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多大會說話?

博海智慧


你好。電梯裡偶然遇見鄰居,她見了我急急的問,你們家孩子是幾歲開始說話的?我想想回答道,好像是從8個月開始叫媽媽。

鄰居聽完後一陣著急說,我們陽陽1歲2個月了,僅僅只會說媽媽,他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啊?戴著口罩我都能看出她眼角疲憊的神態。

其實孩子語言發育會有一定的規律,但是每個孩子從遺傳以及後天的成長環境不同,所以語言發育並沒有絕對的某一個時間段,當然這是因人而異的。


孩子語言發育的規律---既四個不同的階段

對照以上圖片你可以看一看,你的孩子正處於孩子語言發育的哪一個時期。

從孩子出生其實就開始和你再進行不斷的交流,等孩子大一些他們發出的咿咿呀呀的聲音也是在表達他們心裡的想法,還記得之前看過一本育兒類書籍專門描寫了嬰兒的語言。

嬰兒時期孩子們一直在不停的“說話”,也就是發出不同的聲音,其實這就是孩子在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嘴唇和聲帶的和諧發展。

聽聽媽媽來講述孩子的語言發育

悠悠媽媽:孩子的語言發育,你問我從哪裡開始,我想告訴你------從孩子的第一聲啼哭開始。

孩子的哇哇大哭,這是他語言的第一次發育和進步。

等孩子兩個月左右,你會發現孩子可以使用一些語氣詞,比如哦、呀、啊等詞語。

等到孩子4個月以後一直到9個月左右,孩子可以發出爸爸媽媽的詞語了,並且孩子還會學著大人的語氣語調進行模仿,偶爾就會蹦出一個新的詞語,其實他們只是在模仿。

這個時期孩子時可以理解你說話的內容的,這也稱為孩子“理解期”

  • 促進孩子語言發育的方法:從這個時期開始我們應該多和孩子溝通交流,比如給他們讀一讀繪本,聊一聊你的見聞,說一說你的故事,他們會用不同的方式去回應你。

多和孩子說話,刺激孩子的語言發育。這會為孩子開口打下很好的基礎。因為孩子接受的語言詞彙多,當他準備說話的時候也就不愁說什麼了。

嘉嘉媽媽:孩子一歲以後開始可以說一些詞彙,當然也有的孩子會在晚一點也就是一歲半的時候才開始能說一些詞彙,其實這都是正常的,因為每個孩子的發育階段不同,這和孩子營養程度,以及生活環境有關。

等2歲左右基本就是小話癆了,詞彙量可以達到200個左右的詞彙。這個階段他們最少長的就是模仿,他們喜歡學著大人的模樣說話。

  • 這個階段可以多說話,多讀繪本。

  • 可以試試孩子想要某一樣的東西,我們不立即滿足孩子,而是讓孩子說出是什麼以後再拿給孩子,鼓勵孩子說話。

如果孩子已經過了口語萌芽期依然不會說話,那麼我們可以在兒保的時候,或者是去醫院諮詢相關的醫生。

願孩子們健康、快樂。讓他們做一個快樂的小話癆吧。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豆瓣媽媽,願和你分享有溫度的育兒觀點。






小豆瓣成長路


一般來說四個月左右的孩子就可以咿咿呀呀的發聲了,我記得我家孩子差不多7個月左右會發爸爸媽媽那個音了。十個月左右的孩子基本上就會無意識地叫爸爸媽媽了。

如果超過二週歲半孩子不會說話,需要考慮這個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對於這樣的孩子需要尋找原因的,可能與這個孩子腦損傷有一定的關係或者口腔當中出現了發育異常,比如說舌繫帶過短或者過長。如果排除了這些因素,就是單純的語言發育遲緩,需要在家庭當中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慢慢的鼓勵孩子張口說話。

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孩子早說話呢?

