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買房,是上車還是入坑?

諞個閒傳


現在買房,上車還是入坑?當然是上車了!

疫情結束之後,一些新樓盤房企可能會採取降價的措施。如果說所有的樓盤都統一降價的話肯定是不符合現實的。但是房企為了能夠穩定當前的局勢以及現今的一些市場份額,新樓盤可能會有采取降價價格戰。

原因是:舊樓盤降價的話會引發起一些老住戶的不滿。所以如果你在這個時候買房子的話可以考慮一些新樓盤的購買。

如果你關注最近的媒體新聞的話就會發現,一些地方政策已經開始發佈了一些樓市的利好政策。例如減緩土地出讓金支付、放開銷售資金的監管甚至會要求取消限貸等措施。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積極救市。

按照目前的情況來說,這些都是暫時並且不能夠起到馬上見效的作用。對於現金流很緊張的公司來說,如果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不能夠有銷售額很大的可能救市大房企割肉買房、小房企的生死攸關的時刻了。

所以,現在能夠成交金額對於他們來說是救命稻草,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能夠小幅度降價。

我們再來說一個很現實問題。鍾南山對於疫情的判斷結束於4月底。按照我國經濟貸款來看,房企們在第四階段就會進入償債高峰期,所以現階段如果在籌集不到錢的話,到時候可能連自己基本的債務都還不起。

所以接下來的這兩個月時間其實是最好買房的時機。而且有一個定律就是,最先入場的機會肯定會比後入場的多。因為剛開始是剛需,但是後續要看剛需群體的成交量帶動。

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一定是題主需要考慮的。那就是不要為了買房而買房。現在市場上炒房的人已經很少,很多人買房真的是因為剛需。如果你剛好缺一套房子,也可以再三考慮,以及觀察地段、離你工作地方遠近等等作為參考。

畢竟房子是你在城市遇到困難之後的棲息地。




金巢網


有剛需任何時候上車都不晚,買房的好處1能避免資金通貨膨脹,2能貸款銀行低息用來抗通脹,3租房的話房租算支出費用,償還房貸是資產,4這次疫情租客跟業主的區別已然體現,5你賬戶裡的公積金可以得到合理使用。但是弊端就是流通性不好,首付對於一般人手裡的現金流都是一次考驗,綜上所述,還是利大於弊,隨大流一般也不會太吃虧


薩摩先


面對房地產市場的不穩定,剛需購房者正在猶豫不定,買了房子又怕價格下降,不買房子又害怕價格繼續上漲。

上車還是入坑,這不能一概而論,我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出現。

現在購買房子是上車還是入坑?如何防止入坑?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一:現在購買房子的情況。

房地產市場不穩定,隨之購房者的心態也越來越不穩定了,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性。

理性的分析房產現在情況,指點一條明路,讓購房者自己來參考,最終選擇。

1.購房上車利好因素

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我國房地產市場19個城市出現零成交,導致我國多個城市紛紛推出“救市”政策。


救市政策根據每個城市發佈的政策都不一樣,公積金二套貸款,首付下降到兩成,購房即可入戶當地城市,購房還有補貼金100元~500元不等每平米,還有很多政策,對我們的購房者都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在近期我國房地產開發商需要大量的資金迴流,也紛紛推出了各種優惠,來吸引購房者購房。恆大大的老套路就不能去觀看了,確實價格沒有任何優惠,反而還貴了。而其他一些開發商,他們需要資金的費用確確實實給出了真正的優惠,雖然優惠力度不大,300~500元每平米,再加上補貼,我們每平米也可以少個六七百塊錢,購買100平方的房子也可以少六七萬。

2.LPR利率的來臨

3月1號LPR利率來臨,在此之前我們使用的利率為基準利率4.9%,而現在的LPR利率一年期為4.05%,5年期為4.75%,而且LPR利率每個月20號更新一次。

只有我們的房貸通常都是選擇一年更新一次的LPR利率。根據我國近30年來,貸款利率的變化,在90年代我國的貸款利率為15%,到2010年貸款利率為6.5%,2015年貸款利率為4.9%,一直到2020年LPR利率的來臨4.75%。

利率在逐漸的下降當中,估計在2030年我國的利率下降到為3%,2050年利率下降1.5%。有這樣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參考了全世界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降息是必然的趨勢所在。

