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撒施和深施,哪個肥效更長?哪個農作物利用率更高?

小張話三農


當了一輩子的農民的我最有發言權了,用農民的經驗告訴你,尿素撒施和深施哪個更好?我用我們內江農民的經驗告訴你,第一種懶莊稼的農民喜歡用撒施法,偷工減料比較省時間,省力氣,第二笨農民用笨方法也就是深施法,這樣的比較費時費力,但是種出的莊稱比第一種要好,第一種呢省時省力,尿素在地面上容易氧化,起不到很好的發揮作用,後者呢,一般是像我爸媽他們那樣種莊稼,他們把尿素放在桶裡,和豬糞尿水攪在一起種植,這樣呢,雖然有點費時費力,但是種出的莊稼會好很多




農村張大姐


尿素撒施和深施效果是不同的。

對水稻麥子來說,只能夠撒施。而對一些旱園作物,最好是採用深施的方法。

尿素深施一般是挖坑放入尿素,兩把泥土回填。在這種情況下,尿素在土壤裡面充分融化,讓作物更好吸收利用,這種施肥的方法,肥效長久持續發揮,讓作物在較長時間內保持旺盛態勢。

特別是對一些蔬菜,紅薯和果樹,深施肥效持久穩定,讓蔬菜、紅薯、果樹等能夠長時間得到尿素的滋潤。

尿素深施,對根莖作物效果更好。象紅薯一類的作物,尿素深施,能給根莖提供充足的養分,讓根莖生長髮育良好。提高紅薯產量,讓農民獲得豐收!





黃翠麗


我給大家收集整理和追肥方法的利弊。

直接撒施

作物澆水後或下雨後,趁田間墒情適宜,又能下田時,將肥料直接撒施於作物的株行間。這種方法雖然比較簡單,但有一部分肥料會揮發損失,特別是碳酸氫銨揮發性很強,不能採用;硫酸銨、尿素和硫酸鉀雖然可以撒施,但只有在田間操作不方便、作物需肥又較急的情況下選用。

隨水澆施

在作物澆水時,將肥料隨水施入作物根系周圍的土壤內。這種方法的弊端是浪費較多,容易流失,達不到作物根系的深層;優點是用法簡單,省工省時,勞動量不大。在肥源充足、種植面積大、勞動力矛盾突出時可採用。在大面積作物出現嚴重缺肥症狀時,可作為首選追肥方法。

深埋施肥

在作物株間、行間開溝挖坑,將肥料施入,再覆蓋土壤。採用這種方法肥料浪費少,最經濟,但勞動量大,費工,且操作不太方便。施用時要注意埋肥的溝、坑要離作物根、莖基部10cm以上,若離根太近則易損傷根系。由於肥料集中,濃度大,該方法在作物生長旺盛、需水較多的夏季不宜採用,在作物的需水臨界期更不能採用。一般在冬閒季節,勞動力充足,且作物生長量不大時可採用此法,讓埋入土壤的肥料逐步分解,不斷供給作物。但在實際生產中,作物的生長高峰往往也是需肥需水高峰,因此,埋施法常常在溫度較高時被採用。為防止其產生負效應,埋施後一定要澆水,使埋施的肥料濃度降低。

那麼,看完之後,關於撒施還是深施,就可以自己判斷了。

如何判斷“肥害”是質量問題引起的?

