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森工集團有關情況

吉林森工集團有關情況

一、 基本情況

中國吉林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吉林森工集團”)是1994年經國家三部委批准成立的全國首批57戶大型試點企業集團、全國五大森工集團和全國製造業500強之一。

集團經營區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區,地理座標東經126°17′-127°51′,北緯41°37′-43°51′。轄臨江、三岔子、灣溝、松江河、泉陽、露水河、白石山及紅石8個林業局,地跨柳河、靖宇、撫松、江源、臨江、樺甸、蛟河、敦化8個縣(市、區),經營區總面積134.76萬公頃,佔全省總面積的7.19%。

集團是以經營森林資源為基礎產業、多元化發展的企業集團,實行母子公司體制,由集團母公司、子公司和生產基地三個層級組成。現有一家上市公司、一家財務公司及包括8個林業局在內的全資和控股子公司32戶。集團共有在冊職工3.6萬人,離退休人員3.8萬人。資產總額350億元, 註冊資本50554萬元。集團現在以做強森林經營和木材加工兩個主業,做大上市公司和財務公司兩個平臺,培育森林旅遊休閒、森林特色食品和生態綠化苗木三個戰略產業,退出優化房地產板塊和非主營業務、非控股企業、非盈利企業、閒置資產等五項業務的“二二三五”戰略為產業發展思路。林木加工業規模較大,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人造板、實木複合地板、德式木門、木製百葉窗和木結構住宅年產能分別達到300萬立方米、600萬平方米、20萬樘、3萬立方米和300套。其中,天然礦泉水及功能保健飲料產業發展較快,天然礦泉水年產能210萬噸,位列全國前五名。“吉林森工”母品牌下的“露水河”牌刨花板、“金橋”牌實木複合地板和“泉陽泉”牌天然礦泉水均被評為“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霍爾茨門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

二、 森林資源情況

集團公司總經營面積134.75萬公頃,有林地面積122.30萬公頃,其中天然林和人工林分別佔83.26%和16.74%,森林覆蓋率90.8%。森林蓄積1.87億立方米,其中天然林和人工林分別佔85.77%和14.23%。國家第九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吉林森工集團喬木林公頃蓄積達到164.95立方米/公頃,位居全國已開發林區首位。

三、 天保工程情況

1.實施時間。

天保工程實施共分為三個階段,1998—1999年為試點期,2000—2010年為天保工程一期,2011年啟動天保工程二期,2020年二期工程結束。

2.實施範圍。吉林森工集團所屬8個國有林業局。

3.主要政策。目前,中央財政天然林保護政策主要包括停伐補助政策、森林管護補助政策、社會保險補助政策、政策性社會性支出補助政策、森林培育補助政策、森林撫育補助政策和化解國有林區金融債務貼息補助政策。

4.取得成效。

一是森林資源實現恢復性增長。與1998年比,2017年吉林森工有林地面積達到122.3萬公頃,增加4.1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90.8%,上升了3.1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達到1.87億立方米,淨增3200萬立方米,已經超過開發初期1.76億立方米的水平。在森林蓄積中,成過熟林蓄積7453萬立方米,佔41.6%;現有商品林蓄積9576萬立方米,其中成過熟林蓄積3584萬立方米,佔37.4%。

二是森林質量顯著提高。喬木林每公頃蓄積達到164.95立方米,增加34.57立方米,超過開發初期每公頃158.5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位居全國已開發林區之首

三是森林結構明顯改善。混交林面積比例上升了5.3個百分點,佔有林地總面積的 87.43%。紅松、水曲柳、胡桃楸等7個珍貴樹種蓄積增加了1240萬立方米,佔森林總蓄積的44%。

四是森林生態服務功能不斷增強。森林總碳儲量達到8072萬噸,增加1381萬噸。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年價值達到650億元,增加112億元。實現連續38年無重大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野生動物種群和珍貴樹種逐年增加。


吉林森工集團有關情況


四、2018年度工作情況

1.穩運行穩隊伍,保住了企業生存根基。一是維護了生產經營穩定。各生產企業強化運營管控,整治事故隱患,改造環保設備,維持了正常生產經營秩序。集團實現連續10年“三無”(無重傷、無死亡、無工業火災)目標。二是維護了資金鍊穩定。三是維護了職工隊伍穩定。妥善安置域內7戶停產半停產木材加工企業1976名職工到屬地林業局轉崗就業。

