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日夜相思更悲的是,你還不知道,思念之人已經永不相見

01


天邊一輪殘月。

黯淡的月光落在無定河上,不起一絲波紋。

剛經過白天的一場征戰,許多士兵累的臥地而眠,有的已經發出了鼾聲。

伴雜著不遠處偶爾傳來的嘶嘶戰馬聲,這戰場的夜顯得尤為寂靜。

“關小子,還不睡覺,又在想你那還未過門的唐家小姐啦”。伍長老曾調侃到。

嘆了一口氣,關青雲抬起了頭,眼睛盯著那輪殘月,許久沒有回答。

“喂喂喂,別發痴了,問你話呢”?老曾敲了關青雲的肩膀一下。

“老曾,你說我還能活著回去見她嗎”?關青雲悠悠地說道。

月光映在他英俊而又蕭瑟的側臉上,時間彷彿定格,時空彷彿穿梭。

……


比日夜相思更悲的是,你還不知道,思念之人已經永不相見

天空一輪殘月。

月色穿過樹葉,穿透窗戶,落在飄著淡淡香味的閨房中,沒有一絲聲音。

一個窈窕的年輕女子託著香腮,怔怔地看著窗外,看著那一輪殘月。

“關郎,你都走了半年了,這一別就杳無音信……”

“關郎,這半年我日日夜夜想你。想你的面龐,想你的聲音,想我們初逢的那一幕,想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分,想我們以後的歲歲月月。”

“關郎,我會在這裡等你,一直等你歸來……”

……

比日夜相思更悲的是,你還不知道,思念之人已經永不相見

半年前,大唐宣宗大中二年,上元夜。

天空一輪明月。

關青雲和幾個好友相約上街觀燈。

與好友的興奮不已相比,關青雲始終提不起興趣。

年前父母給他相了一門親事,是比較門當戶對的唐家小姐。

但是他覺得自己還年輕,而且大丈夫當有凌雲之志,並不想急著成親。

再說飽讀詩書的他對自己未來的那個她始終有著美好的構想,而現在的這個唐小姐都還沒見過呢。


比日夜相思更悲的是,你還不知道,思念之人已經永不相見

邊想邊被好友扯著往前走,一不小心撞到了迎面過來的一個人。

“哎呀”!一個清脆如黃鸝的聲音在身後響起。

驀然回首,闖入視線的是一個綽約多姿而又含嗔皺眉的年輕女子。

“對不起,對不起,沒撞傷你吧”,關青雲一邊道歉,一邊發怔。

眼前的女子明眸皓齒,飄飄彷彿,這分別就是他心中一直勾畫的那個她的樣子。

“沒事,沒事,公子不用自責,大家都只顧看燈呢”。女子說道,臉上泛起了紅暈。

“關青雲,快走啊。”好友催道。

“好好,這就來,這就來。”關青雲一邊說著,一邊還痴痴的盯著女子。

“啊!公子是關青雲?”女子捂著嘴巴驚訝道,臉上羞澀更濃。

“正是在下,敢問姑娘認識我?”

“沒事,沒事。”女子轉身離開,有點像落荒而逃。

“小姐,小姐,等等我。”女子的丫鬟趕忙準備追過去。

“哎,敢問你家小姐尊姓?”關青雲一把扯著丫鬟。

“我家小姐姓唐,你拽住我幹嘛,還不快放開。”丫鬟說完就追著小姐奔去。

“唐家小姐?這鎮上姓唐的就一家,難道是?”關青雲一怔,隨後大喜。

天空的圓月似乎更亮了,照著這上元燈火,果然是:東風夜放花千樹,一夜魚龍舞。

……


比日夜相思更悲的是,你還不知道,思念之人已經永不相見

三個月前,匈奴來犯,邊塞告急。

節度使募兵,關青雲應召入伍。

這一戰比想象的慘烈不已,戰爭已經持續了三個月,數千大唐軍人已經陣亡在沙場。

關青雲在老曾等老兵們的指導和呵護下,幾次僥倖死裡逃生。

白天征戰,夜晚有的時候睡不著,大家都會說著各自的故事。

一次,在關青雲說了自己和唐小姐的故事後,老兵們開始經常拿此事逗關青雲。

但隨著戰爭的愈加白熱化,這個話題已經提的很少了。

只不過今晚老曾看著一直默默無語,始終在發呆的關青雲,忍不住提了一句。

聽到關青雲的回答,老曾也半天不語,最後嘆了一口氣。

“匈奴的攻勢一天比一天兇猛,我也不知道我們能不能贏,希望我們都能活著回去吧。到時候你見你的唐小姐,我見我的乖女兒。”

