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感覺現在已經很少聽到有人講武漢話了,基本上都是普通話,這是為啥?

小牛趣玩


怎麼可能,我一個廣東人在武漢,跟他們講普通話,他們非要說武漢話,聽的我都煩,我都跟你講普通話,也應該知道我是外地的,還非繼續講武漢話!講的我又很多聽不懂,最後還得我跟對方明說讓對方講普通話,我聽不懂武漢話!再繼續講我真的想直接用粵語,客家話,潮汕話這些話來跟對方講了,讓對方也來猜猜我說的是什麼!!外地人到廣東的話廣東人也知道跟他們講普通話,雖然都說廣東人普通話不標準,但是廣東人也會用普通話你交流,而不是用客家話或者粵語,或者潮汕話跟對方溝通吧!!都不知道有些武漢人是怎麼想的!!


塵封8


感覺不光是武漢話,好多方言現在都面臨著逐漸消亡的可能性。我曾經問過我上小學的兒子,你們班上還有人會說武漢話嗎?在不在學校裡說武漢話?他說,基本上聽不見,為啥?因為老師-不-讓-說-。所以說,現在的小孩根本就喪失了學說本地方言的空間和環境。

從小孩呱呱落地開始,不管現在年輕的爸爸媽媽是來自哪裡,都很奇怪的憋著一口普通話來和孩子交流,再加上電視上廣播裡,全是普通話,哪裡還有一點方言生存空間。只是在個別地方電臺的部分節目裡,還有那麼一點點的方言廣播。就算是老人幫著帶孩子,老人往往也是憋著一口蹩腳的普通話。你說,這方言在這麼搞下去,可不就只剩下慢慢走向消亡了。

我在這裡呼籲一下,留住方言,從娃娃抓起,從幼兒園開始,普通話肯定是要學,各地的方言也可以加入學習課程,我相信,小孩子在課堂上學說自己的方言肯定會覺得非常有趣。

在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湖南衛視主持人汪涵,我記得他好多年前就自費搞了一個什麼項目,好像就是用影像和聲音來為各地的方言建檔留存。

留住方言,刻不容緩。


形行色攝


從小到高中,我只說武漢話,除了課堂朗讀以外,因為我周圍的同學都講武漢話,老師上課也講武漢話。到了大學,我開始說普通話了,因為周圍是普通話的語言環境,甚至我和武漢籍同學聊天也是用普通話。現在,我和我老婆講著武漢話,我們夫妻兩人對孩子卻說普通話,這股風氣是我帶起來的,因為從大學到工作,我基本是用普通話和同學同事交流(我單位外地人多),用普通話也成習慣了(雖然不太標準),結果跟孩子也講起了普通話,導致孩子現在能聽懂武漢話,卻說不出武漢話了,一說出來就有股子彆扭感,就像我那內蒙來的大學哥們兒一開始學武漢話一樣(插一句,那哥們兒從大學那會兒就很主動地容入到武漢生活,現在武漢話很6,可以說把武漢人的神都學到了,找的老婆也是武漢人),我覺得這樣不好,不會方言就是數典忘祖,好在語言學習也不難(我那大學哥們兒就是個例子),我打算等孩子大點,再讓她多接觸武漢話,相信她在語言環境裡待久了也能學會武漢話的。所以,為什麼現在武漢話少了?一是由於在武漢落戶的外來人口多了,普通話成了交流的工具;二是由於武漢本地人受高等教育的多了,受環境影響,逐漸開始頻繁使用普通話,結果就習慣成自然了。


又啃


那是你接觸的武漢人不多吧,我不是武漢人,在武漢上班經常見客戶。我跟客戶講普通話,客戶跟我講武漢話,都能懂。可能是武漢話比較容易懂吧。

在杭州上班的時候,杭州人講本地話的就少,講了也聽不懂。上海也是。山東嘛也是聽不懂,但客戶還是比較喜歡講地方話。

我是90後,個人感覺,上一輩的人都願意講地方話,到我們這一代了都習慣講普通話了。確實是方言都慢慢的消失了。方言還是要繼承啊,畢竟是地方的文化,消失了蠻可惜的。


飯飯吖丶


不光是武漢,在全國已是普遍現象,特別是南方,我作為本地土生土長的長沙人,但我女兒一句也不會說,教她也不想說,為何?這就是國家大力普及普通話的結果,加上現在的生活環境,各大城市隨著流動人口越來越多,普通話成為更適合交流的語言,學校老師講普通話,孩子之間講普通話,外面所有人都講普通話,這到底是好是壞?就我個人認為,對於這種現象我非常惋惜,方言作為一個城市非常重要文化標誌,現在正在慢慢消失,我始終認為普及普通話弊大於利,普通話從小不會長大自然就會了,但方言小時候不會,不在那個的環境裡成長,長大就真的不會了,更別說地道的方言。但這種情況確實是社會發展的結果,隨著時間的流逝,估計全國各地的需要會逐步慢慢同化,最終形成僅有細微區別的“特色普通話”,實在令人扼腕。


