊29師。

最艱苦的是坑道里面的士兵,他們艱難的進行戰鬥,還要與飢餓和飢渴抗爭,當時15軍為了激勵士兵,買了3萬斤蘋果,但是送到坑道的寥寥無幾,因為戰線的損失比達到了90%以上。戰鬥進行到緊張時刻,秦基偉將軍將自己身邊的警衛員派上了戰場,但是96人的警衛連,只有24日到達了坑道,其他人都戰死了。

坑道作戰是艱苦的,但是成果也是顯著的,在坑道作戰是十天時間裡面,坑道部隊夜間主動出擊達158次,其中僅9次失利,其餘均獲成功,累計殲敵2000餘人,大量消耗了敵軍,並極大破壞了敵軍陣地的穩固。

10月30日我軍的各部隊調整到位開始反擊,十五軍以133門大口徑火炮和30門120毫米重迫擊炮,向597.9高地實施猛烈的炮火準備,炮擊持續達四個多小時。之後45師僅剩的11個連的兵力,對地方佔領的部隊發動11波攻擊,雙方反覆爭奪,最終我軍佔領了主峰及幾個要點陣地。而由於45師的人員損失嚴重,秦基偉只得將調歸其指揮的十二軍的部隊調上597.9高地,接替四十五師無力再守的七個陣地。

11月1日,十二軍正式加入上甘嶺戰鬥,他們的戰鬥同樣慘烈,十二軍的三十一師在防守537.7高地的時候,他們經過七天七夜的激戰,九十三團損失慘重,依舊不能完全佔領537.7高地,以至於31師不得不緊急抽調106用卡車運送到上甘嶺。

激烈的戰爭持續到戰鬥的最後一刻,一直到1952年11月25日上甘嶺戰役結束。而此次上甘嶺戰役歷時四十三天,雙方在面積僅3.7平方公里的兩個高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由戰鬥發展為戰役。


帝國烽火


1、歐洲“絞肉機”——凡爾登戰役;

凡爾登戰役是一戰中最慘烈的戰役,因此也素有“絞肉機”之稱。這場戰役,德法雙方共投入200餘萬軍隊,共計消耗炮彈4000多萬發,造成法軍55萬人傷亡,德軍45萬人傷亡。

凡爾登戰役有多慘烈?戰爭伊始,德軍就立馬進入瘋狂進攻模式,一下子集結27萬大軍、1400門大炮,以平均每小時10萬發炮彈的射速,向防守凡爾登的法軍狂瀉200多萬發炮彈。德軍兇猛的火力打擊,將凡爾登地區的森林、山頭、戰壕全部夷為平地,壓得法軍完全喘不過氣來。

一名親歷凡爾登戰役的戰地記者,在自己的報道中這樣寫道:“整個森林被削得如同割去穀穗的田地,所有的覆蓋物都彈痕累累……到處是殘骸:擊破的戰車、擊毀的大炮、以及無數碎成一塊一塊的屍體……

正因為戰況實在太慘烈了,所以人們才將此戰稱之為“絞肉機”!

2、二戰的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

作為二戰中最慘烈、規模最大的城市攻防戰,斯大林格勒的慘烈程度,完全超越了上述的凡爾登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前後歷時六個多月,約200天,蘇德雙方光是傷亡人數,就達到了驚人的350多萬,其中德軍傷亡為150萬,而蘇軍傷亡為200萬。也就是說,蘇德兩軍平均每天在斯大林格勒就得消耗1.7萬人,相當於每天吃掉一個整編師。

因此,當時蘇軍一個新投入作戰的滿員師,往往堅持不過兩三天就會被打光。而被送上前線的新兵,平均的生存時間更是不超過24小時,一線軍官也只有3天左右。斯大林格勒的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戰鬥中,蘇德兩軍圍繞著斯大林格勒的每一間房子、甚至每一寸土地,都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況最慘烈時,蘇聯甚至連女兵都得像男兵那樣,抄起槍就衝鋒陷陣,直接投入到最前線得作戰中。

而戰鬥對德軍來說同樣慘烈,德軍不僅要面對蘇聯嚴寒的氣候條件,還要應付頑強反擊的蘇軍。當時,德軍第6集團軍一位叫漢斯·德爾的軍官,在自己的《進軍斯大林格勒》一書中回憶道:

“敵我雙方為爭奪每一座房屋、車間、水塔、鐵路路基,甚至為爭奪一堵牆、一個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礫都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而那時堅守斯大林格勒的蘇軍,也曾流傳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我們佔領了廚房,但客廳還在敵人手裡!

