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發生的方臘起義,宋江起義,哪個影響大?

紅紅火火講歷史


在北宋的歷史上,據史書的記載,方臘是有名的起義軍首領。而宋江在一些史書上的記載,充其量就是一夥流寇,甚至都稱不上正規的起義。因此方臘起義的規模及影響遠遠大於宋江。

一、方臘起義

在北宋末年,由於朝廷政體混亂,再加上對外戰爭中失敗求和等原因,導致國庫空虛,朝廷腐敗不堪。百姓的賦稅徭役也異常繁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據史書上記載,方臘性情豪爽,再加上他出生貧苦,能代表廣大勞苦大眾的心聲,因此深得民心。

起初,方臘與歷史上其他農民起義首領一樣,採取教義信仰的方式吸收、發動勞苦大眾反抗腐敗墮落的朝廷。

公元1120年,方臘起義軍已經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屬地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幾乎佔據了東南的半壁江山,有力地破壞了北宋政權的穩固性。可以說,方臘是當時唯一能與朝廷對抗的農民起義政權。

公元1121年4月,方臘起義軍被北宋朝廷擊敗,包括方臘在內的三十多人被俘,最後被朝廷處決。

二、宋江

據《宋史》及《東都事略》的零星記載,宋江一夥只是一群四處流竄作案的流寇,幾乎談不上多大的規模。

他的起事及覆滅,史書上均無明確記載,足見其影響並不大。

但影響力不大的宋江為何如此有名?這完全得益於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或許正因為宋江是一夥流寇,所流竄作案的地方比較多,也就到處留下了零星的故事。

最後經說書人口口相傳,再由小說家藝術加工,搞出了與天罡地煞相對應的梁山泊108好漢,並塑造出了水泊梁山、聚義廳,演繹出了令生活在最底層勞苦大眾所快意恩仇的小說故事。

可以說方臘是有正史記載的、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民起義政權,而真實的宋江僅僅是一夥流寇,他的故事(包括最後宋江接受招安,受朝廷委派征討方臘等故事)都是小說情節。因此,相比較而言,當然是方臘的農民起義影響大!


歷史不忍錯過


方臘起義遠比宋江起義規模大!

宋江起義因有《水滸傳》的渲染,幾乎家喻戶曉。其確切的起事年代缺少記載,大約在政和末年;活動地區相當廣泛,北到京東河北,南到兩淮的楚州、海州、淮陽軍,“州縣大震,吏多避匿”。史稱“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軍轉戰至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奪取了官軍鉅艦十數艘,但最後中了知州張叔夜設下的埋伏,副帥被俘,無復鬥志,便接受招降。當年六月,隨童貫南下鎮壓方臘。宋江起義有史可案的情況,大概如此。關於這次起義,宋元之際已有《宣和遺事》加以描寫,雖不無歷史的影子,但畢竟小說家言,不能完全徵信。至於《水滸傳》,更是藝術虛構。

有兩個問題有必要說明一下。其一,起義是否以水泊梁山為根據地。梁山泊一向是“盜賊”的淵藪。元祐元年(1086年)前後,有個叫黃麻胡的在這裡鬧事。蒲宗孟出知鄆州,禁止當地人出入水泊,絕其糧食以迫使這些小聚者散夥。但崇寧以後,這裡又成漁者盜窟。《夷堅志·蔡侍郎》說,蔡居厚知鄆州時,有“梁山泊賊”五百人投降,都被他殺了。蔡居厚是政和八年(1118年)由鄆州卸任的,殺降還早於這年,有人認為他殺的就是宋江等人,根據似乎不足,因為宋江受招安是在其後。從宋江在短短几年中橫行河北、京東、淮南,似乎是流動作戰為主,當時史料稱宋江為“淮南盜”,也證明他們沒有以梁山泊為“大本營”。但從宋江軍隊在海州奪取官軍戰艦進行水戰來看,他們完全可能在梁山泊活動過,這在地方誌和口傳史料裡還留有痕跡。但未必如《水滸傳》描寫的以方圓八百里水泊作為梁山好漢的根據地。

其二,宋將是否受招安打方臘。毛澤東在評《水滸》時說“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引得文史學界爭辯不休。但李若水《忠愍集》有《捕盜偶成》詩說:“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翦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留下了宋江受招安的鐵證。至於宋江參與鎮壓方臘,《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和《皇宋十朝綱要》等權威史料都有確鑿記載,也是無可否認的。大概就在鎮壓方臘以後返師時,武將折可存奉御筆討捕“草寇”宋江,落得個兔死狗烹的可悲下場。

接著說方臘起義。花石綱之役不僅把廣大農民逼上絕路,連許多中小地主也瀕臨破產。方臘是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的漆園主(有人說他是僱農,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凸顯其革命性),也是造作局壓榨的對象。於是他以誅朱勔為名,在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殺牛酹酒,在漆園誓師起義。

方臘起義的規模遠較宋江為大,童貫在鎮壓過程中殘殺的起義將士和平民不下二百萬。這次起義,方臘登高一呼,兩浙應者雲集,除了花石綱之役的騷擾,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方臘以摩尼教組織和發動民眾。這種秘密宗教的參加者不喝酒,不吃葷,互相以財相助,很受貧苦民眾的歡迎。方臘故意把《金剛經》中“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讀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來引導民眾認識現實世界的不平等,積聚起義的力量。

這時,兩浙飽受盤剝壓迫的各階層人民就如一堆乾柴,一經點燃就成燎原之勢,數日之內,起義軍就從千餘人發展到十萬之眾。方臘自稱聖公,建元永樂,署官命將。不到三個月,起義軍分路出擊,控制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東)、歙州(治今安徽歙縣)、杭州、婺州(治今浙江金華)、衢州(治今浙江衢縣)何處州(治今浙江麗水)等六州五十二縣。