2.謀重組促合作,維護了企業根本利益。一是穩步推進戰略重組。堅定重組重生不動搖,積極與國投集團等央企和方大集團等民企對接商討引資重組。通過專業機構參與論證,探索形成了與國企整體進行重組和與民企實施公益性、競爭性板塊分立重組的思路和方案。二是加快對外合作步伐。與9戶央企、12戶京企開展合作洽談並取得階段性成果。與中石化合資建設長白山天泉礦泉水生產基地、成立銷售公司,累計銷售5.3萬噸,實現收入1.4億元;泉陽泉礦泉水成功中標南方航空公司航班飲用水;與北京住總、城建、首創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木材加工產品進入對方採購目錄,霍爾茨木門用於城建集團北京大興新機場和北土城商務樓項目。森林食品部分產品進入中石化、中石油和首農集團渠道銷售。

3.保生態保民生,守住了企業主責。一是森林資源經營取得明顯成效。全年完成森林撫育101萬畝、後備森林資源培育36萬畝、更新造林1.8萬畝和3萬畝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嚴格伐區設計和作業現場管理,完成15.6萬立方米木材生產任務。實現轄區連續39年無重大森林火災。完成轄區300塊、552公頃違法違規種參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階段性任務。二是林區職工生活得到較好保障。營造林生產杜絕外委用工,幹部職工進山入林作業,人均年增加收入2300餘元。引導扶持職工發展種植、養殖和培植等項目自主創業、增收致富,人均年增收6000餘元。

4.抓改革促轉型,培育了企業發展動能。一是綜合改革紮實有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房地產去庫存、降低期間費用、補機制和人才短板成效明顯。集團管控水平進一步提高,制定實施“三重一大”決策和員工管理等系列制度辦法。瘦身健體有效推進,管理層級由五級減為四級,管理主體由313戶減至276戶;總部職能部門由31個減至15個部室和3個直屬機構;進出口公司等15戶二三級企業股權優化歸併;人造板集團所屬6戶企業不良資產分立剝離。協調省財政撥付“三供一業”專項資金5.9億元,11家“三供一業”單位27個項目已移交21項。二是林區轉型發展取得積極進展。推行“林業局+合作社+職工”經營模式,利用停伐閒置廠房場地發展菌類種植及加工等轉型項目,全年林地經濟實現收入2.75億元。研究論證溫泉氡泉康養基地、林業溫泉醫院和長白山大廈改擴建項目。協調長白山管委會研究推進長白山西坡旅遊集散中心項目。長白山北坡遊客臨時集散中心項目啟動運營。域內綠化苗木基地總面積達4.2萬畝,儲備苗木1400萬株,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205萬元。

四、資源管護情況

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以來,吉林森工集團始終把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培育後備森林資源作為重點工作,加大對森林資源的培育和管護力度,收到了顯著成效。一是嚴格按照工程要求逐年調減木材產量。天保二期木材產量從2010年的89.3萬立方米,降至2015年的54.4萬立方米,降比達到39.1%,直至2015年4月1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二是加大森林資源培育力度。按時完成國家下達的公益林建設和森林培育、撫育任務,優化森林結構,提高森林質量,天保二期累計開展森林培育69.47萬公頃,其中:中幼齡林撫育42.57萬公頃,更新造林1.2萬公頃,改造培育6.15萬公頃,補植補造19.55萬公頃。森林的綜合產出功能、資源儲備功能、生態屏障功能和增匯減排功能大幅提升。三是森林管護體系得到不斷加強。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森林管護體系,做到有專業隊伍、有設施裝備、有經費保障,森林管護責任制進一步落實,對各類森林災害的快速反應能力進一步提高,建設改造管護站點350個,管護隊伍5000餘人,管護面積122.3萬公頃。

四是開展一系列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專項行動,各類毀林違法行為得到明顯遏制。累計清理排查違法違規案件193起,清收林地面積1.8萬公頃。

五、 造林綠化情況

2018年造林面積27074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156;退化林修復面積26797公頃;人工更新面積121公頃;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213718公頃。

六、 林業產值情況

2018年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105.8億元,同比降低13.8%。第一產業產值23.5億元,同比減少5.3億元,降低18.4%。第二產業產值44.2億元,同比減少2.1億元,降低4.5%。第三產業產值38.1億元,同比減少7.4億元,降低15.6%。集團三產產值所佔比重為22:42:36。