3.國家的政策實施到位。

2019年我國出臺了620次的房產政策調控,2020年估計政策調控將會達到800餘次。在2019年的調控中已經出現了效果極為明顯。

堅持房住不炒,讓房子迴歸到居住的狀態,今年炒房客明顯就已經少了很多二手房,也紛紛有降價出售的場面出現。

全國多個城市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政策,來預計房地產市場房價漲得過快的情況,如海南推出了取消預售房模式要開發商現房出售。

……

根據目前的情況,看來我們買房不是入坑而是上車,國家出臺多種政策來壓抑著房價上漲過快的,也有相對應的救市來讓我們購房者更容易的購買到自己合理的房子。

二:防止入坑

購買房子入坑是很多購房者所擔心的問題,我們要提前做好防範入坑的準備,這樣讓我們的風險降到最低。

購買房子不可以阻止意外的發生,但可以防止意外的到來。

1.一手房購買房子防止入坑

目前受疫情的影響,雖然很多開發商已經在逐步的降價來讓自己的眾多資金回籠,但是我們還是要選擇有實力的開發商來購買。

2020年在過去80多天,我國房地產企業倒閉,已經達到了150餘家,平均每天倒閉兩家,均為中小型房地產開發商。


選擇大的開發商,可以有效的預期在交房之前,我們的房子不會變為爛尾樓,房子一旦變成了爛尾樓,我們再想維權這個是很難的事情了,開發商的資金首先是會給到施工人員,然後再到我們購房子的。

2.二手房防止入坑

二手房的購買也跟一手房一樣,房子表面上看上去沒有任何問題,業主也願意降價出售給我們。我們先了解業主有沒有把房子再進行二次抵押給別的民間貸款。


再次去房管局確認查檔,能保證房子的安全性,同時又能查看出業主是否進行了一房多賣。

3.害怕購買房子後降價下降

購買一套房子我們是很不容易的,花光了6個錢包的積蓄,才能按揭購買到一套小小的房子,當然害怕購買的房子價格就會進行下降。

無論一手房還是二手房,在房子購買之前,我們先查看一下去年這個城市房價的走勢所在,再看一下今年一二月份房價是否出現了大漲或者大跌情況。


一手房開發商降價較多的出售,建議先等一等,還有二手房,這方面均出現有價無市,可以再觀看一下市場的成交週期,還有月租可能降價多少,才肯成交的話,這樣更有利於我們在後面談價,這方面得到充分的發揮。

……

購買房子之前,我們適時的留意一下當地的開發商實力和二手房的業主房產情況等綜合因素才可下手購買,一旦入坑很難搞定。

三:總結

根據我國多個城市的調查報告中顯示我國還是有很多城市的房價還在上漲的趨勢當中,所以選擇上車是為合理的,要不然以後房價會只有更貴了。

房子入坑,雖然說有大部分城市價格上漲,但是還有部分城市價格是回落的,我們要看成這些因素才好判斷下手買房不要掉進坑裡面,到時候一堆的麻煩事又出現了。

我是有點意思A,熟知房產交易售後流程,一手房買賣房產專業知識等一系列房產問題,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有點意思A


小菜建議,不管是剛需,還是投資,缺乏雄厚資金實力和充裕現金流動性的,儘量暫緩買房!

為什麼國內疫情形勢好轉,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樓市逐步復甦的時候,小菜仍建議暫緩買房呢?主要是基於以下一些分析,僅供參考。

第一、國內疫情形勢好轉,經濟復甦在即,地產銷量穩步回升

01、疫情好轉,經濟逐步復甦

1月20日,國家衛健委宣佈新冠肺炎為乙類傳染病,但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此後,全國性防疫工作逐步展開,商家關門歇業,商業、商務、售樓等活動暫停;行人歸家,減少不必要的社交、商務往來,全國多數行業經濟數據因此持續下滑。

截止3月下旬,全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增病例持續減少,除境外輸入性病例外,國內疫情形勢喜人,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經濟形勢持續向好。

02、隨著商業活動恢復,地產銷量持續回升

從地產行業看,隨著房企陸續復工,不管是原有項目施工,還是新項目開工,在工程進度上都將得到恢復;在銷售端,線下售樓部陸續開放,銷售呈現回暖態勢。

房產中介也陸續開門營業,經紀人逐步轉戰線下服務,二手房交易量明顯回升,尤其是深圳、成都、西安、杭州等9個城市,成交量已超越2019年第4季度水平。

可見,得益於疫情形勢的好轉,“一城一策”幫扶措施,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大家對未來經濟的預期在轉好,在這種形勢下,房產交易量持續回升就是正常的市場反應。

