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寶阿寶呀


中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國家,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有不少人才在閃閃發亮。在古代,一個皇帝要想真正地治理好國家,除了自身要優秀外,也離不開文臣和武將的輔助。在朝廷上,文臣們可以動用他們的智力為國家出謀劃策,為百姓謀生存。在邊疆上,武將們可以動用他們的武力為百姓征戰沙場。總之,文臣和武臣都是不可或缺的。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有這樣的文武全才存在嗎?當然是有的,不過是極少罷了。


㈠唐太宗李世民開啟貞觀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可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頗有作為的一位皇帝了。李世民的軍事生涯起步非常早,他很小就去從軍了。他在打仗這方面極有天賦,畢竟人家武功絕頂,又擅長騎射。唐朝建立後,他就開啟了他四處征戰之旅。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他,唐朝的領土板塊不會有這麼大,李淵的皇位坐的也不會那麼穩。那些地方的割據勢力,紛紛都敗在他手下。總之,他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當了皇帝后,他又是一個善於聽取群臣意見的好君王,把國家給治理的是井井有條的,百姓們生活的都很安樂。


㈡醉裡挑燈看劍的辛棄疾

辛棄疾可不僅只是一個傑出的詩人,他確實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尤其是他那些軍旅題材的詩,寫得大多能夠讓人身臨其境似的。拋開他的詩歌天賦,他在武學天賦這方面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他還有一層身份,那就是南宋名將。他帶兵打仗的天賦那是毋庸置疑的,可惜的是那時的南宋統治者是個懦弱無能的君主,他一身的好本領都沒有施展之地,只能無奈地把未能施展抱負的失意寄託在詩上。


㈢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

曹操這個人被黑的也太慘了。總有人要把他塑造成為一個酷愛人妻、生性多疑的負面形象。不過真正歷史上的曹操可以說是非常讓人欽佩了,他非常精通兵法,打的勝仗不光只靠蠻力,更多靠的是智取。他能夠把袁術袁紹二兄弟給一網打盡,靠的就是他那股出神入化的帶兵作戰能力。此人不僅能武,也能文。他那些還沒有施展出來的政治抱負,全都能在他所寫出的詩歌中看出來。讀他的那些詩歌,總能讓人體會到那無可匹敵的霸氣.


尚武菌


偉人毛澤東!文:思想家!理論家!政治家!

武:謀略家!指揮家!戰鬥家![贊][贊][贊]


紫蘇252947896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的人,我想到的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毛澤東。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創建並且帶領中國共產黨,為我們建立了獨立自主的新中國。正是因為新中國的建立,讓世界上四萬萬中國人民,獲得了獨立與自主,公平與民主。像毛澤東這樣,能夠帶領如此多的人,走向光明與新生的人,絕對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


俺是梁山人


不必遠征古代,近代就有一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物,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作為中國人民的領袖,他既是戰略家、思想家和理論家,又是傑出的詩人和書法家。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更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

有生之年,不僅寫出了《論持久戰》、《矛盾論》、《實踐論》這樣光輝的,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著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毛澤東思想體系,還留下了老三篇這樣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為人民服務》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紀念白求恩》

“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但這還不夠,還必須使全國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願和我們一起奮鬥,去爭取勝利。”——《愚公移山》

“老三篇”短小精悍、簡明深刻,十分通俗地闡述了“我是誰”、 “為了誰”、 “依靠誰” 的問題。顯示出中國人對人類道德倫理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一度成為全國人民的行動指南和力量源泉。年紀大一些的,對這三篇倒背如流並不稀奇。

如果說這是“文能提筆安天下”,那麼“武能上馬定乾坤”呢?