詩小淇


之前回答過一個相關的問題,我來發表一下自己出現的看法。

首先我身邊很多人,尤其是中年歲數的武漢人,還是說武漢話為主,因為武漢話是他們的方言,出了幾十年,一下子不會改變。

例如我們有時間路上走,坐公汽或者坐地鐵,基本上上了歲數的武漢人全部是說武漢話。基本上武漢人的普通話說的也非常的差。他們的普通話裡面也會夾雜很多武漢話的發音。

但是現在武漢的年輕人主要是普通話和普通話夾雜著說。例如我老婆她跟我就說武漢話,跟她爹媽就說普通話。但我老婆跟他的一些同事和朋友有時候聊天也會說武漢話。

例如我老婆的堂哥跟她兩個人經常聊天就用普通話聊天。我也問過他堂哥為啥不用武漢話,他堂哥說在公司員工之間都用普通話說習慣了,哪怕有時候遇到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也不用武漢話聊天聊天,也不覺得彆扭。

但是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就是,現在很多80 90後00後的孩子,武漢話已經說得不是很標準。

很多武漢的年輕人,他們的小孩子基本上完全不說武漢話。

可能現在我們也能注意到,現在很多小孩子,哪怕他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他們基本上都不說武漢話了。

這個現象可能是因為孩子們從上幼兒園開始,到上小學,教學,交流都是用的普通話,而且在家裡父母也跟他們用普通話聊天。所以久而久之,他們的意識裡普通話是第一語音,武漢話反而就不會說了。

對於這種現象,語言學家有很多的擔憂,很多人也在做方言推廣。例如汪涵就致力於湖南方言的搶救和推廣,阿里巴巴也成立了方言拯救的基金,著名學者馬未都也在呼籲要保護方言。

在武漢著名的相聲演員和藝術家陸鳴老師,他也經常會發很多小視頻,用武漢話解釋各種語言現象。

所以我個人覺得,可能再過幾十上百年,不光是武漢話,蠻多方言都會慢慢消亡。文化雖然趨於大同,但是方言我覺得還是有必要保留。


花樣武漢


武漢人說普通話不奇怪,因為武漢這邊很多地方流行黃陂話,甚至不是黃陂人都說一口流利的黃陂話!我們全家就都講普通話!那樣方便孩子朗讀!也方便和外地朋友打交道!誰知道,孩子長大了竟然一句武漢話都不會說了[我想靜靜]搞得我很尷尬,在外面買東西孩子都很吃虧因為別人把他們當外碼[靈光一閃]臨大學報道前夕我給他們惡補武漢話,笑死人啊!他們講的時候就像外地人模仿武漢人講話[捂臉]我傻了!


特技電報


我說個笑話,前天有個浙江的車把路堵了,我按了兩聲喇叭,下來一個武漢口音的,說按莫事?我說你把路堵了,他一聽是正宗的武漢聲音,馬上不做聲了。現在武漢的特點是武漢人講普通話,外地人講得一口的武漢話。在地鐵上可以經常聽到和朋友聊天全是武漢話,接到家裡的人電話馬上一口鄉音😬


大小老虎zbh


我家裡交流全部是武漢話,外面武漢話,普通話都說,武漢這種現象很多,只是樓主沒注意而已,什麼環境說什麼話。我好多大學同學外地的也學武漢話,和我們交流也用武漢話,到了別的環境說普通話,回了自己老家也說家鄉話,沒衝突。


3869796137602


武漢話沒人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武漢對於周邊人口的吸納主要來自湖北省,然而湖北省的很多方言與武漢話並不是一個體系,學習起來難度比較大。

武漢方言屬於西南官話其他屬於西南官話的湖北城市還有,荊州、襄陽、十堰、宜昌、恩施等;而屬於江淮官話區(楚語)的有:黃岡、孝感、黃石等;屬於贛方言區的有:赤壁、咸寧、大冶等。所以江淮官話區和贛方言區說武漢話,就無法無縫對接,而且從距離上看,這不同的兩大方言離武漢更近。

這一點,在四川和重慶地區就完全沒有問題,成都周邊和重慶周邊基本就是四川話,不存在學習轉化的問題。

二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改開之後,武漢經濟發展緩慢,在武漢有錢有地位的人往往不是武漢本地人,武漢話根本沒有上海話或者廣州話那樣的光暈效應。所以沒人學。

比如,目前江北漢口黃陂人和新洲人等買房入戶很多,黃陂話也算是武漢方言一種,但是並沒有人以會這種方言為榮。

三武漢高校眾多,所有的學校師生都是主要有外地人組成的半封閉“象牙塔”,師生根本沒有很強的本地化意願和需求,加之長年累月外地人口的稀釋,在大範圍區域,武漢話反倒更像外地話。比如武昌地區洪山地區還有新興的光谷新城。這種情況會繼續下去,原生的說武漢話的人群將會越來越少。

四武漢話起源於碼頭文化盛行的區域,雖然,據考證,很多京劇發音咬詞有武漢話(湖北話)的痕跡,民國的電影中彪幾句武漢話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從文化影響力上說,武漢話離白話、閩南話、江淮話、四川話、西安話等有差距,甚至也不如現在的湘方言。

五作為方言的推廣機構,武漢話沒有像芒果臺那樣的地方媒體(或者汪涵這樣的主持人)推波助瀾。如果現在有幾個譚鑫培,或者武漢話可以重奪第一好聽的方言。

六曾幾何時,武漢人是相當排外的,不會說武漢話,在一些服務窗口會當做二等武漢市民,所以,有些人因為逆反而放棄學說武漢話。

七據個人推測,武漢話消亡會加速,而且不可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