第二、國外疫情形勢嚴峻,疊加國外缺乏抗疫經驗和體制劣勢,很可能會拖累國內經濟復甦和抗疫成果

01、國外疫情形勢嚴峻

截止目前,國外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已經超過20萬人,形勢嚴峻。

其中,北美、西歐、日本、韓國是我們商品的主要出口地,也是主要的上下游產業地。

韓國借鑑了中國抗疫經驗,目前疫情防控形勢較為樂觀;北美和西歐在確診病例後,由於沒有經歷過類似事件,沒有應對全國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加上體制上眾所周知的一些原因,沒能及時採取有效的防疫措施,錯過了最佳的防疫窗口期,導致疫情形勢惡化。

02、國外的疫情將拖累國外的經濟

疫情持續蔓延,各國陸續採取了防疫措施,包括像關停人口聚集的商業場所,行人減少不必要外出等。可以預見的是,各國的經濟也將遭受疫情衝擊。

比如,美國股市先後在10日內,出現了4次熔斷,市場恐慌和避險情緒可見一斑。要知道,熔斷機制自1988年建立以來,只發生過1次熔斷。

03、世界經濟一體化,國外的形勢惡化也將拖累中國經濟

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新感染病例逐步減少,經濟開始復甦,但目前的監測數據顯示,國外輸入性病例開始新增,這將給國內疫情防控帶來新的挑戰。

同時,國外疫情持續惡化,相關的經濟活動暫停,則基於經濟一體化關聯的中國相關上下游產業也將因此暫停。

比如說,美國疫情防控,蘋果公司關閉實體門店,如果蘋果公司暫停運轉,國內為蘋果公司代加工或者提供配件服務的供應商也得跟著停業,那中國復工復產對這些上下游產業來說是沒有多少意義的。

04、國外疫情蔓延,現金流吃緊,經濟持續低迷,消費市場也將萎縮,國內出口會進一步下滑

這個情況在國內已經出現過,央行作為最後放貸人,得益於央行的“放水”,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流動性危機目前看是沒有的。

但國外的國家眾多,每個國家對疫情的重視程度不同,疫情防控形勢就會呈現不同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就難以形成統一、有效的抗疫模式,不利於全球一個節奏地防疫。

也就是說,隨著全球化帶來的人員流動,英國疫情好轉了,德國沒有得到控制,人員相互流動後,交叉感染問題不容易解決,全球整個疫情防控就比較難,疫情持續的週期就比較長。

這將拖延全球經濟復甦,各國經濟持續低迷,消費者購買力持續下降,也將拖累中國產品出口。

也就是說,即便中國復工復產了,但外需不足,生產的產品沒人買,出口創匯就很困難。

綜合本節分析,國外疫情嚴峻,經濟持續低迷,流動性不足,消費下滑,也將負面影響國內關聯的上下游產業鏈,並影響對外出口。

第三、現在買房,是上車,還是入坑?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中國又是全球製造中心,關聯數個上下游產業,在疫情面前,即便自己做好了,但中國經濟也難以獨善其身。

買房是重大資產購置行為,不管是一次性付,還是加槓桿買,都應當充分地預見世界疫情形勢對中國疫情和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也要充分預見疫情影響的長期性,在這個基礎上,再談買房時機問題。

01、充分預見和準備好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後,帶來的流動性危機,甚至引發全球性經濟危機

“出來混都是要還的!”

97年金融危機,08年經濟危機,10年一個輪迴,危機週期性發生,大家要有心理準備,不要過於樂觀。

美股10天內4次熔斷,這既是向市場預警,又反映出市場的恐慌情緒;套現離場,保持手上充足的流動性,這是應對危機的有效方法。

美國經歷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比較多,在預判危機和應對危機上有一套合理的經驗,這就好比我們經歷過SARS,在應對疫情上更有可取的經驗;“山雨欲來風滿樓”,大家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宜輕視市場信號。

02、新基建計劃的提振作用

前段時間,國家公佈了新基建計劃,以工代賑的意味很濃。

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消費和投資。

(1)出口受阻

08年經濟危機雖然過去很久,但西歐尚未完全恢復,向西歐出口下滑;美國貿易戰,向北美、日本出口受阻;世界其他地區貧乏,購買力弱,出口量較小;整個對外出口一直低迷,不得不經濟轉型,三駕馬車中出口下滑了,動能不足。

