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神游」之旅,收获了哪些快乐?

中国园林以写意为造园前提,使得园林获得超越物像的极大自由度。

园主人建造、使用、解释园林的过程接近天马行空的「神游」。

文人皇帝乾隆帝是玩「神游」的高手。客观上讲,因为他有一帮后援团队辅助,使得与他相关的诗文画作档案文献能够很好地留存。

虽然在民间文人留存下的文集中,也能读到神游的传统,然而没有乾隆帝文献详细系统,所以就以此特例介绍一下中国写意园林的「神游」用法。

乾隆帝是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标志性人物。与每个国家领导人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搞活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治国的重点。在国库充盈的情况下,皇家工程成为散财于民,增加流通的重要手段。

乾隆的「神游」之旅,收获了哪些快乐?

△《乾隆南巡图》徐扬·清

其中一大类皇家工程立项,涉及另外一个重要治国手段一一巡幸。

政治上讲,巡幸是多民族国家维稳的重要手段。文化上讲,巡幸所带来的交流推进了地方和京城的文化发展。园林上讲,清帝的巡幸活动在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中引发不小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可以被乾隆帝统一在他的「神游」活动中。

乾隆帝登基以来,第一趟出巡就是谒陵。

谒陵路上,皇帝不辍探访民情与文化交流,同时处理朝政,加之数次巡幸携母亲同行,行宫成为巡幸的必要设施。盘山行宫「静寄山庄」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兴建。

乾隆的「神游」之旅,收获了哪些快乐?

△盘山静寄山庄贞观遗宗遗址

乾隆九年,乾隆帝兴建「静寄山庄」,一方面是谒陵的需要,另一方面用静寄之名向祖父康熙静寄山房为核心的避暑山庄致敬,接续对「人生如寄」的解释。

这时距离他第一次南巡还有七年的时间。行宫一期工程的意向写仿避暑山庄,除了静寄山庄与静寄山房的因循,还有四面芙蓉一一四面云山,众音松吹一一万壑松风,清虚玉宇——天宇咸畅等对应关系(前者属静寄山庄内八景,后者属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

乾隆十六年,乾隆帝首次南巡之后盘山行宫静寄山庄迎来了「大规模」地添建。乾隆帝南巡之后对园林的写意手法运用更为自如,这里的「大规模」指的并不是园林本身施加的人工成分大,而是用一种点染山水的方式,以点晴之笔为大规模的山水赋予场所的精神。

于是,盘山行宫里增加了千尺雪、三潭印月、买卖街等写意江南的景致,点缀在山庄的东西两水涧,丰富了山庄的含义。

乾隆十六年,乾隆帝南巡,两过无锡惠山,两过苏州寒山,

命随行文臣分别写生两山名园带回官中,以便在御苑仿建。于是在万寿山山麓建成仿寄畅园的惠山园,在避暑山庄、瀛台和盘山建成仿寒山千尺雪的三处千尺雪。

因为万寿山与惠山的格局类似,因此在意境写仿上无须花费很多,便成为一个皇家园林中的经典。

乾隆的「神游」之旅,收获了哪些快乐?

△热河千尺雪·钱维成(局部)

寒山千尺雪的写仿则相对波折。选址在西苑淑清院,避暑山庄文津阁的两处千尺雪都因为环境格局表意欠缺,而不是非常令人满意。直到在盘山静寄山庄的贞观遗踪发现与寒山类似的山水松石,才精心经营出满意的千尺雪之景。

选址的山水格局对于造园几乎是决定性的因素。由此可见,在「人生如寄」的命题下,选择「寄于」何处,是后续「如何寄」的前提。

从千尺雪的建造过程可以看出,选址是系统工程,山、水、松、石相互配搭缺一不可,甚至山水石的比例也有所偏重。

乾隆的「神游」之旅,收获了哪些快乐?

△热河千尺雪·钱维成(局部)

另外,所有的表象都有其映射的意义。

西苑千尺雪拥有明代假山松树,与明代名士赵宦光的寒山千尺雪在古意上相仿;避暑山庄的瀑布山水格局与寒山千尺雪在空间上相似,映射高下、动静的相化关系;只有盘山兼具松石古意和空间格局。因此它在意象传达上最为传神,从而达到形、意、象的统一。

千尺雪的建成,极大地丰富了静寄山庄内八景之贞观遗踪的内容。

前千尺雪时期,贞观遗踪一片自然山石,山涧自上流下,形成一处天然叠水瀑布。乾隆帝因循《盘山志》记载的唐高宗东征高丽晾甲于此的传说,命名为「贞观遗踪」。将历史上的圣王遗迹纳入行宫,表达乾隆皇帝的圣王理想,以一种传统的文人怀古方式开展「神游」。

千尺雪建成后,仅在原有瀑布上增加了两座小屋和曲尺游廊,一亭一桥,乾隆帝却把神游发挥到了极致。

乾隆的「神游」之旅,收获了哪些快乐?

△静寄山庄·北大图书馆藏

千尺雪的两座小屋的功能是茶室,一方面延续唐高宗「晾甲」休憩的场所精神,另一方面呼应与江南母题相似的园林活动。这是古今与南北的第一层联系。

从品茶说起,乾隆帝在千尺雪殿内悬挂唐寅品茶图,图中山麓茅草屋中唐寅坐在其中品茶赏景。这个场景正如乾隆帝在千尺雪殿中品茶时的场景。

尽管这幅画先于盘山千尺雪绘成,尽管图中不是盘山不是乾隆帝,尽管乾隆帝不是在刻意玩角色扮演,但此情此景竟如对镜一般。

乾隆帝非常喜欢这个巧合的意境,每次赏画喝茶的时侯都要赋诗题咏,用这种方式与画中名士穿越交流。虽然直接在画上涂涂写写有破坏文物之嫌,但是这样真实地为我们留下了乾隆帝玩神游的踪迹。

乾隆的「神游」之旅,收获了哪些快乐?

△《事茗图》唐寅·明

品茶需要有茶器,千尺雪的茶器相当有来头。茶炉源自惠山的竹炉,由江南制作惠山竹炉的工匠专门为皇家制作,与玉泉山竹炉山房的竹炉为同一批。为惠山第二泉命名的陆羽所著《茶经》也收藏于千尺雪殿中。

通过品茶的活动,乾隆帝把玩书籍清泉间,将千年之远的陆羽与千里之外的惠山,以及京城玉泉山、镇江天下第一泉,统统联系起来一同神游。

再谈一谈画与竹炉,惠山寺中原藏有明代王绂等四人所绘竹炉图,后由乾隆帝命张宗苍补其中散供的卷。乾隆帝每次南巡时依然要对这四卷图御笔题咏。

后来,此四卷图不慎焚毁,乾隆帝惋惜之余亲自率领三位文臣重绘四卷再藏于惠山寺,后来的南巡继续题咏竹炉图。

乾隆的「神游」之旅,收获了哪些快乐?

△寒山千尺雪图(局部)张宗苍 ·清 故宫博物院藏

与此事非常相似,乾隆帝亲自带领三位文臣共同创作过四卷图,就是千尺雪图卷,四人各绘一处千尺雪,乾隆帝亲绘的就是他最为满意的盘山千尺雪。

这四卷图的用法比竹炉四卷更加「穿越」,乾隆帝常常在一处千尺雪里把四卷展开,阅图赏景,如同时游历四处。

由此可见乾隆帝以茶为媒,穿越古今,穿越千里,堪称乘意而行的神游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