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記:麵筋大叔


生活小記:麵筋大叔


我們學校門口以前有很多小攤。

涼皮、捲餅、煎餅果子、炸貨、麵筋……各色小吃,擠滿了狹小的拐角。

放學的時候,各種小攤前圍滿了人,儼然一個小市場,方便了學生與行人,也為這些小買賣人掙得了一份收入,據說收入比我們這些上班的還要高。

在這些擺小攤的生意人中,有一位大叔的生意特別好,就是賣麵筋的大叔。

大叔,就是一尊稱,年齡可能比我還小。

麵筋大叔的攤小,生意可不小。

麵筋大叔的攤位就是一個三輪車,上面打一個棚子,方面袋、面巾紙掛在車邊,原料放在車底,烤的傢什在車棚裡。

就是看似這麼簡單的一個攤子,麵筋大叔還打出了名聲,創立了自己的品牌“秦記”麵筋,他的攤子是總店,據說還有跑在城裡各處的二店、三店,配方與原料都從他這裡拿,小小的麵筋攤子讓他經營成了連鎖的模式,著實不簡單,

麵筋大叔做麵筋生意是有自己一套的。

他的攤位不像其他的攤子,到處油乎乎的,看著就是野攤子,不乾淨。他的傢伙什總是擦得乾乾淨淨的,還配有紙巾,這在所有的攤子中可是唯一一家提供的,這也是一項成本。

他還特別的熱情,你可能會說,做生意哪有不熱情的,賺錢嘛。可我說的熱情絕不是那種買的時候熱情,轉臉不認人那種,他做買賣還與買主像朋友一樣,就不簡單了。

來買麵筋的人,他第一次就能與你處成朋友,買三送一,買五送六,沒帶錢,不要緊,先吃著,聊著家常,帶著笑容,讓你感覺這不是來買東西,就是到朋友這裡來吃喝。

逢節日的時候,還搞活動。教師節,送老師十元錢的麵筋。等得時間久了,再多給你幾根,讓你都覺得不好意思,下次再不買他家的就對不起他。當然,他家的麵筋也是最好吃的,質量還是第一位的,否則,人再會做生意,不好吃,消費者也不買賬。

去買麵筋,常常看到有人坐在車邊上吃,那都是比較熟的買主,來後直接就給你先吃著,不要錢,所以,別人的攤前都是買完走人,他的攤前總是一群人,有買的,有玩的,聊得熱乎。

當然,做買賣光靠好人緣還不行,還要肯吃苦。麵筋大叔每天都在那裡,風吹日曬,夏天的時候,在烤架前熱的汗流浹背;冬天的時候又是寒風冷徹,尤其是寒冬的夜晚,下了晚自習後,他還在那裡等著學生放學,也是很不容易。

生活小記:麵筋大叔

靠著自己的辛勤與智慧,聽說麵筋大叔已經買了幾套房子,還有一個門頭房。年前城裡搞城市治理,所有的小攤被驅散,很多人失去了收入的來源,他則直接搬到了自己的門頭房,還把房子的一部分租給了一個賣煎餅果子的,生意不但沒受影響,環境還好了很多,起碼冬天不冷了。

在我們周圍,生活著許多如我們一樣普通的人物,他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只是經營著一份簡單的小生意,但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的,就變成了不簡單。像麵筋大叔這樣的人,一年四季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為生活打拼,雖然看似渺小,卻為一個家庭撐起一片天,都值得我們這些所謂的“有工作”的人所尊敬。

畢竟,我們都一樣為了生活而努力,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生活小記:麵筋大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