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和曹植真的是被曹丕殺了嗎?

娛樂前前沿


  •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於洛陽。曹丕從鄴城至洛陽繼位丞相、魏王,同年受禪登基,建立魏國,是為魏文帝。縱觀曹操的眾多兒子中,曹丕既沒有曹植的文采,也沒有曹彰的勇武,更沒有曹衝的睿智。但最後的繼承人卻是他。一直以來能對他地位構成威脅的其實就只有曹彰曹植和曹衝
  • 首先曹衝十三歲就病逝了,所以曹操說曹衝病逝你幸甚。
  • 其次,在曹丕從鄴城赴洛陽繼位時,曹彰也趕了回來,問賈逵‘璽綬所在’。言語中無不透露著爭嫡之心。隨後曹丕順利繼承父業,封曹彰從五千戶增加為萬戶,但也奪了其兵權。曹彰多年征戰沙場,在軍中有戰功和威望,所以曹丕不得不防著他。其實,曹丕稱帝后,不只防兄弟,還防外戚,防宦官,防宗親,防士族。曹操的部將在曹丕時期都不得寵,幾乎全部死於非命,張頜戰死於漢中、徐晃戰死於上庸、張遼在曹丕即位兩年後病故,于禁更是被曹丕羞辱而死。宗親家族中,夏侯惇曹仁死的早,曹洪夏侯尚與之不和,雖不是直接致死也是間接而亡。曹丕大力消弱宗親力量,削奪藩王權利,更讓藩王的封地時常變更。曹魏藩王沒有治權和兵權,舉動受到嚴格監視,形同囹圄。這個政策雖然吸取了漢朝諸侯國作亂的教訓,卻留下隱患,導致宗親勢單力薄,日後無力阻止外臣奪權。所以曹彰的處境也是悽慘,心高氣傲的他不久就去世了,年僅36歲。後世皆認為是曹丕所害。如《魏氏春秋》所說:“故來朝不即得見。彰忿怒暴薨”。也有傳說是曹丕與曹彰對弈時暗中安排下人端來毒棗讓其食用後毒發身亡。綜合分析
    曹彰氣死的可能性比較大。
  • 再說曹植,文采出眾,才華卓絕。但文人氣息太重,行為怪常。曹操在時,其屬下宗親大將們就不喜歡曹植的書生氣,行為狂。後來曹操病逝,曹丕繼位,對這位與自己直接競爭大位的親弟弟施展手法諸多。比如多次轉移其封地,令其不能在本地鞏固勢力,諸兄弟封邑雖多卻無兵無權,沒有參與朝政的資格,而且對兄弟本國監察甚嚴,甚至兄弟之間彼此多相聚幾日的權利都沒有,竟與坐牢沒有區別。世人皆知曹植的《七步詩》,其實曹丕至死都沒有對曹植下手,如果以寫不完詩來殺害曹植,一來其母卞氏勢必不同意,二來會給自己留下千古罵名。所以曹丕認為曹植活著總比死了好,曹植則認為自己碌碌無為地活著還不如死了。曹丕死後,曹植又多活了六年,寫下無數的好詩好文章,也算是結局圓滿吧。

史客不輕鬆


曹植死在曹丕去世後,自然不可能是曹丕殺的,甚至“七步詩”的故事也並不可信。而《世說新語》說曹丕毒死了曹彰,這個故事漏洞重重,不是真的。雖然不能說曹彰百分百不是曹丕所殺,但沒有證據的事,我們只能“疑罪從無”。


先說曹植,大家都知道,二人為爭奪曹操的世子之位相爭不斷。最終,曹操選定了曹丕為世子。曹操死後,曹丕即位為魏王,不久逼漢獻帝禪讓,自己做了皇帝。之後有個著名的“七步詩”的故事。曹丕欲殺曹植,曹植七步成詩,然後曹丕不得已放了曹植。事實上,“七步詩”的故事並不見於正史,這首詩也沒有存於曹植的文集。它和曹彰吃毒棗身亡一樣,都是《世說新語》中的故事。世說新語不是史書,而是小說。事實上這個故事也不合邏輯,且不說作不出詩就殺人特別兒戲,單說讓曹植七步成詩這個事情,你怎麼知道曹植會不會隨口唸出一首早年就想好的詩?這種方式本來就很弱智啊。



真實的曹植,在曹丕在世時,確實不是很得意,從臨淄侯徙封安鄉侯、鄄城侯,後晉升鄄城王,又徙封雍丘王,不過曹丕也還給他加了五百戶封邑。曹丕去世後,曹叡即位,對曹植繼續防範,徙封東阿王、陳王,於太和六年去世,年僅四十一歲,不過這已經是曹丕去世六年後的事情了。


然後說曹彰。作為曹操最會打仗的兒子,黃鬚兒一直是父親的驕傲。他的理想也不是政治上有所抱負,而是做一個武將馳騁沙場。他北征烏桓建立軍功。在曹丕即位後,把曹彰的封邑提升到萬戶,後將其從鄢陵侯晉升為公爵,不久又封任城王,是曹魏第一個封王的宗室。黃初四年,曹彰進京朝覲,卻突發疾病而死。於是《世說新語》又寫了一個故事,說曹丕因為忌憚曹彰帶兵的軍事能力,邀請曹彰對弈,期間請他吃喜歡的烏棗,曹彰就被毒死了。而這個故事也被證明為假的。因為諸侯王進京是農曆五月,烏棗那時候沒有成熟。和“七步詩”一樣,小說家言,不足為信。

其實,曹操的二十幾個兒子,除了在曹操生前就病逝的那些之外,其他在曹丕在位時都今生爵位,一個個封侯、封公、封王。如果說曹丕要殺曹彰、曹植,難道其他兄弟都不用擔心嗎?好像也說不通。曹丕對兄弟們其實真的不錯,連曹植這個死對頭都能封王,加封邑,其他人更不在話下了。所以,說曹丕害兄弟,不可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