(2)內需不足

房價高企,房貸高企,作為資金蓄水池的樓市,吸納了過多的資金,大家手上沒錢消費,內需不足,兩架馬車僅剩投資。

(3)目前形勢看,經濟動能唯有投資

恆大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城鎮住房套戶比為1.09,接近世界正常值1.1,房屋總量供需基本達到平衡。

房產投資確實能拉動眾多上下游產業,帶動經濟發展,但房屋總量現狀,已經不允許再大幅依靠房地產投資拉動經濟了,“不以房地產作為短期內刺激經濟的手段”是有道理的。

在這種背景下,三駕馬車僅剩投資,開啟新基建計劃,以工代賑地帶動經濟發展就是順應目前形勢的合理決策。

03、現在買房,上車,還是不上?

綜合全文看,國內疫情雖然已經好轉,但世界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國外疫情持續惡化,不但會給國內疫情防控帶來挑戰,而且也會給國內經濟形勢帶來挑戰。

國家新基建計劃的公佈是逐步實施,既是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準確預判,也是提振國民經濟的合理決策。

(1)哪些人可以任性地上車?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不管什麼類型的需求,收入穩定,現金流充足,沒有危機後顧之憂的,選好城市,選好區位和配套,選好房子,想上就上吧,隨你大小便。

(2)哪些人最好多想想?

疫情1月20日防控,到現在3月下旬,也就是2個月時間,現金流挺不住的大有人在。

如果這次疫情因為國外新輸入病例導致疫情持續,甚至引發經濟危機,現在上車,以後有多少人挺得過去?

因此,現在買房,是上車的機會,還是入坑?關鍵還是在於自身的經濟狀況和未來的收入穩定性。只要自身經濟能承受,資金能合理規劃好,沒有流動性危機,疫情之下,危機之下,買家的議價空間可能更大,“撿漏”的機會難說會更多。


房壇法菜


2020年只過了3個月,但是大家卻好像是過了好久好久?

是的,因為2020年真的太不容易了。

不僅經歷了歷史上最大的疫情之一,而且還看到了美股的2、3、4、5次熔斷,甚至見到了同一天裡十多個國家一起熔斷,一起救市,一起禁止做空的局面。

可謂是2020年禍不單行啊!

那麼對於2020年來說,危機之中往往存在著機遇,那中國的購房者是不是迎來了買房的最好時機呢?

我認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區分對待:

1、考慮你所在的地區;

2、考慮你所要買房的目的;

3、考慮自身的條件和所處環境;

一、考慮你所在的地區;

要知道中國過去的10-20年裡,房地產之所以能夠走出黃金週期,慢牛行情,是因為中國的人口從幾個億攀升到了13億。

中國人口的紅利支撐著房地產的剛需、改善,從而大大刺激了房價的上漲。

但是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看到了中國嬰兒潮的退去、出生率的降低、結婚率的衰退、以及離婚率的增加和老齡化的加快。

在最經典 《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8-2019)》顯示,中國居民已基本告別“蝸居”時代,進入“適居”時代,人均住房面積達40.8平方米。

1978年,中國城鎮和農村的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6.7和8.1平方米,到2016年,這兩項數據已升至36.6和45.8平方米。

也就是說支撐房價繼續上漲的兩大動能其實已經逐步衰退:

一個就是人口增長的動力;

一個就是剛需、改善的動力;

而對於現在來說,為什麼 許多人還在不斷地買房呢?無非就是滿足自身的財富增長需求,而並不是解決一個剛需、改善的問題。

所以,支撐房價繼續上漲的人口紅利和剛需已經不復存在,這就意味著未來並不是所有城市的房價都會在未來繼續上漲,甚至我們會看到一個分化的局面產生。

二、考慮你所要買房的目的;

買房的目的是什麼?

買房的目的無非就是三種:

1、炒作;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家是大力調控房地產市場,住房不炒已經是現在,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方針和導向了,這個無法改變。

因為目前的中國市場房產已經國盛,對比其他發達國家來說,我們的GDP沒有趕超,但是房產的市值已經是別人的好幾倍,這是非常不健康的。如果繼續縱容房價不理性地上漲,無疑是催生一個很大的泡沫。所以,住房不炒是調控的本質,大家一定要注意,也就意味著炒房這條路已經行不通。

2、投資和3、剛需和改善;

這裡我要把投資和改善、剛需放在一起說,因為更容易分辨!!