東南重鎮杭州的陷落令徽宗君臣大為震驚。徽宗被迫下罪己詔,撤銷造作局,廢除花石綱,宣佈免除起義地區三年田賦,以收拾人心,瓦解其鬥志。與此同時,徽宗命童貫急調西北十五萬健卒赴浙。宣和三年正月,起義軍首領方七佛率兵六萬進攻秀州(今浙江嘉興),官軍固守頑抗,童貫手下大將王稟率大軍趕到,成兩面夾攻之勢,起義軍損失慘重,被迫退守杭州。官軍重兵壓境,起義軍的地盤日漸縮小,次月,杭州也終告失守,方臘只得率餘部二十餘萬死守清溪幫源洞。四月,起義軍終於被官軍與地主武裝聯手攻破,幫源洞慘遭血洗,方臘也被宋將韓世忠俘獲,八月押赴開封處死。







周朝文DMU


宋江起義因有《水滸傳》的渲染,幾乎家喻戶曉。其確切的起事年代缺少記載,大約在政和末年;活動地區相當廣泛,北到京東河北,南到兩淮的楚州、海州、淮陽軍,“州縣大震,吏多避匿”。史稱“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軍轉戰至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奪取了官軍鉅艦十數艘,但最後中了知州張叔夜設下的埋伏,副帥被俘,無復鬥志,便接受招降。當年六月,隨童貫南下鎮壓方臘。宋江起義有史可案的情況,大概如此。關於這次起義,宋元之際已有《宣和遺事》加以描寫,雖不無歷史的影子,但畢竟小說家言,不能完全徵信。至於《水滸傳》,更是藝術虛構。

  有兩個問題有必要說明一下。其一,起義是否以水泊梁山為根據地。梁山泊一向是“盜賊”的淵藪。元祐元年(1086年)前後,有個叫黃麻胡的在這裡鬧事。蒲宗孟出知鄆州,禁止當地人出入水泊,絕其糧食以迫使這些小聚者散夥。但崇寧以後,這裡又成漁者盜窟。《夷堅志·蔡侍郎》說,蔡居厚知鄆州時,有“梁山泊賊”五百人投降,都被他殺了。蔡居厚是政和八年(1118年)由鄆州卸任的,殺降還早於這年,有人認為他殺的就是宋江等人,根據似乎不足,因為宋江受招安是在其後。從宋江在短短几年中橫行河北、京東、淮南,似乎是流動作戰為主,當時史料稱宋江為“淮南盜”,也證明他們沒有以梁山泊為“大本營”。但從宋江軍隊在海州奪取官軍戰艦進行水戰來看,他們完全可能在梁山泊活動過,這在地方誌和口傳史料裡還留有痕跡。但未必如《水滸傳》描寫的以方圓八百里水泊作為梁山好漢的根據地。

其二,宋將是否受招安打方臘。毛澤東在評《水滸》時說“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引得文史學界爭辯不休。但李若水《忠愍集》有《捕盜偶成》詩說:“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翦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留下了宋江受招安的鐵證。至於宋江參與鎮壓方臘,《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和《皇宋十朝綱要》等權威史料都有確鑿記載,也是無可否認的。大概就在鎮壓方臘以後返師時,武將折可存奉御筆討捕“草寇”宋江,落得個兔死狗烹的可悲下場。


接著說方臘起義。花石綱之役不僅把廣大農民逼上絕路,連許多中小地主也瀕臨破產。方臘是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的漆園主(有人說他是僱農,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凸顯其革命性),也是造作局壓榨的對象。於是他以誅朱勔為名,在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殺牛酹酒,在漆園誓師起義。

方臘起義的規模遠較宋江為大,童貫在鎮壓過程中殘殺的起義將士和平民不下二百萬。這次起義,方臘登高一呼,兩浙應者雲集,除了花石綱之役的騷擾,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方臘以摩尼教組織和發動民眾。這種秘密宗教的參加者不喝酒,不吃葷,互相以財相助,很受貧苦民眾的歡迎。方臘故意把《金剛經》中“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讀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來引導民眾認識現實世界的不平等,積聚起義的力量。


這時,兩浙飽受盤剝壓迫的各階層人民就如一堆乾柴,一經點燃就成燎原之勢,數日之內,起義軍就從千餘人發展到十萬之眾。方臘自稱聖公,建元永樂,署官命將。不到三個月,起義軍分路出擊,控制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東)、歙州(治今安徽歙縣)、杭州、婺州(治今浙江金華)、衢州(治今浙江衢縣)何處州(治今浙江麗水)等六州五十二縣。

東南重鎮杭州的陷落令徽宗君臣大為震驚。徽宗被迫下罪己詔,撤銷造作局,廢除花石綱,宣佈免除起義地區三年田賦,以收拾人心,瓦解其鬥志。與此同時,徽宗命童貫急調西北十五萬健卒赴浙。宣和三年正月,起義軍首領方七佛率兵六萬進攻秀州(今浙江嘉興),官軍固守頑抗,童貫手下大將王稟率大軍趕到,成兩面夾攻之勢,起義軍損失慘重,被迫退守杭州。官軍重兵壓境,起義軍的地盤日漸縮小,次月,杭州也終告失守,方臘只得率餘部二十餘萬死守清溪幫源洞。四月,起義軍終於被官軍與地主武裝聯手攻破,幫源洞慘遭血洗,方臘也被宋將韓世忠俘獲,八月押赴開封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