毛澤東一生指揮戰役大大小小數百場,無論數量、規模都是他人難以企及的。四渡赤水的神來之筆,三大戰役的震驚世界,朝鮮戰爭的火中取栗,都鑄就了豐碑。看評論很多人說到曹操,當然,曹操也算是這一類人,惜乎三分天下,少了些底氣。


詩詞桃花源


中國歷史上,大文豪與大英雄可謂層出不窮,但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文韜武略之士,細數起來還真的不多,而真正做到的,古往今來只有一人。

我小時候沒少看《說唐》《飛龍全傳》《三國演義》之類的書,但書中的人物大抵都有較大的虛構成分,所謂的文韜武略之士也就不足為信。篩選下來,真正有過沙場點兵上陣殺敵經歷,又有詩詞留存後世文武全才,似乎只剩下南宋時期的岳飛和辛棄疾。當然,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武穆遺書》是虛構出來。

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詞,開篇壯志凌雲氣蓋山河,接下來卻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半生悲涼唱嘆,卻依然以“莫等閒”來激勵自己,也是說與天下人共勉的。下闕更是噴薄傾吐丹心壯懷,“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直抵黃龍。終了,“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英雄氣概與忠勇之心,肺腑傾出。也正是這英雄氣概,令金軍聞風喪膽,故而有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慨嘆。還有《小重山》詞,雖沒有前篇高昂,但意境尤為深遠,“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道出壯志難酬的孤憤與悲愴。再看《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詞。背景是公元1133年10月,金兵佔領襄陽等六州,直指鄂州(武漢)及湖南。岳飛領兵出征,三個月便收復六州,卻不得不奉旨率部班師回鄂州。期間,岳飛上書朝廷,請求率20萬精兵直搗中原一舉收復失地,乃有此詞,一句“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抒發了岳飛念念不忘的北伐壯志與一舉收復失地的豪氣。

辛棄疾自幼生長在金人佔領地,可以說是自小歷練少年抗金,21歲時便拉起一支兩千人的抗金義軍,後投奔耿京,準備大幹一場時,不料耿京被叛將張安國殺害。辛棄疾率殘部襲擊金營,將叛將擒獲,而後率義軍渡淮水歸宋。儘管他的英勇善戰名重一時,可朝廷並不信任他,從未將他安排在抗金前線的主要位置上,故而有了“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的苦惱,直到41歲時出任隆興(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才有了些許調兵遣將的權力,可他力主抗金收復中原的主張得不到朝廷的響應,很快又遭彈劾去職,但壯心不已。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陳亮)壯詞以寄詞中,“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既是回想自己當年的抗金情景,更是期待自己的夢想和主張得以實現,從而“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然而,直到主張北伐抗金派韓侂冑得到朝廷重用,主戰派才得以重新起用,辛棄疾時年已64歲,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後轉任鎮江知府,鎮守江防要地京口,於是有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京口是三國孫權時期的重鎮,一度為吳國都城。京口還是劉裕生長的地方,並以此為基業,取代東晉政權後,兩度揮戈北伐收復故土。“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是辛棄疾對前朝英雄人物的仰慕,再回想自己,“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歸宋已43年,壯志未酬,如今再度領兵,不禁捫心自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繼而有了《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詞的“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慨嘆與期望。其時,就連陸游得知辛棄疾鎮守江防要地京口後,都為之感到振奮。

此外,清朝的納蘭性德能算上半個。作為當朝重臣納蘭明珠的長子,康熙皇帝的隨身侍衛近臣,是文武兼備的,且多次隨康熙出巡,還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和考察沙俄侵略邊界的情況,只可惜英年早逝。雖無戰功,卻是留下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名篇。如此看來,縱然岳飛、辛棄疾具備“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文韜武略,可終究“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而集此大成者,惟毛澤東一人也。也惟有毛澤東,真正做到“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一手“激揚文字”,一手“指點江山”,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藏地菩提x子樹


當然是偉大領袖毛主席了!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毛主席說:我們的領導幹部,不論職務有多高,都是人民的勤務員。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森林陽光75776573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軍事統帥,共和國締造者。帶領人民解放軍多次以弱勝強,戰術指揮上的經典戰例為三次反圍剿和四渡赤水之戰,戰略上更多。本人喜讀史書、詩詞書法獨樹一幟。