產量方面,2018年,木材產量152810立方米;人造板產量115萬立方米,其中中密度纖維板產量累計完成89.7萬立方米、素面刨花板產量累計完成21.9萬立方米、貼面刨花板產量累計完成3.4萬立方米;地板產量393萬平方米;全年完成膠粘劑產量6.9萬噸;礦泉水累計產量64.4萬噸;複合門累計產量219431樘;豐華礦業礦產品主要為球黏土,累計產量4476噸;百葉窗產品產量4609立方米。

七、 國家儲備林建設情況

2017年長白山林區儲備林規劃任務3萬畝,其中臨江林業局1.35萬畝、三岔子林業局1.05萬畝、露水河林業局0.6萬畝,獲得中央預算內林業基本建設投資1500萬元,目前已完成項目建設。2018年規劃任務2萬畝,其中露水河林業局1.2萬畝、白石山林業局0.8萬畝,獲得中央預算內林業基本建設投資1000萬元。項目實施方案已經得到吉林省林草局批覆,作業設計已編制完成,待省林草局批覆後組織實施,預計6月完成項目建設。

八、 國有林區改革進展情況

(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情況

2015年4月1日,吉林省重點國有林區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吉林森工集團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全面落實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做到了“停得下、穩得住、不反彈”的要求,堅決守住“發展和生態兩個底線”,確保重點國有林區的生態安全,森林資源穩步恢復和增長。停伐以來,2015-2017年三年累計減少森林蓄積消耗99.8萬立方米,森林蓄積淨增長870萬立方米。

(二)社會職能剝離情況

1. “三供一業”職能移交情況。吉林森工集團共有11戶企業分別承擔“三供一業”社會職能,人員1522人,淨資產1.8億元,每年承擔費用約1.06億元。截至2017年末,吉林森工集團11戶企業、27個項目全部簽訂正式移交協議,改造費用9.8億元,省財政在承擔50%的改造費用4.9億元基礎上增加森工集團補助資金1億元,合計5.9億元已經到位,森工集團尚有3.9億元改造資金無力支付。目前四個林業局(臨江、松江河、泉陽、露水河)、兩個子公司(通化林化廠、豐華礦業)完成“三供一業”職能實質性移交,兩個林業局(紅石、白石山)移交難度較大。

2.市政職能移交情況。吉林森工集團8個林業局分別與白山市、吉林市簽訂正式移交協議。目前已經完成4個林業局的市政職能移交工作,其他4個林業局正在積極協調地方政府接收市政管理職能。

3.消防職能移交情況。三個林業局所在地方政府明確不再由林業局承擔公共消防職能,因此5個林業局擬通過有償服務方式承擔公共消防職能,地方政府同意有償服務,但未就服務費標準達成一致意見。

4.醫院職能移交情況。吉林森工集團所屬9所醫院,已完成移交1所(三岔子),剩餘8所醫院職能移交工作正在按照《關於吉林省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吉國資聯發:〔2018〕61號)文件要求積極推進,無法移交的醫院將引進社會化資本,進行重組改制。

(三)富餘人員安置情況

停伐後,吉林森工集團採運業和木材加工業1.99萬職工下崗待業。吉林森工集團竭盡全力保民生、保穩定,已將大部分人員安排到森林管護、資源培育、森林防火以及公路養護等崗位,截至目前還剩5663名富餘人員尚未安置。靠停伐補助和銀行貸款為暫未安置人員每人每月發放1500元左右的基本生活費。同時加強培訓,鼓勵支持職工依託林下資源,在不破壞森林資源的前提下,開展特色種養殖、森林綠色食品、林下經濟等產業開發,增加職工收入,努力保障林區社會穩定。

九、產業轉型發展情況

吉林森工集團按照中央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進國企改革攻堅的部署要求,按照“生態優先、產業優化、產品優良”的方針,圍繞優化產業、精幹主業,重構業務格局,完善形成了“二二三五”產業發展新思路,即做強森林經營和木材加工兩個主業,做大上市公司和財務公司兩個平臺,培育健康食品、森林旅遊和綠化苗木三大戰略產業,退出優化房地產板塊和非主營業務、非控股企業、非盈利企業、閒置資產等五項業務。已經謀劃推進24個森林康養旅遊和森林食品轉型項目,與2戶央企、3戶京企就健康食品、礦泉水、綠化苗木、森林旅遊等領域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