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疫去,萬物可期!「春分」後的日子越來越敞亮

庚子年 乙卯月 壬戌日

春來疫去,萬物可期

“水邊新綠野草,陌上桀然花枝”

漢書《春分繁露·陰陽出入上下》中記載:“至於仲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已過半,走過了春寒的料峭,溫暖明媚的春光也開始動人了起來。因為一場疫情,我們難以出門探春,但不妨多打開一扇窗,讓春意自己進來,治癒所有的病痛。

萬物生長,疫情消散

春分是萬物生命力最旺盛的時節,田間作物快速生長,人體新陳代謝也逐漸加快。春分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美好的景色,更是向上的生命力。

隨著多地病例“清零”,國內疫情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一縷春風拂動,萬物欣欣向榮,曙光就在前方。

春分養生,調和陰陽

中醫認為,春分時,上升的陽氣與下降的陰氣逐漸協調,晝夜平均、陰陽平衡,養生應重在調和陰陽。使臟腑、氣血的運作與腦力、體力等身體機能和諧一致。

春來疫去,萬物可期!「春分」後的日子越來越敞亮

庚子年 乙卯月 壬戌日

春分·三宜

溫食

古人認為“春分者,陰陽相半,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時節,飲食調理應以溫和為度,寒熱相配、葷素相搭。

比如在做豆芽、木耳等菜時,加一些蔥姜等溫性配料;吃偏辛溫的韭菜、香椿時,與雞蛋一起炒。

梳頭

春分時節大自然和人體的陽氣都處於升髮狀態,毛孔舒展,代謝旺盛。梳頭可以刺激頭部諸多經穴,讓體內陽氣升發舒暢,疏通經絡氣血。起到滋養和堅固頭髮、健腦聰耳、散風明目、防治頭痛的作用。

搓鼻

俗語說“百草回芽,舊病萌發”,春分是過敏高發季節。日常搓搓鼻翼兩側(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的迎香穴,有利於防止哮喘、鼻炎等舊病復發。

庚子年 乙卯月 壬戌日

春來疫去,萬物可期!「春分」後的日子越來越敞亮

春分·三忌

春困

天氣漸暖,皮膚的血管和毛孔逐漸舒張,循環系統功能加強,供給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讓人睏倦。

早睡早起、適當午睡和鍛鍊,經常按摩太陽穴及曬太陽也有助於緩解春困。

風寒

春分也是早寒與溫暖的分界,持續升高的氣溫下,強對流天氣也開始增多。特別是北方天氣忽冷忽熱,一天之中可能相差6~10攝氏度,出門在外要避風寒。

塵蟎

春天是呼吸系統疾病及傳染性疾病的高發季節,家裡堆積的塵蟎很可能給身體帶來危害。

選擇天氣好的一天進行掃除,先開窗通風,用溼掃防止揚塵。徹底清潔床下、沙發下等衛生死角,被褥等織物拿到室外晾曬。

從春分之日起,黑夜逐漸少去。縱目人間,所到之處皆灑滿春色,一切美好如期而至。

料峭春寒已過,疫情終將散去,所有病痛都會被春天治癒。

太陽留給我們更多的時間去追逐光明,日子也會越過越敞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