此外,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慘烈,更以大量無辜平民的死傷而著稱。戰鬥中,蘇德兩軍對城市展開了慘烈爭奪,已經到了無視軍事人員與平民分別的地步,造成了大量斯大林格勒平民的傷亡。據統計,斯大林格勒戰前尚有60多萬居民。然而戰爭過後,卻只剩下數千人得以存活......



這些歷史要讀


歷時47天的衡陽保衛戰是相當的慘烈。

衡陽是粵漢鐵路和湘桂鐵路的交叉點,是西南大後方的最後一道屏障。1944年日軍為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發動了“一號作戰”,其中在湖南發動了“長衡會戰”。日軍集結了兵力侵犯衡陽,守衛衡陽的是“泰山軍”第十軍。該軍下轄第三師、預備第十師、第109師和友軍的暫編第54師。守衛衡陽的軍隊雖然有四個師,但是第十軍剛剛參加完常德會戰,損失慘重,人員損失尚未得到補充。因此,守衛衡陽的實際人數只有1.7萬人。


侵犯衡陽的日軍為第11軍,司令官為老狐狸橫山勇中將。日軍第11軍下轄5個師團,加上其它直屬部隊,人數約11萬人。

中國最早統帥部的原定計劃是第十軍軍長方先覺堅守衡陽十天,從而吸引日軍,待中國軍隊的增援部隊到達後對日軍圍而殲之。狡猾的橫山勇看出了中國軍隊的意圖,遂改變了作戰計劃,沒有用第11軍的全部主力進攻衡陽。


守衛衡陽的中國軍隊打得非常英勇頑強,但是隨著衡陽守軍的陣地越來越小,加上日軍不斷的轟炸。醫務人員對傷兵無法換藥,每天只能用鹽水洗滌傷口。天熱蒼蠅太多,創口因汙染而發炎、化膿、潰爛、生蛆者不可勝計。重傷者只有等死……一名臥地呻吟的傷者拉響了其最後一顆手榴彈,與地面格鬥的敵人同歸於盡,其戰鬥之慘烈,誠足驚天地泣鬼神。

官兵在遍地屍首、滿城惡臭、傷病呻吟、群蠅亂飛中,除了欲眼望穿盼望友軍來解圍之外,唯一的企求便是多殺一些敵人,多為戰友索回一些血債。

雖然衡陽最終城破,但是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衡陽守軍與數倍於己的日軍激戰長達47天,給予了敵人重大的殺傷,且日軍的傷亡遠大於中國守軍。


歷史軍魂


看看薩沙的許昌保衛戰。

三千對十萬,震動天地的抗戰許昌保衛戰(下)

新編29師玉碎許昌

此時,許昌城內還在到處巷戰,但淪陷已經不可能避免。師部大院裡面躺滿了傷員,城西和城南的部隊被日軍逐步壓迫後撤。雖國軍死守每一個房屋,死光了才退一步,也已經退到距離師部不過一二百米。

至於城北已經失去聯繫,根本不知道情況如何。

到了這個地步,許昌實際上已經失守。

顯然,如果不撤退再死撐,不過多支持2到3個小時而已,對於全軍毫無意義。

相反,新編29師就要全軍覆沒。

呂公良師長仔細考慮,決定還是要突圍,能活著出去一個算一個,為新編29師多少留下一點種子,以便戰後重建。

呂公良分析戰況,認為城東和東南部還有一角在我軍守衛中,可以從這裡突圍。

目前剩餘部隊只剩幾百人,僅有85團第2營相對完整,還有大約200多人。

當晚,他指揮殘餘部隊分別從日軍較少的城東北角突圍和日軍警惕性不高的西面突圍。。

撤退前,呂公良含著熱淚,將新編第29師師旗燒燬,以防止被日軍繳獲。

之後,呂公良對官兵說:如果我們突圍成功了,還是要同日軍繼續戰鬥;如果失敗了,要抱定成仁決心,不要投降,不要受辱!

