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不同,再喜歡也別撩”


陪伴就是不管你需不需要,我一直都在


感情這件事,最怕的就是勉強。


《完美關係》大結局,斯黛拉還是選擇了和葉東烈分手。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一段雙方差距過大的感情,哪怕開始時會有甜蜜溫柔,終究還是會漸行漸遠。


感情裡最怕的就是哄著,最累的就是將就。


斯黛拉把葉東烈拉到海邊,直白地提了分手。


“沒有一起看日出,一起看個日落也挺好的。


玉龍雪山我會去的,但不是跟你。”


他們兩個人,一個是商業精英,一個是剛畢業的大學生。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同,所接觸的人和事也不同。


好感和溫柔可以戀愛,但維持不了漫長相處。


他們並不是沒有嘗試過,去融入對方的圈子和世界。


斯黛拉陪著葉東烈去吃路邊攤,去見他的朋友。


但斯黛拉覺得小龍蝦不乾淨,要請大家去高級餐廳吃飯。


為此,她被葉東烈的朋友譏諷是“上流社會”。


“圈子不同,再喜歡也別撩”


劇裡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斯黛拉帶著葉東烈去參加何律師的生日聚會。


葉東烈掏空了積蓄買高檔西裝,希望自己能更配得上對象。


但何律師還是對斯黛拉冷淡地說:


“這種場合,你就不應該帶他來。”


面對滿場名流,何律師對著葉東烈,說了更直接的話。


“ 跟在場的這些人比,你確實還是差那麼一大截。


充其量,你只是她身邊吃軟飯的小奶狗。”


“圈子不同,再喜歡也別撩”


為了這段感情,兩人都努力過了,但還是不行。


不是因為其他人的看法,也不是因為收入的懸殊。


是因為彼此患得患失,失去了自己舒適的世界。


分手時,斯黛拉對葉東烈說:


“咱倆談戀愛之後,我遠離了我的朋友圈,你也不跟你的大學同學聚會,真正的談戀愛不是這樣的。”


“圈子不同,再喜歡也別撩”


深以為然。


真正的感情,並不是自我犧牲的捆綁。


我們並不是要成為誰的依賴,也不用誰來做我們的英雄。


不相等的愛,於彼此都是枷鎖與鐐銬。


“圈子不同,再喜歡也別撩”


雖然兩個人分開很可惜,但我支持這個決定。


不適合的感情,對彼此來說都是一種解脫。


電影版《內在美》女主說的一句話:


“你要和我分手的時候,我也不知不覺放了心。”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裡的小榮對陳末說:


“對你來說,相愛就可以了,對我來說,適合才重要。


我要去更高的地方看一眼,哪怕現在過得再辛苦,也是我想要的生活。”


“圈子不同,再喜歡也別撩”


有些時候並不是不愛,只是真的不適合。


喜歡吃甜豆花的,不會點鹹豆花;


37碼的腳,也穿不進35碼的鞋;


鞋子裡有一粒沙子就夠痛苦了,更何況是削足適履。


有一種感情是——


我還愛你,但是我卻不再喜歡你了。


有一些人你註定要和他糾纏,也註定不能在一起;


丹佛大學研究婚姻的教授,曾對婚姻關係進行了一項長達15年的調查。


調查了306對夫妻後發現:


能玩到一起的伴侶,才能真正享受到高質量的婚姻。


都是好人沒有用,沒法贏得一段舒服的婚姻。


“圈子不同,再喜歡也別撩”


後臺有個女讀者,前段時間離婚了,男方是他的校友。


她買口紅化妝品,男方總是抱怨她不會過日子;


她想事業為重,男方家庭卻勸她趕緊生孩子;


她帶對方進自己的圈子,但大家坐在一起卻根本玩不來。


原本閒適的生活,結婚後卻戴上了枷鎖,變得沉重而艱辛。


一想到還要這樣過一輩子,最後還是選擇了離婚。


“圈子不同,再喜歡也別撩”


原來以為有愛就夠了,結婚之後可以慢慢磨合。


後來才發現,愛情不是一切,甚至遠遠不夠。


磨合,並不等於將就,犧牲自己。


好比看電影,你喜歡文藝片,他鐘情懸疑片。


你們一起看都喜歡的電影,這是磨合。


如果你硬陪著對方看懸疑片還昏昏欲睡,這叫就將就。


磨合是自我成長,將就是放棄一部分自我。


“圈子不同,再喜歡也別撩”


什麼是成熟呢?


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逐漸可以接受感情的複雜性。


你可以理解別人為什麼離開你,也可以坦然面對不合適的事實。


不強求,就是放過自己。


劉若英曾寫過自己和先生的相處狀態。


兩個人在婚姻裡,都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不必沒話找話,不必強迫自己和對方待在一起。


劉若英有時忙於工作,要世界各地跑。


先生也不會干擾她,甚至會刻意減少聯繫,不讓她為難。


“圈子不同,再喜歡也別撩”


愛情裡最好的狀態,是親密更是獨立。


兩個人保持相似的頻率,一起努力,相約在山頂。


不用刻意迎逢,不用拉低自己,不用捆綁來表達親密。


維持關係最好的辦法是“我很好”,而不是“我對你很好”。


圈子不要硬擠,感情不要強求。


你對自己好一點,和你匹配的那個人自然會出現。


如果這些文字能夠讓你釋然,能接受分開,能理解告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