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嘗《鬢邊不是海棠紅》,走入民國梨園兄弟情

我從來沒看過耽美、兄弟情,即便是真·兄弟情·許三多,只在小時候看過姐妹情——紅十字方隊,小小的心被感動的稀里嘩啦。

去年大火的陳情令,後知後覺想看的時候,發現需要騰訊VIP就作罷了。室友土豆看過兩集,據說沒看進去。這次我給他推薦《鬢邊》,他也沒看,每天抱著電視看吉林衛視迎接援助武漢醫護工作者回家,看得熱淚盈眶。


角色與人設

沒看過小說,但看了書評,知道作者七年磨一劍,也是電視劇的第一編劇,相信作者會呵護好自己筆下的人物,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即使為了過審,也不會魔改劇本。

尹正飾演商老闆,很有股“痴人說夢,敢愛敢恨”的勁兒,硬拗的北京口音可以接受,吊眼梢的京劇造型很明豔。他有句經典臺詞,“想讓人睡,那叫風騷;想讓人愛,那才叫風情”,如果沒有“川”字的眉頭,他可以說既風騷又風情了。

初嘗《鬢邊不是海棠紅》,走入民國梨園兄弟情

錯過了《大漢天子》,錯過了《神鵰俠侶》,錯過了《新上海灘》,最終沒有錯過《鬢邊》,它成為了我看黃曉明的第一部戲。在這個年齡段的演員裡,他契合這個角色,不管他的婚姻如何,希望他在演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對於在彈幕刷《陳情令》的朋友們,我想說,角色和人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綰綰類卿”終是黃粱一夢。


劇情與背景

大概因為我性格急,喜歡快節奏的電視劇,《鶴唳華亭》和《天盛長歌》前幾集中每集都自帶多個反轉,讓我欲罷不能、四處安利,十多集過後節奏變慢,我便喜新厭舊,再也沒碰過。

相比較,《鬢邊》有些慢,慢到我從第二集跳到十二集,居然接得上,好像坐在程家飯桌上吃了同一頓飯的功夫。

每個人的喜好都不相同,才造就了世界的多元化。雖然我不偏愛,但也知道這部劇注重細節的雕琢,衝突簡單而宏大,

期待劇情發展到國仇家恨的高潮,畢竟在特殊歷史洪流中,感(ai)情(qing)會得到昇華,亦或泯滅,比如《霍亂時期的愛情》,比如《戰爭與和平》,生長於和平年代的我們,只能從小說和影視作品中管中窺豹,感受命運的波瀾壯闊。

初嘗《鬢邊不是海棠紅》,走入民國梨園兄弟情

畫面與濾鏡

電視劇剛剛播出,就受到了觀眾的一致稱讚,因為其電影般的質感,昏暗的濾鏡與院線電影相似,而且更能凸顯細節的捕捉和人物的情緒

雖然我不喜歡鹿晗和關曉彤的定情之作《甜蜜暴擊》的濾鏡,但我同樣也不喜歡《鬢邊》的濾鏡,只因與《如懿傳》類似,從濾鏡中就可以感受到整體氣氛的壓抑,從第一眼就望到了結局,不知道電視劇會不會給兩位主角一個happy ending,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另外,我有一個巨大的疑問,這部作品名字的深層奧義是什麼?瞭解的小夥伴給我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