出發前,呂公良把參謀,也是他的外甥孫浩喊來,說:你和參謀長從城西突圍,我領著大部隊從城東突圍。如果突出去了,就在郾城黑龍潭回合。如果突圍失敗,我陣亡了,你到後方留守處,把我的家屬老小送到西安大後方去。你跟他們說,讓他們放心。雖然我個人沒錢,但政府和部隊會照顧他們今後的生活。

5月1日凌晨2點,突圍部隊分兩路衝出去。

呂公良率領幾百人從城西突圍,很快被日軍發現,進行了追擊和攔阻。

相反,孫浩和參謀長王元良的師部成員和通訊連小股部隊,從城西突圍,反而沒有被日軍發現。三天後,這股部隊大部分成員,突圍撤退到南召。

城東突圍部隊,由85團第2營營長李樹森負責掩護,師長副師長都在這裡。

四周日軍數量眾多,這股幾百人剛剛進入日軍封鎖線,就被發現。雙方展開激烈戰鬥。

當時想要從日軍團團包圍的許昌突圍,難度非常之大。

楊尚武團長親自指揮部隊激戰,沿途非戰鬥人員撤退。雙方激戰3個小時,由於敵我兵力相差十倍,最終第2營幾乎全軍覆沒。

團長楊尚武混戰中胸部中彈,血流不止,倒在大坑李東南的麥田裡。營長李樹森扶起他,想要扛著他走。楊尚武知道日軍距離他們只有幾十米,用最後的力氣對李營長說:你趕快突圍,千萬不要管我。隨後,楊團長就昏死過去。

李樹森和衛兵架起楊尚武團長就走,但走出不到一百米,日軍追趕而來。一梭子子彈掃射過來,衛兵犧牲,李樹森營長腿部中彈。萬般無奈之下,李樹森只得自行爬走突圍。幸好路上遇到了戰友,將他攙扶逃出日軍封鎖線。

當天晚上,附近一個逃荒到麥田的農民大娘,發現麥田裡有微弱的呻吟聲,發現了楊尚武。



-----------------我黨承認呂公良為烈士!

此時楊尚武已經奄奄一息,大娘給他喂水,又試圖回村找人來救他。但剛剛到村子,就遇到日軍掃蕩殺人,大娘躲在村裡到第二天早晨才敢出村,趕到麥田。此時,楊尚武團長已經犧牲,後周邊農民將其埋葬。

國民政府戰後追授楊尚武團長為少將軍銜,給予家屬20年撫卹,每年600銀元。

殉國前,楊尚武已經留下給妻女的遺書,裡面寫到:日寇以數倍於我兵力強攻許昌。我師奉命死守陣地。身為軍人,殉國殉職是本分。今妻子分娩在即,不知道是男是女。希望妻子能好好撫養二個孩子長大。我父親年邁,希望妻子代替我盡孝。