關青雲沒有說話,繼續盯著那殘月。

殘月躲進了雲中,無定河邊一片黑色。

……

三日後,在一場戰鬥中,關青雲陣亡。老曾把他就地埋在無定河邊。

……


一個月後。

天上又一輪殘月。

唐小姐披著外衣,看著窗外,彷彿在對著月亮說話,又彷彿在竊竊私語。

“關郎,最近好幾次夢到你,你還是那麼清秀俊逸,夢裡的我們在一起看花燈,我好開心。”

“關郎,你一去已經大半年了,應該快回來了吧。沒關係,無論多久,我都在這裡,在這裡等著你回來。”

殘月好像搖了搖頭,躲進了雲裡,消失不見。

……


比日夜相思更悲的是,你還不知道,思念之人已經永不相見

這正是: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深閨夢裡人。


第一次讀到這兩句詩,心靈直接被震撼。腦海中馬上出現一幅幅畫面,以及一個悲之又悲的故事。

於是,我帶著被衝擊的心靈寫出了這個故事。放在文章的前面。

02


這兩句詩歌出自中晚唐詩人陳陶的《隴西行四首》中的第二首。原詩為: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先說詩歌。《隴西行》是樂府《相和歌·瑟調曲》舊題,內容寫邊塞戰爭。這首《隴西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長期的邊塞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

前兩句以白描的手法寫出了唐朝將士保衛邊疆的英勇而慘烈的場面。誓死殺敵,奮不顧身,最終五千將士全部陣亡,死的悲壯。就詩句本身而言,看似沒有什麼出奇指出,僅僅是一個描寫的戰事的畫面,但這確是作者精心布的局,是為了引出全詩的精華,即最後兩句。


比日夜相思更悲的是,你還不知道,思念之人已經永不相見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把殘酷的戰爭現實與閨中相思少女的美夢交替在一起,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這兩句雖然沒有直寫戰爭的殘酷場面,也沒有直接刻畫陣亡將士家人的悲傷,而是匠心獨運,把“河邊骨”和“春閨夢”聯繫起來,以電影蒙太奇的畫面感,將虛實放一起對比,給人以心靈的強烈震撼和衝擊。

日夜相思已經很苦,但在悲傷中至少還有希望,還可以做著夢去回憶過往的美好,暢想未來的幸福。然而,刻骨相思的對象已經不在人世,而思念的人還不知道這一事實,還完全不知道不幸和災難已經降臨,反而帶著殷切的希望,這才是悲中之悲,這才是震撼心靈的悲劇。

這首詩的作者陳陶在全唐詩史上名不見經傳。陳陶,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大約出生在唐武宗會昌時期,早年遊學長安,擅長天文曆象。中進士不成後,就直接遨遊名山。唐宣宗大中時期,隱居洪州西山,後不知所終。

雖然在唐代眾多詩人中默默無聞,但就憑這首詩,陳陶也可以千古留名。這首詩歷來也被評價甚高。明代楊慎《升庵詩話》認為:

此詩化用了漢代賈捐之《議罷珠崖疏》“父戰死於前,子鬥傷於後,女子乘亭鄣,孤兒號於道,老母、寡妻飲泣巷哭,遙設虛祭,想魂乎萬里之外”的文意,稱之“一變而妙,真奪胎換骨矣”。

03


陳陶的這首詩歌以邊塞為題材寫出了那個時代的悲劇,而這種悲劇發生的原因也正是那個時代的現實。

第一,在唐王朝統治的近三百年間,發生了太多的邊塞戰爭。

這些邊塞戰爭直接導致了大量邊塞詩的出現。一方面,從唐朝帝王從李世民開始,大都對開拓疆土有著執著的追求,另一方面,從民眾角度,初、盛唐時期的時代自信,也讓民眾對於從軍封侯等有著熾烈的回應。所以我們能聽到楊炯高呼:“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王維大叫:“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城。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岑參狂喊:“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但是戰爭畢竟是個雙刃劍,尤其對於下層民眾來說,那種士兵的鄉愁、親人的思念、愛人的閨怨必然會時長髮生,而“古來征戰幾人回”,一去沙場,對於親人和愛人來說,可能就是永別。所以,悲劇的發生是毫不意外的。

第二,就陳陶的這首詩而言,悲劇的發生也是因為古代通訊的極為不發達。

對於大部分民眾來說,相隔兩地的人之間的唯一通訊方式就是書信。而書信的間隔時間是很長的,而如果又是在戰爭期間,會更為不便。就像杜甫說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親人去戰場了,可能會完全不知道他的情況,甚至陣亡了都要很久才能知道。所以才會出現這首詩中描寫的悲中之悲,“河邊骨”和“春閨夢”。

比日夜相思更悲的是,你還不知道,思念之人已經永不相見。這就是: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