1931年至1934年期間,黨內出現了對馬克思主義錯誤解讀的教條主義和侷限於自我肯定的經驗主義兩方面的影響,革命遭受了極大損失。在這種生死存亡的時刻,1937年毛主席寫下了影響革命未來的《實踐論》,深刻併科學的解釋了馬克思主義。使我黨樹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認識,為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繼《實踐論》之後,毛主席趁熱打鐵,創作了兩萬五千字左右的《矛盾論》,全面系統的論述了唯物辯證法對立統一規律的基本原理。《矛盾論》緊密聯繫中國實際,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發展了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為我黨的思想路線形成奠定了基礎。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我國的全面抗日戰爭正式開始,其後十個月中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型城市相繼失陷,全國人民開始對我們的這場關乎生死的民族戰爭感到迷茫。毛主席劃破黑暗,完成了這部點燃希望、鼓舞人心的《論持久戰》,這成了國共兩黨乃至全國仁人志士在抗日戰爭中的戰略指導思想。

此外,毛主席創作了《卜算子·詠梅》、《菩薩蠻·大柏地》、《沁園春·雪》等眾多廣為傳頌的詩詞,在作品中毛主席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同時毛主席的作品也長久不衰給人以動力,給人以希望。

毛主席的軍事成就

從蔣介石發動反革命叛變,毛主席開始參加和領導我們黨的軍事工作到遵義會議確立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從四渡赤水河到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結束兩萬五千里長徵;

從決定領導全國大革命到國共合作抗日;

從全面抗日戰爭到各大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再到多次打敗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反共高潮;

從整訓軍隊準備大反攻到抗日戰爭勝利,再到堅決避免內戰;

從解放戰爭開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再到全國解放;

從抗美援朝到解決西藏叛亂,加強邊疆防衛;

以及後來的軍隊改革、海軍建設和核彈試製成功,毛主席的傑出軍事才能發揮了一次又一次的決定性作用。

從曾經的國民黨對手的評價中,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毛主席的軍事才能:

張學良:“毛澤東這個人簡直是天生的領導者,如果長征換成我的話,絕對會覆滅的,但是毛澤東有這個能力!”

白崇禧也曾這樣評價毛主席:“毛澤東這個人真的厲害,我和李宗仁、蔣介石都不是他的對手。”

蔣介石的頭號幕僚,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更是對毛主席無比欽佩。

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能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非毛主席莫屬!











宋成鋮


華夏五千年曆史上只有毛主席算的上,文能治國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其他的帝王將相不乏有文治武功之輩,但是都不能望毛主席項背,毛主席的功績可以用一組對聯來形容:文治武功天下安,雄才大略振人寰


只若初見18691470


1. 曹操;帶兵打仗從他打過的仗就能看出來,官渡之戰 讓他在三國時期站穩了;文可提筆安天下,“三曹”可不是浪得虛名,而且他的文學造詣在他兩個兒子只上,算得上是文武雙全了。

2. 司馬懿;應該也是能文能武,憑藉智慧和壽命,生生熬死了 諸葛亮、曹操,智謀絕對不在諸葛亮、曹操之下。 帶兵打仗也是非常嫻熟,在當時曹操安排的各種官職上都做得遊刃有餘。

3. 李世民,應該算是半個,也是能文能舞。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文臣、有武將,打敗當時隋煬帝時期的隋朝,統御一眾名將,玄武門事變說明能武;開創貞觀之治,說明可以安定天下。 是個非常非常老練的政治家。

4.朱棣,姑且也算半個,朱元璋家的老四,雖然篡了自己親侄子的皇位,但做皇帝之後也是勵精圖治,說明安定天下還是做得非常不錯的。 在燕王時期一直被朱元璋安排在北平(就是北京),守著北邊的匈奴,也是戍守邊界了。後來發起靖難之役,直接當上了皇帝,也能說明是有相當的軍事才能。

5. 毛澤東, 毛主席應該是近代以來的文武雙全的人了,這個就不說了,還是闊以的。


不正經英語老師老楊


毛主席的文韜偉略不但無人可及,他的為人民服務的總體思想更是舉世無雙。光是他老人家去逝時期人民流的眼淚,和今日不顧炎夏寒冬到紀念地懷念他的人群,便知毛澤東是人民的大救星,是社會主義中國的創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