在楊團長殉國的同時,突圍的呂公良師長,黃永淮副師長,李培芹團長,也都和日軍混戰。

先是團長李培芹遭遇日軍伏擊,胸部中幾槍,當場殉國。

呂公良和黃永淮一百多人的隊伍,被數百日軍衝散,分頭撤退。

激戰中,呂公良仍然指揮部隊連續撤退過幾個村子。但此時天亮,日軍出動大量步兵、騎兵和坦克四面合圍。

黃永淮指揮的幾十人,在煙墩郭村。遭日軍前後夾擊。黃副師長中彈昏倒,被日軍俘虜。同時被俘的,還有30多名官兵。

黃副師長醒後,正好目睹一個日軍用刺刀殘殺被俘國軍官兵。黃副師長極為氣憤,乘日軍沒有注意他的機會,突然搶過一把三八式步槍,開槍將這名日軍擊斃。

周邊日軍立即向他開槍,黃副師長身中多槍犧牲。


這邊呂公良師長,同第4連連長張文遠率領的一個排,奮力突圍到小王莊西南的麥地裡。之前戰鬥中,呂公良師長手臂已經中了一槍,他簡單包紮繼續指揮部隊突圍。但剛到麥地,就遭遇日軍一百多人,周邊數百日軍也紛紛向麥地衝過來。日軍子彈如雨點一般打來,擲彈筒榴彈也一片片飛過來。

張文遠連長腹部中彈犧牲,呂公良師長親自持手槍射擊,突然被一發擲彈筒榴彈擊中,身負重傷,手中的手槍也被炸壞。

此時部隊都被打散,呂公良身邊只有警衛員魯丙正和卜金斗。

呂公良對他們說:我不行了,你們快走。我們三個人不能都死在這裡。快走!你們活著出去,也有個報仇送信的。快走!

在呂公良再三催促下,兩個小夥子含淚離開師長。由於麥田很大,日軍沒有仔細搜索,就追趕下去了。當天中午,幾個在外躲避的老百姓去村子四周救助國軍傷員,發現了倒在血泊中的呂公良將軍。一個叫做王柱的村民聽到麥田有微弱的呻吟聲,趕快跑過去,看到一個穿著軍官制服的軍人倒在地上,身邊不遠處有一支20響盒子炮手槍。

王柱趕過去,給他為了幾口水。呂公良師長已經重傷不治,他用微弱的聲音說:老鄉,我是個軍人,被日本兵打傷的。請你救救我!

怕遇到的是漢奸,呂公良師長並沒有暴露身份。

王柱立即跑去報告了保長王庚寅。王庚寅組織幾個村民,用籮筐將呂公良師長抬到沒有日寇的崗王村,隱蔽起來。

王庚寅經過檢查,發現呂公良師長受傷很重。一發子彈擊穿手臂還是小事,關鍵有一發子彈擊穿了腹部,穿透了脊椎。

此時呂公良師長失血多過,內臟也受重傷,氣息微弱,說話含糊,奄奄一息。

當年河南農村非常落,壓根就沒有什麼醫療,也談不上有藥物。王庚寅盡了最大的力量,用了敷雞皮(傳說可以治療外傷)甚至吹大煙泡(當地農民用大煙吹到鼻孔治療一些內科疾病)等各種土法給呂公良師長治療。

王庚寅將家裡僅有的一條棉被取出,給呂公良師長蓋上。

當時他們已經從他隨身攜帶的名片中,知道他的身份。

呂公良受的是致命傷,這些土法根本無效。5月2日下午,呂公良將軍停止了呼吸,時年41歲。

村民們將呂公良妥善安葬,還立了“呂公良之墓”碑!

要知道,這在當年是非常危險的。如果被日寇知道,王庚寅他們都別想活命。

突圍殘部逐次向葉縣方向轉移。5月1日下午,日軍佔領許昌。

此戰,新編第29師全師3000多官兵,幾乎全部犧牲。

就高級軍官中,師長呂公良,副師長黃永淮犧牲,3個團長中,楊尚武、李培芹犧牲,姚俊明負重傷後失蹤,至今沒有找到遺體,推測也犧牲了。

該師高級軍官除了參謀長僥倖突圍以外,其餘全部戰死,堪稱抗戰歷史以來最悲壯的防禦作戰,也是絕無僅有的一個戰例。

日軍二十倍兵力包圍許昌,使用十倍兵力攻擊許昌。新編29師以絕對劣勢,前後苦苦支撐9天之久。僅僅在小小的許昌城下,也血戰了2天,算是用盡了全力。

日軍此戰傷亡也有2000人左右!但新編29師只有3000多人,全部犧牲。而日軍高達近10萬,這2000多人傷亡算不了什麼!