多說給寶寶聽

寶寶還小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我們就要多給寶寶說,比如餵奶的時候可以給寶寶多說話,讓寶寶能看到你的口型,調查研究顯示,吃奶時多給寶寶說話,有助於寶寶開口說。

和寶寶一起閱讀

在家裡的時候可以多給寶寶講故事,跟寶寶一起親子閱讀或是手機多放點音樂,讓寶寶每天都能練習這些聽力,寶寶自然就會說話更早。

多出去走走

多帶孩子出去玩,特別是小孩多的地方,孩子跟孩子只見的溝通才是最好的,在孩子身上學習的東西小朋友也更能接受,學的更快。

有意識地重複

當教寶寶一句話或是一個詞語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多給寶寶重複幾遍,寶寶記憶力很好,很容易就會學會的,當然寶寶不會,爸媽也不要急躁,應該多鼓勵孩子開口。


小風育兒


我的兒子一歲半,只能說爸爸媽媽還有一些咿咿呀呀誰都聽不懂的話,醫生說他有可能2歲甚至3歲後才可以說話。因為是多語言家庭,我的朋友的兒子和我兒子一樣大,因為家裡只說兩種語言,她家孩子已經零零星星說一些單詞。由於我家是四種語言一起,估計對孩子來說挑戰太大。真是為難孩子了!


Mommi23


孩子說話有遲有早,早的大概5-6個月左右會叫爸爸或者媽媽。晚點的一般1歲左右,當然也有3歲後才能講話的,這個佔比特別少。

我家6個月左右會叫爸爸,一直到15個月左右才會叫媽媽,那時候多麼渴望他能叫我,現在孩子有時候媽媽媽媽叫個不停,我都很煩,我老公說,小時候不會叫的時候你天天想,現在叫你你又覺得煩,怎麼不知道滿足呢?嘿嘿,好多人可能都這樣。

我家孩子算說話比較晚的了,2歲左右才能講特別簡單的語言。這個跟孩子發育有關吧!因人而異!


漫步畫卷


您好,這個問題由兒科醫生趙繼明來回答!期待您的關注!

一般來說五個月左右的孩子就可以咿咿呀呀的發聲了,1歲左右就會說一些簡單的詞彙,一般到了2歲半到3歲就可以說的比較流利,能夠與家人有正常的談話。

其實寶寶出生時的哇哇大哭,代表他第一次進入開始“說話”表達清晰了。開始,他是用舌頭、嘴唇、上顎和任何新長的牙齒來發出聲音,頭一兩個月是“哦”和“啊”,不久之後,就能咿咿呀呀了。

  4—5個月大的時候,寶寶可能偶爾會蹦出第一聲“媽媽”或“爸爸”來,雖然肯定會讓你無比激動,但他還沒有真正把這些詞和你們聯繫起來。這要到他大約1歲左右才能做到。

  6—9個月寶寶的會說的話更多了。當他喃喃自語或發音時,聽上去好像有意義了。這是因為他在使用跟你說話時類似的語調和語氣了。給寶寶讀書來鼓勵他的牙牙學語。

  12—17個月寶寶可以使用一兩個詞了,而且知道它們的含義。他甚至會練習變換聲調,在提問題時,把語調升高。他漸漸地意識到說話的重要性,以及語言在表達他的需要方面具備的強大力量。

  1歲半—2歲的寶寶詞彙量可能已經多達200個了,其中很多都是名詞。在18—20個月之間,寶寶學習詞彙的速度為每天10個或更多。有的寶寶每一個半小時就能學會一個新詞,所以你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

  到了3歲時,寶寶將能夠持續地談話,並根據談話對象來調整語調、說話模式、用詞等。

最後,我想和大家說,如果超過二週歲半孩子不會說話,需要考慮這個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對於這樣的孩子需要尋找原因的,可能與這個孩子腦損傷有一定的關係或者口腔當中出現了發育異常,比如說舌繫帶過短或者過長。如果排除了這些因素,就是單純的語言發育遲緩,需要在家庭當中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慢慢的鼓勵孩子張口說話。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兒科醫生趙繼明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每個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都存在個體差異,有的早說話,有的晚說話,一般女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要優於男孩子。嬰兒的語言能力發展大致分為以下階段

