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雕母、母钱和子钱的介绍(一)

一、古钱币生产方法

沿着我国古代走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历朝历代铸造古钱币大概先后采用了平板范浇铸法、叠铸法、母钱翻砂法三种工艺以及机制币的冲压法。从开始只能一枚一枚钱币的铸造,到战国时期一副钱范上已经可以铸造出多枚钱币,再到后来可以冲压成形。由此看来,古钱币的铸造工艺是伴随着我国古代历史文明不断进步的。

平板铜范是用两块平整的泥范经烘焙后浇铸而成的。在春秋时期,晋国铸造耸肩尖足空首布使用陶范,当时的钱范上只有一枚钱币。而处于西部的秦国和南部的楚国已经开始采用铜范直接铸钱了,但铜范用的次数多了也比较容易变形、损坏,导致钱币质量大小等不一。后来又用铜范做模(被称之为“铜制范盒”),翻制泥范(被称之为 “子范”),将泥范经烘焙后再浇铸铜钱,这样铜范模就可以不断地被使用,批量地生产出铸造钱币的泥范,不用每次都刻划钱型那样麻烦了。于是到了王莽篡位而建立新朝时,平板范浇铸工艺继续使用的同时,一种被称之为“叠铸法”制作泥范。随后出现了母钱翻砂法是先雕刻好雕母钱,用于铸造铸母钱,再以铸母钱为模板铸造子钱,子钱包括样钱、行用钱等。一枚钱币被铸造出来,大致需要经过以下流程(如下图):

古钱币雕母、母钱和子钱的介绍(一)

古钱币铸造流程图

中国古代钱币和其它的文物不同的地方,就是由于古钱币的工艺流程决定的,同一类古钱,也有雕样(钱样)、雕母、铸母、母钱、样钱、子钱这样的分法,它们完全可以通过同类钱币的比较,看出遗传关系。本文分法如上图,简单易懂。母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母钱应当包括钱样(牙样、木样等),雕母、铸母,部颁样钱,进呈样钱;而人们一般说的母钱大都是指铜铸母钱,本文母钱即指铸母钱。

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相对来讲,钱币越来越精美。明清时期黄铜铸币盛行起来,黄铜是铜锌合金。据资料显示,以前鉴定钱币含铜量的多少,就将币掷于地上,听声断其成色,成色高的铜币,掷于地上有金声。除黄铜外,还有白铜钱、紫铜钱、青铜钱等,这是铜锡合金中锡的比例不一的缘故(古钱币材料成分具体分法参见《古钱币清理和包浆养护》一文)。本文阐述重点的多是针对黄铜钱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