對於投資來說,現在有些地方的房產是可以的,但是有些地方的房產是不行的!

對於那些有人口紅利支撐的,有人口淨流入的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來說,他們不僅有著自身經濟推動的能力,還有著人口的優勝劣汰,以及強大的配套、醫療體系。是新一代年輕人嚮往的居所。所以,這樣的城市是滿足了一個剛需、改善、甚至投資的需求。

但是對於那些二三四五線的城市來說,人口處於的是一個淨流出的狀態,而且目前的空置率是非常高的。意味著這些城市裡炒房者居多、大量囤積房產的人導致了空置率過高,可是卻有價無市的局面,未來勢必會進入調整。所以這樣的城市是不值得投資的,僅僅可以滿足小部分人的剛需和改善。

三、考慮自身的條件和所處環境;

前面兩點我們既然已經明白了中國房地產的一個未來大的趨勢,那麼就要結合當下的情況作出一個綜合的分析。

2015年是金融市場的牛市,也是國家出臺去庫存的計劃,所以刺激了一波大級別的房產牛市,導致了一部分人的跟風炒作。而房價也是出現了全國性的大漲,漲幅都比較大,整個時間持續了3年左右,從2015-2018!

但是到了2019年呢?其實進入了一個房地產的寒冬週期,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率先進入了調整,調整的幅度也在20%左右。

可是三四五線城市地方房價卻依然高高在上,甚至還有出現有價無市的狀態。所以,照常理,2020年是會進入一個三四五線城市房價補跌,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房價企穩反轉的趨勢。

可是沒想到的是,2020年既然出現了疫情大爆發,導致了房地產“雪上加霜”的局面。

於是我們看到了部分房地產為了自救,採取了一個“降價營銷”的策略,來回籠資金,降價的幅度為25%左右,也就是所謂的7.5折,以恆大為代表。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考慮自身的情況和所處的城市房價走勢來規劃自己買房的行為了:

1、如果是一線和新一線的房產,無論你是投資、剛需還是改善,其實都是一個可以入手的機會,因為之前已經有過調整,而且長期投資價值很高,有人口流入支撐,自然在2020年見到一個好的購房週期;

2、對於那些已經打了“7.5折優惠”的城市,其實開發商已經把本來應該在2020年進入一個緩慢調整的空間,提前放到了年頭進行“促銷”,就是對於剛需、改善者來說是一個好機會,可以大大節省了等待回調的一個時間。如果條件滿足,是可以以剛需、改善為目的作為購房的;

3、但是對於那些沒有參與打折的、三四五線城市的房子來說,未來補跌,進入調整是一個趨勢,現在其實並不是一個購入的好時機,只有等待調整到位,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但僅僅也是滿足剛需、改善;

因此,考慮自身的條件和所處環境來做正確的選擇,是2020年購房者的一個自身素質和要求!


琅琊榜首張大仙


復工最早的並不是房地產行業,地產行業中復工最早的也不是住宅類項目,而是地鐵為代表的民心工程,住宅類的工地基本上都在停工,工人現在大多數還不敢回來開工,因為擔心到工地後需要自費隔離14天,隔離後也不一定100%能復工,與其搏概率不如老實在家等待。

在分析買房上車還是入坑這個問題前,先聊聊當下房地產行業的幾個現象。

1 真正的打折促銷開始了

前兩天回答了條關於天津買房的問題,順便查了下天津最近的房價,從總體來看是微漲,但實際線下到訪房價已經開始下跌,這與平日裡很多人上網查到的房價下降,到了售樓處一問卻上漲了情況正好相反,說明這次疫情確實讓很多房地產開發商挺不住了,雖然表面上喊得很兇,但內裡真的開始著急了。

這套房在網上掛牌價格294萬,但據我詢問中介後得知,最低可以235萬拿下(也許有人會質疑這個價格是否能通過備案價審核,我查了一下完全沒問題,這個平米數摺合下來的價格超過備案價),而且還是現房,當然樓層,朝向,位置等等會有瑕疵,但這個價格確實很誘人了,為免廣告嫌疑就不發佈是哪個樓盤了,只能說開發商老闆姓孫。