1個月內:出生1周的嬰兒處於最初發聲的階段,這時嬰兒會發出兩種聲音,一種是哭聲、一種是細語聲,如a之類的聲音。1周後,寶寶開始喜歡聽到爸爸媽媽和他說話,開始與人交談”,向他說話時他會發出咿呀聲,並且能夠辨認出媽媽的聲音。

2個月:該階段的主要特徵為反射性發音,會發出a、o、e”三種或3種以上聲音。我家寶寶兩個月的時候就經常發出餓的聲音。



3-4個月:3個月時,寶寶開始發出一些舒適狀態的聲音,比如呵呵笑聲,能大聲地發出類似元音字母的聲音,h.k.ai,有時還會長聲尖叫。4個月的嬰兒在這個階段喜歡與大人對話並且能夠自言自語,咿咿呀呀。能喊叫也能輕語,大聲笑,發出平穩哭泣聲,能對音調進行模仿。

我家寶寶3-4個月的時候經常自己在咿咿呀呀的自言自語,對著天花板笑呵呵的,家裡老人還說他是在跟神對話。

5-6個月:大人在寶寶面前呼喚他名字,他會注視大人微笑;熟悉的人或玩具在他面前時,他會對人和玩具說話”;寶寶高興時,讓他跟著大人發baba”、mama”模仿發音。聽到媽媽的聲音會把頭轉向媽媽。



我家寶寶5-6個月的時候經常說a. g(阿哥)不知道啥意思,也不會說baba. mama.

7-8個月:這時的寶寶很可能已經會說出一兩句papa”mama”了,寶寶的語言發展已經進入了敏感期,他已經可以發出比較明確的音節。這一階段寶寶的發聲明顯增多,並且理解成人語言的能力也得到增強,開始慢慢地懂得用語意認識物體。我家寶寶8個月時候就經常發出bababa的聲音。

9-10個月:寶寶在這個階段不僅能夠聽懂你常說的詞語,而且已經能用簡單語言以及較為清晰的發聲來回答你的問題。這時的寶寶可以主動地叫媽媽了,也很喜歡模仿打人發聲;會不停地重複說一個詞。

11-12個月:寶寶開口說話時,會說個不停,還很喜歡模仿大人的說話方式、正確的說話方式。回答問題的時候嘗試用語言回答。我家寶寶就是這個時候會叫爸爸,媽媽,寵物的名字,都是說的疊聲字。



寶寶從“咿咿呀呀”到伶牙俐齒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呀,這需要對語言能力進行鍛鍊,一般寶寶是一歲左右會說話的。


小B育兒學堂


根據嬰兒期語言發展,一般9-12月,會說出幾個詞如“爸爸”“媽媽”。

部分父母會說孩子4-5個月就會叫爸爸、媽媽,其實孩子只是發出”ba””ma”類似爸媽的蛋音節。這時候孩子的發音並沒有具體含義。

3-6月,嬰兒會聽到部分詞語,叫孩子名字會有回應。跟孩子說“不可以”孩子可能會停止動作,跟寶寶聊天,孩子也會和我們輪流互動,用笑聲或者單音回應。

6-10月,寶寶聽到爸爸、媽媽、奶奶,會懂得看向相應的人。會爬行的寶寶,聽到我們說“來”會朝我們過來。開始掌握一兩個單詞

10月後,寶寶會認識手手、腳腳等身體部位,寶寶會喊“爸爸”“媽媽”並且知道含義。

嬰兒說話的快慢會,有好幾個月的差異。排除生理缺陷,寶寶說話的快慢,主要和語言的輸入量和父母的引導有觀。(極端的例子就會“狼孩”和先天耳聰患者,嬰兒時期沒有語言輸入,導致後期無法掌握語言。)