莊稼燒苗、燒根、不長到底是肥料問題還是使用不當?很多“肥害”糾紛發生後,經銷商和農民反映,一些廠家經常會以“使用不當”將責任撇得一乾二淨,而農戶和經銷商往往拿不出有力證據,遇到這類問題怎麼辦?專家表示,檢測三個因素即可:

一是檢測肥料中的縮二脲含量有否超標,如果縮二脲超標則會引發燒苗、燒根。縮二脲系來源於尿素,合格的尿素其縮二脲含量是達標的,不會產生“肥害”,而複合肥氮養分來源進行二次加工時,在高溫狀態下,如果工藝操作不當,就會重新產生縮二脲,從而導致“肥害”發生。特別是目前出現了一些新的複合肥造粒技術,如高塔熔融噴漿造粒、轉鼓噴漿造粒等工藝,若控制不當,極易引起縮二脲超標。

二是重金屬汙染也是引起植物燒苗、燒根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高濃度複合肥存在重金屬汙染的可能性較小,而低濃度複合肥則概率較大。但近年來一些廠家為了差異化營銷和製造產品賣點,會在複合肥中添加一些中微量元素,可能會帶入重金屬。另外,在高濃度複合肥中,如使用了來路不明、質量不合格的鉀肥作為原料,也很可能引起重金屬超標。還有些複合肥企業為了應對市場競爭,還有可能在產品中添加隱性成分,以便讓產品能達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和市場反饋,這些隱性成分在有些土壤中也許能產生正面效果,而在其他環境下則很可能引發“肥害”。

三是檢測氯離子是否超標,一方面忌氯作物如果使用了含氯肥料,毫無疑問會產生“肥害”;另一方面即便不是忌氯作物,如果氯離子濃度過高同樣會產生鹽害,引發燒苗、燒根等問題。氯離子超標引發的“肥害”與土壤和氣候密切相關,如果天氣乾旱、土壤墒情低,大量的化肥施入土壤後極易發生鹽害,特別是對於雙氯型複合肥而言(指複合肥原料來源於氯化銨和氯化鉀),這一問題尤為突出。目前此類危害在淮河以北的乾旱地區較為多發。


YOU網羅


尿素深施好,對農作物起到吸收好,不傷農作物。對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紅薯等一般陸地作物都好。尿素撒施主要在水裡的作物。比如水稻等。各有不同,按標準施肥,科學種田,科學管理,才能有好收成。



中國扶貧愛心在線


一般尿素都撒施,小麥的肥料利用率比較高。


楊海光


深施


我是誰知足常樂


深施


王家輝


現在人們使用尿素,很多的人還是喜歡使用撒施。包括像方便進行穴施的果樹、菜地等。為什麼人們喜歡這樣施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非常的方便,簡單。

雖然尿素直接撒施是方便舒服一些,但是對於肥料的利用來說就不是那麼好了。相反,在使用尿素的時候穴施或者深施就要更有利於作物根系的吸收。

很多人使用尿素,要麼就是直接先撒尿素然後再澆水,要麼就是將尿素先溶解到水裡面再澆施。尿素溶於水後是以分子的形態存在的,而對於作物的根系來說,它們吸收營養元素都是以離子的形式吸收的。所以像這種尿素大分子作物的根系是吸收不了的。並且如果沒有及時的轉化成為離子氮,尿素很快的就會揮發到空氣中,這就是等於尿素浪費了。要想尿素不被浪費,那就只有等尿素這種分子氮轉化為離子氮後才能夠被植物吸收掉。

那尿素如何轉化為離子氮呢?

尿素施加後,尿素會在土壤中溶解,然後也會在土壤中的微生物酶的作用下慢慢的轉化,當分子氮轉化為碳酸氫銨,這時候作物的根系才能夠吸收氮素。

尿素要轉化為作根系才能夠吸收的碳酸氫銨所需的時間與氣溫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氣溫較低,比如只有十來度,這時候轉化的時間就需要7天左右,如果達到20度,像這個時候就只需要4-5天,如果溫度進一步升高到30來度就只需要2天左右。

因為施加完尿素後它需要一個時間由分子狀態轉化成為能夠讓植物吸收的離子狀態,而這個轉化的過程又是需要土壤中的微生物的酶,所以如果直接撒在地表微生物產生的作用就會少很多,同時還會有大量的尿素在光照下而揮發浪費。如果施加到土壤中則能夠最大化的促進轉化,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