因為樓盤降價的事,評論區裡還有不少人發聲想要討個說法,甚至已經在市領導留言板上投訴,但其結果很可能是合同簽了舉手無悔。

現在很多樓盤都已開始了真正的打折降價促銷,區別於二月份恆大領頭髮起的先漲價,後打折的營銷噱頭,如今的開發商確實有點著急了。

2 降息降準是大勢,未來持續是趨勢,但和房市短期內不掛鉤

1.2月份的各種降,各種釋放,各種基建大禮包,各種救市政策,讓人們嗅到了房價再次上漲的味道。

雙降釋放出的貨幣未來大概率是會流向社會的,但很難流入房地產,至少在短期內是肯定不能流入的,現在需要這些錢的,是能為社會提供大部分就業崗位的中小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旅遊,娛樂等服務型行業,

而基建大禮包的效果,可能需要好幾年才能顯現出來,40萬億的刺激必然是分批次進行的,在將時間拉長後,對房市的刺激效果完全可控。可以說現在房市唯一能指望上的就是各地的救市政策,但這些政策必然是點到即止,畢竟誰都不想被請去喝茶。

3 對於開發商來說現在拿地,是上車還是入坑呢

上個月在疫情嚴重期間,2月份土地市場成交總量同、環比均下滑34%和52%,雖然成交數量下降明顯,但拿地普遍溢價成交。

成交量下降源於很多開發商要面對三四月份的還債問題,溢價率上升源於拿地的房企仍然相信未來的房地產行業依然會很平穩,等疫情過去後房價還會平穩上漲。

總體來講,面臨債務困境的房企為了解決債務問題暫時停止拿地,並非不拿地,完全是資金鍊導致,而債務量少,現金充裕的房企仍然繼續上車買地,兩方其實都同時看好未來的房市。

藉由這次疫情期間的賣地,拿地,資金三方來看,地方賣地,國企買地,銀行提供資金,三頭循環氛圍愈發濃烈起來。

對於現在的房市來說,在普通購房者還在猶豫,看不清新基建,雙降,救市政策與房地產關係的時候,一些負債高的開發商和炒房客為求自保已經開始了真正的甩賣模式,而現金流較好或者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國企則繼續看好未來房市。

現在買房,是上車還是入坑

從區域化的角度看,買房分一二線地區和其他地區兩種趨勢,無疑一二線房價在整體看好的情況下,未來還是大概率企穩,而其他地區則要自求多福了。

對於購房者而言,現在是否買房可以從新房和二手房兩方面來考慮。

1 從新房角度入手,一定要慎重選擇開發商

(1)在疫情的照妖鏡下,很多債務高啟的中小房企都面臨著破產,倒閉,清算,重組,淘汰,兼併,跑路等各種風險,對於中小開發商的新盤,在疫情期間儘量不要碰,選擇大品牌的私企或國企相對安全一些,避免未來房子蓋半截爛尾的風險。

從這次疫情對房市的影響而言,所有開發商都不能獨善其身,未來的幾個月是真正拼內在實力的時候,除了百強中的大品牌私企和各類國企央企地方企開發商之外,八成以上的開發商都有過苦日子的準備。

(2)疫情期間買房一定要選擇資金充裕或現金流動性好的開發商,這樣做不單是為了防止疫情期間開發商破產,更是為了疫情過後開發商能把控好樓面質量。

據瞭解,現在很多復工工地,絕大多數都是各城市指定的民心工程,住宅建設工地復工仍然要緩一緩,不能復工就不能建設,就沒法達到樓盤預售標準,這對於開發商來說就是另外一種損失,這些損失在復工後很可能開發商會採取趕工期的方式彌補回來,那麼趕出來的工期質量又會如何呢?

在工地這麼多年,看到過不少質量問題,不能直觀評價哪家開發商不好,畢竟施工的隊伍總在變化,只能說大品牌的容錯率更好一些。

(3)關注國企多一些總是好的,如果遇到國企降價促銷,恰好有符合自己心意的樓盤,那麼不妨仔細考慮一下。畢竟國企對資金沒有顧慮,也很少著急趕工期。

之前說過,國企更注重的是產值,而不是盈利,私企更加看重利潤,這點是雙方本質上的不同。國企在完成產值的情況下,只要能盈利一塊錢就是勝利(誇張但理如此),如果私企只盈利一塊錢,那私企早就關門歇業了,私企的利潤要保證在10%-15%或20%,否則盈利不能覆蓋支出。

