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為啥我獨獨不愛看《紅樓夢》,它真的好看嗎?

零陵刑道榮1234567


你好我是Lili說影視,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我感覺紅樓夢文筆一流,故事不入流

好不好看,還要從哪個角度來說。有的人就專注情節;有的人專注人物關係;有的人專注對話描寫;還有的人專注探佚研究。

紅樓夢成為四大名著,有其歷史原因,在古代,寫小說,雜記的人一般都是一些失意落魄的文人,受印刷,交通,普通百姓識字率等等的影響,古代小說不賺錢的,所以專職寫小說的人非常少,毛筆也寫不快,稍不注意還容易觸動當權者,他們的眼界也不多(畢竟沒有汽車,沒有互聯網)所以,古代長篇小說幾乎是鳳毛麟角,百年一遇。物以稀為貴,加上吹捧,跟風…四大名著就出來了。反正說實話,從小說角度來看,四大名著的可讀性,我並不認為有多高,也也許是我的境界沒到吧,畢竟我才讀了三十幾年的小說,充其量看過幾千本小說而已。現在寫小說的人太多了,沒有百萬也有十萬人,良莠不齊,有些人寫的極差,有些人寫的好。但是就算現代人寫的再好,也不也能成為名著,畢竟你作者都還沒死呢!你不見,古龍,金庸,都是死了才越來越名氣大的嗎?我現在都還記得我十多歲的時候,古龍死了,當時他還只是個與臥龍生,梁羽生齊名的普通角色,後來他的作品拍電影,拍電視劇,……就成了遠超臥龍生,梁羽生的頂級作家了。






Lili說影視


《紅樓夢》非常好看!

記得很小的時候,家裡還是黑白電視機,電視上經常播放《紅樓夢》。當時自己還看不懂,只喜看裡面漂漂亮亮的女孩子。

後來漸漸長大,喜歡上了文學,上高中時見室友有一本《紅樓夢》的原著,於是就借過來看,併發誓要把這本書給攻下來。結果一下子打臉,每次還沒看多少就昏昏欲睡。

直到上了大學,突然開竅能看懂了,於是一氣呵成讀完。從此之後,每過一段時間都要重溫一下。因為這部書真的是太好看了,每次看都如同林黛玉閱讀《西廂記》一樣,“辭藻警人,餘香滿口”。

個人認為,《紅樓夢》的好看主要體現在悲劇美方面,一共有三層。

首先,曹雪芹在開篇就表明,自己這本書是為“閨閣昭傳”,寫的是自己親眼所見的那些女子的事蹟,寫她們曾經如何美好,又是如何走向“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結局。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親手為女孩子們搭建了一個如同世外桃源的大觀園。在這座園子裡,寶玉和眾姐妹度過了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他們一起遊園、聚會、玩樂、作詩、唸書,日子過得很是愜意,外面的紛繁複雜暫時侵擾不到她們。

然而大觀園畢竟不是伊甸園,永遠沒有風雨。隨著為大觀園遮風擋雨的賈府乃至王、史、薛其他三大家族衰落,大觀園也變得越來越風雨飄搖。

於是隨著故事的發展,曹雪芹又親手毀了這座世外桃源。而住在裡面的女兒們,無論是主子還是丫鬟,無論是聰明還是愚笨,都無法逃脫社會與命運地摧殘,最終一個一個地走向毀滅。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當初曹雪芹建立的這座大觀園非常美好,女孩子們個個鍾靈毓秀、玲瓏剔透,然而還是毀滅了,令人感到徹骨的殘酷。而且是當初有多麼美好,後來就有多殘酷。看的人卻是一點勁兒都使不上,只能眼睜睜地瞧著悲劇發生。

這就是《紅樓夢》的第一層悲劇美。

其次,曹雪芹在開篇還提到,要把親身經歷與所見所聞寫成書來警戒世人。再聯繫整部書內容,《紅樓夢》以寶玉是如何從紅塵貴公子的富貴生活到看破紅塵,並出家飄然離去為主線,描寫了“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及衰的過程。

