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的特質:敢為天下先

移民,是落戶他鄉,不再回頭。在他鄉,移民往往與原住民有著不一樣的文化性格。

移民的特質:敢為天下先

京劇《走西口》劇照

一、移民創造的奇蹟

說起移民城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深圳。三十多年前,深圳河畔的小漁村湧入了數十萬淘夢的外鄉移民,隨後越來越多以致上千萬,成就了今天的國際化大都市。它在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常領風氣之先,創造了深圳速度、深圳奇蹟,讓全世界驚歎。

再往前看,上世紀的六十年代,數十萬移民來到開滿攀枝花的四川西南一個叫渡口的山區,在一片荒山上一磚一瓦地建成了今天的西部鋼城。他們用花命名了這座移民城市。

再往前看幾百年,清朝有七次大的移民潮。清朝初期到中期,持續時間最長、移民數量最大的是“湖廣添四川”,徹底改變了四川盆地的人口結構,讓四川重新成為天府之國。清朝中後期,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尖銳,大量貧民迫於生活壓力主動往外移民。廣東人福建人“下南洋”,對東南亞的經濟和文化產生巨大影響;山西人“走西口”,將晉文化帶到內蒙古中西部,促進了當地的繁榮發展;清末,山東人河北人“闖關東”,中原文化進入東北,帶來了東北的興盛。這些都是著名的移民潮。

再往外看,從十七世紀開始,北美大地的移民潮持續了上百年。開拓新大陸,掀起淘金熱,進行黑奴交易,歐洲各國的移民們扼殺了土著文化,將各種外來文化放在北美土地上重新融合,孕育出了與眾不同的美國文化,最後創造了一個超級大國。美國的強盛能夠持續至今,也完全是靠持續不斷的移民帶來的

移民的特質:敢為天下先

二、奇蹟來自移民的創造力

移民分主動移民和被動移民兩種。主動移民是為了財富,為了自由,出於對未來的憧憬,遠走他鄉。被動移民是被強迫、脅持,背井離鄉。中國人安土重遷,“添四川”“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都需要極大的勇氣。

在一片新的土地上,不同語言、習俗、觀念的人們,為著不同的目的組成一個新的群落。曾經有過的榮耀和罪惡都沒有人知道,所有的人都像一張白紙,一切從頭開始。在智力和閱歷上,移民們又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在原來的土地上有過經歷和磨鍊,在思維和技能等方面有一個較高的起點。

原住民生活在原有的文化氛圍裡,做事情有更多的瞻前顧後。移民都是有勇氣的人,沒有戀鄉情結,沒有歷史包袱,只有義無反顧,只能一往無前。在新的環境裡,他們在觀念的碰撞中,在文化的交流中,重新創造,重新積累。舊的體制不起作用,舊的觀念難以束縛他們,一切不可能的事情他們都可以去嘗試。稍有適宜的環境,他們就能迸發出極大的創造力,催生出新的經濟形態、新技術、新文化、新道德、新思想。這就是

移民的特質──敢為天下先

所以移民往往具有比原住民更強大的創造力。

移民的特質:敢為天下先

三、四川移民是一個好案例

歷史上有兩次大規模的“湖廣填四川”。第一次是明朝初期,四川經過多年戰亂,人口銳減,大批湖南、湖北等省農民“奉旨入蜀”。第二次在清朝。四川經過80年的戰亂和自然災害,順治十八年時人口減至僅8萬人左右,大部分土地荒蕪。順治十年開始推行獎勵移民,大批湖北、湖南、廣東等十餘省的農民“進川立戶,開耕就食”,一直延續到乾隆中葉,歷經100多年,四川人口增至700多萬。第二次“湖廣填四川”是四川人口的大換血,今天的四川人絕大部分都是這些移民的後代。

四川民間有個傳說:很多老農喜歡揹著手走路,別人問他們是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被綁著來到四川的。這種被迫移民是清初移民的情景。而後,南方各省逐漸流傳一個說法“四川是插根筷子都會發芽的地方”,於是大批移民主動湧入四川。主動移民常常整村整族地遷徙,部族內盡力保持原有的習俗和文化。至今,在成都、隆昌等地還可以看到保持著百年舊俗的客家村落。

移民們敢字當頭,創造了令人驚羨的成就。試舉幾例——

康有為“公車上書”中,有71個四川人列名;“戊戍六君子”中,四川人有2人;孫中山追封的4個大將軍中,四川人有3人;民國初期留法學生中,四川人最多;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中,四川人就有4人。改革開放後,四川人成立了全國第一個鄉人民政府,在《人民日報》上刊登了第一份產品廣告,發行了第一張股票,成立了第一傢俬營金融機構,組建了第一家股份制金融機構,開辦了第一家典當商行。四川人下深圳,闖海南,走中東,去俄羅斯,到西歐,去南非,闖蕩天涯。四川是一個盛產新生事物的地方,移民的後代仍然保有移民的特質。

移民的特質:敢為天下先

遷徙,其實是人類的常態。每次人口的大遷徙,都會帶來文化的大交流、大創造。今天的美國總統要限制移民了,好,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