2 從二手房入手,一定要多看多聊

對於疫情期間購買力的降低,二手房房主是心知肚明的,在疫情期間各大熱點城市,二手房掛牌數量增幅不小,為何這麼多二手房存量一下子都湧現出來,這裡面有三點原因。

(1)整體購買力的恢復需要很長時間,眾所周知,在疫情過後急需恢復的並不是房市,而是實體服務型行業,雖然遠期可能會因貨幣,基建等政策利好房地產,但在短期內房市裡的每個人都要過苦日子。

而從往年的經驗來看,二手房的流動性本來就差,即便是有賣點的房源通常成交時間也要在3-6個月,這次疫情期間突然冒出這麼多房子,就是二手房主預計到了二手房流動性時間將被拉得更長,打出的提前量。

(2)熱點城市的房價經過歷年上漲後,在短期幾年內利潤空間很難再有大幅上漲,尤其是一些地區在18-19年的逆勢上漲後,房價早已頂到了週期高點。

從資金的利用上來看,熱點地區的房價如果不能在向以往那樣,幾年就有一個大幅的提升,就不如將房產變現,用於其他投資渠道,在房產中壓的時間長了,還有可能隨房產貶值。

(3)高槓杆導致資金鍊即將斷裂的炒房客,急需變現回籠資金,當然這其中也包括購買自住房,但因加的槓桿過高,在這次疫情期間沒有收入導致不能還貸的房主。

從這三點上來說,賣盤的增加並非是恐慌式拋售,無非源於高槓杆的壓力,將往年的房價盈利變現,還有提前掛盤尋求主動。

對於購房者來說,在二手房整體向下的大趨勢下,要做的是多看多聊。

想買哪個小區的房子一定要將該小區歷年的成交均價記熟於心,好據此判斷房主是哪年以什麼價格購入的房產,房子的底價大概是多少。在瞭解了往年及當下小區房產出售均價的情況下,儘量多的和房主溝通還價,基數越大的房產,還價空間越多,而對於一些在短時間內(半個月到一個月)連續降價的房產,基於房主的急需變現心理,談判的空間更大。

小結

對於購房者來說,上車是因為有些開發商已經在真心實意的開始打折了,現在購入的房產價格已然比前期高價時購入的房主要節省了一大筆錢。入坑是即使未來房價還有小幅下降,那麼之前買房的房主炒到了山頂,現在買房的房主頂多抄到半山腰。

對於自住房的購房者來說,對於上車還是入坑的憂慮應該不會那麼大,自住房應該更多的考量居住屬性。


屬狗的水瓶座


大家好,我是ZZ家的小胖仔,榮幸受邀回答~

上車還是入坑我覺得要看我們怎麼來看這麼問他,如果短期來看,很明顯是入坑。因為現在的房價本身已經很高了,今年的這波疫情讓經濟受到了波動,今年的房價極有可能會略微下降的,只要市場成交少下來了,但是房價下跌是大困難,就算下來了感覺也是杯水車薪。但是近幾年房價也不會再怎麼漲的,所以今年買的近幾年有出手的算是入坑了,因為沒有賺到。但是長遠來看就不一樣了,比如七年八年後,房價相比現在肯定又上了一個大的臺階,因為經濟那個時候發展比現在肯定好很多倍了。所以等到七八年以後出手就算是上車了。

以上僅個人觀點,希望能幫到大家。


ZZ家的小胖仔


房市一直是人們每年關心的主題,房產經歷了最好的黃金時代,購房者基本上都享受到了房產帶來的上漲紅利。

今年,房產話題也層出不窮,特別是恆大出現的種種政策,都在刺激著購房者的神經,如果單從房產投資角度來說,房產價格肯定還未見底,現在還只是正常的起伏,如果是剛需,需要改善自身的生活品質,在房價優惠幅度較大的後期時間內,可以考慮入手。


小欣欣xin


是上車啊!以後想上車都不是你想上的。首先你手上現有的錢要跑過物價上漲,錢貶值的速度,二你找錢的速度要遠遠快於房價上漲的速度,這樣你才可能在未來買得了房。所以有錢還是早點上車,越往後難度越大,代價越大!


天府恆大文旅城小徐


這個問題主要是考慮你的實際需求 比如你是剛需 著急用房的話還是可以考慮的 一是因為疫情大部分價格會有所下跌 還有可能會找到性價比很高的 如果你是改善或者不著急的話可以繼續觀望 看中自己意向的小區有沒有降價再出手 當然還是建議暑假定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