“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繫累世公卿、鐘鳴鼎食之家,他們曾經是這樣的: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寧國榮國二公之後,共二十房分,寧榮親派八房在都外,現原籍住者十二房。)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保齡侯尚書令史公之後,房分共十八,都中現住者十房,原籍現居八房。)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都太尉統制縣伯王公之後,共十二房,都中二房,餘在籍。)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紫薇舍人薛公之後,現領內府帑銀行商,共八房分。)

而隨著元春受封皇妃,賈府更是到了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地步。作為榮國府的嫡親二公子,賈寶玉自小備受寵愛,又被自己喜歡的女孩子們整天圍著。

因此,他自小過著就是令人無法想象的富貴體面的生活。秦可卿出殯時,在農莊歇息時,“寶玉一見了鍬,钁,鋤,犁等物,皆以為奇,不知何項所使,其名為何”。

可見他的生活富足到何種地步,連農具也不識,見了都覺得好奇。也從側面反映出賈府的富貴,以及整個賈府主子階層養尊處優的生活狀態。

在書中,曹雪芹不厭其煩地寫秦可卿出殯、元春省親的場面,清虛觀打醮、除夕元宵中秋節夜宴等場景,描寫賈府等四大家族的興盛與風光無限。而賈府中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細節,則從側面反映出他們精緻的生活。

然而“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賈王史薛”四大家族還是走向敗落,落個樹倒猢猻散的結局。昔日威風八面的老爺主子成為扛著枷鎖的階下囚,往日繁華鼎盛朱門大戶如今變得滿目瘡痍,門庭破敗冷落。

寶玉作為貴公子,昔日享盡富貴榮華,與林妹妹花前月下,與大觀園的眾姐妹嬉戲歡鬧。可是隨著林妹妹的亡故,賈府的轟然倒塌,自己一夜之間變得落魄無依,在“茅椽蓬牖,瓦灶繩床”的生活裡懷念著林妹妹,回憶著往日的生活。

魯迅說過:“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寶玉則更是從富貴的生活中直接跌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這樣更能看清世事,更能感受到生活的殘酷。

以前有多繁華,現在就有多冷清;以前有多風光富貴,現在就有多落敗困窘;以前有多精緻,現在就有多粗糙。前後兩者相差巨大,可都讓同一個親身經歷了,都發生在同一個家族身上。

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在苦難中回憶幸福。不管是因為賈府“運籌謀劃者無一”,還是政治鬥爭的緣故,這樣的結局無法逆轉。而且事情發生之後,也無法重新回到從前,只能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這是《紅樓夢》的第二層悲劇美。

再次,曹雪芹在書中對情事大談特談,寫的都是賈府裡的一些日常瑣事。但是他要寫的僅僅不只是這些,更是通過女兒們的遭遇,寶玉的經歷,以及四大家族的衰落,來揭示生活的無常以及“空”的哲理。

甄士隱原本生活優越閒適,可是女兒的走失以及一場大火,讓他家破人亡;甄英蓮原本可以成為大家小姐,卻因為被拐賣成為奴婢;四大家族的人原本高高在上,最後卻落個階下囚的結局;大家今天高高興興地聚在一起,哪料想明天就各奔東西,風流雲散;劉姥姥原本要受賈家的接濟,最後卻在緊要關頭幫助了賈家……

這就是命運的無常,它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隱藏在這個世界的角角落落。你平時難以注意到它,等到它降臨時才領略到其殘酷。

在小說中,不管是富貴的,還是貧賤的;不管是老的,還是少的;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不管是處於紅塵,還是“檻外之人”;不管是美麗的,還是醜惡的……都無法擺脫一個走向悲劇的結局。而以前所有的一切都是枉然,也就是說世事皆空。

這就是《紅樓夢》的第三層悲劇美。

最後再來說一下不喜歡看《紅樓夢》,其實這很正常。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每個人都有自己喜好的東西,就像我自己,雖然對紅樓夢愛不釋手,可是碰到俄國托爾斯泰的作品,怎麼也喜歡不起來。

自己曾多次拿起他的《戰爭與和平》,可總是死活讀不下去。所以,我也對自己就不再勉強了,等自己能看得下去的那一天再看吧。


蝴蝶滄海


不愛看,是你沒看進去!先硬頭皮看下去,當看過五分之一的篇幅後,你會漸入佳境,越看越喜歡,以致與欲罷不能了!——試試看吧,祝您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