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導:現代商業從物以類聚走向人以群分

我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其實更早的說法是“方以類聚,物以群分”。這句話最早出自《周易·繫辭》,“方”指方術,意思是說來自不同方位的種群以類相聚,天下萬物以群相分。後來,人與物相區別,就演變為“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這是《戰國策》裡的說法。

1.社群是我們與生俱來帶有的社會標籤

其實,在我們今天生活的社會中,人和物都是以群分、以類聚而分類和存在的。我們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就被以姓甚名誰給分好了類別,全國各地的宗親會就是以血緣關係而連接起來的社群。後來,我們慢慢長大,從幼兒園開始就按年級劃分有了同學會,再後來是因求學於同一所學校形成校友會,更高端的就是很多商學院的總裁同學會。而從你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工作,又會按照來自同一地域而加入同鄉會,認老鄉,傳統社會的會館就是這麼形成的。尤其是現代社會的流動性打破了傳統社會“安土重遷”的思想,我們身上的社群標籤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樣化。


川導:現代商業從物以類聚走向人以群分

再往後,你工作以後可能進入某一個行業,有了一定資歷會參加行業協會;從事商業活動,你會參加商會,拓展商業資源。更現代化的,就是人們講的俱樂部。你會發現,從古至今,人際關係是一種傳統的天然的連接方式,這是人以群分的核心連接要素。我們總是生活在某一個社群中,佩戴著某一種或明顯或隱藏的社群標籤。

川導:現代商業從物以類聚走向人以群分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虛擬世界裡也出現了社群,比如QQ群。QQ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空間和地域的距離,使連接沒有了空間和地域的界限,實現全球範圍內的廣泛連接。尤其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微信群,這種移動端的連接工具,使這種感覺更加深刻。但是,無論是QQ群還是微信群,依然是按照“人以群分”的標準形成和存在的。

即便如此,互聯網時代依然存在著大量傳統的、線下的社群,比如基金會、聯盟等社群,

甚至是原始的社會部落,都符合物以群分、人以類聚的分類原則。但是現代社會的流動性豐富了社群的屬性,擴大了社群的規模,賦予社群更多的功能。我們的活動範圍,從出生的小山村、小衚衕,到讀書的市井、鄉鎮、縣城、省城,小學、中學、大學甚至去國外留學,這些社會活動、生活範圍構建了我們的社交網絡,改變了我們的社會關係,形成了以我們自己為核心的一個個社群。

但是,我們今天談到的社群並不是今天才有的,從人類社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存在,並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發展。

原始社會最初的社群是部落,部落後來發展成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而氏族就是基於血緣關係的社群。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堯、舜、禹都是早期部落的首領。後來,部落和部落之間的兼併和融合就形成了國家。而國家本質上也是一個基於社群屬性的組織體系,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與協作就需要國際組織來協調,這就是聯合國、奧委會等國際組織的功能,它要連接這些國家實現自己作為社群的特殊功能。

2.互聯網重新定義了社群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就會發現,很多的事情不是某一個機構、某一個企業或者某一屆政府能完成的,而必須要實現社會化才能完成。這裡我推薦大家看一本書,《下一個社會的管理》。今天我們講的一些社團,作為企業、政府之外的社會民間團體完成了整個人類社會中很多的事情,承擔了很多的社會責任。

我們現在講的互聯網時代的社群,無外乎就是把傳統的社團給它互聯網化。比如,中國知名的互聯網公司滴滴出行,在將零散的出租車、私家車互聯網化的同時,也通過資格審核和政府介入等手段將傳統意義上的黑車給合法化了。

川導:現代商業從物以類聚走向人以群分

我們今天講的社群,按照以前的社團管理規則的話,30人以上的社團或組織就需要報備;沒有獲得批准的話,就是非法社團。可是今天,微信群的人數上限是500人,你隨便看看自己加入的微信群有多少人。可是,你見過有微信群去政府機構註冊備案的嗎?所以說,今天的微信把傳統意義上非法的社團給合法化了,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社會組織的管理規則。這就是互聯網時代連接打破時空限制帶來的挑戰和突破。

3.社群是互聯網未來發展的方向

從目前的社群形態來看,當社群發展越來越多的時候,功能就會越來越細分,會不會回到原始社會的部落那樣隨著社會的發展迴歸到人類最初的原始狀態?

