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疑似"医护一个多月无法确诊,难领补助赔偿,有医生庆幸“复阳”


对于确诊感染的绝大多数医护人员来说,触手可及的是保险产品中包括的确诊保障金和确诊住院补贴。但这些理赔往往需要这些医务工作者主动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交由机构审核,包括抗击疫情的工作证明、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医学证明等。

武汉

听到"复阳"消息,有人可能会惊慌,但对沈孟来说,却有一点点庆幸。

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这位来自武汉市某三甲医院参与早期抗疫的医生,从2020年1月18日左右开始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做完检查后,沈孟联系了所在医院医务处,得知自己"可能感染了"。

1月下旬至2月,数次CT检查均显示沈孟的肺部具有病毒性肺炎症状,但由于其口咽拭子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医院无法出具新冠肺炎确诊报告。

无法拿到确诊报告的医护人员并非沈孟一人。多位湖北医护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由于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他们尽管出现了新冠肺炎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也拿到了血检、CT等检验报告,但"疑似"的标签还是牢牢伴随着他们。

无法拿到医院出具的新冠肺炎确诊医疗证明,意味着这部分医护人员的后续工伤认定、申领商业保险理赔和公益基金资助等都陷入不确定性中。

3月21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公示显示,2693名因抗击疫情而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的医务工作者,每人将获资助10万元,38名因抗击疫情而不幸殉职的医务工作者,每个家庭获资助100万元。

根据此项目的规则,以上医务工作者(或其直系家属)均提交了个人身份证明、确诊医疗证明等材料并通过了审核。

显然,对于沈孟而言,一旦"复阳"即意味着可以有机会获得各类补贴、商业保险理赔及资助。

医护人员感染了,能拿到什么理赔?

事实上,疫情发生以来,为了更好保障白衣战士,政府和社会力量纷纷提供各项捐赠和援助。以商业保险为例,自1月20日以来,超过二十家保险公司向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疾控和医护人员捐赠保险,每人保额在1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

半个月前的3月6日下午,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今年1月份及之前,湖北有超过3000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其中40%是在医院感染。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有7家保险机构和爱心平台为医务工作者提供"确诊就赔"的确诊保障金,金额为每人2万元至10万元不等;至少有4家保险机构为确诊并住院治疗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住院补贴,金额为每人100元至300元/天。


武汉

这些理赔往往需要医务工作者主动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交由机构审核,包括抗击疫情的工作证明、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医学证明等。

以中国太平保险某款面向医护人员的捐赠保险为例,3月17日南方周末记者致电咨询时,中国太平保险的客服人员称,感染的医护需提交包含"核酸检测阳性"在内的医院确诊证明等材料后才可申领每人5万的确诊保障金。

"疑似"医护为何难过核酸确诊关?

沈孟一直渴望的入院治疗在3月初得以实现。此前,由于医院床位不够,"服从医院安排在家隔离"的沈孟连睡觉都戴着口罩。

因为距离最初发病已过去一月有余,又错过了2月份国家卫健委第五版诊疗指南中的"临床诊断病例"的窗口期,沈孟一度认为

武汉

想要确诊已非常困难。

3月初入院后,沈孟连续两次的核酸检测为阴性,系列检查之后就以"疑似病例"的身份很快出院,转移到隔离点进行为期14天的医学观察。

没想到出院后的复查却让他朝确诊迈进了一大步。根据诊疗方案,出院患者需进行复查。3月中旬的复查中,沈孟皱着鼻子让采样人员用鼻咽拭子做核酸检测,两次鼻咽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阳性。正是核酸阳性的检测结果,让他不用再担心无法拿到确诊证明。3月21日,沈孟再次入院接受观察治疗。

不过,相比沈孟颇显无奈的"幸运",其余大部分"疑似"湖北医护并不能通过核酸复查阳性来确诊。


武汉

3月13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在当前的疫情阶段,危重病人救治、核酸与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和科研攻关应该是他的三大重点工作,其中,"做好核酸与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是眼下为今后实现科学防控必须完成的极为紧迫的关键任务"。

但相较这部分"疑似"医护,其他医护人员理赔较为顺利。截至3月22日,志愿者协助的230余位医护人员,七成以上已成功向保险机构报案或正准备报案材料,有不少医护人员提交的材料通过了机构审核,理赔金已陆续打入他们的账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