嬰兒語言的輸入,也就是嬰兒早期語言環境,質量和數量同等重要。語言的輸入需要有互動的,不單單是聽到。

我們在給孩子換衣服,換尿布時。描述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就是一個很好的語言互動。我們可以跟寶寶說:寶寶,媽媽正在給你換尿布,你看媽媽現在手上,拿的這個叫尿不溼。給寶寶換衣服跟寶寶說:你看這是一件黃色的衣服,媽媽幫你抬起手手。

在讀繪本和做遊戲的時候,我們可以對寶寶的語言進行引導。當寶寶對地板的球有興趣時,我們可以指著球對孩子說:寶寶這是一個球。蹲下讓你的視線與孩子平行,並且晃動你手中的球,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然後告訴寶寶這是球,這樣效果會更好。

當寶寶已經會說出球時,我們可以把球拋起來說:球球飛。如果寶寶對拋球有興趣,我們可以帶個節奏說:球球--飛,球球--飛。當寶寶掌握節奏後,我們說完“球球”後停頓,引導寶寶說出“飛”,然後我們再將球拋起。寶寶發現他說的話能成為指令時,會表現的很有興趣,更加願意開口說話。我們家長可以在孩子說話後,在寶寶說的基礎上,多加一個詞。


橙爸聊娃


每個寶寶的成長過程與生長環境都有所不同,所以他們會說話的時間和也會不同。


6-12個月


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會用不同的發音方式,來表達自己不同的情緒,比如會出現疑問或命令的語調,也會模仿自己熟悉的聲音和動作,說出有意義的詞。

這個時候可以教寶寶開口叫“爸爸、媽媽”了,可以在寶寶面前指著自己或爸爸,告訴寶寶,“這是爸爸、這是媽媽”。


1歲-1歲半


這個時期的寶寶大概能聽到50個左右的詞語,對於日常生活的指令句也基本都能聽懂。寶寶已經能自己說出有意義的字,比如:謝謝、拜拜等寶寶會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的詞語。寶寶也會開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喜好,表達“不要”的想法。


1歲半-2歲


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可以理解較複雜的句子,比如指出書本上的小動物,比如能分辨出“你、我”的不同。


平時在家的時候,寶爸寶媽們可以給寶寶多說一些故事,多陪寶寶玩遊戲,和寶寶互動,多進行語言交流,這樣寶寶也會慢慢的模仿、學習。


雷氏普愛


孩子的語言首先從單音節字,然後重疊的詞,一般情況小孩一歲時能發出單音節的字,並且這些字是有著一定意義。在一歲半到兩歲時小孩可以表達自己的醫院,同時能夠出現詞組和短句,在三歲時小孩能完整表達自己意願。

一般來講 一到三個月的話,往往孩子就能夠發出聲音,但這個聲音可能對他來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兩到四個月他可能就能夠表達自己的感情;一歲的時候他應該就能夠發出單音節的字,而且這種單音節的字他可能具有它自己的意義,比如說他要吃東西,他會說吃,比如說他喊爸爸那可能爸或者爸爸;所以說孩子的語言首先從單音節字,然後重疊的詞,早期他就會能夠有這個能力。在一歲半到兩歲的時候一般來講,他這個時候就能夠發出,表達他自己意願的詞組和短句,三歲的時候一般來講它是能夠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意願的,這個語言功能就存在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愛得拉育兒


小孩的語言發育有一定的規律,一般來說,孩子在6到7個月時,小孩會無意識地叫爸爸、媽媽;一歲左右開始說話的多,也有較晚的,兩歲多還說話不是太清楚。1--2歲是嬰兒語言發育的重要階段,如果這個階段聽力受損,患兒接受不到任何語言刺激,必將導致語言發育障礙,甚至聾啞,如果兩三歲甚至五六歲以後還不會說話或說話吐字不清,在去檢查往往已過了最佳治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