今天,我們談到社群必須要談到互聯網,而社群未來的發展方向與互聯網密切相關。

我們來看看互聯網是怎麼進化的。

首先我們都知道,互聯網最初的形態是門戶網站。門戶網站的背後是什麼呢?它實現了人與信息的連接,是一種對信息的消費。我們以前只能通過看電視、看雜誌、看報紙獲取信息,後來則是通過門戶網站,一鍵獲取全球信息。

繼信息的消費之後,我們又開始了在線消費,那就是電子商務。所以說,阿里巴巴的成功,是因為馬雲掌握了這種消費方式的變化。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人們對實體產品的消費開始轉向服務消費。以前我們吃飯要出門去找飯館,女士美甲要出門去美甲店,按摩要出門去美容院……而今天消費者可以不出門就享受這些服務。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O2O模式。

可是,不管人們消費的對象是什麼,互聯網帶給人們的變化本質是連接方式的變化,人與信息、人與商品、人與服務的連接更為直接、更為便利。原來需要在實體空間中完成的消費,通過互聯網的連接作用,在虛擬場景中就能實現。而對於社群來說,它的連接更有效率、更具場景化,它將會優化互聯網的消費體驗,因為社群背後是一種社交化的消費,口碑傳播可以是裂變式的,消費體驗是更具說服力的,需求也是更穩定和高重複率的。

川導:現代商業從物以類聚走向人以群分

從門戶網站到電子商務,從O2O到社群,再到共享經濟,這個進化過程就像馬斯洛的需求原理一樣,通過我們的生存、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等需求的不斷滿足和升級,社群作為符合人類發展規律的社會組織存在形式是可以滿足這些需求的。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社群經濟模式迅猛發展,共享經濟消費的本質是信任,而這恰恰是社群的核心屬性。社群成員有共同的需求、精神追求和價值觀,他們之間存在有天然的信任。

這就是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的改造:今天這個時代已經從“物以類聚”走向了“人以群分”,以產品為核心的商業社會已經轉變為以人的需求為核心,併成為互聯網企業的共識。

4把握社群發展新趨勢

在2016年的商業生態峰會上,阿里巴巴CEO張勇指出,電商已經從運營一個貨品走向運營內容,通過內容這個樞紐來觸達人群,獲得消費者並轉化為會員。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零售交易平臺,阿里巴巴已經認同現代互聯網商業從物以類聚走向人以群分,我們應該怎麼應對這種變化?

以前在淘寶開店,門檻不高,經營簡單,流量也很可觀。隨著電商的發展,淘寶店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意也越來越不好做。但也有一些淘寶店轉變經營思路和運營方式,在沒有廣告和流量投入的情況下脫穎而出。比如直播,雖然只是新的技術手段,但它對互聯網的改變卻是根深蒂固的,它不但改變了商品的展示方式,聚攏了人氣,更重要的是圍繞主播形成了社群。這就是典型的先用技術凝聚人,再用內容連接人,最後通過人來實現商業變現。

所以,今天你會發現,以社群而連接用戶的運營方式和商業模式已經無處不在了。

川導:現代商業從物以類聚走向人以群分

不管是學校、公司,甚至跳廣場舞的大媽們都是通過建立社群來組織活動、團購裝備等等,更不要說以白領為主要人群、以母嬰為主題的媽媽群、辦公群、行業交流群、運動群等等。甚至有些賣紅薯的老大爺也知道用微信來收款,並將購買過紅薯的客戶圈起來,通過分享好紅薯的辨別方法、烤好紅薯的方法等等,都能夠獲得粉絲的關注。

川導:現代商業從物以類聚走向人以群分

還有大學校園裡賣水果的商販,他進入一個大學的社區也可以建立一個群,記住哪個同學喜歡吃什麼樣的水果,每次購買的量,經過水果攤的時間等等,為他們提供送貨上門、定時取貨等定製服務;當他把水果進回來或準備好的時候就可以給同學們發微信,告知訂單的準備情況。總之,這就是利用社群將用戶連接起來,併為他們提供更優質服務的思路和方法,也是典型的利用群體效應來改變經營方式的商業邏輯。

川導:現代商業從物以類聚走向人以群分

這就是從傳統的物以類聚到今天的人以群分的進化過程,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社群生態的提升和迭代不成。當然,這裡的社群的工具和場景主要是指基於騰訊QQ和微信的社群。它們已經非常完善和細分了,不管是騰訊QQ的興趣部落還是微信裡面的社群平臺,這裡面的社群和組織類型已經非常豐富,不管是NBA的球迷還是戶外運動愛好者,不管是花千骨的粉絲還是王者榮耀的玩家,真的是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找不到的社群。

川導:現代商業從物以類聚走向人以群分

2015年8月,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在首屆中國互聯網移動社群大會以“就愛廣場舞”為例介紹了他們的經營模式。這是一個經營者十幾個千人群的廣場舞部落,擁有全國各地的幾十萬粉絲,並由兩個人的管理團隊發展成為公司的企業化運作,還開發了APP,拿到了天使投資。

川導:現代商業從物以類聚走向人以群分

這就是典型的把人圈在一起實現商業化的案例。這些基於關係鏈和興趣形成的社群會產生很多的互動需求和商業機會,也會自然而然形成和實現其商業價值。當然,社群類型是非常多的,有按地域劃分的老鄉群、城市生活群,按內容來劃分自媒體群,按照成員屬性劃分的企業家群、職業經理人群等等,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社群形態。

川導:現代商業從物以類聚走向人以群分

總之,無論如何,我們今天的生活已經從物以類聚走向了人以群分,我們要做的是要找到屬於你的那個人群,無論是基於地域、內容還是產品,關鍵是我們要把握這個趨勢才能把握現在和未來。

摘選自:川導《社群商業:互聯網+創新模式與落地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