不過,主攻的第37師團傷亡還是較大的,以至於後期作戰他都處於配角,沒有作為中堅力量使用!

許昌東郊於莊農民劉國華回憶戰場的慘烈情況:日本兵離開我們村後不久,我們回到戰場查看。公路上阻攔日軍坦克和汽車的壕溝,都被日軍填平。村子附近呂公良師長300多人和日軍交火的地方,屍橫遍野,慘不忍睹,都是國軍戰時的遺體,但沒有發現一個受傷的。據說,日軍把受傷的國軍士兵,都用刺刀殺死了。日軍傷亡也不少,在許昌戰死的日軍更多。我們村子附近有很多燃燒的痕跡,是日軍把自己死亡士兵火化了,把骨灰帶走。本村村民看到,日軍把村子的大門都卸下,連通其他木料澆上汽油點燃,將三具日軍士兵屍體扔到火上燒。濃煙滾滾,腥臭燻人。

日軍內山英太朗中將曾在他的日記中這樣寫道:“5月1日許昌城內的掃蕩於上午結束。今晨攻佔東北角後,由該處出逃的部分部隊,6時20許在於莊附近被工兵第27聯隊小野部隊圍殲。由繳獲名片中,得悉該部為包括新編第29師師長呂公良中將在內的司令部。因戰時匆忙,未能鄭重掩埋敵將遺體,並樹立標誌,身為武士,不勝慚愧。”

呂公良犧牲以後,國民政府追授他為陸軍上將。抗戰勝利以後,政府在許昌召開隆重追悼大會,1945年將呂將軍遺體重新安葬。1946年又將呂將軍遺體遷葬回老家浙江。當時場面非常隆重,沿途村子的老百姓也自發擺上祭品,焚香燃紙,目送英靈回家。

根據曾經搶救呂公良將軍的保長王庚寅回憶:1945年10月,我們村民幫助呂公良將軍妻女遷葬!打開了棺材,發現已經下葬1年多的呂將軍遺體,基本沒有什麼腐爛,頭髮也沒有掉落,倒是當時放進去的棉被和席子都爛的差不多了!這是什麼原因,我不清楚。不過按照我們那裡迷信的說法,這是呂將軍英靈不滅。

1986年,經浙江人民政府批准,授予革命烈士稱號。

-------------------日軍此次不但使用了坦克,連農民的毛驢也用了,可謂傾全力出擊!

許昌保衛戰和隨後的洛陽保衛戰,都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戰

一個師能夠打到師長、副師長和3個團長全部犧牲,堪稱整個二戰歷史上也極少有的戰例。

新編29師作為一支從地方部隊升級上來的二流中央軍,在呂公良師長指揮下,和日軍拼死決戰,一直堅持到最後一刻,實在令人敬佩。

國軍在許昌做出的犧牲,也是應該讓所有中國人都讚歎的。在明知道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新編29師官兵能夠抱著必死決心和日寇玩命,絕對是民族英雄,是我們國家的榮耀!


薩沙


我是錟錟,這個問題我來答,本文1187個字,閱讀時間大約3分鐘

從人類的出現就伴隨著戰爭,人類就是在一次次的戰爭中度過的,尤其是到了近代,人口和經濟的發展,正是戰爭的高峰期。但是也是這樣的戰爭讓人們深刻的認識到戰爭的痛苦,所以世界開始了現在這樣相對來說比較和平的時期,尤其是中國內部更是迎來了這段美好的時期,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慘痛的歲月,那些慘烈的戰爭正是給我們的教訓,我們要以此為戒,不能夠再重蹈覆轍。只要我們足夠強大,那麼便能守護我們的和平。

第一名:便是離我們最近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也是因為這時候的科技已經比較發達了,所以不論是捲入的人數還是投入的兵力都是最多的。正式開始於1939年,他還有一個名字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法西斯國家主要就是德國、日本還有意大利王國。同盟國則是包含中國在內的其餘幾十個國家。涉及範圍從歐洲到亞洲,保守估計捲入20億人口,救民傷亡達到了9000多萬,估計損失了5萬多億美元。為了有個清晰的概念,二零一八年我們政策說要達到軍費一萬億人民幣。

