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沈城沒有旁觀者!記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志願者

一件件“紅馬甲”,一個個“紅袖標”,一處處堵卡點,一座座守望崗……庚子新春,“新冠”來襲,在瀋陽的大街小巷、鄉鎮村屯,隨處可見他們的“紅色身影”,到處都有他們的值守崗位。廣大志願者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

社區、村屯、企業、酒店、市場、商鋪……宣傳到位,一處不漏;社區門前、村屯入口、主要街路、公共場所、城市環線界道……守望互助,一個也不少!廣大志願者用自己的付出,在沈城大地上築起了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譜寫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書寫了新時代嶄新的城市精神。

戰“疫”,沈城沒有旁觀者!記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志願者

盛京義勇 挺起沈城疫情防控“脊樑”

庚子新春,“新冠”疫情洶湧而來。封閉小區、減少人員流動成了遏制疫情傳播的有效手段。

全市公安機關在短時間內整合“盛京義勇”志願服務力量33.3萬人,與相關部門配合,對重要的出入口崗位派駐“盛京義勇”隊員把守,同時對進出居民進行人員登記、體溫檢測。一時間,一個個懸掛“‘盛京義勇’守望崗”條幅的疫情防控點,出現在全市社區、村鎮、小巷。據統計,疫情防控期間,“盛京義勇”組織網格長、樓長、單元長、院長等看家網隊伍20752個,在小區(村屯)出入口、超市、藥房、市場等重點部位設立守望崗3407處。居民小區、村屯出入口守望崗設置率達到100%。

鐵西分局霽虹派出所社區民警趙彤帶領“盛京義勇”平安志願者將三個老舊小區在入口處增加一道鐵門,實施封閉管理。在瀋河,6名退伍軍人趕到了永環社區警務工作站,戴起紅袖標,參加“盛京義勇”志願者隊伍。短短十幾天內,林盛地區就有200多人自願加入到“盛京義勇”志願服務隊伍之中。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疫情防控期間,“盛京義勇”用行動點燃了志願服務的“星星之火”,為取得瀋陽疫情防控的勝利挺起了堅實的脊樑。

志願組織 彰顯疫情防控的平民擔當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疫情當前,更見平民擔當。

疫情發生伊始,遼寧利州公益機構迅速響應,社工督導、禁毒社工、退伍軍人、志願者聯合成立防疫小組,動員、宣傳、值守、募捐……“你是本小區的住戶嗎?請你過來登記一下。”在各個小區的門口,頭戴紅帽、面戴口罩、身穿利州公益馬甲的志願者,每天都要重複這樣的對話幾十甚至上百遍。為了應對疫情期間人們的心理問題,利州公益志願者還組建了7人心理諮詢團隊,開展線上和線下心理諮詢疏導工作,為數百名服務對象開展心理援助。

在康平活躍著一支由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者和園林工作人員組成的志願服務團隊——康平縣康美園林抗疫黨員突擊隊。瀋陽康美園林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雲祥,帶領志願者和黨員突擊隊員,每天堅守在防疫宣傳、疫情防控、堵卡值守、衛生消殺、勸阻人員聚集第一線。

擋住疫情,讓危險與傷害遠離城市;堅定信心,在戰勝疫情中昂然堅守。一個個公益組織、志願團隊,用自身的參與、集體的力量,彰顯了新時代沈城志願者、公益機構愛國愛家愛社會的良好形象。

全民動員 織就抗擊疫情的“基層防線”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人們經常能夠看到這樣一種場面:小區門前、堵卡站點,或夫妻齊上陣,或全家總動員,宣傳防疫、募集物資、堵卡檢查……

三月沈城,春寒料峭。在大東區二臺子街道前進社區,71歲的孫斌和他的妻子康平依然堅守在12-1號小區門口的疫情防控值守崗亭。2月4日至今,連續50多天,老兩口每天都會準時準點出現在小區封閉值守檢查點,從下午5點值守到晚上10點,嚴格排查、管控每一名出入小區的人員、車輛。

和平區有這樣一個家庭:全家的最高“首長”是瀋陽市文明家庭、全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九大媽”志願服務隊的創始人之一——婁桂英。戰“疫”伊始,89歲的婁桂英就召集一家四代六口人召開家庭會議:“現在是全民抗疫,社區人手不夠,咱不能幹看著,能幫著乾點啥就別閒著!”老人話語擲地有聲,全家老小立即行動。

一個個文明家庭,以家庭成員的集體奉獻引領萬千家庭投入疫情防控;一對對防疫“夫妻檔”,用攜手並肩共同築起抗擊疫情的基層防線;一個個志願者,用奉獻和付出詮釋了“戰‘疫’,沒有旁觀者!”的樸素道理。


帥正新聞、沈報全媒體記者 李欣、李浩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