第二名:第一次世界大戰

相比較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稍微好了一點,但是其慘烈程度也毫不遜色。事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分贓不均所產生的戰爭,一方面是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等組成的同盟國,另一方是英、法、俄、意、美組成的協約國。這場戰爭侷限在歐洲內部,但損失依然慘重。投入兵力大概達到了6500多萬,其中犧牲大概1000多萬。相當於參與那場戰爭的人們,每6個人就會死掉一個,可以想象其中的慘烈程度了。

第三名:就是蒙古可汗向西出征

做著自己要打遍天下的大夢,不僅僅是鐵木真一個人打下的,他的子孫也如同他一般是一個嗜血的人,一直從蒙古打到了歐洲多瑙河,期間不只是征服領土,還有不停的屠殺其他人,據不完全統計被屠殺的有數千萬人,在那個時代人口就是生產力,一下屠殺了那麼多人,讓期間征服的領地倒退了大概2700多年,說他是一個千古罪人也不為過。

第四名:就是我國的太平天國運動

鴉片戰爭之後,對於清朝的反抗越來越多,最出名的就是由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只是侷限於農民階級,並且在之後的發展越來越腐敗。導致清朝勾結外國列強聯手鎮壓,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卻給之後的起義起了一個很好的帶頭作用。但是在這場起義之中死亡的人數共有接近兩億人口慘死,也是堪稱世界上傷亡最多的內亂了,其中牽扯眾多不僅僅是起義軍,還有外國列強在其中打壓中國勢力。

第五名:俄國內亂

並不僅僅是俄國內亂,其中還有十四個帝國參戰,其中損失也很多,只是相比較於前四名都還是小巫見大巫,死亡人數大概為1000多萬。


你有什麼有趣的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如果喜歡錟錟的文章請點個贊,如果對錟錟其它的文章感興趣請關注錟錟,有什麼想問的歷史問題可以在評論區提問哦,您的鼓勵是錟錟繼續碼字的動力!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LongTime常錟


淞滬會戰!!!!

作為中國抗日戰爭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淞滬會戰的慘烈程度不言而喻。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用生命,用鮮血換來的,我們今天的和平都是先輩們用命給我們換來的,今天中國的國際地位是先輩們用他們的一切換來的,今天我們要為中國的偉大復興而努力。銘記歷史,記住那些曾經帶給我們災難和痛苦的人!!!!

七七事變之後日本企圖三個月就滅亡中國,淞滬會戰直接讓日本這個異想天開的計劃落空,當時中日雙方加起來有100多萬部隊,中國方面投入了大約80萬人,而日本也是投入了20萬部隊,上海當時作為東方大都市,又在長江的入海口,而且靠近東海,戰略位置不言而喻。所以日本也是勢在拿下上海,而當時中國也是做出了死守上海的準備。淞滬會戰有多慘?

中國80萬軍隊,死傷30萬,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被打的損失代價,一位軍長,4位師長,副師長,28位團長,44位營長為國捐軀。

當時的川軍也是參加了淞滬會戰的,川軍的20軍三個小時就打光了,東北軍的67軍從軍長到戰士幾乎是全軍覆沒。

當時蔣介石看到中央軍,還有調過來的川軍,東北軍已經是守不住上海了,又把稱為的廣西狼兵的桂系部隊調過來,當時李宗仁也是把自己最能打的六個師調到了淞滬會戰,結果僅僅三天時間,六個師,差不多六萬多人,死亡四萬多人,超過萬人參加敢死隊,幾乎無一生還。後來有人說淞滬會戰幾乎是每一秒都有人死。

淞滬會戰中的羅店戰役,還有八百壯士守四行倉庫等等,都是淞滬會戰的一部分,面對強大的日軍,中國人沒有退縮,誓死不當亡國奴。

一寸山河一寸血,陣地可以丟,但是必須從我的屍體上踏過去,這就是先輩們拿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那些為國家為民族而犧牲的英烈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